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地理一轮精品学案:第3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1地理一轮精品学案:第3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在2008年9月26日呼吁联合国大会尽快讨论联合国机构改革问题,以实现印度的“入常”梦。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和印度相交界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关于该区域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山地为主21世纪教育网
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
C.河流水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
D.蕴藏有丰富的煤、铁、锰等矿产资源
【解析】 ①是巴基斯坦,②是尼泊尔,③是中国,④是孟加拉国。该区域为恒河平原和德干高原北部,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西部降水量较少,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
【答案】 1.C 2.D
依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图中圆圈大小表示贸易总额多少,白色部分表示出口,黑色部分表示进口)。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甲、乙、丙三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国的贸易进出口构成均为进口大于出口
B.三国出口产品都以农副产品为主
C.甲、丙间贸易额大于甲、乙间贸易额
D.甲、乙、丙三国之间都有陆地部分相连
4.甲、乙、丙三国,图中所示区域地理特征相似的是(  )
A.粮食作物都以水稻为主21世纪教育网
B.均有本国最大的工业基地
C.均为雨热同期
D.都有本国最大的港口
【解析】 本组题主要考查世界主要国家相关知识。依图中所提供的经纬网来确定甲为中国,乙为韩国,丙为日本。甲、乙、丙同为东亚国家,从区域位置上看,有着相似的气候特点,同属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从图中圆圈所示的进出口贸易额来看,均出口大于进口,并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中日之间的贸易额大于中韩之间的贸易额。
【答案】 3.C 4.C
(2010年青岛模拟)读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日本五国某种农作物的栽培面积和生产量表,回答5~6题。
国家 栽培面积(km2) 产量(t /年)
中国 1 340 591
印度 408 686
斯里兰卡 222 207
印度尼西亚 90 135
日本 59 90
世界合计 2 673 2 475
5.该种农作物是(  )
A.咖啡 B.甘蔗
C.茶叶 D.可可
6.上题所选农作物的生活习性(或分布特征)是(  )
A.需水肥、热量很大
B.耐盐碱、干旱环境
C.多分布于中低山、丘陵山麓排水较好的地区
D.需充足的热量和静风环境
【解析】 由表可看出该种农作物在我国的栽培面积最大,但在印度的年产量最大,可以断定为茶叶。茶叶多分布在中低山、丘陵山麓排水较好的地区。
【答案】 5.C 6.C
东南亚、南亚国家自然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多样,具有经济发展的良好条件。回答下题。
7.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热带季风影响,农业生产具有良好水热条件
B.大部分地区属高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均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D.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工业
【解析】 东南亚和南亚受季风影响明显,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条件良好,故A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分布,马来群岛以山地地形为主,而南亚地形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故B错;南亚恒河自西向东注入印度洋,东南亚湄公河自北向南注入太平洋,C错;南亚石油贫乏,D错。
【答案】 A
亚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据此完成8~9题。21世纪教育网
8.与世界各大洲相比,亚洲最为突出的气候特点是(  )
A.季风气候显著 B.以热带气候为主
C.海洋性强 D.气候类型单一
9.形成亚洲突出气候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地形 D.洋流
【解析】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而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气候主要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的。
【答案】 8.A 9.B
读东亚地形剖面图,回答10~12题。
10.①地附近的山脉是(  )
A.阿尔泰山 B.祁连山
C.昆仑山 D.天山
11.关于②地所在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水力资源贫乏
C.位于太平洋板块 D.多火山地震
12.下图表示输往②所在国M的工业原料和农畜产品的国家相关联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小麦输往路线 B.乙—石油输往路线
C.丙—林产品输往路线 D.丁—铁矿输往路线
【解析】 结合纬线和剖面图特征分析,①地附近为祁连山;②地所在地形区是本州岛,地形以山地为主,水力资源丰富,位于亚欧板块,多火山地震;根据日本工业原料和农畜产品的来源可知,乙表示铁矿输往路线,丙表示石油输往路线,丁表示畜产品输往路线。
【答案】 10.B 11.D 12.A
20世纪90年代以来,湄公河流域的共同开发和经济合作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热点。据此回答13~14题。
13.湄公河在中国境内被称为(  )
A.澜沧江 B.怒江
C.红水河 D.雅鲁藏布江
14.对开发湄公河流域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推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
B.带动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发展
C.促进该流域旅游业的发展
D.加强中国同东盟的经济合作
【解析】 湄公河在中国境内叫做澜沧江。湄公河的开发,有利于推动该区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中国西南地区、东南亚地区的发展。
【答案】 13.A 14.D
15.有关下图中①、②、③、④四地自然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两地均为荒漠
B.②地年降水量最少
C.③地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D.④地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
【解析】 图中①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荒漠是其地表的主要植被形态;②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量较多,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③地和④地均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因为北部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冬季时④地的气温较同纬度地区高。
【答案】 C
二、综合题(共40分)
16.(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Ⅰ)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土尔扈特回归路线示意图
(1)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10分)
(2)土尔扈特于1771年1月17日踏上东归征程,7月8日前锋抵达伊犁河流域。在回归途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6分)
【解析】 (1)
(2)1月17日~7月8日—冬季、春季、夏季―→冻害、缺水、缺草
【答案】 (1)土尔扈特汗国:河流较多(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等),距大西洋较近,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多。伊犁河谷地: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少,但因地形抬升,降水量增加,同时有高山冰雪融水
(2)冻害(气候寒冷);缺水(干旱);缺草(料)。
17.(探究创新题)2008年10月11日美国宣布,由于美朝在朝鲜核设施验证问题达成协议,美国决定将朝鲜从所谓“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中除名,朝鲜问题取得进展。阅读分析朝鲜半岛有关信息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归纳该半岛相关的区域地理特征。(24分)
(1)自然环境:
①从地形类型分析,朝鲜半岛东北部是________,西部沿海是________。
②气候类型Ⅰ为________气候,Ⅱ气候由于受海洋影响较大,所以气温年较差________,降水较丰沛。
③朝鲜半岛资源丰富,除菱镁矿、铁矿和煤矿等矿产资源外,由于气候和地形的原因,还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_资源。(12分)
(2)人文、经济特征:
①朝鲜半岛土地类型以________为主。由于气候和居民习惯的原因,朝鲜半岛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近年来朝鲜国内粮食短缺严重,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地理位置分析,朝鲜半岛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从地形类型分析,朝鲜半岛城市则主要分布在________。这说明城市的形成与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密切相关。(12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本题结合热点问题,考查朝鲜半岛的区域特征,同时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信息提取能力。联系亚洲东部气候特点和朝鲜半岛地形是解题的关键。朝鲜半岛知识在区域地理内容中虽涉及较少,但从其所处的位置讲,在地形、气候、位置、农业、文化等地理特征上与中国和日本有很多相似之处,解题时需结合已学的和所了解的有关朝鲜及朝鲜半岛的自然、人文地理知识进行解答。
【答案】 (1)①山地、高原 平原 ②温带季风 小 ③水能、生物
(2)①耕地、林地 水稻 水旱灾害频繁 ②沿海 西部 平原 海陆位置 地形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