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地理一轮精品学案:第1部分 第4单元 第1节 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1地理一轮精品学案:第1部分 第4单元 第1节 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气候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能利用的气候资源只是热量和降水
B.气候资源的地区分布只是结构的差异
C.气候要素只有在一定数值范围内才具有资源价值
D.气候资源的变率较小
【解析】 人类能利用的气候资源有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等;气候资源的地区分布,只是数量多少和结构的差异;气候资源是一种变化中的资源,有较大的变率。
【答案】 C
2.下列气候类型分布区气候资源变率较大的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要素都有较大的变率。
【答案】 D
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负责对当地气候情况作调查统计,其中对该地全年风向的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若要在该地布局对大气有一定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图中的(  )
西北风 西南风 东北风 东南风
13% 38% 41% 8%
A.E处 B.F处21世纪教育网
C.G处 D.H处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当地盛行西南风和东北风,东南风出现的频率最小,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应建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答案】 D
(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卷)图为1969~2004年我国东部H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199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  )
A.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C.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平均受灾面积增加,复杂度趋于增长。
【答案】 B
5.造成H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降水强度大 B.冰川消融快
C.湖泊面积广 D.植被覆盖好
【解析】 造成H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强度大,而湖泊面积广,植被覆盖好能减少洪涝灾害。H省在东部地区,冰川消融快不是其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答案】 A
(2010年天津模拟)旱灾是我国范围最广、历时最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据此回答6~7题。
6.在2009年初我国冬麦生产区的抗旱保苗工作中,气象部门曾数次提醒农民谨慎浇灌,当时主要是担心(  )
A.盐碱地面积会增加 B.气温偏低导致冻害
C.地下水位变化过大 D.水源不足造成浪费
【解析】 冬末春初,北方地区温度较低,浇灌会使土壤空隙中含水量增大,从而降低土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
【答案】 B
7.对我国干旱季节分区的正确认识是(  )
A.东北地区以夏秋连旱为主
B.华北地区为全年干旱区
C.江淮地区以伏秋连旱为主
D.西南地区为四季无旱区
【解析】 东北地区干旱主要发生于盛夏,华北地区以春旱为主,西南地区全年都可能发生干旱。
【答案】 C
2008年国庆节期间,山东青岛奥帆中心在成功举办了奥运赛事之后,对游人完全开放,奥帆中心的主干道两旁的太阳能景观灯及主防波堤上的风能路灯(如下图)都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吸引着前来游览的游客。据此完成8~10题。
8.奥运帆船项目比赛时,参赛选手驾驭帆船所借助的动力来源于(  )
A.潮汐能 B.重力能
C.生物能 D.太阳辐射能
9.青岛奥帆中心的主干道两旁安装了许多太阳能景观灯,说明该市的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青岛市所处的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故太阳能丰富
B.青岛市地处干旱地区,故太阳能丰富
C.青岛市一年中的日照时数相对较多,故太阳能丰富
D.从天气状况看,青岛市一年中的晴天较多,阴雨天较少,故太阳能丰富
10.下列关于图中路灯使用能源的特征,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清洁能源 B.新能源
C.常规能源 D.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帆船运动主要是依靠水面上的风作为动力的,而风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分析某地的太阳能资源丰富与否时,主要从纬度高低、地势状况、天气状况等方面分析,青岛不处于干旱地区,但因其纬度较低,天气状况较好,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日照时数相对较长,使其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图中路灯所使用的是风能,是清洁能源,新能源由于目前还不能大规模使用,它还不是常规能源。
【答案】 8.D 9.B 10.C
(2010年杭州检测)下图是某台风中心从东南向西北经过珠江三角洲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该地16时的风向最有可能是(  )
A.偏东风 B.偏南风21世纪教育网
C.偏西风 D.偏北风
【解析】 读图可知,18至20时台风中心到达该地,风速最小;16时该地位于台风中心的西北方,则风向最有可能是偏北风。
【答案】 D
12.该地12至24时中降水强度最小的是(  )
A.12至14时之间 B.14至16时之间
C.18至20时之间 D.20至22时之间
【解析】 图中显示18至20时之间台风中心到达该地,降水强度最小。
【答案】 C
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略图,完成13~15题。
13.这种自然灾害最有可能是(  )
A.寒潮 B.旱灾
C.台风 D.洪涝
14.能快速有效地减轻上述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
A.建设水利工程 B.营造海防林
C.改进耕作制度 D.改进灌溉方法
15.①地与②地相比(  )
A.酸雨危害更严重 B.无霜期更长
C.日照时数更多 D.水源条件更优
【解析】 该种灾害在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南部沿海最严重,西北内陆最轻,利用排除法可确定应为异常干旱引发的旱灾;建设水利工程是抗旱最为快捷的措施;①地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②地位于四川盆地,多云雾天气,①比②酸雨危害轻,水资源短缺,无霜期短,日照时数多。
【答案】 13.B 14.A 15.C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我国四个地区的无霜期、≥10 ℃积温(℃)和降水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地区 无霜期(d)[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0 ℃积温(℃) 降水(mm) 种植制度类型
东北平原 140~170 1 300~1 700 500~800 A
西北地区 100~220 2 000~4 500 250~600 B
黄淮海平原 177~220 3 400~4 700 500~950 C
长江中下游地区 210~280 4 500~5 600 800~1 600 D
(1)通过表中资料判断,A、B、C、D四个地区的农业种植制度类型分别是:
A________________制;B________________制;
C________________制;D________________制。(4分)
(2)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挖掘农业气候资源潜力,人们已经发展了运用塑料和温室的________农业,以及________农业和________农业。(6分)
(3)在我国这四个地区进行城镇规划和建筑时,若要充分利用各地区日照资料,街道方位与子午线的夹角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某城市建一个钢铁厂,则钢铁厂应布局在该城市的何处?为什么?(4分)
(5)C地区为________气候,D地区为________气候;这两种气候的分界线是________。(6分)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通过阅读所给图表资料,结合气候资源的相关知识,分析气候资源对农业、工业布局和建筑的影响。农业、建筑和工业布局是广泛利用气候资源的部门。农业的耕种制度直接取决于当地的光照、温度和降水等气候资源。通过分析可知,我国东北平原和西北地区的无霜期相近,≥10°C积温的最低值相当,所以这两个地区的种植制度应相当;而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无霜期和≥10°C积温的数值均要高于上述地区,所以可推知这两个地区的种植时间要比上述地区长。街道各方位所有的房屋都要有一定的日照条件,其街道走向应与当地子午线成30°~60°的夹角。影响城市规划的气候资源主要是风向,因为风对大气污染物既有稀释作用,又有输送扩散作用。故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工厂排出的烟尘、废气对居住区的污染,在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方进行城市规划时,应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向。
【答案】 (1)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两年三熟) 一年二熟或三熟
(2)大棚 生态 立体
(3)30°~60°
(4)应布局在该城市的东北部或西南部地区;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所以要使钢铁厂的废气不污染或少污染城市居民区,就应将该厂布局在盛行风向的垂直地带的郊外。
(5)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秦岭—淮河一线
17.(探究创新题)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 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下图所示)。完成下列要求。(18分)
(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4分)
(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8分)
(3)在洪水危险区和多发区的个人和家庭,应如何做好防洪准备?(6分)
【解析】 (1)洪水的形成主要是强降雨造成的,我国东部地区是季风气候,受夏季风的推进影响,雨带推移影响各地降水。6月下旬到7月中旬,淮河流域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正值梅雨季节,降水强度大,易出现洪水。(2)注意题目要求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从图中看出,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怀洪新河增加了水流通道,具有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多项功能。
【答案】 (1)多雨(梅雨)季节持续强降雨(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影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出现持续强降雨,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
(2)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 。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
(3)关注汛期天气预报;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准备逃生物资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