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

资源简介

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
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
位置的特点;
2、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和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
1、读图用图分析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与地理位置的关系,初步理解特
殊环境所包含的“寒极”、“风极”、“白色沙漠”等特点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2、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诸如“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开展科学考察的重要性”和“开展环境
保护的重要性” 正确理解和表达。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的预习,引导学生走入“极地地区”。
1、分组讨论P86章首问题,相互交流课前采集一些有关极地地区的知识。
2、各组派出代表按角色演示问题的答案。
二、带领学生走进“因纽特人的家”。
1、首先进入北极地区——让学生阅读北极地区图,全面了解北极地区包括
北冰洋,欧洲、亚洲、北美洲的北部及一些岛屿,这里分布着世界第一大岛——
格陵兰岛。
2、到因纽特人的家去做客——从其“衣”、“食”、“住”、“行”的各
个侧面较全面地去了解因纽特人的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
3、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阅读相关图片,查阅相关资料,相互讨论、相互
交流P87与P89习题内容。教师在学生是否在北极禁猎的辩论过程中,让学生充
分发表意见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人地关系的良性发展模式,如国家之间、人与
动物之间的平等关系,强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与自然和谐共处。
三、漫步在“冰雪大陆”。
1、南极洲素有“冰雪大陆”之称,南极地区的冰川占全球淡水资源总量的
72%,可供全人类用7500年。
2、南极大陆的纬度高、海拔高,成为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还是风力最强
劲和最干燥的陆地,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约有300天,
故有“寒极”、“风极”和“白色沙漠”之称。
3、阅读南极地区图和“知识之窗”,了解南极包括的范围,部分动物和矿产,
找出中国在南极大陆的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并说出其经纬度和东、
西半球位置。
四、极地科学考察与极地保护。
1、理解为什么到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考察的的时间不一样——因为地球的
南北极有极昼和极夜的现象,南半球夏天时为南极的极昼时间,北半球夏天时为
北极的极昼时间,而且气温还是最高的时候,适合考察!
2、去南极大路考察的最佳时间一般来讲是每年的十一月到次年三月;而去
北极则是在四月至十月。
3、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独特,其冰雪、岩层等保存了大量地球演化的重要信
息,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故此,吸引了各国科学家前来探险和考察。然而
极地的环境比较脆弱,其环境变化会对全球环境带来很大影响。所以,我们在进
行极地科学考察的同时,必须很好地对极地加以保护。
4、阅读“知识之窗”,查找相关资料,更全面地去了解两极地区。
五、归纳总结和巩固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