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一部分 地理基础知识和自然地理第一章 地理基础知识第一讲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2. 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21世纪教育网3. 熟练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4. 理解地球上的时区的划分,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本讲重点】1. 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2. 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3. 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本讲难点】1. 东西半球的划分。2. 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3. 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知识结构】【内容要点】一、地球的大小地球形状: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二、地球仪由于地球太大,人们无法看到它的全貌,于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我们称为地球仪。它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观察简化地球仪,明确地轴、两极(北极和南极)、纬线、经线等概念。1.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在一定时期内可看作是不变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2. 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注意:地球上并不是真的有地轴,表面也没有画出经线和纬线。三、经线与纬线[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经线(子午线) 纬线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完整的圆圈长度 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纬度相同的纬度长度相等;纬度不同的纬线长度不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逐渐缩小为零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四、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总结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方法: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西排列,东经是向东度数增加或向西度数减小;西经是向西度数增加或向东度数减小。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南排列,北纬的度数向北加大,南纬的度数向南加大。五、东西半球的划分从上图可以看出,东经度、西经度是根据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东半球、西半球是根据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因此,0°经线以及0°~20°W之间的经线位于东半球;180°经线以及160°E~180°之间的经线位于西半球。六、经纬网的判读和应用1. 利用经纬网定“方向”(1)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2)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3)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上,靠近北极点的在北,选择劣弧段,在逆时针方向上的点在东;南极点则相反。2. 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右图中弧AB)。(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弧MPK,而不是弧MQK,赤道上除外)。(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3. 利用经纬网定“距离”(1)任一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约是111千米。(2)任一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11千米·cosθ(θ为该纬线的纬度数)。(3)不同经线和纬线上:计算两点间距离时可进行估算。一是可以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算出两点间距离。4. 利用经纬网定“范围”(1)相同纬度且所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21世纪教育网(3)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5. 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常见的经纬网图(图1)有以下三种形式:( http: / / www.21cnjy.com )(1)确定纬线与纬度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纬度数值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在俯视图上纬线为一组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北纬,且数值向北极点增大。(2)确定经线与经度在侧视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在俯视图上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一组线段;在圆柱投影图上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线段。不论在哪种经纬网上,东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数值随地球自转方向减少。6. 利用经纬网判断地理区域21世纪教育网(1)掌握重要的经线、纬线所经过的主要政治区和地形区。(2)大致勾画出与图中已知的经线、纬线相邻近的重要经线和纬线。(3)进一步分析并判断图中经线、纬线所属的地理区域。重要纬线的地理意义和穿越的地区重要纬线 地理意义 穿越地区赤道(0°) 南北半球分界线,纬度划分的起点 非洲中部、印尼、南美北部北回归线(23°26 N) 有无太阳直射点的分界线,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 北非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我国华南地区、墨西哥高原南回归线(23°26 S) 有无太阳直射点的分界线,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 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中部、南美中部(智利、阿根廷、巴西南部)21世纪教育网北极圈(66°34 N) 有无极昼或极夜的分界线,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 欧洲北部(挪威、瑞典、俄罗斯北部)、阿拉斯加半岛、加拿大、格陵兰岛南部南极圈(66°34 S) 有无极昼或极夜的分界线,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 南极大陆外围(威尔克斯地、南极半岛)30 °N 北半球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 非洲北部、西亚、印度北部、我国长江流域、墨西哥北部、美国南部30 °S 南半球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 南非、澳大利亚南部、智利、阿根廷北部、巴西南部60°N 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 北欧、俄罗斯中部、阿拉斯加半岛南部、加拿大中部60°S 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 横穿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南部、德雷克海峡90°N 北极点 位于北冰洋90°S 南极点 位于南极大陆7. 利用经纬网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1)在经纬网光照图上,晨昏圈一定与某条纬线相切,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该切点的纬度在数值上相余,并同在南半球或北半球。(2)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所在的经线圈中在昼半球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也是昼半球正中间的经线。常见日照图类型8. 日照图中利用经纬网计算时间(1)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2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是18时。(2)每条纬线以晨昏线为界,根据昼半球中的昼弧所跨经度计算昼长时间,根据夜半球中的夜弧所跨经度计算夜长时间。(3)光照图中的日出、日落时刻就是该点所在的纬线圈与晨线、昏线交点的时刻。七、地方时和区时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特点:(1)东面的时刻总是早于西面的,东经度数越大,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大,时间越晚。21世纪教育网(2)经度相差15 ,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 ,时间相差4分钟。区时: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了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在会上创立了标准时制度。21世纪教育网我们知道,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 (360 ),即一小时转过经度15 。因此,国际上规定,每隔15 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可分为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 5 至东经7. 5 ,划为中时区,或叫0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 5 ,合为一个时区(图1-1-11)。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叫做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标准经线上的时间,便是整个时区的“区时”。例如,北京处在东八区,东经120 是东八区的中央经线,因此北京时间是采用东经120 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整一小时。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它们就相差几小时。其中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必须知道这个常识,向东每跨入一个时区,应把表往前拨一个小时;向西每跨入一个时区,应把表倒拨一小时,这样才能保证你随身携带的表的时针, 与当地时间一致。实际上,每个国家或地区,为了采用统一的时间,一般都不严格沿着经线划分时区,而要考虑它自己的行政边界和自然边界。例如,我国东西跨五个时区,为了使用上的方便,全国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这就是“北京时间”。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在1884年召开的那次国际经度会议上,还规定了原则上以180 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例如,船只于5月1日8时由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改成4月30日8时。相反,船只5月1日8时由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日期就要改成5月2日8时。日界线并不完全在180 经线上,而是稍有曲折,这主要是为了照顾180 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起见。时区:经度/15 =商+余数,若余数>7. 5 ,则时区数就是商+1;若余数<7. 5 ,则时区数等于商。如: 35 E,35 /15 =2……5,则为东二区;38 W,38 /15 =2……8,则为西三区。区时的计算: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注意:所求时区的区时早于已知时区的区时,取“+”。所求时区的区时晚于已知时区的区时,取“-’;时区差:两地同是东经度(或西经度),时区差等于两地时区数之差(大减小);两地一个位于东经度,另一个位于西经度,时区差等于两地时区数之和;东时区的区时总是早于西时区的区时,东时区数越大,时间越早;西时区数越大,时间越晚。八、经线和中央经线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因此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为此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统一的时区划分和区时计时的办法: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因此,要弄懂地方时和区时,首先得弄懂经线和中央经线的关系和转化。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 的整数倍,而该时区就是以这个整数来命名的,如60 E是东4区的中央经线,0 是零时区的中央经线;而那些不是15 整数倍的经线,到底位于哪个时区,就得由其经度除以15的余数来决定:大于7. 5就进,小于7. 5则舍,如99 W,除以15得6余9,表示99 W位于西7区;172 E除以15得11余7,表示172 E位于东11区。同样道理,北京的地方时是指其所在经度116 E的时刻,北京时间是指其所在时区东8区的区时,即中央经线120 E的地方时。九、0点和12点经线0点和12点分别是夜半球和昼半球中间这条经线的地方时,因此有关昼夜长短的题型中,要巧妙地用好这两个时间及所在经线。如某地某天昼长为14小时,则意味着以正午12点为界,上下午各为7小时,就可推知该地该天是5点钟日出,19点钟日落。同样道理,假如已知日出或日落时间,利用12点和0点分别是昼夜时间的中间性,可推知该地的昼夜长短情况。如已知3点日出,则可推知21点时日落,昼长为18小时,夜长为6小时等。十、晨线和昏线大家知道,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其中日出线是晨线,日落线是昏线。在许多题目中,都有晨昏线的出现,但里面暗藏着一个条件,很多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这就是赤道上是终年昼夜平分的地方,即终年是6点钟日出,18点钟日落。利用赤道上晨线和昏线的这个特点,就可计算出所要求的地方时和区时,以及昼夜长短等问题。十一、日期的时空界线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一条是时间界线,即0点,它是随着地球自转而自东向西移动的日期分界线,是前一天结束和新一天开始的经线;另一条是空间界线,即日界线,是人为统一规定的,基本上沿180 经线为永久固定的日期变更线,它的西侧(东12区)总比东侧(西12区)的日期早一天。这两条线绝大多数时候把地球分成两个区域,也就是使地球上存在着两个日期。除非这两条日期界线重合,即当日界线上刚好为0点时,则全球刚好同一日期。因此如果能利用好日期的时空界线,就可轻松地解决诸如以下的。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二讲 地 图【教学目标】1. 地图上的方向判断;运用地球自转方向、经纬网等判断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物体运动或前进方向。2. 运用比例尺的概念,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运用比例尺公式,计算实地距离、坡度陡缓、风力大小、面积大小。3. 图例、注记辅助解题。4. 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对高度、地形坡度、地形类型表达;准确判断地形部位的类型。运用等高线知识,分析地形区(或地形类型)、地形特征、地势、水文特征、地形对气候影响;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本讲重点】1. 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地图上方向的判断;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本讲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和运用。【知识结构】【内容要点】一、地图三要素1. 比例尺(1)定义:也叫缩尺,一般是指图上距离与实地水平距离之比。(2)公式:21世纪教育网比例尺=(3)表示形式:①线段式:;②数字式:1:4000000;③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4)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5)比例尺的缩放①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例如将1/2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10000,比例尺变大。②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例如将1/12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120000=1/160000,比例尺缩小。③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来源:21世纪教育网]2. 地图上的方向(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东西方向是相对方向,互为东西的A和B两点,A既可被定为是在B的东面,也可被认为是在B的西面,一般在地图上按“就近原则”来确定方向关系。在经纬网地图上定方向,首先是要判断该图所示区域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一般方法是分析图中给出的纬度的变化方向,若纬度是向北方向增大,则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上,可以按地球自转方向或经度大小的变化趋势来判断方向。(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在实地使用地图时,必须使图上的方向与地面实际方向一致。(3)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1世纪教育网3. 图例和注记图例是表示地球事物的符号;注记是表示地理事物的文字或数字。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包括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一)特性1. 等值线的数值间隔是相等的;2. 在同一图幅上两条线一般不会相交(等高、等深线图上的陡崖除外);3. 等值线不会在图中中断,所以这些线都是闭合的(有的不闭合是被图幅所截断);4. 等值线应是平滑的曲线,不能用尺子连成生硬的折线,否则与事实不符。(二)共同规律1. 平直——影响因素相对简单弯曲——影响因素相对复杂2. 弯曲方向高→低值方向弯曲——脊、高、多、大、强低→高值方向弯曲——谷、槽、低、少、小、弱3. 封闭中低周高——低、弱、少、小中高周低——高、强、多、大(三)判读方法常用判读方法:一看图的标题,确定知识范围。二看图例注记,发现图像信息。三看图像特征,寻找标志数据。四看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分析。1. 识别等值线所反映的是何种地理事物;2. 判读等值线排列疏密状况;3. 判断等值线变化规律和最高、最低值位置;4. 根据数值变化及排列状况,推断出规律和结果,或分析成因。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等值线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其成因。(四)等高线图的判读1. 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是地面同一高度相邻点之连线)(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黄海平均海平面是计算高程的起点,即高线的零点。(2)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3)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4)不能分叉,不能合并。即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成两条,两条等高线不能合并成一条(悬崖,峭壁例外)。2. 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图 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说明山地山峰 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四周低中部高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盆地洼地 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四周高中间低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山脊 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来源:21世纪教育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部分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山谷 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连线21世纪教育网 山脊之间低洼部分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鞍部 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峭壁陡崖 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处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上部突出处,称悬崖或陡崖补充:陡崖高度的计算:(1) 如图是一个陡崖,可能400米等高线刚好穿过崖顶,而100米等高线刚好穿过崖底,则陡崖的最小高度为300米,但可能陡崖的最高点高度为499. 99……米,而崖底高度为0. 0……01米。则这个陡崖的最大高度为近500米,所以陡崖相对高度为300米≤H<500米。归纳后不难发现,若有一个由n条等高线重叠,等高距为h米的陡崖相对高度△H的计算公式:(n-1)h≤△H<(n+1)h(2)崖顶处海拔高度取值范围:A+h>H≥A,A为崖顶处闭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3)崖底处海拔高度取范围:B≥H>B-h,B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3. 不同地形的等高线(1)零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地形类型包括以下五种,在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如下:地形名称 特征[来源:21世纪教育网]平原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山地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盆地 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降低丘陵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高原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4. 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1)看等高线数值①可读出任意点的海拔高度,还可以看其极值,表示该地区海拔最大与最小情况,进而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的大小。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并指向低处的短线)来判断。②看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如在相邻两条等高线的中间,又增加了一条闭合等高线,则表示其高度不在正常范围,新增等高线的数值必定等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一,等高线内的高度特点是:“大于大的”和“小于小的”。(2)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①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②在同—等高线图上,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反之为凸坡。③在不同等高线图上,不能根据不同图上等高线的疏密来直接判断坡度陡缓,而要看清楚不同等高线图的比例尺、等高距的差别。要比较它们的陡缓,要看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与实际水平距离的比值,比值越大,坡度越陡,反之坡度越缓。(3)看等高线的走向21世纪教育网①根据等高线的走向,可判断某些地形的走向,如山脉走向。②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也是坡面上的水流方向。③若一组等高线的走向是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则此处地形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符合等值线的“高向低处凸,低向高处凸”的原则)。④若一个方向是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垂直于它的另一个方向是由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则该地为鞍部(鞍部是在山脊的最低处,或山谷的最高处)。⑤若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一处,则该地形为悬崖、峭壁。(五)等温线的判读21世纪教育网1. 判读规律(1)等温线数值:(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数值自南向北递增——北半球; 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2)等温线疏密: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大。2. 等温线的弯曲分布规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 (“高高低低”规律);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400---600处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影响等温线的弯曲分布的因素 (冬夏季节、海陆状况、地势高低、寒暖流)影响因素21世纪教育网 比同纬度地区气温 等温线弯曲状况 影响因素 比同纬度地区气温 等温线弯曲状况大陆夏季 气温高 向高纬凸出 大陆冬季 气温低 向低纬凸出海洋冬季 气温高 向高纬凸出 海洋夏季 气温低 向低纬凸出地势较低 气温高 向高纬凸出 地势较高 气温低 向低纬凸出暖流经过 气温高 向高纬凸出 寒流经过 气温低 向低纬凸出总结:等温线弯曲分布规律——高高、低低规律(六)等压线图的判读:(同一海拔高度民主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1. 目标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气压场类型、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部)判断风向、分析天气变化。2. 判读规律(1)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高压脊——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低压槽——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2)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等压线的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的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3)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天气:是指大气短时间内的物质状态,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a. 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b. 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c. 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七)地形剖面图1. 判读方法(1)识别地形剖面图的水平、垂直比例大小;(2)根据题目条件和图像形态或区域位置信息,判断经纬度位置;(3)与相关的分布图、特征示意图的知识进行联系,分析作答。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2. 画法:从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与每条等高线相交的各点,分别向下引垂线,按下图的垂直标尺将各点转绘到相应的高度位置上,然后连成平滑的曲线,即得到该剖面线上的地形剖面图。3. 比例尺: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4. 地形图的综合应用常见的综合问题是以地形图为背景,要求在图上高计,选择所需的“点”、“线”、“面”,以及给予科学的分析评价。⑴选“点”:要根据要求考虑所选点的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等。如选择气象观测站,就要选择地势适中、地面开阔、周围没有或很少有其他地理事物屏障的地点。⑵选“线”:主要有交通线、引水线、输油管线的选择等。①选择交通线的基本要求: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②在选择引水路线时,不要仅仅被距离的稍远或稍近所迷惑,而应当根据水多高处往低处流这一关键要求,确定较合适的引水路线。③选择输油线时,要使线路尽可能缩短,还要应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⑶选“面”:主要有确定水库汇水面积及坝址;选择适宜开辟梯田的地区;选定工业区和居民区等。①选择水库修建方案时,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在不考虑地质等条件下,一般选择有较大集水区的盆地(洼地)地区,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②开辟梯田,应该选择在坡度平缓、有灌溉水源及附近地区修建水库后不能被淹没等条件的地区。③选定工业和居民区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业宜建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有什么原料,适宜发展什么工业。第二,交通便利,靠近水源,以便提供充足的燃料、用水和便利的运输。第三,选择在较开阔的地形区内(缓坡),发展前景广阔。第四,工业区建在下风向、下河源;居民区应建在向阳坡、上风向、上河源,以减少大气和水污染。5.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应用⑴判断水系水文特征①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 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②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和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⑵判断气候特征分析气候特点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降水和气温)等因素。⑶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①确定港口码头的位置海港码头应选择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积。②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八)其他类型地图(示意图、分布图、统计图表和景观图等)1. 示意图地理要素变化过程示意图(主要有气温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月份分配图;河流流量过程图;经济发展概况图;人口增长趋势图等。);地理要素相关联系示意图(利用图形考核概念、原理、特征或其相互关系等内容。主要有国家或区域经济部门结构图、工业或农业布局因素关系图、人口的各种构成图、环境各要素关系图等。);地理要素因果关系示意图(天体系统图、食物链图、货流图、流程图等。表示地理事物或系统之间联系与因果关系图。);地理要素模式或结构示意图(主要有世界洋流模式图、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承压地下水的自流水盆地示意图等。)2. 分布图地理分布图在图像中所占比例大,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自然要素空间分布图(如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图(如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人类活动分布图(如中国铁路分布图)、区域综合分布图(如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等。近几年的考题中,整体分布图的出现频率虽较少,但多以与其他图形配合或以文考图的形式出现,复习过程中不可忽略。3. 统计图表和景观图21世纪教育网统计图主要有柱状图、扇形图、曲线图、折线图及:比重图,或以数据、比值等形式编制的表格。景观图主要有自然带的景观图、名山古迹的素描图或图片、断层和火山喷发、典型地质现象的景观图、环境问题图片等。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基本类型的图像日趋复杂,图中隐含的信息量较大,判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各类变式图表的出现(如统计图表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更增大了图像识读的难度。因此,在熟悉常见图像类型的基础上,专题复习过程中还应加强变式图像的训练,重视判读方法的提取和归纳,以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刻度尺的用法。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讲 地球和地球仪.doc 第二讲 地 图.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