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口迁移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口迁移
第一部分: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 : 高中地理必修Ⅱ
2.年 级 : 高中一年级
4.所属的单元(章节): 第一章第三节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 : 湖南教育出版社
5.学 时 数: 45分钟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人口迁移问题对于现在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关于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就知之甚少。教学中,教师尽量结合实例,即先引入人口迁移的实例,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得出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学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分析】
课程标准: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举例说明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建议:1.收集本区域人口资料,判断人口迁移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状况及产生影响。
【教材分析】
本章第一节中人口增长主要讲述人口的自然增长,实际上,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的机械增长也能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人口迁移也改变着迁入地和迁出地人口的分布状况,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针对人口移动从概念到原理,从历史到现实,从成因分析等方面作了深刻的探讨,从而使学生能够比较理性地思考和看待人口迁移现象。
学习目标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课堂上,教者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根据对课标及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按照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来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2、 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 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状况及产生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 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3、 情感与价值
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社会的兴趣,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重难点突破】
1.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图片、资料展示、播放录象等手段,加强学生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阅读图表,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分组讨论,共同归纳总结得出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学方式】
1、应用“案例探究—问题引领”的探究性学习课型。
2、采用综合分析法,对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3、充分利用有关资料,进行案例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1、设计、制作教师上课使用的多媒体课件。
2、由学生自由组合,确定课堂讨论的学生分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录象:我国民工流动、伊拉克战争难民移动引入本节课题
板书:
第3节 人口迁移
1、 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课件展示]思考题
1、 人口增长有哪两种主要方式?对世界人口增长有何影响?
2、 何为人口迁移?它与人口流动有何区别?
3、 人口迁移可划分为哪些类型?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提示:人口迁移是指变更定居地时间为长期或永久,人口迁移≠人口流动
[活动参与]针对课本活动1判断是否为人口迁移?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
[课件展示] ①图1-9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

②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
③我国当代人口迁移
[承转]①②为国际人口迁移,③为国内人口迁移,引入人口迁移的分类
[活动参与] 针对课本活动2判断哪些为国际人口迁移,哪些为国内人口迁移?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
[承转]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也不相同,那么,人口为什么要迁移?引入下一问题: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学生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回答问题: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是什么?推力与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课件展示]图瓦卢举国移民新西兰
[讨论回答] 引起图瓦卢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思考回答]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承转]从以上分析:引起图瓦卢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生态因素。
[阅读回答] ①自然环境因素中哪些是拉力,哪些是推力?②什么是环境移民?三峡移民是否为环境移民?
答案:拉力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源方便;推力为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由生态环境条件恶化而引起的移民称为“环境移民”或“生态移民 ”。三峡移民并不是环境移民,因为环境移民是被迫的,结果都是流离失所,背井离乡。
[承转]自然条件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通过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来实现的。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课件展示]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示意图
[阅读课本]回答: ①经济因素中的拉力、推力分别是什么?
②经济因素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并举例。
答案:拉力为经济水平高,迁入率高。 推力为经济落后,迁出率高
表现: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发展,交通运输
[活动参与]学生阅读课本活动要求,看图分组讨论: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的流动方向?
2 ②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方向:从内地向沿海,从农村向城市,从山区向平原——从经济发达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原因:①我国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剩余。②城乡之间收入是促使人口大量迁移的根本。③国家政策允许人口迁移。
[自主学习] ①社会文化因素表现在哪些方面?
②下列现象分别属于哪个方面? A科技人员出国留学 B 印巴分治 C老张到深圳去和儿子一起居住(文化教育、宗教、家庭婚姻)
[活动参与]阅读课本活动要求,讨论回答:
①世界人口迁出国和迁入国有什么特征?(迁出国都是发展中国家,迁入国都是发达国家)
②造成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剩余。主要受经济原因影响。)
③在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经济因素)
[师生总结]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在以上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作探究]全班分成两个组展开讨论,以辩论赛的形式分正反两方。
1、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分别带来怎样的影响?讨论回答:
对人口增长和分布产生巨大影响;对人口结构产生影响;对经济、文化发展深远影响;同时对城市的环境、交通、住房等产生影响。
2、如何看待农民工问题?学生各抒己见,对迁出地和迁入地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讨论。
课堂反馈
1.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属于政治因素的是( )
A:民族歧视 B:由农村迁往城市
C:战争引起的难免潮 D:深圳成为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移
2.“二战”后,德国和沙特阿拉伯都吸引了大量移民,关于两者的叙述,正取的是( )
A:都因老龄化吸引移民 B:都因资源的大量开采吸引移民
C:都因经济发展吸引移民 D:都因气候优越吸引移民
3.关于我国“民工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外流
B:城乡和地区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引起农工流动的根本原因
C:大量农工的涌入,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不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D:使大城市人口老龄化严重
4. “二战”后,欧洲从人口迁出区变为迁入区,主要是因为( )
A:经过长期的人口迁出,欧洲人口数量减少
B: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欧洲人口数量锐减
C:西欧各国经济迅速发展,吸引大量移民
D:其他迁入区人满为患,而欧洲尚有容纳的余地
课堂延伸:(即课外作业)
学完本课后,你肯定有不少思想的火花。如:人口迁移,人口流动以及相关的原因,“民工潮”,……就自己的疑问搜集资料,发表看法,并整理成文。
教学反思:本节从内容上来讲,相对比较简单,整个过程中,既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又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老师必须把握一个基本的思路,既人口迁移要“趋利避害”,这样不管是以前从发达到不发达地区,还是现在的不发达到发达地区,都是可以理解的。第二,要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而又针对性。第三:要注意学生的自学和做题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在看书是找问题来问。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