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专题学案: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海洋资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里专题学案: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海洋资源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二)
海洋资源
上节知识反馈
涉及高考考点
1.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2.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3.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基础知识导学
1.海洋生物资源及渔业生产
(1)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特点
①沿海 海域: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繁盛。
② 海区:季节变化显著,海水上泛,富含营养盐类
③ 交汇或 上泛海区,饵料比较丰富。
(2)主要渔业国:都分布在 地区, 和 是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
2.海洋矿产资源与油气开发
(1)海洋矿产分布
①大陆架浅海海底: ;②滨海砂矿:吵、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③深海盆中: 。
(2)海洋油气开发:①勘探:利用 方法来寻找:②开采: 是实施海底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工作基地;③输送:通过装油船或 输送。④以国际合作与工程招标的方式进行。
3.海洋权益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全球144个沿海国家除拥有 海里领海权外,其管辖海域面积可外延至 海里,作为该国的 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我国管辖海域面积为 万平方千米,约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3,因此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显得日益重要。
4.海洋空间利用
(1) 概述:
范围:包括 、 、 三个部分。
领域: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展到生产、 、 、 、文化娱乐等诸多领域。
⑵.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
①港口建设:要有服务区域,即 ,其决定了港口的规模。
②鹿特丹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腹地覆盖了 的多数国家, 机能突出。
⑶.围海造陆
① 作用:缓解 矛盾的重要途径。
②人工岛:日本、美国、法国、荷兰等发达国家已建造了人工岛。
③澳门的围海造陆:100多年来,澳门人使土地面积扩大了1倍。
5.海洋环境问题
(1)海洋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两大方面:—是海洋 ,二是 。
(2)海洋污染中的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 过程。
是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所以 是目前治理污染的重点。
(3)海洋生态破坏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人类活动,二是自然环境的变化。
问题深入探究
1.世界四大渔场分布及分析形成的自然成因
2.分析舟山渔场成为我国最大渔场的主要原因
3.分析海洋污染产生的原因
4.分析海洋生态破坏产生的原因(自然和人为)
精题分层演练
下图示意某地区的地貌类型。读图完成1~2题。
1.适宜发展海水养殖业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在甲、乙两地新建居民点,则甲地应特别注意防范
A.地震破坏 B.滑坡
C.海潮侵袭 D.暴雨
读某区域部分地理信息图(图2),回答3 ~4 题。
3.甲区域气候一年分为干、湿两季,据图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势  
C.大气环流   D.洋流
4.乙海域有一大范围渔场,若用洋流剖面示意图来解释其成因,应选
5.(06天津)正确表述图中某海域的鱼密度、出海渔船数量、捕鱼量的是
A. 第2年后,若捕鱼量不变,鱼密度可以保持稳定
B. 前4年中,鱼密度决定了捕鱼量的变化
C. 第5年后,出海渔船数量是影响捕鱼量的主导因素
D. 第8年后,鱼密度即可恢复正常水平
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据此回答6~7题:
6.赤潮的发生、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以下海区易发生赤潮的是
A.水温高,污染重,海域相对封闭 B.水温低,污染重,海域相对封闭
C.水温高,污染重,海域相对开阔 D.以上都不是
7.在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A.杭州湾 B.莱州湾 C.辽东湾 D.珠江口
8.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7年5月3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传出: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达10亿吨的大油田——冀东南堡油田。这是40多年来我国在石油勘探方面一个最激动人心的发现,对保证我国今后长期的石油需求安全将起到重大作用
(1)图示海域附近有一种海洋化学资源也比较丰富,该资源是 ,与石油一起,对河北省的 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2)请简述南堡油田的发现对我国能源建设的战略意义。
(3)对南堡油田开采的区位条件进行评价。
9.图6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一项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答:(主观分析题为今后高考方向,需认真对待。)
1—7 DCCAAAD
8小题:(1)海盐 化学
(2)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稳定能源价格,减轻对国际能源的依赖程度等。
(3)环渤海地区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周边地区有石油开采的技术基础,海陆交通便捷。
9小题:答案要点:
围填海前后的变化: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海湾消失等。(2分)(答出三项即可得2分)
负面影响及对策:(8分)(选任何一项变化,负面影响答对得4分,对策答对得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湿地消失——负面影响:影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繁殖和鸟类栖息。
对策:在新生土地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建设人工湿地和水域。
山林被破坏——负面影响:填海采石场破坏山林景观,诱发岩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对策: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结合工程措施,防治崩塌、滑坡灾害。
海滩消失——负面影响:造成海滩旅游资源破坏。
对策:利用新增围海大堤和土地资源,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可营造人工湖泊和人工沙滩。
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负面影响:大堤容易造成排水不畅、诱发次生盐碱(渍)化。
对策:开挖人工湖泊、降低水位以及加强围填海区抗洪排涝能力等。
海湾消失——负面影响:海湾渔业和养殖业迁出,影响渔民的生产生活。
对策:应通过合理的补偿安置,解决该区域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