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地理一轮精品学案:第3部分 第1单元 第1节 世界地理概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1地理一轮精品学案:第3部分 第1单元 第1节 世界地理概况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图,回答1~2题。
地球表面海陆起伏曲线
1.从成因上看,世界最高山峰与世界最深海沟都位于(  )
A.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       B.两个大陆板块交界处
C.两个大洋板块交界处 D.板块的内部
【解析】 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世界最深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都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答案】 A
2.分析图中信息可知(  )
A.全球陆地面积约为海洋面积的30%
B.全球陆地近一半海拔在大陆平均值内
C.海洋平均深度数值远远大于大陆平均海拔数值
D.大陆架的海水深度是全球海水平均深度的1/2
【解析】 图中明显表明,海洋平均深度约为4千米,而陆地平均高度约为1千米。
【答案】 C
(2009年北京宣武模拟)读下列四个半岛,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个半岛均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多火山地震
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气候均具有海洋性特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半岛②③降水多是因为暖流影响
D.半岛④西侧多峡湾,是由于冰川侵蚀的结果
4.有关四个半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半岛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全年降水丰富
C.半岛①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半岛④的气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解析】 ①是亚平宁半岛,②是朝鲜半岛,③是雷州半岛,④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半岛④西侧多峡湾,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半岛①是地中海气候,半岛④西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 3.D 4.A[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图a、图b分别是某两个大洲大陆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表示落基山脉的数字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流经山脉③西侧的洋流是(  )
A.加利福尼亚寒流        B.北太平洋暖流
C.秘鲁寒流 D.本格拉寒流
【解析】 a图是北美洲剖面图,①表示落基山,b图是南美洲剖面图,③西侧是太平洋的秘鲁寒流。
【答案】 5.A 6.C
下图是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面积与平均海拔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⑤、⑥表示的大洲依次是(  )
A.欧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
B.大洋洲、欧洲、南美洲、亚洲、非洲、北美洲
C.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欧洲
D.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欧洲
8.赤道和极圈都穿过的大洲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解析】 各大洲的面积和海拔分别为:亚洲—— 4 400万平方千米、950米,欧洲——1 016万平方千米、300米,非洲——3 020万平方千米、650米,北美洲——2 435万平方千米、700米,南美洲——1 797万平方千米、600米、大洋洲——897万平方千米、340米。则①、②、③、④、⑤、⑥表示的大洲依次是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欧洲。惟有亚洲是赤道和极圈都穿过的大洲。
【答案】 7.C 8.C
(2010年河北质检)读下图,完成9~10题。
9.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大洲总面积比例最大和人口占大洲总人口比例最小的洲分别是(  )
A.欧洲和非洲 B.欧洲和南美洲21世纪教育网
C.大洋洲和非洲 D.亚洲和北美洲
【解析】 本题较为简单,直接读出坐标图中各大洲距离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大洲总面积比例和人口占大洲总人口比例,然后比较即可。
【答案】 A
10.造成上述两个比例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分布与交通       B.自然条件与历史
C.经济水平与交通 D.自然条件与经济水平
【解析】 欧洲海岸线曲折,所以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大洲总面积比例大。非洲主要以热带气候为主,沿海地区地势低,气候炎热,不适合人类居住;非洲经济落后,对外联系相对较少,因而其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大洲总人口比例小。
【答案】 D
11.图中M是陆地,其余为海底地形。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图中的(  )
A.N处 B.O处
C.P处 D.Q处
【解析】 N处为浅海大陆架,埋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天然气资源;O处为大陆坡;P处为海沟;Q处为海盆,广泛分布着锰结核。
【答案】 A
12.(2010年青岛质检)下图为某大陆沿48°N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该大陆为(  )
A.欧洲大陆 B.南美大陆
C.北美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解析】 图示为某大陆沿北纬48°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西岸终年受西风带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a地区降水量大主要是受到北美西部山地的影响,在迎风坡形成大量地形雨。
【答案】 C
(2008年高考上海地理卷)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读图回答13~15题。
13.图1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
A.锋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
【解析】 此图为常见的降水类型之一,湿润空气在迎风坡受地形抬升,气温下降,水汽凝结,成云致雨。
【答案】 D21世纪教育网
14.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  )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夏季风环流 D.冬季风环流
【解析】 海陆间循环方向与图中方向正相反,排除A;海上内循环不涉及陆地,排除B;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故选C项。
【答案】 C
15.图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
A.南半球7月等温线 B.南半球1月等温线
C.北半球7月等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解析】 从气温向南降低可知此图为南半球,等温线陆地向北凸、海洋向南凸,说明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应为南半球的冬季。
【答案】 A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某河流局部地区图,回答有关问题。(18分)
(1)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分析该河流在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可能出现哪种水文现象,并分析原因。(7分)
(3)该区域沼泽广布的原因是什么?(7分)
【解析】 第(1)题,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依据经纬度位置确定该区为俄罗斯中部地区,因此其河流补给来源有雨水补给,而该地区纬度较高,因此也有积雪融水补给。第(2)题,根据图示等高线递变趋势,可确定河流流向大致是由南向北,结合我国黄河凌汛现象,该题就可迎刃而解。第(3)题,沼泽地长期积水,主要与地形不利于排水,以及气候、土壤等有利于积水有关。
【答案】 (1)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雨水
(2)凌汛。因为该河流经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河流结冰期较长,其流向是由南向北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每当秋末冬初气温下降、河水开始封冻时,或春末夏初气温回升、河水开始解冻时,由于南北封冻(或解冻)时间不同,出现冰坝堵塞河道、河水溢出两岸的现象。
(3)纬度位置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下有较厚的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地势低洼,不易排水。
17.(2010年徐州调研)读世界输电电缆示意图和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太阳能发电是全球各国非常重视的研究项目。为了充分利用全球的太阳能资源,科学家设想,把全球太阳能电站联成网络 (如上图,图中的A、B、C、D、E、F、G、H为世界上一些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以便在昼夜半球之间调节太阳能的余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图中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下面两幅剖面图对应的大洲分别是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两大洲地形特征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3)若MN为晨线,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则上述地点中此时太阳能发电效能最高的是________,该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图中各点位于世界两大山系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解析】 本题以太阳能资源分布和太阳能发电网络为背景,考查对世界大洲地形、世界气候等知识掌握。在熟练掌握世界地理概况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对知识加以运用。
【答案】 (1)大多分布于副热带地区;多分布于高原、山地和内陆地区
(2)北美洲 大洋洲 在东西向上分为三大地形区,有山地、高原、平原相间分布
(3)E 全年高温干燥
(4)A、C、E、H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