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教学目标:说出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主要问题,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熟记我国政府针对国情、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出的行动纲领,理解制定的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结合实例,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分析不同的生产、生活行为产生的影响,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并认识到自己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以规范和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教学重难点:结合实例,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分析不同的生产、生活行为产生的影响,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课前预习 [纲要预览]世界面积 、 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国情深受 、 、 等全球性问题的困扰行动纲领: 控制 ,节约 ,保护 ,实现人口战略 控制 、提高合理利用资源战略 和 有限的自然资源发展战略 依靠 充分挖掘潜力,并建立 型经济体系环境战略 搞好 ,防治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把 摆在首位把 提高到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稳定战略 保证 持续稳定、协调增长前提保护 ,改善坚持 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相关调研]面对困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你认为我们可以参与哪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活动?我的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生成 [学习资源]课本、《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的白皮书》,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网(http://) [探究活动1]阅读下列材料,分析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材料一:巨大的人口压力――“中国人口=前苏联+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罗马尼亚+越南+澳大利亚+荷兰+葡萄牙+比利时+瑞士+瑞典(31个国家总人口)”。中国人口数量大,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是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根源。材料二:日益短缺的自然资源――我国农业资源总量大,但人均量小,到1998年人均耕地、淡水、草地和林地分别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3%、28.1%、32.3%和14.3%。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业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材料三: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我国现有草地资源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全国“三化”草地面积约占草地总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以3000万亩的速度增加。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1/3,每年流失的土壤高达50亿吨。[探究活动2]阅读课本,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完成下列知识纲要和图表。⑴我国的人口问题及相应的人口战略:人口问题 人口战略人口众多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不合理⑵我国的资源问题和资源战略:⑶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战略:⑷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与稳定战略:课后反思我的疑问 问题解答学习效果测评双基巩固一、选择题(第1-7题为单项选择题,第8-10题为双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B.严重的环境问题C.庞大的人口数量 D.不利的外部环境2、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和熏陶深刻而又长久 B.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 C.很多地区缺水严重,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D.人口基数过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实现我国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是( )A.节约资源 B.保护森林 C.保护耕地 D.提高人口素质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不包括( ) A.经济可持续发展 B.社会可持续发展 C.人口持续增长 D.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5、实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陡坡的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B.大规模改良现有草原发展林木生产C.在塔里木盆地大面积植树造林 D.把用材林的采伐量控制在生长量之上6、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南方丘陵地区大规模修筑梯田,发展水稻种植B.内蒙古东部草原大力垦荒开辟耕地C.湖南洞庭湖地区大力退耕还湖D.三江平原大力排干沼泽7、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资源利用上的差距主要是( ) A.资源利用率高 B.资源利用率低C.人均消费量高 D.资源总消费量小8、有关《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及行动方案 B.该书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C.该书提出的“人口、消费与社会服务”的内容,主要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范畴 D.该书提出的“团体与公众参与”内容,主要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范畴9、我国把经济发展摆在各项工作之首的原因是( )A.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B.我国的经济技术还比较落后,必须快速发展经济以赶超欧美发达国家C.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不严重D.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10、我国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途径是( )A.增加单位面积草场载畜量 B.积极建设人工草场C.开垦草原,发展耕作业 D.对草场实行计划管理,定期轮牧二、综合题11、读图2-3-1,回答下列问题:⑴①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⑵②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为防止沙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建设巨大的生态工程是 。⑶③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 ,治理的根本措施是 。⑷④地区出现酸雨的原因是 ,治理措施是 。⑸上述地区出现的问题说明了我国面临着深刻的 。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一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我国面临庞大的 和所造成,这些都是促进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原因。12、请根据下列两则资料讨论:柳林村和孙家村的做法哪个合理?不合理的做法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合理的做法对我们家乡的生产活动有什么指导意义?柳林村文化落后,生产不发达,是远近出了名的贫困村。村干部为了带领大家奔小康,想出一个致富的好办法:决定把本村麦田的土卖给城市建筑公司做工程用土,取土形成大坑,又用收费方式给城市堆放垃圾。这样他们两头进钱,是种麦收入的几十倍。村民果然手中有了钱,大家都很高兴,衷心感谢他们的致富带路人。全国著名的黄金产地招远市有一金翅岭金矿,金矿生产中剩下的废弃物尾矿砂就堆在孙家村的大沟里,十几年来尾矿就吃掉了耕地近百亩,使人均耕地下降到0.03公顷。村里和矿上共同商量,共同开发复垦,由矿上出钱,村里出劳力、机械,运来“客土”覆盖到尾矿填平的沟壑上,形成耕地。十年来,通过这种方式复耕地16公顷,不仅解决了尾矿污染问题,而且村里耕地由25公顷增加到40多公顷。高考之窗13、(2005年广东卷)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华北地区耕地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6%。材料二: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十几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要。材料三:我国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为25-40%,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为20—30%。(1)材料一说明我国的资源问题是 、 ,其结果不仅造成运输紧张,同时使 增高。(2)材料二说明我国矿产资源的问题是 ,因而无论从现实还是长远看,都对我国经济的 造成很大压力。(3)材料三说明我国水资源利用的问题是 ,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_____ 和 相对落后。拓展知识链接《中国21世纪议程》的特点《中国21世纪议程》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全球《21世纪议程》的框架,但它十分强调可持续发展一般原则应与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中国21世纪议程》在强调实施可持续发展要结合各自的国情时,突出了下列要点:(1)《中国21世纪议程》把经济、社会、环境视为密不可分的整体,表明可持续发展将是中国走向21世纪和争取美好未来的基本思想基础。(2)《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题词是发展,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第一位的任务,关键是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实现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3)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方面,它们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和制约是许多国家都没有经历过的。因此,控制人口、用好资源、保护环境构成了中国可持续发展行动框架的战略重点。(4)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进行系统的能力建设,《中国21世纪议程》从机制、立法、教育、科技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重大举措,并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创造了适宜契机与良好环境。(5)《中国21世纪议程》充分注意到中国环境与发展战略和全球环境与发展战略的协调。对各种全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对策与行动方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资源短缺资源问题资源战略环境 战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求制约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把 摆在首位把实现_________发展提高到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在保证_______持续稳定、协调增长的前提下,保护_____________、改善_____________经济发展是发展的核心稳定战略图2-3-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