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10年威海模拟)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简图,读图判断1~3题。1.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A.① B.②C.⑤ D.⑥2.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 )A.花岗岩 B.砂岩C.大理岩 D.板岩[来源:21世纪教育网]【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学生对地质构造图的正确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第1题,由图可知,①是喷出岩,②和⑥是沉积岩,⑤是变质岩,此次岩浆活动穿透了所有的沉积岩,所以①形成年代最晚。第2题,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是大理岩,因为在发生岩浆活动的过程中石灰岩会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即大理岩。【答案】 1.A 2.C图中的数字表示内、外力作用,读图完成3~4题。3.图中各数字与地质作用相对应正确的是( )A.①—固结成岩作用 B.②—风化作用C.③—变质作用 D.④—侵蚀作用4.④过程最终形成的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 B.花岗岩C.大理岩 D.砂岩【解析】 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固结成岩作用,②为侵蚀、搬运、堆积作用,③为重熔再生作用,④为冷却凝固作用。【答案】 3.A 4.B(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卷)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完成5~7题。5.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板块的运动方向,可判断该处为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消亡)边界。【答案】 A6.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A.东非大裂谷 B.日本列岛C.阿尔卑斯山脉 D.落基山脉【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得出该板块类型为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边界,阿尔卑斯山脉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形成,东非大裂谷是张裂形成,日本列岛和落基山脉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形成。【答案】 C7.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 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 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 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 海陆间水循环主要发生在水圈和大气圈,洋流发生在水圈,两者与板块构造无关;地震属地质灾害,有规律地分布于断裂构造带,矿产资源的分布遵循地质规律。【答案】 C(2010年浙江模拟)读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8~9题。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地质构造上,图中①处是背斜,③处是向斜B.①处山脉的形成是因为其抗外力侵蚀能力比两侧强C.谷地④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D.我国江西庐山的成因与③山脉成因相似【解析】 ③处岩块上升,两侧岩层下降,则此处形成断块山,地质构造上称为地垒;我国华山、庐山、泰山的成因都是如此。④地质构造上称为地堑,我国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都是如此形成的。【答案】 D9.若a、b、d各地层为隔水层,c地层为含水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③处打井可获得丰富的地下水B.若在我国东部地区,④处将成为肥沃的河谷平原C.图中①处地下将会开发出大量的石油资源D.只考虑地质构造,②处比①处更有利于建造地下隧道【解析】 石油资源多分布在背斜构造处,③处为地垒且有断层,不利于石油资源的储存,一般不会有大量石油集聚于此。①处为向斜利于储水。④处为地堑构造,若在降水较多的我国东部地区,可能会有河流发育而形成肥沃的河谷平原。①为向斜受挤压坚硬不利于建造地下隧道。【答案】 C(2010年泰安模拟)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10~11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10.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地壳的垂直运动C.强烈的侵蚀作用 D.剧烈的火山活动11.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 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 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解析】 本题组通过典型景观图考查影响地表形态的作用力。第10题,甲图为著名的华山景观,是地壳沿断裂面上升形成的。第11题,由图可知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经侵蚀而出露地表。【答案】 10.B 11.A读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的相关示意图,回答12~13题。12.表示搬运作用的是( )A.① B.③C.④ D.⑤13.表示形成新月形沙丘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A.① B.③C.④ D.⑤【解析】 根据图示①、②为风化、侵蚀两种作用,两种作用可相互促进。③为搬运作用,④为堆积作用,⑤为固结成岩作用。新月形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答案】 12.B 13.C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不同河段的X、Y、Z三处截面上的剖面图及其所在地区的典型植被分布图。据图回答14~15题。14.X处和Y处河谷形成的原因是( )A.均为冰川侵蚀作用 B.均为内外力共同作用C.均为河流侵蚀作用 D.均为断裂下陷作用15.近年来,Z处的沉积物增长速度加快,由此造成的后果为( )A.X处的森林近年来遭到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B.Y处的森林在近年来被开发为农田,导致入河的泥沙增多C.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凸出,河口三角洲面积增大D.海岸线倒退,河口三角洲面积减小【解析】 第14题,X处断层发育,河流对其又有侵蚀作用,形成河谷;Y处为背斜构造,顶部受河流侵蚀,形成河谷。第15题,Z处沉积物增长速度加快,说明河流泥沙含量增多,可推知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在河口处堆积,导致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凸出,河口三角洲面积增大。21世纪教育网【答案】 14.B 15.C二、综合题(共40分)16.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①____________过程,形成A________岩,A受到________作用,形成B________岩。(4分)21世纪教育网(2)A和B岩石,在____________条件下,发生③________作用,使原来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C________岩。(3分)(3)各类岩石深入地壳以下发生④________作用,又成为新的________。(2分)(4)从________到形成各种________,又到________的产生,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3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A是岩浆岩,此岩石由岩浆转化而来,B为沉积岩,C为变质岩;①为冷却凝固作用,②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③为变质作用,④为重熔再生作用。【答案】 (1)喷出冷却凝固 岩浆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沉积(2)高温、高压 变质 变质(3)重熔再生 岩浆(4)岩浆 岩石 新岩浆17.(探究创新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全国大半地区有明显震感,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材料二 (1)震中位于我国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地形区之间。(4分)(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A地区属________板块。B地区属________板块,31°N纬线除穿过此两大板块,还有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5分)(3)科学家发现,B所在高原每年以3~7毫米的速度向北移动,此次大地震也与此有关,试说明移动的原因。(4分)(4)B所在高原地区人口、聚落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9分)(5)写出C所在地形区中典型的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6分)【解析】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应熟知:①六大板块的分布;②图示地区外力作用下主要地貌类型;③青藏高原人口、聚落分布在谷地的原因。【答案】 (1)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2)印度洋 亚欧 太平洋 美洲 非洲(3)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不断挤压亚欧板块,造成青藏高原缓慢北移。(4)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多呈条带状。地势低平、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5)喀斯特地貌;流水溶蚀,侵蚀作用。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