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2011版一轮精品复习学案:4.2 山岳的形成及河流地貌的发育(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理】2011版一轮精品复习学案:4.2 山岳的形成及河流地貌的发育(必修1)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 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考目标定位】
最新考纲 目标在线
1、地表形态的内外力因素2、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分析2、背斜、向斜和断层的判断及在生产中的实践意义3板块运动及形成的地貌类型分析4、火山的成因及组成5山地对交通运输方式、线路分布和延伸方向的影响。
【考纲知识梳理】
一、山岳的形成
1.山岳的类型
类型 概念 规模 举例
褶皱山 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 规模有大有小 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系
断块山 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 分布广泛,规模大小不一 华山、庐山、泰山
火山 地下深处岩浆沿地壳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冷却凝固形成 规模大小不一 日本的富士山,我国长白山主峰
2 . 地质构造
概念: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岩层的弯曲变形,叫褶皱,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叫断层。
地质构造类型 形态特征(岩层新老关系) 地貌
未侵蚀 侵蚀后 褶皱常形成高大山脉
褶皱 背 斜 岩层向上拱起(中心老,两翼新) 山岭 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 斜 岩层向下弯曲(中心新,两翼老) 谷地 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
断层 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错动、位移 断块山,裂谷或海洋
3. 山岳对交通的影响
二、河流地貌的发育
形 式 概 念 影 响 河 段 时 段
溯源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河源、上游 河谷发育初期(沟谷期)
下 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上中游 河谷发育初期(沟谷后)
侧 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中下游 河谷发育中后期(V形——槽形期)
1.河流侵蚀地貌
2.河流的堆积地貌
类型 在流域中的空间位置 形成
洪积—冲积平原 发育于山前 山区河流流出谷口,地势平缓,水道开阔,水流放慢,泥沙堆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连接而形成冲积——洪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淹没,接受沉积。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三角洲平原 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和海滨地区 河流入海口处,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图释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区类型 聚落分布 原因
高原地区 呈带状,分布于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山区 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形成明显的条带状,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 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十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平原区 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要点名师讲解】
一、褶皱和断层的分析对比
【例题】
读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①处为背斜,③处为向斜
B. ①处抗外力侵蚀将形成山地
C.谷地④的形成主要是流水侵蚀
D. 华山成因与①山脉成因相似
2.若a、b、d各地层为隔水层,c地层为含水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图中①处地下将开发出丰富的石油 B. ④处可能形成土壤肥沃的侵蚀平原
C. ②处比①处更有利于建造地下隧道 D. 在③处打井可获得丰富的地下水
【答案】1. B 2.C
二、山区交通线的选取原则与原因
【例题】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并回答第1题。
1.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 ( )
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    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
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   D.该部位岩石层软弱,易于开挖
【答案】1.B
2.读《某地区公路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计划修建B镇到A镇的公路。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  较合理,理由是   。
(2)修建B镇到D城市的公路没走直线,而是绕道经过C镇,其原因是: 。
(3)为更好地发挥图中I、Ⅱ两条河流的运输作用,可采取    的措施。请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用“==”画出。
(4)由于在山区的E地发现煤田,因此准备在F镇建钢铁厂。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这需要     条件做保证。
【答案】 (1) ② 受地形的影响,山谷中的道路要沿等高线修建,避开陡坡;
(2)考虑经济因素,应尽量多经过城镇,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促进C镇经济发展;
(3)修人工运河 图略(画在两河间最近的距离) (4)修建铁路或公路 科学技术。
三、河流的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例题】
读下图,比较北半球某河流源头附近A地和河流经过的B、C、D三地,回答下列问题
(1)A处谷地,是 形谷,由 作用形成。河流源头的补给主要为 补给。
(2)B、C、D三处流水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B地为 作用,C地为 作用,D地为 作用,
(3)A、B、C、D四点中,最适宜形成聚落的是 。
(4)河口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
【答案】(1)“U” 冰川侵蚀 冰雪融水
(2)侵蚀 搬运 沉积 (3)D
(4)与左岸相连,因为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水流急,冲刷厉害,因此在河口处沉积的泥沙与左侧相连。
【感悟高考真题】
(2010·浙江高考)
图1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完成1~2题。
2.“这里地质活动活跃,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而变质成大理石”,此叙述所指的地区,可能接近的界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主要考查的是板块运动及变质作用;是一道初高中知识结合的题目,这里涉及到板块运动与地质作用中的变质作用。欧洲的巴尔干半岛是有大面积的喀斯特地貌分布,该地貌的基岩是石灰岩为主,因此再结合试题材料可以判断。
【答案】B
(2010·广东高考)4.下列关于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河流右岸更容易遭受侵蚀 B. 河水最深处位于河床中心
C. 水面宽度一年中洪水期最大 D. 自上游向下游流量逐渐增加
【解析】:弯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平直河道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反之。所以A、B错,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内陆河自上游向下游流量逐渐减小。所以D错,故正确答案选C。
【答案】C
7. 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图3示意),其成
因是
A. 侵蚀一搬运作用 B. 搬运一堆积作用
C. 风化一侵蚀作用 D. 沉积一固结成岩作用
【解析】流水的搬运作用与流速有关,三峡大坝的建设,使三峡大坝下游流量稳定,搬运能力增强,从而减少了粒径较小的泥沙堆积,故选B。
【答案】B
(2009·上海高考)从古到今,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现象激发了多少探索者为之不懈努力。
5.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
A. 侵人岩 B. 喷出岩 C. 变质岩 D. 沉积岩
6.下列地貌形态中,经过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A. 石林 B. 沙丘 C. 海蚀柱 D. V型谷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的分类与判断;地表形态的塑造。(5)三大类岩石中,具有明显层理结构的是:层层堆积、固结成岩后的沉积岩。(6)四类地貌所对应的营造力分别是:石林----水蚀、沙丘----风积、海蚀柱---水蚀、V型谷----冰川侵蚀。
【答案】:5. D 6. B
(2009·北京高考)图4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4,回答7~9题。
7.图中
A.乙处为河流冲积扇 B.丙处侵蚀比对岸强
C.丁处矿床为天然气 D.戊处位于背斜谷内
8.岛内最大零售商业点位于甲村,主要形成原因是该村
1 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2 商业从业人口多
3 商业组织形式复杂
4 人口数量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 在海岛开发的过程中,该岛
A.人口容量最主要受耕地资源、矿产资源限制
B.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甜菜、香蕉和橡胶
C.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开阔,适宜建设深水港
D.需要防范强风、暴雨、风暴潮等自然灾害
【解析】关联考点:地质构造与地貌形态、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因素、海岛开发。
综合考察考生分析、判断、决策能力。
(7)乙处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丙处位于北半球该河流的北岸,即堆积岸;
丁处矿床不可能为小密度矿物---天燃气---的分布区;戊处地貌为典型的“背斜成谷”。
(8)商业中心的形成因素:地形平坦、开发历史早农业发达、交通便利、人口集中等。
(9)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保护性开发;人类活动合理选择;大型工程合理布局、自然灾害的防治等。A选项,矿产资源并非为人口容量的主导影响因素;B选项,受地形、气候的限制,四种农作物要么不易种植,要么不适合大规模种植。C选项,深水港建在河流入海口出,极易被沉积作用影响,影响航道水深。
【答案】:7.D 8.B 9.D
【考点精题精练】
一、选择题
(2010·济南模拟)读下面“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图”,回答1~2题。
1.图示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图示中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是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右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3—4题。
3.丙处所属地质构造可能为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
4.从矿难成因上看,图中a、b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地地形和构造剖面。读图完成5题。
5.该河谷地形的成因主要为( )
A.岩层水平挤压,流水侵蚀 B.地壳抬升,流水下切
C.岩层断裂下陷,流水沉积 D.岩层断裂上升,流水沉积
图8中甲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是"EF河段河床示意图",丙是“河流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据此完成6题。
甲 乙 丙
(2010·南京调研一)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地地形和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第6题。
6.有关该地河谷地形的成因,正确的说法是 (  )
A.背斜顶部受张力,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B.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
C.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
D.岩层断裂上升,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二、选择题
7、读图18回答:
(1)图中地质构造是 ,其中A为 斜,B为 斜。
(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 (流水或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 ;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易选择①处还是②处? ;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易选择③处还是④处? 。
(4)A、B两处, 处为自流井; 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带来哪些危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D 4.A 5.C 6.C
二、综合题
7、(11分)(1)褶皱 背 向(3分) (2)流水(1分) (3)①②,②,③(3分)
(4)B、A,森林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4分
图8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