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高考目标定位】考纲点击 热点提示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人类社会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特点2.环境问题的特点、分布、成因3.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模式的对比4.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的判断评价5.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实例的判断分析【考纲知识梳理】【要点名师讲解】一、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的分析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造成的,对其成因及表现的分析理解,可从以下方面进行: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箭头①②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③④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箭头⑤⑦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不合理利用,使环境质量下降。箭头⑥⑧是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2.准确把握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与表现(2010 唐山模拟)读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如图1所示,回答1~3题。1. 图中箭头③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 ) A.台风、寒潮 B.地震、海啸C.滑坡、泥石流 D.土地荒漠化、盐碱化2.为了防治风沙侵袭包兰铁路,在宁夏沙坡头地区,人们用草方格沙障来固定流沙,从而很好地保护了包兰铁路,人们的这种做法与图中相应的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 ) A.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 B.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 C. 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D.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修建立交桥和地铁 【解析】1选C,2选A,3选A 。该题组考查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关系。第1题,图中箭头③表示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物质和能量。当人类索取资源方式不得当时,就会造成环境问题,进而引发一些自然灾害。如:滥砍滥伐就可能导致滑坡、泥石流灾害。第2题,箭头①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这个作用可以是正面的,也可负面的,此题是人类正面作用于环境。第3题,围湖造田会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和生态遭到破坏。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在目前以经济发展为重要任务的阶段,面临更多的压力,更有必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必然性和途径分析如下:(2010·梅州模拟)10.下图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该生态产业园区( )A、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能源 B、企业彼此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C、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清洁生产 D、生产重点是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解析】选C。该题考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清洁生产。读图可知该工业园区的核心企业是制糖厂,其布局主导因素应是原料。分析该园区的生产联系可以得到该生态产业园区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清洁生产的信息。【感悟高考真题】2010年高考题(2010·广东文综)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图2),完成1、2题。1. 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A. 西南区 B. 西北区 C. 南方区 D. 北方区2. 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A.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区和西南区C. 西北区和西南区 D.西北区和南方区【解析】本题以我国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为背景,主要考查“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的能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准确读图。解答该题需要了解我国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第1题,读图可知,人口数量最多的区域是南方区,经济总量最大的也是南方区,所以C正确。第2题,图中显示,北方区水资源比重低,但人口数量大、耕地面积多、经济总量较大;西南区水资源丰富、人口较多、耕地面积较多,但经济总量较小。因此这两个区域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所以B正确。【答案】1选C 2选B3.(2010·广东文综)中国是贸易大国,政府高度重视出口商品生产的碳排放问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材料一 2006年中国商品出口示意图(图9)。材料二 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02排放(图10)。(1)中国商品出口的主要地区是亚洲、 洲和 洲。(4分)(2)2010年5月8日21时(北京时间),一艘货轮从上海出发,沿图示航线航行,经过的甲海域洋流流向为 ,经过的乙海域洋流性质为 。该货轮航行720小时抵达纽约(西五区)。此时,纽约的区时是2010年6月 日 时。航行中,可用于导航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10分)(3)2000~2006年,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02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 分之一(填整数),该时期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02排放量总体呈 趋势。(4分)(4)中国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如何减少C02排放 (8分)【解析】本题以中国商品出口和出口商品生产的C02排放为背景,主要考查洋流运动、时间计算、地理信息技术、C02排放与经济合理发展措施、判读和分析图表信息等。解答该题的关键是两幅图中以图形语言所呈现的地理信息,解答该题首先需要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要重点掌握洋流运动规律、国际日期变更线、区时计算、GPS、节能减排措施等相关知识)(1)通过阅读图9我国出口商品的方向及总额即可判断,我国商品出口主要地区是亚洲、北美洲和欧洲等。(2)图示甲海域位于北太平洋,北太平洋暖流经过该区;乙海域位于西北大西洋,墨西哥湾暖流流经此处。时间计算的问题要注意轮船起航的地点(东八区)时间、轮船抵达地点时区(西五区)、航行的时间720小时,这样就可以直接就算:2010年5月8日21时+720小时-(8+5)小时=2010年6月7日8时(由小时换算成天数时要注意5月份是31天)。航行中的飞机、轮船都需要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导航。(3)读图可知,2000~2006年,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O2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33%左右,约三分之一,且碳排放呈逐年上升趋势。(4)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技术革新,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清洁能源的等方面来减少CO2排放。【参考答案】(1) 北美 欧(2)自西向东 暖流 7 8 GPS(3)三 上升(4)①调整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减少高耗能产品生产和出口;②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③更新生产设备和工艺,节能降耗;④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009年高考题1.(2009·全国文综Ⅱ·T2·4分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A.减轻大气污染 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 D.减轻酸雨危害【解析】以日常生活中的购物袋为切入点,考查传统购物袋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的购物袋易分解,这是和传统的塑料袋相比最大的优点。用塑料袋的最大问题是造成环境污染,即“白色污染”问题,而这种技术的应用,可避免这一问题的产生。【参考答案】B(2009·江苏地理·T17、18·4分)2009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据此回答2、3题。2.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减轻大气污染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D.提高能源利用率3.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A.缓解土地荒漠化 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C.减轻耕地压力 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解析】本题组以2009上海国际车展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新能源车和清洁能源乙醇广泛使用所产生的影响。对大气环境问题和全球粮食问题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2题,新能源车广泛使用,城市交通压力可能会更为严重;汽车消费虽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拉动内需,但新能源车的推广主旨不在于此;新能源车的广泛使用主旨在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第3题,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势必加剧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也可能引发农民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增加对耕地的压力,引发土地退化,在干旱地区造成土地荒漠化。至于二氧化碳排放量,与汽车数量增加、燃料使用量等相关,如果控制得当,未必会大量排放。【参考答案】2.B 3B(2009·广东地理·T27、28·6分)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4、5题。4.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正确的叙述是(双选)( )A.广东省以煤炭最小 B.福建省以薪柴最大C.江苏省以薪柴最大 D.北京市以秸秆最小5.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有(双选)( )A.发展沼气 B.开采小煤窑C.利用太阳能 D.种植薪柴林【解析】本题组以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为切入点,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比较能力及对协调人地关系主要途径的认知。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能从图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第4题,据图可知,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广东省秸秆最大、煤炭最小;福建省薪柴最大、秸秆最小;江苏省秸秆最大、薪柴最小;北京煤炭最大、薪柴最小。第5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必须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参考答案】4.AB 5 .AC(2009·江苏地理·T9~11·6分)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6.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7.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B.增加区内降水量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D.增加地下水储量8.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解析】本题组以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对水域环境污染防控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正确掌握地理事物相互联系示意图的判读技巧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6题,据图可知,供水系统提供可利用水源,产出有用产品及通过b转化为废水,故b为污水收集;废水通过a可返回区内水体及供水系统,遵循水资源循环利用原则,a为污水处理。第7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 可采取的措施是对废水进行处理,回收循环利用,提高水的利用率。第8题,区域内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治理的关键在于增强水体的流动性,要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参考答案】6.A 7.C 8.A2008年高考题(2008·全国文综Ⅱ·T3~5·12分 )下图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完成9~11题。9.图中a、b、c分别代表( )A.电厂、化工厂、盐场 B.盐场、电厂、化工厂C.电厂、盐场、化工厂 D.盐场、化工厂、电厂10.该生态工业园区中( )A.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11.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 )A.晋南 B.粤北 C.冀东 D.闽西【解析】该题组以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为切入点,通过各工业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考查可持续发展和清洁生产的理念。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这是读图解题的关键。第9题,a为建材厂、海水淡化站等提供物质和能量,可知为电厂;b以太阳辐射为能源,海水淡化站的废弃物为原料,该废弃物含盐高,可知为盐场;c以盐场副产品为原料,应为化工厂。第10题,电厂和化工厂都有虚线箭头向外,说明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盐场没有虚线箭头指向建材厂。第11题,该生态工业园位于沿海地区,只有冀东符合题意。【参考答案】9.C 10.B 11.C(2008·宁夏文综·T10、11·8分)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体时需要消耗氧的数量,它用于监测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状况。图为某河由M河段至Q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12、13题。12.图中有机污染源在 ( )A.① B.② C.③ D.④13.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 )A.M B.N C.O D.P【解析】本题组以某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曲线为切入点,考查水中有机污染物对水质和水生生物的影响。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图文结合解决问题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12题,从图中可判断出溶解氧DO曲线在②处浓度迅速降低,生化需氧量BOD曲线在②处突然升高,所以有机污染源在②处。第13题,根据图中DO的变化曲线可知,在O段水中的含氧量最低,这时鱼最容易缺氧死亡。【参考答案】12.B 13.C14.(2008·广东地理·T20·2分)对下列各地区环境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北草原退化B.东北平原土壤酸化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解析】本题以环境问题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四地的环境问题,体现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对我国不同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掌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土壤为肥沃的黑土,由建国之初到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大规模开发,逐渐由“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在开发过程中,由于不适当地开垦黑土,导致大量黑土流失,这就是东北平原的环境问题。【参考答案】B15.(2008·四川文综·T 36(4)·10分)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完成下列要求。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解析】以中国的邻国尼泊尔为切入点,通过图文分析,考查区域生态问题及其产生的人为原因。根据该国的经纬度位置、山脉的海拔高度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国的地形以山地为主;而该国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由此看出,森林覆盖率较低,存在对森林资源的破坏问题,由于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降水丰富,水土流失严重。【参考答案】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人为原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经济落后,传统农牧业发展,生活能源需求,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16.(2008·广东地理·T13·2分)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原因。对西部地区生态作用的准确认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我国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都发源于我国西部地区,为加强水源地的保护,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的力度,以保障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用水安全。【参考答案】A17.(2008·重庆文综·T36(4)·8分 )下图为我国一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解析】该题以我国一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为切入点,通过对产业链的分析,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其中的体现。根据题目“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工业联系和特点可以判断出E为电力工业,F为建材工业,建材厂可以利用火电厂的粉煤等制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该产业链主要是对废弃物及资源的综合利用,减轻了污染,保护了环境。【参考答案】E:电力工业,F:建材工业。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考点精题精练】一、选择题(2010·海淀模拟)读右图,回答1、2题。1、有关此图说法正确的是( )A、公交车和自行车是我国目前主要交通工具B、骑自行车可以更好地提高全民身体素质C、使用公交车和自行车可以减少交通堵塞D、使用公交车和自行车可以有效地控制废气的排放2、私家车增多后,带来的环境问题有( )①噪声污染②酸雨加重③臭氧层的破坏④空气中的固体悬浮微粒增多⑤交通堵塞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2010·南阳模拟)完成3~6题。3.下列举措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朋友之间互寄贺年片 B.使用塑料袋购物 C.渔政部门实行“休渔”政策 D.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4.“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共同性和公平性原则5.制定全球第一部国家级《21世纪议程》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中国 D.日本6.下列行为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 A.积极接受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和培训,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规范自己的行为 B.“只要能致富,干什么都行!” C.“我开个小煤窑,办个土法炼焦厂,过得好点有啥不可以的。” D.“我多生几个孩子,也是为了有个帮手,让日子过得好些”。二、综合题(2010·潍坊模拟)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09年12月7日(北京时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此次峰会被誉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旨在给地球降温的这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分歧较大。(1)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谈判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 , , 原则。(2)受全球变暖的影响,部分行业损失较大,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保险业——自然灾害增多,赔偿增多B.旅游业——全球变暖,出游人数减少C.林业——全球气温的升高和干旱问题增加了引发野火的机会D.渔业——二氧化碳多,海洋酸化,影响鱼类生长材料二 全球变暖、化石燃料的日渐消耗……引起了人们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深刻思考。近日德国多家媒体披露了一项宏大的能源项目,德国多家大型金融和能源企业将联手南下,到北部非洲建立一个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以向欧洲提供电能。(3)据材料分析在此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优势条件。材料三 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下图为“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4)丙地有效风能密度较小的原因是 ,据调查甲地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参考答案1、 选择题【解析】1选D,2选B。第1题,此图为环境公益广告,其目的是:倡导人们出行多使用公交车和自行车,从而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第2题,汽车尾气主要成分是:固体悬浮微粒、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物质;臭氧层的破坏主要是人类排放的氟氯烃化合物所致;交通堵塞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并非环境问题。【解析】3选C,4选B,5选C,6选A。该题组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第3题,实行“休渔”政策,可以使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第4题,“竭泽而渔”就会使鱼没办法持续利用,违背了持续性原则。第5题,中国在1994年制定了全球第一部国家级《21世纪议程》。第6题,结合各选项的含义即可判断出答案。2、 综合题【解析】本题以热点背景材料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的能力。第(1)题,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旨在给地球降温的这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谈判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基本原则,即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旅游人数不一定减少。第(3)题,北部非洲具备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诸多优势条件,比如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获得热量多,被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晴天多,太阳能丰富的基本条件。并且这里临近欧洲,市场广阔。(4)丙地位于塔里木盆地中,由于周围山地的阻挡,减弱了风速,导致有效风能密度较小。乙地虽然风能丰富,但是没有需求市场,而甲地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答案:(1)公平性 持续性 共同性(2)B(3)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获得热量多;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晴天多;近邻欧洲,市场需求量大。(4)丙地处于盆地,周围山地阻挡,减弱了风速 甲地能源需求量大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高考目标定位】考纲点击 热点提示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人类社会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特点2.环境问题的特点、分布、成因3.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模式的对比4.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的判断评价5.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实例的判断分析【考纲知识梳理】【要点名师讲解】一、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的分析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造成的,对其成因及表现的分析理解,可从以下方面进行: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箭头①②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③④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箭头⑤⑦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不合理利用,使环境质量下降。箭头⑥⑧是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2.准确把握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与表现(2010 唐山模拟)读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如图1所示,回答1~3题。1. 图中箭头③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 ) A.台风、寒潮 B.地震、海啸C.滑坡、泥石流 D.土地荒漠化、盐碱化2.为了防治风沙侵袭包兰铁路,在宁夏沙坡头地区,人们用草方格沙障来固定流沙,从而很好地保护了包兰铁路,人们的这种做法与图中相应的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 ) A.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 B.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 C. 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D.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修建立交桥和地铁 【解析】1选C,2选A,3选A 。该题组考查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关系。第1题,图中箭头③表示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物质和能量。当人类索取资源方式不得当时,就会造成环境问题,进而引发一些自然灾害。如:滥砍滥伐就可能导致滑坡、泥石流灾害。第2题,箭头①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这个作用可以是正面的,也可负面的,此题是人类正面作用于环境。第3题,围湖造田会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和生态遭到破坏。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在目前以经济发展为重要任务的阶段,面临更多的压力,更有必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必然性和途径分析如下:(2010·梅州模拟)10.下图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该生态产业园区( )A、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能源 B、企业彼此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C、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清洁生产 D、生产重点是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解析】选C。该题考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清洁生产。读图可知该工业园区的核心企业是制糖厂,其布局主导因素应是原料。分析该园区的生产联系可以得到该生态产业园区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清洁生产的信息。【感悟高考真题】2010年高考题(2010·广东文综)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图2),完成1、2题。1. 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A. 西南区 B. 西北区 C. 南方区 D. 北方区2. 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A.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区和西南区C. 西北区和西南区 D.西北区和南方区【解析】本题以我国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为背景,主要考查“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的能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准确读图。解答该题需要了解我国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第1题,读图可知,人口数量最多的区域是南方区,经济总量最大的也是南方区,所以C正确。第2题,图中显示,北方区水资源比重低,但人口数量大、耕地面积多、经济总量较大;西南区水资源丰富、人口较多、耕地面积较多,但经济总量较小。因此这两个区域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所以B正确。【答案】1选C 2选B3.(2010·广东文综)中国是贸易大国,政府高度重视出口商品生产的碳排放问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材料一 2006年中国商品出口示意图(图9)。材料二 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02排放(图10)。(1)中国商品出口的主要地区是亚洲、 洲和 洲。(4分)(2)2010年5月8日21时(北京时间),一艘货轮从上海出发,沿图示航线航行,经过的甲海域洋流流向为 ,经过的乙海域洋流性质为 。该货轮航行720小时抵达纽约(西五区)。此时,纽约的区时是2010年6月 日 时。航行中,可用于导航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10分)(3)2000~2006年,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02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 分之一(填整数),该时期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02排放量总体呈 趋势。(4分)(4)中国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如何减少C02排放 (8分)【解析】本题以中国商品出口和出口商品生产的C02排放为背景,主要考查洋流运动、时间计算、地理信息技术、C02排放与经济合理发展措施、判读和分析图表信息等。解答该题的关键是两幅图中以图形语言所呈现的地理信息,解答该题首先需要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要重点掌握洋流运动规律、国际日期变更线、区时计算、GPS、节能减排措施等相关知识)(1)通过阅读图9我国出口商品的方向及总额即可判断,我国商品出口主要地区是亚洲、北美洲和欧洲等。(2)图示甲海域位于北太平洋,北太平洋暖流经过该区;乙海域位于西北大西洋,墨西哥湾暖流流经此处。时间计算的问题要注意轮船起航的地点(东八区)时间、轮船抵达地点时区(西五区)、航行的时间720小时,这样就可以直接就算:2010年5月8日21时+720小时-(8+5)小时=2010年6月7日8时(由小时换算成天数时要注意5月份是31天)。航行中的飞机、轮船都需要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导航。(3)读图可知,2000~2006年,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O2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33%左右,约三分之一,且碳排放呈逐年上升趋势。(4)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技术革新,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清洁能源的等方面来减少CO2排放。【参考答案】(1) 北美 欧(2)自西向东 暖流 7 8 GPS(3)三 上升(4)①调整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减少高耗能产品生产和出口;②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③更新生产设备和工艺,节能降耗;④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009年高考题1.(2009·全国文综Ⅱ·T2·4分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A.减轻大气污染 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 D.减轻酸雨危害【解析】以日常生活中的购物袋为切入点,考查传统购物袋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的购物袋易分解,这是和传统的塑料袋相比最大的优点。用塑料袋的最大问题是造成环境污染,即“白色污染”问题,而这种技术的应用,可避免这一问题的产生。【参考答案】B(2009·江苏地理·T17、18·4分)2009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据此回答2、3题。2.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减轻大气污染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D.提高能源利用率3.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A.缓解土地荒漠化 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C.减轻耕地压力 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解析】本题组以2009上海国际车展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新能源车和清洁能源乙醇广泛使用所产生的影响。对大气环境问题和全球粮食问题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2题,新能源车广泛使用,城市交通压力可能会更为严重;汽车消费虽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拉动内需,但新能源车的推广主旨不在于此;新能源车的广泛使用主旨在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第3题,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势必加剧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也可能引发农民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增加对耕地的压力,引发土地退化,在干旱地区造成土地荒漠化。至于二氧化碳排放量,与汽车数量增加、燃料使用量等相关,如果控制得当,未必会大量排放。【参考答案】2.B 3B(2009·广东地理·T27、28·6分)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4、5题。4.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正确的叙述是(双选)( )A.广东省以煤炭最小 B.福建省以薪柴最大C.江苏省以薪柴最大 D.北京市以秸秆最小5.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有(双选)( )A.发展沼气 B.开采小煤窑C.利用太阳能 D.种植薪柴林【解析】本题组以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为切入点,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比较能力及对协调人地关系主要途径的认知。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能从图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第4题,据图可知,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广东省秸秆最大、煤炭最小;福建省薪柴最大、秸秆最小;江苏省秸秆最大、薪柴最小;北京煤炭最大、薪柴最小。第5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必须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参考答案】4.AB 5 .AC(2009·江苏地理·T9~11·6分)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6.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7.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B.增加区内降水量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D.增加地下水储量8.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解析】本题组以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对水域环境污染防控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正确掌握地理事物相互联系示意图的判读技巧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6题,据图可知,供水系统提供可利用水源,产出有用产品及通过b转化为废水,故b为污水收集;废水通过a可返回区内水体及供水系统,遵循水资源循环利用原则,a为污水处理。第7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 可采取的措施是对废水进行处理,回收循环利用,提高水的利用率。第8题,区域内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治理的关键在于增强水体的流动性,要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参考答案】6.A 7.C 8.A2008年高考题(2008·全国文综Ⅱ·T3~5·12分 )下图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完成9~11题。9.图中a、b、c分别代表( )A.电厂、化工厂、盐场 B.盐场、电厂、化工厂C.电厂、盐场、化工厂 D.盐场、化工厂、电厂10.该生态工业园区中( )A.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11.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 )A.晋南 B.粤北 C.冀东 D.闽西【解析】该题组以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为切入点,通过各工业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考查可持续发展和清洁生产的理念。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这是读图解题的关键。第9题,a为建材厂、海水淡化站等提供物质和能量,可知为电厂;b以太阳辐射为能源,海水淡化站的废弃物为原料,该废弃物含盐高,可知为盐场;c以盐场副产品为原料,应为化工厂。第10题,电厂和化工厂都有虚线箭头向外,说明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盐场没有虚线箭头指向建材厂。第11题,该生态工业园位于沿海地区,只有冀东符合题意。【参考答案】9.C 10.B 11.C(2008·宁夏文综·T10、11·8分)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体时需要消耗氧的数量,它用于监测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状况。图为某河由M河段至Q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12、13题。12.图中有机污染源在 ( )A.① B.② C.③ D.④13.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 )A.M B.N C.O D.P【解析】本题组以某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曲线为切入点,考查水中有机污染物对水质和水生生物的影响。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图文结合解决问题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12题,从图中可判断出溶解氧DO曲线在②处浓度迅速降低,生化需氧量BOD曲线在②处突然升高,所以有机污染源在②处。第13题,根据图中DO的变化曲线可知,在O段水中的含氧量最低,这时鱼最容易缺氧死亡。【参考答案】12.B 13.C14.(2008·广东地理·T20·2分)对下列各地区环境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北草原退化B.东北平原土壤酸化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解析】本题以环境问题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四地的环境问题,体现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对我国不同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掌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土壤为肥沃的黑土,由建国之初到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大规模开发,逐渐由“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在开发过程中,由于不适当地开垦黑土,导致大量黑土流失,这就是东北平原的环境问题。【参考答案】B15.(2008·四川文综·T 36(4)·10分)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完成下列要求。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解析】以中国的邻国尼泊尔为切入点,通过图文分析,考查区域生态问题及其产生的人为原因。根据该国的经纬度位置、山脉的海拔高度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国的地形以山地为主;而该国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由此看出,森林覆盖率较低,存在对森林资源的破坏问题,由于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降水丰富,水土流失严重。【参考答案】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人为原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经济落后,传统农牧业发展,生活能源需求,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16.(2008·广东地理·T13·2分)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原因。对西部地区生态作用的准确认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我国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都发源于我国西部地区,为加强水源地的保护,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的力度,以保障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用水安全。【参考答案】A17.(2008·重庆文综·T36(4)·8分 )下图为我国一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解析】该题以我国一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为切入点,通过对产业链的分析,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其中的体现。根据题目“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工业联系和特点可以判断出E为电力工业,F为建材工业,建材厂可以利用火电厂的粉煤等制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该产业链主要是对废弃物及资源的综合利用,减轻了污染,保护了环境。【参考答案】E:电力工业,F:建材工业。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考点精题精练】一、选择题(2010·海淀模拟)读右图,回答1、2题。1、有关此图说法正确的是( )A、公交车和自行车是我国目前主要交通工具B、骑自行车可以更好地提高全民身体素质C、使用公交车和自行车可以减少交通堵塞D、使用公交车和自行车可以有效地控制废气的排放2、私家车增多后,带来的环境问题有( )①噪声污染②酸雨加重③臭氧层的破坏④空气中的固体悬浮微粒增多⑤交通堵塞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2010·南阳模拟)完成3~6题。3.下列举措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朋友之间互寄贺年片 B.使用塑料袋购物 C.渔政部门实行“休渔”政策 D.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4.“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共同性和公平性原则5.制定全球第一部国家级《21世纪议程》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中国 D.日本6.下列行为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 A.积极接受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和培训,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规范自己的行为 B.“只要能致富,干什么都行!” C.“我开个小煤窑,办个土法炼焦厂,过得好点有啥不可以的。” D.“我多生几个孩子,也是为了有个帮手,让日子过得好些”。二、综合题(2010·潍坊模拟)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09年12月7日(北京时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此次峰会被誉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旨在给地球降温的这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分歧较大。(1)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谈判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 , , 原则。(2)受全球变暖的影响,部分行业损失较大,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保险业——自然灾害增多,赔偿增多B.旅游业——全球变暖,出游人数减少C.林业——全球气温的升高和干旱问题增加了引发野火的机会D.渔业——二氧化碳多,海洋酸化,影响鱼类生长材料二 全球变暖、化石燃料的日渐消耗……引起了人们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深刻思考。近日德国多家媒体披露了一项宏大的能源项目,德国多家大型金融和能源企业将联手南下,到北部非洲建立一个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以向欧洲提供电能。(3)据材料分析在此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优势条件。材料三 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下图为“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4)丙地有效风能密度较小的原因是 ,据调查甲地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参考答案3、 选择题【解析】1选D,2选B。第1题,此图为环境公益广告,其目的是:倡导人们出行多使用公交车和自行车,从而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第2题,汽车尾气主要成分是:固体悬浮微粒、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物质;臭氧层的破坏主要是人类排放的氟氯烃化合物所致;交通堵塞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并非环境问题。【解析】3选C,4选B,5选C,6选A。该题组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第3题,实行“休渔”政策,可以使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第4题,“竭泽而渔”就会使鱼没办法持续利用,违背了持续性原则。第5题,中国在1994年制定了全球第一部国家级《21世纪议程》。第6题,结合各选项的含义即可判断出答案。4、 综合题【解析】本题以热点背景材料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的能力。第(1)题,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旨在给地球降温的这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谈判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基本原则,即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旅游人数不一定减少。第(3)题,北部非洲具备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诸多优势条件,比如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获得热量多,被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晴天多,太阳能丰富的基本条件。并且这里临近欧洲,市场广阔。(4)丙地位于塔里木盆地中,由于周围山地的阻挡,减弱了风速,导致有效风能密度较小。乙地虽然风能丰富,但是没有需求市场,而甲地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答案:(1)公平性 持续性 共同性(2)B(3)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获得热量多;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晴天多;近邻欧洲,市场需求量大。(4)丙地处于盆地,周围山地阻挡,减弱了风速 甲地能源需求量大单元复习九 含第五、六章【单元知识网络】【单元强化训练】一、选择题(2010·太原模拟) 右图是长江三角洲某城市工业布局变化示意图。近年来该市重化工业不断向北集中,逐渐形成了国家级的重化工业基地。读图完成1、2题。1. 该城市的重化工业不断向北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主城区及周边地区地价上涨②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③城北地区人口众多,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2.图示重化工基地依靠的主要运输方式是 ( )①水运 ②高速公路 ③航空 ④铁路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2010·广州模拟)读广东省主要高速公路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3.关于广东省主要高速公路分布及对区域联系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部沿海地区高速公路沿海岸线分布,北部地区多南北向分布B.沟通了与湖南、江西、福建、广西等省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扩大了广东省的经济腹地 C.加强了省区内物资流通和人员往来,沟通了粤东与粤西的联系D.沿海高速公路经过的主要城市有汕头、惠州、江门、阳江、韶关、湛江等4.京珠(北京—珠海)高速是我国南北向最重要的高速公路,图中A是其中的一段,京珠高速公路经过的主要城市有( )①石家庄 ②邯郸 ③合肥 ④武汉 ⑤济南 ⑥南昌 ⑦长沙A.①④⑥⑦ B.②④⑤⑦ C.①②④⑦ D.②④⑤⑥读某城市内部和对外联系路线图,完成5、6题。5.最不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6.对图中城市布局形态与今后扩展方向描述正确的是( )A.呈带状,主要沿铁路延伸B.呈同心圆状,沿交通线向外扩展C.呈团块状,逐渐向同心圆收缩D.呈团块状,沿主要交通线向外扩展(2010·福州三中模拟)某企业以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模式建立了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读图回答7、8题。7.在我国,关于最适宜推广该产业链的自治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区兼有沿海和沿边优势,又是西南的出海口,区位优势明显B.该区首府既是该区工业中心,又是全国铁路交通枢纽C.该区地处亚热带,热量、水分充足,有大面积的季风水田农业D.该区喀斯特地貌发育,旅游业发达8.关于该产业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B.提高了糖的产量和质量C.实现了生态、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D.该产业链中,主导产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市场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9~11题。9.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 )①F表示资源获取 ②F表示产业消费③H表示废物排放 ④H表示产品消费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0.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1.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①高经济增长 ②发展清洁生产③倡导循环经济 ④减少资源开发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读人口增长与环境容量、资源、能源消耗的历史与现状示意图。据此回答12、13题。12.二战后,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能源消耗量、淡水消耗量、氟利昂排出量、二氧化碳排出量都大幅度上升,其中增加速度最快的是( )A.能源消耗量 B.淡水消耗量C.氟利昂排出量 D.二氧化碳排出量13.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农业用地面积不断减少,关于农业用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城市及其基本建设用地的增多②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引起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③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引起水土流失和盐碱化面积增加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图7为循环经济模式图。据此回答14、15题。14. 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是( )①东北大豆和小麦间作 ②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识的产品 ③我国农耕区谷物种植和家畜饲养 ④城市垃圾用于焚烧发电、集中填埋 ⑤北京留民营村的生产模式 ⑥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 ⑦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⑧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A.①③④⑤⑧ B.②④⑤⑥⑦C.①③④⑤⑦ D.②⑤⑥⑦⑧15.有关a过程的结果,说法正确的是( )A.提供新资源 B.产生新的废弃物C.减少污染 D.节约资源二、非选择题16.200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首次参加国庆游行的“宝岛台湾彩车”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彩车上代表两岸三通的飞机直指蓝天,寓意着两岸关系的美好未来。两岸三通的顺利实施,使热议很久的台海隧道建设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大陆拟订的台海隧道计划中,专家主要提出了三个方案,即北线、中线和南线方案,起点均在福建(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近期开工建设台海隧道,则影响其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 )A.社会经济因素 B.科学技术因素C.自然环境因素 D.政治因素(2)两岸三通的实现,受影响最大、最直接的经济区是( )A.环渤海经济区 B.海西经济区C.长三角经济区 D.珠三角经济区(3)简述台海隧道规划建设对台湾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17.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8年12月31日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一号文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0年代的广西恭城县,农民用木柴作为燃料,大量砍伐森林,这样的生产方式,使得恭城“多山少林”的特殊生态环境迅速恶化。县委、县政府果断鼓励发展“猪—沼气—果”三位一体农业生产模式(如下图)。经过二十年的努力,现在恭城是绿水青山的生态示范县。(1)恭城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的主导产业是________,生态模式的核心是________。简述“猪—沼气—果”三位一体农业模式有哪些优点 (2)影响当地水果种植的主要社会因素有哪些 当地为什么要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生产基地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解析】1选C,2选B。该题组考查工业的区位选择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第9题,由题干知道该城市位于长江三角洲,所以谈不上什么资源丰富。但由于老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地价上涨,使得重化工业向北部集中。第10题,该区水运发达,读图可以看出重化工业趋向于沿高速公路布局。【解析】3选D,4选C。该题组考查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及作用。第3题,注意该题的“不正确”字样,读图可知广东省主要高速公路南部沿海地区高速公路沿海岸线分布,北部地区多南北向分布。广东省主要高速公路沟通了与湖南、江西、福建、广西等省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扩大了广东省的经济腹地,加强了省区内物资流通和人员往来,沟通了粤东与粤西的联系。但是沿海高速公路并没有经过阳江等城市。第4题,京珠高速是中国一条连接首都北京至南部重要城市广州及珠海的高速公路,全长约2310公里,双向四车道.沿线经过北京、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安阳、新乡、郑州、许昌、漯河、信阳、驻马店、武汉、长沙、广州、珠海等城市。【解析】5选D,6选D。第5题,图中丁既不符合交通最优,也不符合市场最优,因此最不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第6题,由图可知该城市布局形态属于集中紧凑的团块状形态,扩展方向主要沿城市内外交通线向外扩展。【解析】7选B,8选C。该题组考查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以及对循环经济的理解。第7题,该地能发展甘蔗生产,为我国南方地区,而省级行政单位是自治区的应该为广西,其首府南宁不是全国的铁路交通枢纽。第8题,循环经济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有机的统一;废弃物排放少而不是零排放,实现了综合利用,而不是提高糖的产量和质量,主导产业制糖是原料导向型的工业。【解析】9选B,10选D,11选B。该图表示了环境、资源和人口的关系,F为对生态系统提供的资源进行加工利用或再加工利用,因此为经济系统活动中的产业消费。H为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排放到环境中的生产与生活废弃物。E为人类从环境中获得资源的过程,其易产生的环境问题为资源枯竭和破坏,以及引发的环境污染与生态问题。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发展循环经济,其包含工业中的清洁生产与生态农业建设。【解析】12选C,13选D。第12题,注意题干要求的是二战后增加速度最快的,其中氟利昂排出量从无到有,且二战后急剧上升。第13题,城市及基本建设会占用农业用地,而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碱化都会使农业用地退化,从而减少农业用地面积。【解析】14选D,15选C。第14题,“循环经济”的特点是资源输入减量化且资源再利用、综合效益突出,实现良性循环,在农业上表现为生态农业,在工业上表现为清洁生产。城市垃圾集中填埋可能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等,且不能体现“循环经济”。第15题,图中显示a过程是废弃物经处理后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减少了污染。二、非选择题16.【解析】台海隧道建设一旦开工,将是一个宏大的工程,投资大、难度大,因此社会经济因素是其决定性因素。两岸交通状况的改善,对海西经济区的影响最直接。分析台海隧道建设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影响时,可从优势互补、资源输入、资金输出、旅游发展等方面分析。答案:(1)A (2)B(3)台海隧道的修建,将促进台湾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①可有效缓解台湾目前面临的原材料和能源不足、传统行业劳动力缺乏、生产成本提高等问题。②可扩大台湾的资金、技术转移空间,促进其产业升级,优化其产业结构。③可扩展其产品的消费市场,刺激其经济发展。④可促进台湾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⑤可促进台湾民众对大陆的了解,真正实现经济发展的优势互补。(回答出其中三点即可)17.【解析】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恭城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通过沼气这一中间环节,解决了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改善了生态环境,取得了综合效益;当地水果的种植主要受科技、劳动力、交通、市场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而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生产基地标准化”模式的原因,可从上述社会因素方面着手分析。答案:(1)果树种植业 沼气 解决了燃料、饲料、肥料三者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村面貌,提升了农民生活水平。(2)市场、科技、劳动力、交通。“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有利于及时把握市场信息,降低市场交易风险;有利于加强科技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有利于节省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图1020406080100占全国比重(%)水资源总量人口总量耕地面积北方区南方区西北区西南区图2GDP图1020406080100占全国比重(%)水资源总量人口总量耕地面积北方区南方区西北区西南区图2GDP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