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地理一轮精品学案:第1部分 第2单元 第1节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1地理一轮精品学案:第1部分 第2单元 第1节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据此判断1~2题。
1.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面辐射 B.二氧化碳气体
C.臭氧气体 D.人类活动
【解析】 根据12~50 km的垂直高度,可知该大气层为平流层。
【答案】 1.A 2.C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完成3~5题。
3.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  )
A.9~17时 B.18时~次日7时
C.17时~次日9时 D.19时~次日6时
4.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
A.100米 B.200米
C.400米 D.500米
5.如果该地位于华北地区,这天(  )
A.大气环境质量好 B.不容易有沙尘暴形成
C.较有可能阴雨天气 D.能见度高,行车方便
【解析】 由图可知,在18时到次日7时之间,近地面大气随海拔升高,气温升高,空气下冷上热,不利于空气对流,即发生逆温现象。由纵标可知,逆温层最大高度约为400米。逆温现象抑制了空气对流,近地面污染物聚集,大气能见度差,污染严重;空气对流弱,不易形成云雨;近地面沙尘不易被上升气流带起,沙尘暴不易发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3.B 4.C 5.B
(2009年靖江模拟)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回答6~7题。
6.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7.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解析】 实验的结论是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气温足足高了3 ℃,主要原因是土对气温升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验证了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答案】 6.D 7.B
8.(2010年苏中联考)根据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若在苏南盛夏,甲地闷热难挡
B.若在苏北冬季,丁地人此日感觉稍暖
C.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D.假设四图连续出现于某地的四天中,丁日气温日较差最小
【解析】 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温度较低;夜晚多云,云层有保温作用,温度不会太低。
【答案】 A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2009年入冬以来,北京遭遇多次大雾天气,有些地区的能见度甚至只有50米左右。气象台也多次发布全省大雾黄色预警。据此完成9~10题。
9.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干燥空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
10.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
【解析】 深秋初冬时节,天气一般晴好而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降低快导致水汽易于凝结,形成大雾天气;白天大雾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很强,使光线很微弱,从而能见度降低。
【答案】 9.D 10.B
(2010年南昌模拟)下图中①②两地纬度相同,海陆位置相近,各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形式。读图回答11~14题。
11.若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为2 500米,则两地气温相差(  )
A.1.5 ℃ B.2.5℃
C.15 ℃ D.25 ℃
12.①地的各种辐射,以可见光为主的是(  )
A.A1 B.B1
C.C1 D.D1
13.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A2与D2的变化表现为(  )
A.两者均增强 B.两者均减弱
C.前者减弱,后者增强 D.前者增强,后者减弱
14.①②两地热力状况(  )
A.A1>A2 B.B1>B2
C.C1<C2 D.D1>D2
【解析】 ①②两地海拔相差2 500米,由高度每相差100米气温相差0.6 ℃可知,两地的气温相差15 ℃。①地的辐射A1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吸收较少,因此A1以可见光为主。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A2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会减弱,D2为大气的逆辐射,会增强。①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②地多,所以A1>A2。
【答案】 11.C 12.A 13.C 14.A
15.(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卷)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21世纪教育网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解析】 晴天的夜间,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温度低,水汽极易凝结,在气温高于0 ℃时成为露。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D
二、综合题(共40分)
16.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雾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有时终日不散,有“雾都”之称。分析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16分)
材料一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
材料二 见下表。
表 辐射雾与平流雾的比较
概念与特征 形成条件
辐射雾 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降温而形成的雾。多出现在冬半年晴朗、微风的夜间和清晨21世纪教育网 ①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②地面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降低,利于水汽凝结;③风力弱,近地面大气稳定,水汽积存下来;④有充足的凝结核
平流雾 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海洋上四季皆可出现 ①下垫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较大;②暖湿空气的湿度大;③适宜的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2~7 m/s);④大气稳定
(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________雾。(2分)
(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冷的洋面上,一般形成________雾。(2分)
(3)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般指______雾。(2分)
(4)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分析形成原因。(10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根据提供的材料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1)仔细阅读表中辐射雾和平流雾的概念和特征,不难看出,辐射雾多出现在冬半年,平流雾四季皆可出现。(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冷的洋面上形成雾,符合平流雾的特征。(3)“十雾九晴”是指雾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和清晨。晴天大气保温作用较弱,地面辐射使近地面大气降温,水汽凝结形成雾,一般属辐射雾。(4)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空气比较稳定,夜晚地面辐射强,再加上水汽充足,尘埃多,易形成辐射雾。
【答案】 (1)辐射 (2)平流 (3)辐射
(4)辐射雾。形成原因:①位于我国的湿润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汽充足(空气湿润);②夜晚地面辐射强(夜晚温度低或夜晚降温快);③位于四川盆地,空气比较稳定(近地面水汽积存);④城市附近尘埃多,凝结核多。
17.(探究创新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的倡导下,2008年10月26日,至2009年4月30日全国开展学生冬季长跑活动(简称冬跑令)。冬季长跑总里程以60千米为基数,象征新中国成立60周年。北京、南京、哈尔滨和海口等城市的中小学生及高校学生都积极参加了该项活动。
材料二 
(1)
若右图为北京、南京、哈尔滨和海口四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图,那么北京、南京、哈尔滨和海口四城市对应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分别是(2分)(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②、④、① D.③、④、①、②
(2)若甲图表示的大气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则该层是________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甲图表示的大气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则该层是________层;若人类活动导致其成分增加或减少,则该层可能是________和________。(10分)
(3)根据乙图简要分析逆温层变化的规律。(4分)
(4)根据材料二分析,居住在我国北方某重工业城市的学生执行“冬跑令”,在清晨跑步是否科学?请分析原因,并说明在什么时候跑步最适宜?(8分)
【答案】 (1)C
(2)平流 此层臭氧含量最多,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伤害 高层大气 对流层 平流层
(3)日出以后随着地面温度的升高,逆温层变薄减弱,直至消失。
(4)不科学。清晨,大气逆温层存在,大气对流运动微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向高空扩散,污染物浓度高;同时日出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弱而呼吸作用强,大气中此时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应该在下午或傍晚跑步最适宜。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