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年级 八年级主备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并通过搜集企业家办实业的故事,记住重要人物张謇、荣氏兄弟创办民初实业,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通过对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经历为例,分析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 目标3:阅读教材,说出中国近代在交通、风俗、社会生活方面有哪些变化,认识到社会风尚的革新对国民平等、民主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重点)【课堂教学流程】【学案自学 梳理知识】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自学检测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状元实业家张謇: (1)时代背景:___甲午中日战争____后,外国人在中国开厂、采矿,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重要事迹: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___大生纱厂____,走上“___实业救国____”道路。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表现。 ①发展:___辛亥革命后____的影响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②受挫:___第一次世界大战____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2)原因:民族工业除了受___帝国主义____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___官僚资本主义____的摧残,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3)代表:出现了___荣氏兄弟____、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4)特点。 ①时间短暂,过程曲折。 ②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比较落后。 ③主要集中在___轻工业____部门,重工业基础薄弱;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___沿海沿江____的大城市。社会生活的变化1.交通事业的发展: (1)传入:19世纪70年代以后,___火车____、轮船、电车、___汽车____、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传人中国。 (2)作用: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___商品____的流通;改变了人们的___生产____和生活方式。2.社会习俗的变化: (1)背景:__辛亥革命_____后,民国政府颁布了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 (2)表现。 ①变习俗:___剪辫子____、易服和劝禁___女子缠足____等。 ②变礼节:废除___有损人格的跪拜礼____,代之以鞠躬、握手礼。 ③变称谓:取消“大人”“___老爷____”的称谓,代之以“___先生____”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④新式生活方式:____西餐___、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 ⑤新式婚丧礼节:文明结婚、___集体婚礼____、公葬、追悼会等出现。 ⑥新式服饰:旗袍、___中山装____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受人青睐。 3.评价: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呈现出___新旧并呈____、多元发展的特征。 (1)___沿海____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2)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3)___大中城市____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4)____受过教育___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任务二:【小组探究】阅读课本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正文部分,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结合材料回答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口号。 “国难当头,只能为口舌之争,不能救国家于水火,如此做官,于国何益┅┅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救国为目前只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张謇日记摘录 问题2.归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任务三:【小组探究】阅读课本 “社会生活的变化”正文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中国近代在交通、风俗、社会生活方面变化有哪些? 问题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精讲点拨 总结归纳】任务四:【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检测提升 巩固新知】单项选择题1、在“实业救国”热潮中,创办大生纱厂的是( B ) A.陈启沅 B.张謇 C. 方举赞 D.朱其昂 2、“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是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生动写照,它“畸形”的表现有( A ) A.从地区分布来看,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较发达 B. 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C.它的发展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严重破坏 D.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民国政府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 3、小红在历史课上搜集了如下史料“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大生纱厂”,推断她学习的主题是( B ) A.洋务企业的产生 B.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C.一五计划的成就 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 4、《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人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 )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5、1899年,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了江苏南通大生纱厂。初期,厂子有长足发展;一战期间,有进一步发展;一站后,纱厂履遭挫折,最后被吞并。对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最合理的解释是( C ) A.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早出现民族工业 B.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C.近代的中国民族工业难以得到正常发展 D.张謇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等教育机构 6、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D ) A.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7、为了运输煤炭,清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害怕蒸汽机车的隆隆震动声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这段奇闻充分说明了( A ) A.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 B.封建顽固势力阻碍了近代化进程 C.封建迷信对社会危害极大 D.马拉火车的壮举震惊了世界各国 8、一位乡村知识分子于1913年写了一则日记(部分)内容如下:“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由此可见( C )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9、1912年12月,南京临时政府工商部颁布《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规定工艺品的发明者有权申请专利;后又颁布了《公司条例》《农商部奖章规则》等。南京临时政府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C ) A.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促进文化生活的变迁 C.推动社会习俗的变化 D.推进新式教育的发展 10、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如图是其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 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哪一史实客观减少了F2?( C ) A.国民党发动内战 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C.一战后,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 D.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 1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 C ) A.四五十年代 B.五六十年代 C.六七十年代 D.七八十年代1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 A ) A.面粉业、纺织业 B.机械纺织业 C.交通业 D.烟草业、化工业13.近代以来出现的新式交通和通信工具有( A ) ①汽车 ②火车 ③飞机 ④电报 ⑤电话 ⑥轿子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⑥ C.①②④⑥ D.①②③⑤⑥14.以下不属于民国政府时期社会习俗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是( C ) A.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B.中山装成为那时最具特色的服装 C.废除科举制度 D.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15.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主要表现在( D ) ①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②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③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④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课后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2:阅读教材并通过搜集企业家办实业的故事,记住重要人物张謇、荣氏兄弟创办民初实业,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通过对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经历为例,分析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阅读教材,说出中国近代在交通、风俗、社会生活方面有哪些变化,认识到社会风尚的革新对国民平等、民主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教学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民国以来剪辫易服、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的春天”和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及西方文明带来的影响。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来(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老师。 (?张謇.flv?)(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教师讲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阶段。学生回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的发展阶段有:甲午战争后、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党时期。教师出示:《张謇》《大生纱厂》 提问:张謇原来的人生目标是金榜题名,后来为什么又转向办实业,创办大生纱厂?学生回答: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在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实业家张謇积极发展本国工商业,以抵制列强对中国的剥削,以挽回中国的利益。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主义,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障碍;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③各种实业团体和个人、海外华侨纷纷投资创业;④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教师提问: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战后继续发展,但到了20世纪30、40年代却为什么陷入了萧条?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受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6.教师展示材料:《民国初年江浙地区民族工业分布图》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材料,说一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学生回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较小。教师提问:还有其他的特点吗?学生回答:总体发展滞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等。教师强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从诞生起就深受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以及后来的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造就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发展特点。目标导学二:社会生活的变化1.交通通信变化识读教材“民国时期的上海街景”图片 《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大半。”“先闻摇铃之声”“又继以汽笛数声,而即闻作响声者,车即由渐而快驶矣。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注目凝视。”教师:上述材料中表明近代中国出现了哪些新的交通工具?你能说出其他的交通工具吗?小组抢答:电车、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2.社会习俗的变化教师:今天,当我们漫步街头或徜徉于公园中,所见人们身上的着装可谓是五颜六色,形式各异。然而,近百年前,人们穿的则是长袍马褂以及旗袍,男人的脑后都扎着长长的发辫,妇女普遍把脚裹成“小脚”。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的着装打扮,有什么缺点和危害吗?(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表意见)教师: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背景是什么?学生: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教师: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剪辫、易服、劝禁女子缠足、废除跪拜礼、改称谓等。教师:(讲述并出示剪辫、易服、劝禁女子缠足、跪拜之礼、改称谓相关图片)教师:这说明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学生: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互尊自重。教师:这些社会生活变化呈现出什么特点?学生:变化是不平衡的。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教师:如何评价这些变化?学生:变化是有限的,但是代表了进步的方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在旧中国,帝国主义为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是不允许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此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入侵,也引起了中国社会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使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教学反思:本课涉及经济内容,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初中的学生对此兴趣不大。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突出材料选取的趣味性,增加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重点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社会生活变化这一主题中,生活性浓厚,增加学生讲解的环节,同时以课件、视频资料的配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让困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伴随着列强入侵的一步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并发展。全聚德烤鸭、同仁堂药业等企业建立起来。于此同时,曾被认为是“奇迹淫巧”的各项发明,如火车、电话、电报等,也纷纷涌入中国。这些我们熟知的“老字号”品牌,在近代中国曾经经历了怎样的风雨?火车、电话、电报等交通通信工具,又是如何改变了近代中国人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回望历史,亲自去寻找答案。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4张PPT)第25课《经济和社会社会的变化》部编版 八上 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伴随着列强入侵的一步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并发展。全聚德烤鸭、同仁堂药业等企业建立起来。于此同时,曾被认为是“奇迹淫巧”的各项发明,如火车、电话、电报等,也纷纷涌入中国。这些我们熟知的“老字号”品牌,在近代中国曾经经历了怎样的风雨?火车、电话、电报等交通通信工具,又是如何改变了近代中国人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回望历史,亲自去寻找答案。新知导入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目标2:阅读教材并通过搜集企业家办实业的故事,记住重要人物张謇、荣氏兄弟创办民初实业,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通过对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经历为例,分析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目标3:阅读教材,说出中国近代在交通、风俗、社会生活方面有哪些变化,认识到社会风尚的革新对国民平等、民主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重点)学习目标【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老师。自主学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名词解释 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新知讲解1.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的刺激依据:1895年,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表现: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中国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张謇办实业 张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人物简介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办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张謇办实业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张謇于1905年创办的中国最早的博物馆 除了纱厂之外,张謇还创办了垦牧公司、油厂、铁厂、轮船公司和船闸公司等企业,至辛亥革命前,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大生资本集团。通海垦牧公司 张謇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堂)南通博物苑张謇纪念馆(江苏南通)3.高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辛亥革命的推动 原因:内因: 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外因: 表现: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根据材料及教材找出“短暂的春天”出现的原因。材料一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对华主要消费品输出情况表种类 面纱 粗布 面粉 火柴 时间 1913 269万担 521万担 260万担 2845万箩 1920 129万担 253万担 51万担 848万箩 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收到鼓舞,他们认为:“所谓产业革命者,今其时也。”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1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2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合作探究4.受挫:(1)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2)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在夹缝中 求生存 在斗争中 求发展请同学根据搜集到的材料,讲述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的故事。荣宗敬荣德生卢作孚侯德榜合作探究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18401860188019001920萌芽和艰难发展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再度受挫凋谢萎缩课堂小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图表时期 阶段 萌芽和艰难发展 “黄金时代” 凋谢萎缩 原因 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推动 洋务运动到清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辛亥革命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国货运动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卷土重来;帝国主义的侵略;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课堂小结如何评价张謇的“实业救国”主张? 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只有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才能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开辟道路,因此,“实业救国”的方案是行不通的。但张謇出于爱国热情,主张兴办实业,与列强进行“商战”,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改变旧中国的贫穷落后局面所必需的,是爱国的、进步的。合作探究(二)特点: 材料: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比重图 沿海、沿江多,内地少新知讲解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2)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3)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4)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新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传入:19 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应用: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影响: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海街道上行驶的有机电车新知讲解新式交通工具电车火车汽车轮船飞机阅读教材后,回答新式交通通信工具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时间:19世纪70年代以后作用:方便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通信工具电报电话作用: 商人可以传达生意信息记者可以进行新闻报道老百姓与亲友联系。 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化的背景。①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②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中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政策,以适应社会的变化,这些政策使中国的社会生活进一步发生变化。③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冲击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化。合作探究1剪发辫请同学展示搜集到的近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变化前后的图片。溥仪剪辫装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孙中山通令全国各地男子掀起剪辫子新知讲解2易服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中山装清末民初男装的演变马褂清官服西装中山装清末民初女装的演变清朝旗袍民国旗袍晚清上海妇女吃西餐20世纪30年代上海电话公司的接线小姐4礼仪革新拜跪作揖 握手用鞠躬、握手礼取代跪拜礼采用:“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古代婚礼民国新式婚礼我们该怎样看待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呢?这些变化又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从地域上看: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从城市化进程上看: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从受教育程度上看: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合作探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在旧中国,帝国主义为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是不允许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此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入侵,也引起了中国社会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使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课堂总结板书设计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训练试卷 (解析版)一、选择题1.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下列人物中,积极倡导和实践实业救国的是( )A.孙中山 B.李鸿章 C.梁启超 D.张謇【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积极倡导和实践实业救国”,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状元实业家张骞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故D符合题意。孙中山提出民主共和、李鸿章提出自强求富,梁启超提出君主立宪,排除ABC三项,故选D。2.观察下图,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黄金时代”,其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开始鼓励民间设厂B.有识之士掀起“实业救国”热潮C.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行保护工商业的措施【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原因是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的经济掠夺,C符合题意。ABD项不是这一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黄金时代”的主要因素,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3.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称呼。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目的是去除或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B.盲目学习推行西方礼节C.社会习俗在短时间内得到完全改变D.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教育方面,提倡男女同校等,目的是去除或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体现了社会观念的转变和自由平等的新风尚,但社会习俗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完全改变,A符合题意。题干内容体现了社会观念的转变和自由平等的新风尚,不是盲目学习推行西方礼节,B不符合题意。社会习俗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完全改变,C不符合题意。题干内容没有体现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D不符合题意。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点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4.1897年张謇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他由此弃官经商,开始倡导( )A.实业救国 B.维新变法 C.民主革命 D.民主科学【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清末状元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5.下图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透过漫画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B.辛亥革命后,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C.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D.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解题的关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6.下图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答案】D【解析】根据“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可知,题干反映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近代企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乂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个发展机会,进入“黄金时代”。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7.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出现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抗日战争期间【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掠夺,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的机会,进入“黄金时代”,C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期间还没由产生民族工业,A项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缓慢,D项说法错误;故选C。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合理调整 B.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C.资本投入迅猛增加 D.列强暂时放松侵华【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张謇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被称作“状元实业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的民族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故“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的主要原因是列强暂时放松侵华。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客观上使中国民族工业进入哪一发展阶段 ( ) A.初步萌芽 B.“黄金时代” C.再度受挫 D.陷入绝境【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使我国的近代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故B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B。10.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在曲折中艰难发展。下列属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①总的来说比较落后②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③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较发达④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在曲折中艰难发展,总的来说比较落后,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较发达,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所以答案选D11.“在南京各省代表会上,孙中山提议废除跪拜礼,提倡普通见面时为一鞠躬,最尊敬之礼为三鞠躬。他身体力行,弯腰鞠躬。众人皆感新鲜,纷纷跟着仿效。鞠躯之礼逐渐风行开来。”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推动礼节的变化 B.鞠躯礼体现等级观念C.礼节变化未受到西方影响 D.传统礼节被彻底废除【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题文材料体现了辛亥革命推动礼节的变化。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A选项是正确的。12.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阻断了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近代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客观环境中产生和发展,在帝国主义、封疆主义的双重压迫下挣扎和抗争,下列关于近代民族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B.张骞创办的大生纱厂是中国第一家民族工业企业C.二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D.具有发展不平衡、发展过程艰难曲折、整体水平落后等特点【答案】D【解析】洋务运动时期诞生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因此A错误;张骞创办的大生纱厂是中国第一家民族工业企业的说法错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因此C错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发展不平衡、发展过程艰难曲折、整体水平落后等特点,D说法正确。因此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3.下面的漫画形象地描绘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推动这一变革的历史事件主要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答案】C【解析】图片反映的内容是发式由长辫变成短发,称呼由“老爷”、“奴才”变成“先生”,见面礼由跪拜变成握手,服装由长袍变为西装。这是辛亥革命以后,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表现。ABD三项没有这样明显的作用。所以答案选C。14.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年均注册工厂(家)出现下图所示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清政府的推动 ②辛亥革命的鼓舞 ③“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④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来解答,①清政府的推动可以排除,因为清政府的统治在1912年已经结束了。排除ABC,②③④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15.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对下列表格中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项目 以前 现在(清末民初)日常生活 无照相、电影 照相、电影的传入和流行发式 清军入关后男子留有长辫子 剪辫子人际称谓 老爷、夫人 先生、君服饰 长袍、马褂、旗装 西服、中山装、旗袍A.照相术于20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B.剪辫子只是人们审美的变化。C.人际称谓的变化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D.变化后的服饰全盘西化。【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表格内容反映清末民初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发式、人际称谓、服饰四个方面的变化,照相术早在19世纪就已经传入我国,我国第一部电影诞生于1905年,剪辫子是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强令执行的,并不是人们审美的变化,清朝官场称呼有损价格,民国政府要求改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社会习俗变化后,服饰并没有全盘西化,身穿传统服饰的大有人在。故答案选C。二、综合题16.材料一 1899年5月23日,坐落在南通唐家闸的大生纱厂开工试车了……这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呢?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也皆消沉”。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这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呢”是什么意思?【答案】张謇本来是状元的身份,却回到家乡去创办实业,从事工商业。【解析】依据材料所给信息“1899年5月23日,坐落在南通唐家闸的大生纱厂开工试车了”,结合所学知识,张謇是江苏南通人,1894年考中状元。1899年,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建成投产。据此可知,“这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呢”。(2)依据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民族工业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原因。【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工业萎缩;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也皆消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侵略卷土重来,使民族工业的发展遭受挫折,民族工业萎缩。依据可知第一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问是民族工业萎缩;第三问是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答案】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江、沿海大城市;整体水平落后。【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一部分商人、地主、官僚纷纷投资于新式企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提高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是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主要是轻工业;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实行关税自主、废除厘金、改革币值等措施,20世纪30年代,出现集中程度较高的民族资本集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沉重打击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胜利后,由于内战的影响和美货的泛滥,民族工业更加艰难,处于崩溃的边缘。且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造成了民族工业的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是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江、沿海大城市;整体水平落后。点睛:关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重点掌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和每个阶段发展的原因;掌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等知识。17.材料一“...16岁中秀才,1885年中举人,1894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甲午中曰战争中,中国战败,他认为从政无望,乃致力于实业和教育。”材料二“...他把经营实业的部分盈利,投入文化教育事业。他先后在家乡南通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等十余所学校,尤以专科学校最为有名,其中纺织、农业、医学三校成绩最好,1920年三校并为南通大学。”请回答:(1)材料一中提到的“他”是谁?他“致力于实业和教育”的成果有哪些? 【答案】张謇;成果:①实业:1895年创办大生纱厂,此后创办了多个行业的60多家企业,形成了大生集团。②教育:创办了师范、农业、商业、医学、纺织、盲哑学校。兴建了博物馆、图书馆、气象台等。(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回答也可)【解析】根据材料一中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描述的人物是张謇;张謇在实业方面取得的成果有: 1899年,经过数年筹办,建成大生纱厂,后相继建成大生二、三、八纱厂以及盐业、榨油、面粉、冶铁、轮船等企业,形成了大生资本集团;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果有:他把经营实业的部分盈利,投入文化教育事业。他先后在家乡南通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等十余所学校,尤以专科学校为有名,其中纺织、农业、医学三校成绩最好。同时还兴办了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文化教育机构。(2)他“致力于实业和教育”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甲午战败后,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民间掀起了办厂浪潮。【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95年,新科状元张謇在日记中写道:“和约十款,几餐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 材料二 张謇在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业总长时给各省的电文中指出:“窃念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已成者当竭力保存,未成者宜事先筹划。”材料三?(1)据材料一可知张謇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写下这段话的?日记反映了张謇当时怎样的心情??【答案】《马关条约》签订(或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痛心,愤懑,忧国忧民。(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均可)【解析】依据材料一的关键时间“1895年”“和约十款”,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刚刚结束,《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材料二体现了张謇倡导的什么主张??(不得照抄原文)结合学过的张謇事迹,你如何看待他弃官回乡办厂这一举动??【答案】“实业救国”。张謇抛弃世俗偏见,身体力行实业救国;敢为人先,具有开拓精神;为国分忧,造福家乡,为发展民族工业作出了贡献。【解析】依据材料二中“窃念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说明张謇认识到了创办实业的重要性,为此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从中使我们看到了张謇敢为人先、开拓创新,一心为国为民着想的高尚情操。(3)据材料三.概括1902——1927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及你作出判断的依据 。(均不得照抄图中数据)【答案】由上升、迅速发展到发展减缓;新增工厂数和资产总额从不断增加到逐渐下降。【解析】 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1902-1927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由上升、迅速发展到发展减缓;第二问依据图中数据可知,新增工厂数和资产额从不断增加到逐渐下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训练试卷 (原卷版)一、选择题1.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下列人物中,积极倡导和实践实业救国的是( )A.孙中山 B.李鸿章 C.梁启超 D.张謇2.观察下图,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黄金时代”,其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开始鼓励民间设厂B.有识之士掀起“实业救国”热潮C.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行保护工商业的措施3.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称呼。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目的是去除或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B.盲目学习推行西方礼节C.社会习俗在短时间内得到完全改变D.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4.1897年张謇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他由此弃官经商,开始倡导( )A.实业救国 B.维新变法 C.民主革命 D.民主科学5.下图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透过漫画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B.辛亥革命后,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C.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D.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6.下图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7.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出现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抗日战争期间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合理调整 B.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C.资本投入迅猛增加 D.列强暂时放松侵华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客观上使中国民族工业进入哪一发展阶段 ( ) A.初步萌芽 B.“黄金时代” C.再度受挫 D.陷入绝境10.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在曲折中艰难发展。下列属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①总的来说比较落后②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③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较发达④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1.“在南京各省代表会上,孙中山提议废除跪拜礼,提倡普通见面时为一鞠躬,最尊敬之礼为三鞠躬。他身体力行,弯腰鞠躬。众人皆感新鲜,纷纷跟着仿效。鞠躯之礼逐渐风行开来。”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推动礼节的变化 B.鞠躯礼体现等级观念C.礼节变化未受到西方影响 D.传统礼节被彻底废除12.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阻断了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近代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客观环境中产生和发展,在帝国主义、封疆主义的双重压迫下挣扎和抗争,下列关于近代民族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B.张骞创办的大生纱厂是中国第一家民族工业企业C.二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D.具有发展不平衡、发展过程艰难曲折、整体水平落后等特点13.下面的漫画形象地描绘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推动这一变革的历史事件主要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4.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年均注册工厂(家)出现下图所示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清政府的推动 ②辛亥革命的鼓舞 ③“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④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5.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对下列表格中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项目 以前 现在(清末民初)日常生活 无照相、电影 照相、电影的传入和流行发式 清军入关后男子留有长辫子 剪辫子人际称谓 老爷、夫人 先生、君服饰 长袍、马褂、旗装 西服、中山装、旗袍A.照相术于20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B.剪辫子只是人们审美的变化。C.人际称谓的变化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D.变化后的服饰全盘西化。【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表格内容反映清末民初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发式、人际称谓、服饰四个方面的变化,照相术早在19世纪就已经传入我国,我国第一部电影诞生于1905年,剪辫子是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强令执行的,并不是人们审美的变化,清朝官场称呼有损价格,民国政府要求改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社会习俗变化后,服饰并没有全盘西化,身穿传统服饰的大有人在。故答案选C。二、综合题16.材料一 1899年5月23日,坐落在南通唐家闸的大生纱厂开工试车了……这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呢?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也皆消沉”。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这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呢”是什么意思?(2)依据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民族工业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原因。(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17.材料一“...16岁中秀才,1885年中举人,1894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甲午中曰战争中,中国战败,他认为从政无望,乃致力于实业和教育。”材料二“...他把经营实业的部分盈利,投入文化教育事业。他先后在家乡南通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等十余所学校,尤以专科学校最为有名,其中纺织、农业、医学三校成绩最好,1920年三校并为南通大学。”请回答:(1)材料一中提到的“他”是谁?他“致力于实业和教育”的成果有哪些? (2)他“致力于实业和教育”的原因是什么?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95年,新科状元张謇在日记中写道:“和约十款,几餐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 材料二 张謇在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业总长时给各省的电文中指出:“窃念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已成者当竭力保存,未成者宜事先筹划。”材料三?(1)据材料一可知张謇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写下这段话的?日记反映了张謇当时怎样的心情??(2)材料二体现了张謇倡导的什么主张??(不得照抄原文)结合学过的张謇事迹,你如何看待他弃官回乡办厂这一举动??(3)据材料三.概括1902——1927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及你作出判断的依据 。(均不得照抄图中数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学视频:中国近代服饰的变迁h264_720x576_800k.mp4 教学视频:张蹇h264_720x576_800k.mp4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训练(原卷版).doc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训练(解析版).doc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doc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课件.pptx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