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区域地理考点解析区域地理在地理学科的知识构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区域地理知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许多图像判读技能的训练、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地理事物的分布、空间概念的建立、地理基本观点的确立等,都应在区域地理学习中理解和完善。 就高考的角度看,区域地理无论从选拔功能还是从检验功能都有它特别的地位。从高考命题者的角度看,区域地理是实现高中与初中地理、自然与人文地理综合的最好结合点,是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阐述、评价、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最好载体;从近几年高考文综试题看,考题往往以区域地理为背景,整合高、初中地理内容,将学科主干知识通过区域地理的形式体现出来;从学生的答题实际情况看,学生学科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解答以区域地理为背景的综合题时失分较多。 一、区域地理考点解析 1.首先要明确区域的定位 高考中区域地理试题的解答,往往首先要通过阅读“背景”材料(地图、图表、文字等),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对试题涉及的区域进行准确的认定。 2.要能对区域地理的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 高考试题以地图、示意图、图表、资料、文字等方式提供各种信息,要求考生对提供或展示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 3.最后是能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对区域内存在问题作出评价 评价区域问题是指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要求学生在认识区域特征的基础上,能发现区域存在的问题,能对区域的资源利用状况和生产活动进行评价,并提出解决区域问题的对策和区域发展的前景。 二、区域地理复习策略 1、区域位置定位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前提和基础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高考地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也是以区域为载体,空间区域定位便成了地理高考乃至文综考试的门槛和瓶颈。 空间区域定位的方法主要有: ①经纬网定位; ②轮廓定位,根据地理事物典型的轮廓或形状(大陆、岛屿、半岛、海湾、内海、海峡、国家、省区、主要湖泊的轮廓以及主要山脉、主要河流的走向分布)来定位; ③特征定位,根据特殊地理事物及现象的分布(如沙漠、沼泽、长城、运河等)来定位。 2、掌握区域地理知识结构,整合初高中地理知识 研究区域地理往往从自然条件到人类活动。比如各区域的自然特征与人文景观、发展状况、人地协调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掌握了这些网络联系才能真正达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也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地域之间的差异比较等。因此,掌握知识的层次、脉络及相互关系,绘出知识系统图或列出系统联系表,是复习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设计区域地理复习模板,整合区域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复习时不能脱离高中系统地理而纯粹复习区域地理,否则区域地理的复习就显得太肤浅,复习效率低,不能达到高考复习的要求;也不能脱离区域地理而复习系统地理,任何系统地理知识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内才能得以分析,丢开区域地理,系统地理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具备区域地理扎实的基础,才能更好地运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原理、理论、观点、方法, 3、加强综合区域内特征差异分析 区域特征分析是区域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点,是解决区域问题的关键。区域地理涉及的内容繁杂,区域之间又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往往很难掌握。所以我们应运用正确的方法。 (1)、抓住主要因素,突出区域特征。在区域的各个特征中找出最具本质的或最具特色的特征,并以此寻找出主导因素。如欧洲西部地区,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位于温带大陆西部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气候南北对称分布是非洲最突出的区域特征,赤道横贯大陆中部,气压带、风带在非洲大陆南北对称分布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干旱是我国新疆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深居大陆内部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高寒的气候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特征,海拔高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