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

资源简介

七年级地理世界区域地理—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世界区域地理——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
1. 本讲学习目标要求:
(1)掌握本区域的自然和经济地理特点
(2)着重分析日本和印度的国家地理概况
2. 知识结构:

二. 重点、难点:
1. 东亚地区侧重在季风气候及日本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2. 东南亚侧重在与我国的联系(尤其是贸易方面)。
3. 南亚地区侧重于分析印度的自然条件对其农作物分布的影响(注意印度洋海啸对南亚及东南亚的影响)。
4. 中亚地区的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则随我国西部大开发而成为热点。
三. 具体内容:
1. 日本:
(1)自然环境特点:
先熟悉地名:四大岛、濑户内海、日本海、太平洋、关东平原、东京湾、富士山、北海道渔场。
A. 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如横滨(最大港口)、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
B. 3/4为山区;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凉爽。)——森林覆盖率世界第一(68%);水力丰富。
C. 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富士山3776米活火山,1995年阪神地震)
D. 矿产贫乏——工业所需的燃料、原料需大量进口。
利用优越的海洋运输条件进口铁矿石、石油、煤炭:
铁矿石——由澳大利亚、巴西、印度进口
石油——中东、东南亚
煤炭——中国
(2)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
A. 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B. 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多港湾、多人力资源优势、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不利条件:矿产贫乏、市场狭小。
C. 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品,大力开拓国家市场。冶金、石化、汽车、造船、电子等工业是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
D. 日本工业遵循“接近消费市场,接近对外贸易的海港”布局原则,工业区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四大工业区:京滨区、阪神区、名古屋区、北九州工业区、濑户内海工业区。
2. 新加坡是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国,其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A. 扼马六甲海峡咽喉位置,且地处东南亚中心,成为东南亚各国相互贸易的集散地和转口中心。
B. 针对资源匮乏,面积小、市场狭小的缺陷,充分利用本国人口多,技术先进的优势,发展转口贸易(加工型贸易)。
C. 充分发挥旅游业的优势(“世界花园”城市)
3. 新加坡成为“世界花园”城市的原因?
A. 热带雨林气候,适宜热带树木、花草的生长。
B. 市政规划合理:重工业集中在西部,有污染布局在远离市区的小岛上。
C. 环保工作做得深入、细致。
4. 南亚独特的热带季风气候:
一年分三季:
4——5月为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气温很高,降水稀少。)
6——9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降水丰沛,常出现洪涝灾害。)
10——次年3月为凉季(盛行东北季风,天气温暖干燥。)
由于热季和凉季同属干季,因此,一年也可分为干季(10——5月)和雨季(6——9月)两季。
5. 印度耕地面积1.73亿公顷,居亚洲第一位,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由于降水集中雨季,干季降水稀少,且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较频繁,因此发展水利灌溉对农业生产特别重要。
地形:北部山地,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自然资源:耕地面积居亚洲第一位,煤、铁、锰等居世界前列
农矿业: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出口第一)居世界前列。采矿、纺织工业发达,还建有钢铁、石油等工业
城市:新德里(首都)、加尔各达(最大城、麻纺织)、孟买(最大港、棉纺织)、班加罗尔(新兴工业)
问题:有人口压力,水旱灾
6. 中亚(伊斯兰、多民族)
(1)自然环境:
深居内陆,温带大陆气候:冬冷夏热(日、年较差大),降水稀少,温带荒漠、草原景观
高原、平原为主,东部地势高
多内流河、湖:咸海、里海
古“丝绸之路”、新亚欧大陆桥
(2)自然资源:煤、铁、石油、有色冶金采矿、冶金、纺织
7. 哈萨克斯坦:
自然环境:
北部、西部为平原——图兰,东部为哈萨克丘陵
温带大陆性气候
乌拉尔河、阿姆河、锡尔河(内流河)、额尔齐斯河
自然资源:
世界最大内陆国,牧场面积广大
铜、铅、锌等有色金属及煤、铁、石油等
工、农业:
盛产小麦、棉花(世界三大中纬产棉区——美国、中国、乌兹别克斯坦),畜牧业以牧羊业为主
冶金、煤炭、石油等工业
城市:阿斯塔纳(首都)、阿拉木图
【典型例题】
[例1]《真腊风土记》(元)记载:① 自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腊;② 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③ 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跣足。据此并结合图1,回答1—4题。
图1
1. 当时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是( )
A. 11——12月? B. 3——4月???
C. 5——6月??? D. 7——8月
2. 真腊地区的气候属于( )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热带季风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D. 热带雨林气候
3. ③所描述宗教的起源地是( )
A. 巴勒斯坦地区??? B. 阿拉伯半岛???
C. 南亚??? D. 中亚
4. 该宗教的传播方式主要属于( )
A. 传染扩散?? ? B. 迁移扩散?? ?C. 刺激扩散??? D. 等级扩散
答案:1. A? ?? 2. B? ??3. C? ??4. B?
解析: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得知“真腊”位于中南半岛,古代航海的动力主要锋利,由温州到“真腊”的航海方向由北向南,航行要借助偏北风,所以冬季较佳;真腊位于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由③看出,信教者“削发穿黄”,判断为佛教。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今尼泊尔境内)。佛教的传播以迁移扩散为主,因当时交通不便,而传播距离有较长。
【模拟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东亚东部地区有( )
A. 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优良港湾 B. 众多优良港湾和高原
C. 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三角洲 D. 多群岛、内海、岛屿
2. 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是( )
A. 欧洲东部和北亚 B. 北非 C. 东亚东部 D. 东亚西部
3. 关于东亚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季风气候显著
B.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从西往东注入太平洋
C. 沿海和内陆经济差异不明显
D. 居民主要为黄色人种
4. 关于东南亚华人和华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世界华人与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B. 祖籍多属中国的福建和台湾
C. 华人占马来西亚居民一半以上 D. 大部分仍保留有中国国籍
5.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的地区,主要农事活动的特点是( )
A. 农作物随时可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B. 农作物在春季播种,夏季、秋季收获
C. 农作物多在雨季播种,在旱季收获
D. 农作物在冬季播种,第二年春季收获
6. 下表中反映的日本经济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产品
钢铁
汽车
船舶
集成电路
产量
约1亿吨
约1300万辆
约l100万吨位
占国际市近40%
位次
1
1
1
1
A. 农业发达且在国民经济占重要地位 B. 工业水平较低
C. 农业、畜牧业现代化程度高 D. 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
7. 日本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
A. 海岸线曲折、多港湾 B. 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C. 岛国多港湾,海上运输便利 D. 矿产资源缺乏
8. 东南亚城市中被誉为“花园城市”的是( )
A. 雅加达 B. 河内 C. 新加坡 D. 曼谷
9. 关于南亚次大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指南亚地区 B. 指印度半岛及其附近的岛屿
C. 指南亚的大陆部分 D. 指赤道以北的南亚地区
10. 南亚地形自北向南依次为( )
A. 山地、高原、盆地 B. 山地、平原、高原
C. 高原、山地、平原 D. 山地、平原、盆地
11.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是( )
A. 蒙古 B. 哈萨克斯坦 C. 老挝 D. 乌兹别克斯坦
12. 关于中亚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有内流河、内河湖
B. 黑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
C. 西南部有世界著名的卡拉库姆沙漠
D. 地势北高南低,东部有广阔的平原
13. 中亚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 )
A. 降水稀少 B. 高原沙漠广布
C. 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D. 深居亚欧大陆内部
14. 被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部视为“圣城”的是( )
A. 麦加 B. 德黑兰 C. 耶路撒冷 D. 麦地那
15. 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 )
A. 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B. 绝大部分位于温带,雨热同期
C. 绝大部分位于热带,雨热同期 D. 降水量稳定,有丰收的保证
16. 印度东北部成为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原因是( )
A. 纬度的影响 B. 洋流的影响
C. 地形的影响 D. 季风的影响
17. 在中亚因盛产棉花而被称为“白金之国”的是( )
A. 哈萨克斯坦 B. 乌兹别克斯坦 C. 吉尔吉斯斯坦 D. 土库曼斯坦
二. 综合题:
18. 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填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国家 ① ②
岛屿:③
海洋:④
(2)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 沿岸的狭长地带。
(3)下列关于日本资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森林资源和水力资源较丰富
B. 矿产资源丰富,能满足本国工业发展的需要
C. 矿产贫乏,石油要从西亚和中国输入
D. 铁矿石主要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地输入
(4)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 本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资源丰富
B. 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大
C. 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D. 进口原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5)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能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原因是 。
19. 读图回答:
(1)这个地区的地形倾斜方向为 ,判断的依据是 。
(2)这个地区的气候属于 气候,其特征为 。夏季盛行风向为
风。
(3)图中所示的岛屿为 岛。
(4)图中所示地区属于 (区域)。
20. 读图,完成
(1)从印度农作物分布图中可以看出,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的 ,小麦主要分布在 。
(2)棉花集中分布在 ,黄麻主要分布在 。
(3)印度的茶园主要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的 。
(4)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5)该国农业从发展阶段看应属 ,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现代化成本较低,劳动生产率不高;该国主要的经济作物是 和 ,其半岛西侧的海港城市以 工业著称。
【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
1. A 2. C 3. C 4. A 5. C 6. D 7. D 8. C
9. C 10. B 11. B 12. C 13. D 14. C 15. C 16. C 17. B
二. 综合题:
18.
(1)中国 韩国 九州 太平洋
(2)太平洋及濑户内海沿岸
(3)B
(4)D
(5)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饵料丰富;大陆架地区,饵料丰富
19.
(1)西高东低 河流的流向(河流是由高处往低处流的)
(2)热带季风 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西南
(3)斯里兰卡
(4)南亚
20.
(1)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侧沿海地区 恒河平原
(2)德干高原西北部 恒河三角洲
(3)低山坡
(4)耕地面积广,气候湿热,劳动力充足,政府推广先进的耕作方法和良种
(5)传统农业、黄麻、棉花、棉纺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