2009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09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二

资源简介

2009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二)
(七年级上册第三、五、六单元)
考点导航
1、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
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 知道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 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4、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5、 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6、 知道汉语、英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7、 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8、 知道人类居住地的基本类型。
9、 运用数据和实例,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10、说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知识梳理
一、海洋和陆地
1、海陆的分布
(1).海陆面积比:地球表面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 面积大于 面积。
.2、七大洲
(1)面积大小排序:亚洲、 、北美洲、南美洲、 、欧洲、 。
(2)分 亚欧两洲: 山、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海峡
界 亚非两洲: 运河
线 南北美洲: 运河
(3)四大洋
面积由大到小:太平洋、 、 、北冰洋。
二、海陆的面貌
1、陆地地形
大洲名称 地形特点
亚洲 中部 、四周低、地形以 为主。
非洲 为主。
北美洲 东部高山,中部 、西部低缓山地。
南美洲 东部 、中部 、西部高山。
南极洲 平均海拔最高、 覆盖。
欧洲 地势地平、以 为主。
大洋洲 东部 、中部平原、西部 。
2、海底地形:大陆架、 、海沟、洋盆、海岭。
三、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田
促使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地壳运动、 、 等。使地面高低不平。
发生变化的力 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流水、风力、海浪。使地面趋于平坦。
2、大陆漂移与板块运动
(1) 大陆漂移:由德国地理学家魏格纳提出,根据大陆轮廓的吻合,拼合大陆几种生物的相近性。
(2) 板 A、内容: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 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
块 板块, 板块,非洲板块。
构 B、运动方式:挤压或张裂

学 C、特点:板块内部相对稳定, 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3、主要火山地震带:全球90%的地震和火山分布在 和 等火山地震带。
四、世界的人口
1、人口的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 减去 。
(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洲,最低的是 。
2、人口的分布
(1)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匀
①认口稠密地区: 、 、欧洲、 等中低维度 平原地区人口稠密。
(原因:的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气候较为适宜,平原地区)
②人口稀疏地区:撒哈拉沙漠 大洋洲西部沙漠 亚马逊平原 北冰洋沿岸 青藏高原
原因:极端干旱;过于湿热;终年严寒等。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3)人口密度 = (人/平方千米)
3、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的问题:交通堵塞、 、就业困难、 、资源减少等。
(2)人口不断减少停止增长,带来的问题: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国家用于老年人的社会养老等费用增加等问题。
(3)采取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 的发展相适应,与 相协调。
五、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1)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来划分。 (黄、白、黑三大人种)
(2)多样的语言
语言 汉语 英语 阿拉伯语
主要分布地区 中国(使用人数最多)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使用最广泛)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3)宗教与文化
宗教 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伊斯兰教 佛教
分布 欧洲、美洲、大洋洲 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建筑 教堂 清真寺 寺庙
六、人类的居住地
1、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
一般来说,先有 聚落,后有 聚落。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2、聚落与环境
各地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的形态和分布也千差万别:平原地区聚落多呈 ,且规模较大;山谷地区聚落多呈 ,且规模较小;沙漠地区聚落多呈 ,集中在绿洲上。
3、 保护聚落文化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七、地区发展差异
1、国家和地区
领土:国界范围内的领陆、 、领水和 。是一个国家 的空间。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1)划分:依据 的高低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产业结构 生产方式 交通发展 教育水平
发达国家 高度机械化 受教育程度高
发展中国家 第一产业比重大 以 为主 比较落后
八、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
1、人类面临的问题:人口和贫困问题、 、 这些问题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陷入矛盾和冲突中。,从根本上影响着国际社会的安定和人们的和平生活。
2、国际合作 “ ” —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上的商谈。
“ ” —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 ”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异。
3、重要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 :UN 总部 — 宗旨:维护世界 , 5个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
世界贸易组织:WTO 总部 — 成员: 148个(2001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WTO)
欧盟:EU 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经济、政治、军事合作组织。
知识链接
例1、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北京、河北、河南、山西、重庆、湖南、湖北等近半个中国有震感,我州八县(市)震感也较明显。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国家中,最易发生地震的一组是( )
A.俄罗斯、智利 B.德国、美国
C.澳大利亚、巴西 D.中国、日本
6.厦门岛被称为地震带内的“安全岛”,发生地震的机率不大,但我们仍要居安思危,掌握必要的避震常识。若发生地震,下列避震方法哪些是正确的?( )(有三个正确答案,多选不得分)
A. 在家中(楼房),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不能使用电梯。
B. 在教室,应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主震过后,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
C. 在操场或室外,躲在教学楼等建筑物墙脚、屋檐下,或马上回到教室去。
D. 在野外,躲在山脚、陡崖下,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山下方向跑,逃离滚石流。
E. 在行驶的车内,应抓牢扶手,躲在车内,不要下车。
F. 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解析:这份试卷考查综合素质较高,第五题考查世界火山地震带附近的国家,题目大,但答案很明确,因为我国是多地震国家不容争议,而日本是著名的“地震国”也是教材重点涉及的内容,所以考生静下心来自然就会选择D;第六题是对防震常识的考查,这个是学生平时要掌握的常识也可以选对ABF
实战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地球上四大洋中,面积第二大的是(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成为亚洲与非洲分界线的是(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白令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3.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三教的圣城是( )
A.麦加 B.巴格达 C.耶路撒冷 D.大马士革
4.下列地区人口稠密的是( )
A.热带雨林地区 B.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 C.高纬度严寒地区 D.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
5. 下列国家中,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
A.印度 B.英国 C.美国 D.日本
6.联合国总部设在( )
A.瑞士的日内瓦 B.英国的伦敦 C.美国的纽约 D.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7.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 )
A.冰屋 B.窑洞 C.高脚屋 D.平顶房
8.居民使用英语,大多属于白色人种的发达国家是
A.俄罗斯 B.法国 C.美国 D.巴西
二阅读分析题
1、观察右图后回答问题:(12分)
(1)在图上写出七大洲名称:
① ,④ 、⑥ 、
(2)在图上写出四大洋名称:
⑧ 、⑾ 、
(3)找出一下地理事物的分界线:
①和② ①和⑥
(4)从B点到到达 ⑨所在的位置最近的路线是:
2、⑴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大洋① 、大洲② 、
海峡③ 、岛屿④ 、
⑵2004年12月26日,印尼的苏门答腊岛西部海域发生里氏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波及印度洋沿岸的10多个国家,造成几十万人遇难身亡,使人类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浩劫。请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关理论,解释此次地震海啸的形成原因: 。
(3)海啸发生后, 迅速协调、调集各国参加救援工作。
A石油输出国组织 B.联合国
C.欧盟 D.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