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十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2. 通过阅读地形、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3. 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的建设,4. 能够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本讲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本讲难点】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内容要点】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背景1. 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的内在联系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长季节等。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得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冷凉品种,如甜菜等。2. 地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地面结构 地貌类型及地形区分布 优势农业资源山环水绕 山地 西部 大兴安岭 森林资源丰富北部 小兴安岭东部 长白山地沃野千里 平原 南部 辽河平原 土地资源丰富北部 松嫩平原东部 三江平原3. 工业、交通、人口等对东北农业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农业发展条件的评价,强调东北地区的突出优势,黑土地及森林资源。4.二、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特点1.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2)主要的林业基地(3)畜牧业生产基地2. 区域内部农业布局特点农业生产区域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产品类型耕作农业区 平原地区,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玉米、大豆、小麦、水稻林业和特产区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栋、白桦、人参、鹿茸、柞蚕、苹果畜牧业区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马、牛、羊(三河牛、三河马、东北红牛)三、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1.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 东北地区农业主要发展方向(1)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2)东北区域内部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用表格比较法)农业区域 农业发展方向 农业发展重点平原区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典型例题】例1. 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东部B. 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冬季温凉。C. 东北地区的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包括平原和山地两种类型D. 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不利于农业生产【解析】 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省的全部和内蒙古的东部,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以东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 ,该气候特征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大兴安岭以西高原地区为非季风区。东北地区的大地形单元有平原(东北平原)、山地(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高原(内蒙古高原东部)。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答案】 A例2. 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 耕地面积广大且集中连片,适宜大规模机械耕作B. 宜农荒地多,耕地后备资源充足C. 土壤肥沃,自然生产力高D. 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解析】 本题四个选项都是商品粮基地形成的有利条件,但一个地区能否形成商品粮基地的关键看粮食产量和人口的对比关系。东北地区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这是它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答案】D例3. 下列选项中,东北地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符合有南到北的顺序的是 ( )A. 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B. 森林类型:暖温带常绿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C. 作物:春小麦、冬小麦、甜菜D. 土壤:沼泽土、黑土、黑钙土、【解析】东北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的原因,温度带自南向北依次是暖温带(积温>3400℃)、中温带(积温1600℃~3400℃)、寒温带(积温<1600℃=,森林依次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农作物 南部可种植冬小麦,【答案】A例4. 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据此回答:下列关于东北气候条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东北地区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不受低温冷害的影响B. 东北的气候可以种植喜凉的作物,如甜菜C. 东北的无霜期从南部的250天至北部的150天D. 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是因为土壤肥沃而形成【解析】由于纬度位置偏高、低温冻害的影响明显,无霜期从南向北为180~80天左右,大米的质量与水稻的生长期有关,,气候可种植喜凉作物)【答案】B例5. 下列关于东北耕作区粮食作物的分布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耕作区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B. 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到北逐渐减少C. 玉米由南到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D. 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解析】粮食作物中,玉米分布最普遍,由南到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到北逐渐增多【答案】D例6. 关于林区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等B. 小兴安岭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C. 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D. 西部畜牧区的三河马和三河牛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解析】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一大林区;长白山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答案】D补充资料:资料1: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这块黑土地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块黑土地之一。初垦时,这里的黑土层有60~80厘米厚,最深可达1米,当时人们形容这里的黑土“攥一把能流出油”。然而仅过了50多年,这里的黑土层就几乎薄了一半,一些地方只剩下薄薄的一层,颜色也慢慢由黑变黄,个别地方甚至已成为遍布沙石的不毛之地。黑龙江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副处长潘树森介绍说,从广义上讲黑龙江省全部都处于黑土区。而在全省现有的1.4亿亩耕地中,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已高达8000万亩。目前,已有I40万亩耕地在14万条侵蚀沟的冲刷下消失了。在松嫩平原腹地的明水县繁荣乡民富村也有一条骇人的大侵蚀沟。据村书记陈孝忠介绍,15年前这条沟还很窄,一步就能跨过去。随着雨水的冲刷这条沟越来越大,现在已有10公里长,平均深度5米,最宽处约有50米,而且宽度每年扩展。明水县水务局水保站站长丁洪军对记者说,明水县地处黑土带的中心,境内没有河流,加之地形平缓,50年前这里没有一座永久性的桥。而现在已经有500多座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的桥涵,都是为侵蚀沟而造成的。专家们对目前黑土耕地现状极其痛心。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周连仁说,现在黑龙江省黑土区每年流失0.5~1厘米的黑土表层,而形成1厘米表土则需要400年时间,如果任其流失,再过50年黑土层将基本消失,黑土区有可能退化成不可逆转、名副其实的"北大荒"。资料2:我国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则农业部发布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一7.007年》,将全国农产品划定了35个优势区域,重点发展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棉花、“双低”油菜、“双高”甘蔗柑橘、苹果、牛奶、牛羊肉和水产品等11种优势农产品。规划提出,要用5年时间建立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公认的知名品牌,抵御进口农产品的冲击,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尽快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主产区农民收入。 迅速做大做强这些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带动我国农业整体水平提高,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宽大意义。我国的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产区布局(一)粮食作物1、专用小麦优势区城:重点建设黄淮海、长江下游和大兴安岭沿麓等3个专用小麦带(如图1 )。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带(图1①)主要布局在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江苏、安徽等7省;长江下游优质弱筋小麦带(图1②)主要布局在江苏、安徽、河南、湖北等4省;大兴安岭沿麓优质强筋小麦带(图1③)主要布局在黑龙江、内蒙古等2省区。2、专用玉米优势区域:重点建设东北一内蒙古专用玉米优势区和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如图1)。东北一内蒙古专用玉米优势区(图1A),:主要布局在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等4个省区;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图1B)主要布局在河北、山东、河南等3省。(二)经济作物1、高油大豆优势区域:重点建设东北高油大豆带(如图2),主要抓好松嫩平原(图2①)、三江平原(图2②)、吉林中部(图2③)、辽河平原(图2④)、内蒙古东部四盟市(图2⑤)等5个优势产区,把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非转基因高油大豆生产区。主要布局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4省区。2、棉花优势区域:在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重点建设120个棉花生产基地(如图2)。其中,黄河流域棉区(图2A)主要建设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5省;长江流域棉区(图2B)主要建设江汉平原、洞庭湖、翻阳湖、南襄盆地等地;西北内陆棉区(图2C)主要建设新疆广大农区、新疆兵团和甘肃河西走廊地区。3、“双低”油菜优势区城:重点建设长江上游区、中游区和下游区3个"双低"油菜优势区(如图3)。长江上游优势区(图3①)主要布局在四川、贵州、重庆、云南等4省(市);长江中游优势区(图3②)主要布局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河南等5省;长江下游优势区(图3③)主要布局在江苏、浙江等2省。4、“双高”甘蔗优势区域:重点建设桂中南(图3A)、滇西南(图3B)、粤西(图3C)3个"双高"甘蔗优势产区,主要布局在广西、云南、广东等3省区。(三)水果1、柑橘优势区域:重点建设长江上中游(图4①)、赣南湘南桂北(图②)和浙南闽西粤东(图4③)三大优势产区,近期集中抓好长江上中游和赣南湘南桂北2个柑橘优势区的建设。主要布局在四川、重庆、湖北、江西、湖南、广西等6省市区。浙南闽西粤东柑橘优势区近期作示范性启动。2、苹果优势区域:重点扶持和发展渤海湾、西北黄土高原2个苹果优势区(如图4)。渤海湾苹果优势区(图4A)主要布局在山东、辽宁、河北等3省;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图4B)主要布局在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4省。(四)肉、奶及水产品1、肉牛肉羊优势区域:重点建设中原、东北2个肉牛优势产区,建设中原、内蒙古中东部及河北北部、西北和西南4个肉羊优势区(如图5)。中原肉牛优势产区(图5A)主要布局在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4个省;东北肉牛优势产区(图5B)主要布局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4个省区。中原肉羊优势区(图5①)主要布局在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5个省;内蒙古中东部及河北北部肉羊优势区(图5②)主要布局在内蒙古和河北等2个省区;西北肉羊优势产区(图5③)主要布局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4个省区;西南肉羊优势产区(图5④)主要布局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等5个省区市。2、牛奶优势区域:重点发展东北、华北及京津沪3个牛奶优势产区(如图6)。东北优势产区(图6A)主要布局在黑龙江、内蒙古等2个省区;华北优势产区(图6B)主要布局在河北、山西等2个省;京津沪优势产区主要布局在郊区县和农场。3、水产品优势区域:优先发展东南沿海、黄渤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和长江中下游出口河蟹优势养殖区(如图6)。东南沿海养殖带(图6①)主要布局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5个省区,重点发展鲤鱼、对虾、罗非鱼、大黄鱼;黄渤海养殖带(图6②)主要布局在山东、河北、辽宁等3个省,重点发展对虾、贝类;长江中下游养殖区(图6③)主要布局在江苏、安徽、江西等3个省,重点发展河蟹。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温带季风气候纬度高跨度大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无霜期从南部的180天到北部的80天左右。评价气候条件对东北农业生产的影响工业机械化设备、化肥农牧兴工工促农牧工业原料农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开发晚、人口密度低技术优势外向型农业经营规模大绿色农业大农业发展土地资源优势耕地面积广大:占全国耕地的1/5,占全区土地的16% ;人均水平是全国的2倍。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黑土层深厚肥沃,生产力高,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区之一。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中西部。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全国最大的林区:林地面积占全区土地面积的42%;人均林地是全国人均的8倍;森林覆盖率是全国平均的2倍多。森林资源丰富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1/3宜林地区广:尚有大量宜林荒山、荒地和沼泽地森林树种丰富:总数有300多种主要树种:落叶松(针叶林)、红松(针阔混交林)(1)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人口剧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土地不合理利用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生态环境退化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 持威胁 持表 现自然灾害频繁土地沙化、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环境污染图1图2图3图4图5图6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目标】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本讲重点】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本讲难点】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21世纪教育网【内容要点】一、城市化与工业化1. 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21世纪教育网2. 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手段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3.对外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原因主要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条件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4. 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5.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问题 ①原有工业基础薄弱 ②矿产资源贫乏 ①政策优势不明显(随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 ②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提高)优势 ①劳动力资源丰富 ②政策优势 ③侨乡优势 ④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 ②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 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特点原因 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 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②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影响 ①带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各方面人才和农民工,保证该区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 ②在国内生活消费品处于紧缺时期,该区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该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 ②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两方面综合的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21世纪教育网二、问题与对策1. 问题(1)产业升级面临困难“珠三角”虽抢得先机,但受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和市场腹地相对狭小等原因的限制,与后来居上的“长三角”和潜力巨大的“环渤海”相比,表现为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产业升级面临困境。“长三角”的崛起;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处于劣势;国内腹地范围较少等。(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人口和数量迅速增加,规模急剧膨胀;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城市间缺乏分工合作;“城中村”现象较普遍。(3)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大气污染和酸雨;水污染和水质性缺水;固体垃圾、噪声污染,环境质量下降;耕地减少,肥力下降;森林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2. 对策 21世纪教育网(1)产业结构调整(2)构建大珠江三角城市群各城市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以港、穗、深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加强规划与管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外来人员管理。三、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发展条件的比较1.长江三角洲的区位条件区位条件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优越性及其表现[来源:21世纪教育网]优越性 表现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条件 对内对外交通便捷 ①处于沿海航线的中间位置和长江航线的出海口(水运);②通过京沪、沪杭线联系全国铁路网(铁路)经济联系范围 经济腹地广阔 ①位于沿海、沿江两大最发达经济地带的交叉点上;②全国最大城市带(沪宁杭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劳动力素质 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 ①长江三角洲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②劳动力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和商品经济意识农副产品供应 供应充足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发达的农业基地之一,可以为上海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自然条件 优越 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2.20世纪5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发展条件的比较项目地区 发展历史 工业中心 工业部门 相比状况国内腹地 产业基础 科技实力 人才队伍长江三角洲 起步晚、发展快 上海南京杭州 轻型及精密机械、轻纺、电子、化工 大 强 强 大珠江三角洲 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广州深圳珠海 多种加工业和制造业 因南岭阻挡,范围较小 弱 弱 小【典型例题】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doc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