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必修2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1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必修2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高考目标定位】
考纲点击 热点提示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1.以区域图为背景,结合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分析城的形成和发展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2.结合城市区域图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原因,城市合理规划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考纲知识梳理】
一、城市形态
城市的形态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分区
(1)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
(3)特点: 无明显界限,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含义: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3.形成因素
(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四、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范围、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2.城市等级体系的分布
(1)等级高的城市数目较少,距离较远;等级低的城市数目较多,距离较近。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是层层嵌套的。
【要点名师讲解】
一、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和主要功能区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三大功能区的形态、特征及位置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例题】读下图,回答1~3题。
1.该城市从地域形态上看属于( )
A.组团式 B.团块状 C.条带式 D.放射状
2.根据右图信息,甲城市火力发电站适合选择在 ( )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3.适宜在K点布局的企业是 ( )
A.钢铁厂 B.自来水厂 C.印染厂 D.造纸厂
【答案】1.D 2.A 3.B
二、影响城市土地地租的因素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地租的高低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有主要地位,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
1.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距市中心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齐全,人口关注程度高,相应地租较高。各经济活动因其付租能力不同而在不同位置进行布局,关系如下图所示:
2.交通便捷程度
交通通达性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就越高;反之,地价或地租越低。城市不同区位土地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因此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其变化如下图所示:
【例题】右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
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④城市规模扩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
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 ( )
①蔬菜种植基地 ②高新技术开发区 ③大学城 ④美术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4.C 5.B
三、影响城市服务范围大小的因素
城市按规模和服务等级来看有大小、高低之分,一般规模大、等级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必规模小、等级低的城市大,而规模和等级相当的城市服务范围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分析。现在从单一因素角度进行分析如下:
【例题】20世纪60年代,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农历每月内,集市逢一、四、七在①地,其余各天分别在周围六个集镇,如下图所示,(初一、十一、廿一均为逢一,其余类推),据此回答(1)-(3)题。
【答案】(1)A (2)D (3)D
【感悟高考真题】
(2010·天津文综·T9~10·8分)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图7所示状况。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图7所示人口增长状况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
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B.老龄人口增多
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D.人口密度变小
2.伴随图7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
A.商业用地减少 B.居住用地扩大 C.交通用地减少 D.工业用地扩大
【解析】本题以某城市人口增长状况分布图为背景,主要考查产业构调整、人口分布、城市结构的变化三者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能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准确而快速的获取地理信息。解答此题需要掌握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功能分区影响因素的知识。第1题,本题考查的是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关键在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重工业城市调整应该是压缩重工业企业的数量,扩大重点企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新兴工业要求环境质量好,交通便利,不能继续布局在市中心。伴随产业布局移动,人口也相应由市中心向外围移动。注意题目的前提条件是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不可能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导致的人口增加。第2题,由于产业布局变化,导致人口向外迁移,外围地区的商业用地会增加,居住用地也要扩大,交通用地增加。注意不是由于人口外迁引起工业用地扩大。
【答案】1选A,2选B。
(2010·江苏·T13~14·4分)图8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4.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解析】本题以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城市空间结构。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距市中心距离与面积大小来判断土地利用类型。解答该题需要明确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要因素、城市各功能区特点。第3题,因为居住用地是城市最广泛的利用方式,故①为居住用地;由于城市边缘地价较低,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城市边缘,故②为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市中心,故③商业用地,由此判断C正确。第4题,因为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曲线②2005年面积比例大于1990年,曲线③2005年与1990年面积比例大约相等,由此判断B正确;A、C、D三项中居住用地比例减小,与曲线①距市中心12千米处2005年面积比例大于1990年矛盾。
【答案】3选C,4选B。
(2010·海南地理)某沿海城市人口达1,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千米的范围内。城市人口54%居住在贫民窟。下图示意该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据此完成5~7题。
5.影响该城市大型商贸中心区位的主导因素是
A.工业 B.行政中心
C.海洋运输和贸易 D.居民人口密度
6.该城市开发最充分的区域距离大型商贸中心
A.0~8km B.9~16km C.17~24km D.25~35 km
7.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
A.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B.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
C.土地开发比例逐渐降低 D.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
【解析】本题以某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读图获取有效信息,解答该题需要明确城市功能分区的分布及其形成原因。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距离大型商贸中心较近的地区,海港和铁路、公路为主要的用地形式,这反映出海洋运输和贸易是影响其区位的主导因素。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距离大型商贸中心0~8km的范围内,没有未开发的地区,这说明该区域范围内开发很充分。第7题,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在已开发的地区中,几乎都是以其他建筑为主,没有哪一种城市功能区占据主导,因而该城市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
【答案】5选C,6选A,7选D。
(2009·福建高考)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图4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完成7-9题。
7.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
A.苏州市有4个城镇等级
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
C.常熟、张家港、太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D.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
【解析】苏州不是省会,没有4个城镇等级。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愈大,昆山等级不高。常熟、张家港等级相同,服务范围并不重叠。很显然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辐射影响的范围变大,故选D。
【答案】D
(2009·广东高考)24.某特大城市一专营多种高档商品的大型商厦位于远离商业中心的城郊地带,经营却获得成功。从区位因素看,主要是由于
A.地价便宜 B.人流量大 C.接近货源地 D.道路通达性好
【解析】城郊地带一般地价低廉,道路车流量较市中心小,道路通达性好,利于商业利润实现,故选择AD。
【答案】AD
(2009·重庆高考)
图4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该方案突出优点是规划中的
A.居住区紧靠旧城、临近铁路
B.居住区环境好、建筑工程量小
C.工业区靠近水源、铁路交通方便
D.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
【答案】D
9.适合布局在防护带的是
A.停车场、日用品仓库  B.幼儿园、日用品仓库
C.幼儿园、医院 D.医院、停车场
【答案】A
【考点精题精练】
一、选择题
读“我国南部沿海某地区海港及其腹地关系示意图”(图4),图中圆圈大小代表其人口的规模,回答1~2题。
图4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1和P2有各自的服务范围,彼此并不重叠
B.P1和P2的服务范围以各自为中心,均衡地向四周扩展
C.P1的服务人口大于P2
D.所有运输干线都是因为城市之间高度需求而新建的
2.图示P1~M2高速公路的主要影响是( )
A.P1港腹地范围扩大,窗口作用加强 B.P2港腹地范围缩小,经济衰退
C.M1、M2城镇经济区位明显改善 D.M2将成为区域经济中心
读图,X、Y、Z为某城市的局部区域,回答3~4题。
3.若图中X、Y、Z分别是西欧某城市的三个功能区(假定布局合理),那么
A.X是工业区 B.Y是绿化带
C.Z是高级住宅区 D.Y是工业区
4.若X、Y、Z为我国三个面积相当的省级行政区,人口密度X>Y>Z,则三个区域中同级别地级市的服务范围可能是
A.X地最大 B.Y地最大 C.Z地最大 D.不确定
图4是“我国某城市平均地租等值线(单位:元/M2)分布示意图”,图5是“该城市某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地铁使用量统计图”。据此回答5~6题。
5.图5反映的地区最可能是图4中的
A.M B.L C.N D.P
6.图4中,等地租线沿虚线向外凸出,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交通 C.人口密度 D.建筑物高度
二、综合题
7.下面是“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1980年和2008年城市功能区分布图”,比较两幅图,回答7题。
(1)简要评价1980年钢铁机械工业区有利和不利的区位条件。
(2)为预防或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图中显示该城市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3)2008年,D、I两区域中最有可能成为高级住宅区的是 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C 2.A 3.B 4.C 5.A 6.B
二、综合题
7.(1)有利:接近铁矿产地;靠近公路、铁路,交通便利。
不利:冬季严重污染城市大气环境
(2)加强道路建设;建设中央广场和森林公园;建设居民小区;将重污染工业迁向西南郊区。
(3)I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化
【高考目标定位】
考纲点击 热点提示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关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发展,考查不同等级的城市体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考纲知识梳理】
一、城市化
1.含义: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
单元复习六 城市与城市化
【单元知识网络】
【单元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读“我国南部沿海某地区海港及其腹地关系示意图”(图4),图中圆圈大小代表其人口的规模,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1和P2有各自的服务范围,彼此并不重叠
B.P1和P2的服务范围以各自为中心,均衡地向四周扩展
C.P1的服务人口大于P2
D.所有运输干线都是因为城市之间高度需求而新建的
2.图示P1~M2高速公路的主要影响是
A.P1港腹地范围扩大,窗口作用加强 B.P2港腹地范围缩小,经济衰退
C.M1、M2城镇经济区位明显改善 D.M2将成为区域经济中心
3.县级市一般没有:
A.行政区和文化区 B.商业区和住宅区
C.工业区和行政区 D.文化区和工业区
(2010.大连模拟)
材料一:2009年12月5 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
材料二:下表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表。
时间 1949 1954 1978 1980 1990 1992 1996 2000 2002 2006
城市人口比重% 10.6 15.35 17.92 19.39 26.41 27.63 29.37 36.22 39.09 43.9
结合上述材料,判断4—5题。
4.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升 B.中国的城市化速度落后于发达国家
C.我国己经完全实现了城市化 D.城市化进程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5.根据本次会议精神和中国的现实情况,今后我国城市化的方向是
A.大城市的人口向西部转移 B.大城市的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C.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转移 D.农村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2010·台州模拟)
图8为我国某城市用地情况图。读图回答6~7题。
6.该地位于
A.东北地区 B.江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7. B、C、D、E各卫星城对A城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①分散A的城市职能
②减轻A城用地压力
③缓解A城交通压力
④抑制A城工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5),回答8~9题。
8.图中阶段⑤→⑥反映的现象是
A.城市化加速发展 B.郊区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差别加大
9.城市化发展过快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的多样性增加 B.地表水下渗增多
C.出现城市“热岛”现象 D.城市环境质量提高
我国某城市的年降水量近1 400毫米,年均温约16℃。近期该城市在城区仿建了八卦农田,农田占地约150亩。读图11,回答10~11题。
10.该城市为
A.西安 B.开封 C.北京 D.杭州
11.该城市新建八卦农田主要是
A.美化城市环境 B.丰富城市景观发展旅游业
C.缓解城市污染及热岛效应 D.为农业培育粮食蔬菜良种
读图6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与该城市某季节地面SO2浓度分布图,回答12~13题。
12.城市功能区分布图中,Q地为该城市规划预留地,最适宜建
A.客货物流区 B.高新技术区
C.旅游度假区 D.行政办公区
13该城市大气SO2地面浓度最大的区域,其污染物来源可能是
A.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 B.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C.矿产开采带来的废气 D.冬季取暖排放的废气
图8为“我国某区域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按照时间顺序由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
A.A—B—C—D B.B—D—C—A C.C—D—A—B D.B—C—D—A
15.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理特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森林覆盖率增多 B.地下水位上升 C.耕地面积减少 D.农业生产规模扩大
二、综合题
16.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城市分布图"(图18)和该地区“1976年-2008年产业结构变化图”(图19)。回答下列问题o
(1)简要分析甲城市发展传统工业的区位优势。
(2)P是乙城市正在建设的港口,预测该城市等级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17.(2010·濮阳模拟)图12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平面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 。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明显受 因素的影响。
(2)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化的表现为 ,吸引大批乡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
(3)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拟在图示地区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大型超级市场、蔬菜基地。请分析其选址的条件。
①拟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有利条件: 。
②拟建大型超级市场的有利条件:
③拟建蔬菜基地的有利条件:
(4)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化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么
18.(2010·枣庄模拟)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东部M市的相关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M市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M市产业结构变化图
材料三:M市气候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压(百帕) 1021.7 1019.5 1015.7 1010.3 1006.2 1001.6 999.9 1001.2 1008.1 1014.7 1019.2 1020.6
气温(℃) 4.3 5.6 9.5 15.8 20.7 24.3 28.4 27.9 23.4 18.3 12.4 6.8
降水量(毫米) 73.2 84.2 138.2 126.6 146.6 231.1 159.4 155.8 145.3 87 60.1 47.1
(1)描述M市气候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2)在地理野外考查中发现,图中3、4处土层较1、2处厚,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分析,M市近15年来产业结构是如何调整的,受其影响该市对劳动力的需求有何变化。
(4)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M市规划并建设了新的产业区。请在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化工产业区中任选一个,依据图表信息对其区位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A 4.A 5.D 6.D 7.A 8.C 9.C 10D 11.B 12.B 13.D 14.B 15.C
二、综合题
16.(1)接近煤铁产地;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2)城市等级提升 P港位于河口附近,可通过河海联运,外贸等扩大该城市服务范围;地形平坦为城市发展提供拓展空间;水源充足为该城市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该地区城市众多。经济发达为乙城的发展提供原材料,劳动力和市场等。
17.(1)水运便利 取水方便 交通
(2)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生活条件
(3)①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 位于郊区,地租便宜②接近市中心,市场广阔 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③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靠近城市,市场广阔;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4)化工厂现已被新城区包围,而化工厂对大气和水有严重污染,若不搬迁,会对新城区的大气和水源 造成严重污染,故需迁出城外
18. (1)气温低的冬季,气压高,降水少;气温高的夏季,气压低,降水多。
(2)l、2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地表径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严重,土层较薄;3、4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地表径流速度缓,流水侵蚀较弱,土层较厚。
(3)轻纺工业产值比重不断下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
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对劳动力素质需求提高
(4)要求:半开放性试题,答案必须从利弊两个角度回答,。
①化工产业区:位于郊区,地势较低,对市区固体垃圾污染、水污染较小;位于公路沿线,交通便利。但位于冬季盛行风上风向,对市区、高新区大气污染较重。
②高新技术产区:地势较高,城市水污染不会影响该区域;位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大气污染较轻;位于公路交汇处,交通便利。但距城市较远或距化工产业区近;东部坡陡,易发生地质灾害。
概念: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类型:
团块状:分布于平原地区,例如我国的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
条带状: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延伸,例如兰州、洛阳、西宁、宜昌
分散状:地形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地,例如重庆
图4
图5
图8
图11
图8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