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三)(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地质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解析】 图中岩浆岩外侧的岩石有明显的弯曲变形,说明该处岩石最先发生的是水平运动,形成褶皱构造,随后发生了火山喷发现象,形成火山地貌①;在此之后,该地发生了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1,后又发生岩浆的第二次侵入,形成岩浆岩1,最后整个区域内发生了断裂现象,岩层断裂错位,形成了③处的岩石界面。【答案】 A2.①②③④所示地质现象与成因匹配的是( )A.①—泥沙沉积 B.②—岩层断裂C.③—流水侵蚀 D.④—水平挤压【解析】 图中①为岩浆喷出形成;②是溶洞,为流水侵蚀形成;③是地壳垂直运动所致;④处岩层弯曲变形,是由内力水平挤压而成。【答案】 D(2010年东北联考)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完成3~4题。3.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①~④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A.① B.②C.③ D.④4.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最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 庐山属于断块山,是由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的,图中③处是上升岩块。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藏构造,图中①是背斜构造。【答案】 3.C 4.A21世纪教育网(2009年绍兴调研)读地貌景观图(如图),回答5~6题。5.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C.丙和丁 D.甲和丙6.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21世纪教育网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解析】 火山喷发为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现象,属于内力作用;褶皱为地壳的水平运动使岩层弯曲变形而成,也属于内力作用。峰林为喀斯特地貌,由流水溶蚀而成,以化学作用为主;“V”字型峡谷由河流侵蚀作用形成,以机械作用为主。【答案】 5.D 6.C下图为世界某海域,回答7~8题。7.A岛屿附近海水盐度偏低,其原因主要是( )A.受寒流的影响 B.受陆地径流的影响C.受海陆性质差异的影响 D.受降水量的影响8.B处海水等盐度线明显向北凸,最有可能是受( )A.寒流的影响 B.入海径流的影响C.暖流的影响 D.海冰融化的影响【解析】 第7题,从图中看,此地是大西洋西北部、北美洲东北部,纽芬兰岛位于五大湖、圣劳伦斯河的入海口附近,地表河流淡水对海水盐度的稀释作用明显。第8题,B处3.4%盐度等值线向北弯曲,说明此处盐度偏高,可能受暖流的影响;寒流、入海径流和海冰融化都只能降低盐度。【答案】 7.B 8.C(原创题)读下图,回答9~10题。9.有关图中①、②海域洋流叙述正确的有( )21世纪教育网A.都位于太平洋上B.①处于北半球,②处于南半球C.对沿岸都有增温增湿作用D.位于中高纬海域10.与②洋流有关的地理现象是( )A.纽芬兰渔场的形成B.美国西海岸降水丰富C.与同纬度的大洋东部相比水温低D.北非沙漠直逼西海岸【解析】 本题组考查洋流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由图中经纬度位置及海陆轮廓可判断①处是巴西暖流,②处是墨西哥湾(北大西洋)暖流。美国西海岸降水丰富与阿拉斯加暖流有关。北非沙漠直逼西海岸是受沿岸加那利寒流影响。【答案】 9.C 10.A(2010年西安山模拟)读下图,完成11~12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11.在图中的两幅海水等温线图中,虚线表示洋流,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①是暖流,位于北半球B.②是暖流,位于南半球C.①②均向北流动D.①位于大陆东岸,②位于大陆西岸12.如果②洋流在大西洋中,有可能是( )A.巴西暖流 B.本格拉寒流C.东澳大利亚暖流 D.加那利寒流【解析】 第11题,由水温判断图中海域属副热带海域,①处等温线向低温处弯曲,属暖流,位于北半球,②处等温线向高温处弯曲,属寒流,位于南半球;①②均向北流;结合洋流分布可知,南半球寒流分布在大陆西岸,北半球暖流分布在大陆东岸。第12题,②在大西洋,应是本格拉寒流。【答案】 11.B 12.B(2009年东营模拟)下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所测得的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回答13~15题。13.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A.降水 B.湖泊水C.地下水 D.冰川积雪融水14.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 D.东南地区15.①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②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早于②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B.①早于② 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C.①晚于②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D.①晚于② 流域内开荒种田扩大【解析】 第13题,结合降雨量与径流量变化的关系判断最主要补给类型为降水。第14题,结合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推断为东南地区的河流。第15题,结合选项,如果①流量曲线测得的时间早于②曲线,有可能是流域内大面积开荒种田,加剧了水土流失,使流量变化加剧。如果②早于①,有可能是上游修建水库或大面积植树造林,使流量得到调节。【答案】 13.A 14.D 15.C(2010年泰安质检)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16.图示地区的大型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B.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温度增加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17.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A.地下水补给湖水 B.跨流域调水C.水库 D.海陆间大循环【解析】 受库区的调节作用,冬季库区处气温比周围高,气流上升降水增加;夏季库区处气温比周围低,气流下沉,降水比周围要减少。故C说法错误,选C项。海水淡化工厂补充了陆地上淡水资源的不足,其作用类似于海陆间大循环。【答案】 16.C 17.D(2010年湖北联考)读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示意图,回答18~19题。18.江南丘陵的红壤与理想土壤相比较,在体积分数的百分比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体积分数所占百分比大于理想土壤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19.森林中的枯枝落叶绝大多数都变成了土壤中的( )A. ① B.②C.③ D.④【解析】 读图可知,①为矿物质,②为有机质,③与④为空气或水分,江南丘陵红壤的特点是有机质少,矿物质多。森林中的枯枝落叶通过生物的作用绝大多数都变成了土壤中的有机质。【答案】 18.A 19.B读下图为①(105°E,26°N)、②(128°E,42°N)、③(90°E,43°N)三个地点的山地针阔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0~21题。20.①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热带季雨林带21.影响①与②两地、②与③两地山地针阔混交林出现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降水、热量 B.热量、降水C.降水、降水 D.热量、热量【解析】 本题组考查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根据经纬度位置进行定位知,①位于云贵高原,②位于长白山,③位于天山。第20题,①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21题,①②存在明显的纬度差异,②③纬度相当但②靠近沿海,降水较丰富,③位于内陆,降水不足。【答案】 20.A 21.B(2010年烟台质检)读下图,回答22~23题。22.图中由南向北各山地雪线高度的递变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渐高 经度 B.渐低 纬度C.先增高,后降低 高度 D.先降低,后增高 海拔23.近几十年来,我国西部山地雪线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主要原因是( )A.生态恶化 B.厄尔尼诺C.全球变暖 D.酸雨【解析】 从喜马拉雅山到阿尔泰山,随着纬度升高,热量递减,雪线高度逐渐降低。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导致山地雪线升高。【答案】 22.B 23.C(2009年临沂质检)读世界某局部区域示意图,回答24~25题。24.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分布正确的是( )25.图中乙、丙两处植被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解析】 甲、乙、丙处位于西风带,甲处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为森林植被;乙、丙处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分别形成草原、荒漠。乙、丙两处植被是山地阻挡西风进入形成的,属于非地带性规律。【答案】 24.B 25.D二、综合题(共50分)26.(2010年天津模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1)甲处地貌是________地貌,它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这种地形在________地区常常见到。(3分)(2)甲、乙、丙三处易出现涌泉的是________。(1分)(3)试在下图中绘出丙处地下岩层和地貌的形成演变过程并加以说明。(6分)【解析】 本题通过地质构造地貌图,考查内力、外力作用及对地貌的影响。第(1)题,甲处位于山谷出口,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地貌。第(2)题,在岩层断裂处,地下水容易沿裂缝出露地表形成涌泉。第(3)题,根据图中岩层变化及地表形态进行说明。【答案】 (1)冲积扇 流水堆积 山谷出口(2)乙(3)见右图: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图中Ⅰ~Ⅳ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别是:(2分)Ⅰ________洲,Ⅱ________洋,Ⅲ________海峡,Ⅳ________河。(2)图中大陆东岸的洋流性质为________,其洋流名称为________,西岸的洋流流向为________。(4分)(3)图中A、B、C、D四点处,海水水温最低的是________。(2分)(4)图中①、②、③三支洋流,________洋流沿岸有荒漠景观,________洋流附近有大渔场。(2分)(5)若在C点处有一艘油轮发生石油泄漏,B、E两点受污染较严重的是____________。(2分)【解析】 据大陆轮廓判断图为南美洲大陆,大陆东岸为巴西暖流,大陆西岸为秘鲁寒流。全球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一纬度,暖流经过的海区温度偏高。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在此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由于秘鲁寒流自南向北流,故C处的石油污染会随洋流流向B海区。【答案】 (1)南美 太平 麦哲伦 亚马孙(2)暖流 巴西暖流 自南向北(3)C (4)③ ③ (5)B28.(2010年沈阳模拟)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4分)(1)海水的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盐类与海水重量之比。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气候与大陆的影响。图中A处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试分析其盐度高的原因。(6分)(2)预测图中A海域的面积将如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4分)(3)B河流从源头到河口依次可以看到哪些自然景观?该景观变化主要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地域分异规律?(4分)【解析】 (1)从题干中获得信息,盐度的概念入手,判断其影响因素;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河流淡水汇入少,海湾封闭等。(2)A海域由于处于板块的张裂地带,会不断增大。(3)尼罗河发源于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大部分流经热带沙漠气候,下游地中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分别对应热带草原、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体现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答案】 (1)常年受副高控制,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周围无淡水河流注入;海区比较封闭。(2)A海域的面积将扩大。A海域为红海,处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而成。(3)热带草原、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反映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9.(2010年盐城模拟)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坡向:B表示__________(南或北)坡,D表示__________(南或北)坡。(4分)(2)D坡自然带数目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B坡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分)(3)与乙山的针叶林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分布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4)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简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解析】 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随海拔的变化,高大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使自然带分布也呈现出垂直分异规律。而这种自然带在某一海拔高度上的分布范围也会由于阳坡和阴坡的热量、水分状况不同而不同。【答案】 (1)北 南(2)纬度较低 相对高度较大 面向北冰洋、大西洋的迎风坡,降雪量大(3)甲山纬度较高,温度较低(4)地处亚欧大陆内陆腹地,受周围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