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一、基本说明1模块:必修32年级:高中二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三节5学时数: 45分钟(教室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方法、过程和经验。学会评价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对策和措施。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前后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差异的分析,学会以辩证和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地理问题。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结合学生讨论过程,引导学生总结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成功经验,指导我国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通过学生分组收集和整理有关田纳西河流域和湘江流域的地理资料,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与态度。2、内容分析:教材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第二部分是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教材在这一部分精心设计了两个活动,是本节教材的一个重点。第三部分以较短的篇幅介绍了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第四部分介绍了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经验。我国的许多大江大河,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等都在继续开发整治,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整治提供了有效借鉴的经验。因此,这是本节教材的又一个重点。本节教材的难点是田纳西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3、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开始关注时政。从全国范围看,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等都在继续开发整治。从身边看,湘江流域的治理已提上日程。学生通过读书看报,已积累了一些有关流域治理的零星知识,但不够系统。绝大部分同学都接触过网络,知道怎样上网查询资料。学生基本上能运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问题。4、设计思路:本节教材内容虽然比较简单,所呈现的地理知识十分贴近生活,许多问题都是比较敏感的社会问题,学生一看就懂,但鉴于学生年龄阶段和所研究的内容设及面广的特点,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阅读和分析。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合理地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背景材料、地理图片等,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把复杂的、抽象的知识简单化、直观化,一步步引导学生概括出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 及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2分钟 投影:用多媒体展现“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位置”图。 学生走上讲台,指出位置、气候特点。 引导学生看图、析图。新授: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6分钟 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1.田纳西河发源于哪里?2.田纳西河是哪一条河流的支流?3.田纳西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是多少?河流水量季节变化情况如何 4.该流域有那些重要的资源?分组讨论活动中的思考题。 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此处的重点放在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切不可放在每一个问题的答案上。老师可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过程性评价,肯定合理部分,对错误结论加以适当引导。新授: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10分钟 1.将学生分组,分别扮演政府官员、水利开发商、环保工作者、当地居民四种不同角色,选派代表阐述己方观点并进行辩论。2.组织学生上网搜集整理相关资料。3.引导分析教材中两个具体案例。 学生查找资料后进行整理,然后展开辩论。 根据现行高考特点,设计开放性问题,对学生回答合理部分予以肯定,尽量激发学生,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新授:今天的田纳西河4分钟 引导学生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环境优美、产业发展迅速的现状。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阅读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责任感,促使学生养成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的行为规范。 新授: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10分钟 1.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2.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进行简单讨论。 讨论分析田纳西河流域每一条治理与开发经验的成功之处。除教材中所列之外,还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结合我国流域开发与治理的现状进行讨论。 采取读书指导法和讨论法进行学习。除了教材内容中给出的几点经验外,还有一些其他可取经验,在讨论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课堂总结3课堂练习 10分钟 投影:学过的主要知识点学生做完后讲解 学生回顾练习 串珠成线,加深印象 联系身边实际,提高学习兴致。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四、教学反思1、充分运用活动,催化学生生成。教材中安排了一个“活动思考”和一个“活动探究”。我觉得“活动”是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一个亮点,更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思考让学生在自己做中思考。而活动探究着重体验学习过程,习得学习方法。学生在完成探究时,不仅得到了知识的结论,也体验到了运用已学知识推导生成新的知识。如:学生在探究田纳西河流域确定工业项目的依据时,很自然地生成了家乡确定工业项目的依据是什么这个问题。2、设计问题开放,思维空间广阔。在教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时,我将学生分组,分别扮演政府官员、水利开发商、环保工作者、当地居民四种不同角色,选派代表阐述己方观点并进行辩论。在阐述观点时,学生不管是从正面立意还是从反面立意,只要言之成理,我都予以充分肯定,尽量激发学生,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在归纳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时亦是如此。3、由于时间问题,本堂课在对“湘江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的讨论并没有预设的深入。其中需要完善的还有很多细节问题。附: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过程及典型成果(可选)练习:(本人参编2011年世纪金榜的原创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湘江流域内人口4075万人,占全省的59.5%。湘江水域集饮用、灌溉、渔业、航运、纳污等多功能于一体,因而,湘江环境十分敏感。湘江综合治理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直接关系两型社会建设的成败,面对母亲河不能承受之重,周强省长提出了“把湘江打造成中国莱茵河”。 材料二 为期三天的“2009亚欧水资源管理国际论坛暨项目结题会议”于19日落幕,通过《长沙倡议》。闭幕式上,湖南省科技厅副厅长梁秋松透露,湘江流域综合整治将纳入中国大江大河治理范围,预计到2010年将投入700亿元,到2015年将投入3000亿元。 材料三 2009年,广受关注的湘江长沙综合枢纽选址最后敲定为蔡家洲,日前已完成勘探,将在今年10月正式开建,2014年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在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建成之后,湘江景观将不受枯水和丰水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湘江作为传统的通江达海、连贯地区的交通路线将会复兴,航道运输、物流业、旅游业、地产业等多种产业将得以发展兴旺,一条集多种综合功能为一体的“湘江走廊”将真正形成。1、 蜿蜒北上的湘江宛如一条玉带,串起长沙、珠洲、湘潭三颗明珠,不足70公里的湘江两侧,三座城市呈“品”字铺开,形成湖南无可替代的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区。试分析该段湘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试分析材料一中的“母亲河不能承受之重”主要有哪些方面 水质严重污染、水量季节变化大、生物的多样性遭到破坏等。2、 在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建成之后,将收获哪些方面的综合效益? 3、 湘江流域的综合治理核心与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核心分别是什么?4、 请结合湘江以及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谈谈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模式是什么?解析:本题以湘江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为例,考查了我国大江大河的治理中河流存在的普遍问题有哪些;治理后的综合效益有哪些;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模式(即积累经验)是什么。顺带考察了穿过城市的河流的功能以及湘江流域的综合治理核心与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核心。答案:1、供水、航运、旅游2、防洪、发电、航运、旅游、灌溉、养殖、地产升值。3、湘江流域的综合治理核心是治污;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核心是水资源综合开发。4、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因地制宜的选择开发重点;不断加大开发力度;提高流域的开放度。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