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地理一轮精品学案:第3部分 第1单元 第4节 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1地理一轮精品学案:第3部分 第1单元 第4节 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回答1~2题。
1.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传统民居墙壁逐渐变厚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差逐渐变小 B.气候的海洋性越来越强
C.太阳辐射逐渐减弱 D.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
2.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自然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该变化所体现出的规律为(  )
A.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C.非地带性 D.垂直地带性
【解析】 第1题,墙体越厚,房屋的保温效果越好,所对应区域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一般越大。第2题,自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由于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不断减少,植被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这体现了自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1.D 2.A
(2010年汕头模拟)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各地农业集约度的示意图,集约度指数越高,表示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越高。结合图回答3~4题。
3.乳畜业最可能出现的集约度指数地区是(  )21世纪教育网
A.75~100之间 B.100~125之间
C.125~150之间 D.150以上
4.影响欧洲农业集约度指数分布空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平原面积 B.水利设施
C.降雨日数 D.工业化程度
【解析】 第3题,乳畜业主要分布于欧洲西部沿海地区,其集约化程度很高。第4题,图中集约度指数等值线以欧洲西部沿海工业最发达地区为中心,向四周递减。
【答案】 3.D 4.D
(2010年东北联考)某学者在图示地区考察时发现了一些现象。回答5~6题。
5.该地区平原面积广大,但农业发展水平并不高,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
A.热量条件差 B.降水较少
C.农业基础薄弱 D.土壤条件差
【解析】 图示地区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由于纬度高,而热量条件较差,限制了其农业发展。
【答案】 A
6.在考察过程中,发现图中河流下游的平原地区多沼泽,下列叙述与该地沼泽形成无关的是(  )
A.地势平坦,水流缓慢
B.纬度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
C.该地区河流的凌汛现象常导致河水泛滥
D.该地气候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沼泽的形成与不适合人类居住没有关系,沼泽成因可从地势、气温、水量等方面分析水易积聚在此地即可。
【答案】 D
(2010年长沙检测)读下面等值线图。回答7~8题。
7.图中的等值线所表示的要素可能是(  )
A.降水量 B.海拔高度
C.距海里程 D.太阳辐射量
【解析】 图中数据很明显由沿海向内陆增大,并且在半岛等值线呈闭合状;则最大可能是距海里程。
【答案】 C
8.关于上题所述要素对图示区域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岸线曲折,港湾优良
B.使本区的气候具有典型的海洋性特征
C.海运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D.造就了大面积的平原地形
【解析】 欧洲由于轮廓破碎,使海洋深入内陆,从而加强了欧洲气候的海洋性,但对其平原地形的形成影响很小。
【答案】 D
读世界上某国家的经纬网和等高线图,回答9~10题。
9.该国家的地形特征可以表述为(  )
A.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降低
B.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由北向南降低
C.平原、高原面积广大,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降低
D.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地势由东向西降低
10.该国家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其主要的农产品有(  )
A.小麦、棉花、葡萄等 B.玉米、甘蔗、葡萄等
C.水稻、大豆、棉花等 D.小麦、甜菜、葡萄等
【解析】 根据经纬度和国家轮廓可以判断出该国家为法国。根据图例可以看出法国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 000米以下,为平原、高原,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法国是欧洲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其主要的农产品有小麦、甜菜、葡萄等。
【答案】 9.C 10.D
读图所示,回答11~12题。
11.形成图中海岸线特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海浪侵蚀 D.地壳下陷
【解析】 图示该区域海岸线非常曲折,有众多的岛屿和深入内陆的狭长海湾。由图示经纬度可确定该地区位于欧洲西北部挪威沿海,其峡湾海岸是地质时期冰川运动侵蚀而成的。
【答案】 B
12.甲地气候要素与同纬度大陆东岸差异明显,最主要的原因是受(  )
A.风带的影响 B.夏季风的影响
C.地形的影响 D.洋流的影响
【解析】 图示气候要素显示了该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深受西风的影响。
【答案】 A
(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卷)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13~15题。
13.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成因(  )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1世纪教育网
15.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解析】 根据国土形状、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出甲国为荷兰,乙国为肯尼亚。13题甲国位于亚欧大陆西岸的中纬度地区,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属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乙国在东非高原上,虽然位于赤道地区,但由于地势高,改变了水热状况,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为干湿两季。14题与甲国相比,乙国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热量丰富,光照充足。15题荷兰属发达国家,是传统的鲜切花生产国,其维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是技术优势。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13.B 14.A 15.D
二、综合题(共40分)21世纪教育网
16.(2010年北京模拟)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图a)和瓦伦西亚、华沙两城市气候统计图(图b),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图b所示甲图和乙图中,表示华沙的是________图。
分析瓦伦西亚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3分)
(2)简述图a中①、②两个海域的海水性质差异,并说明差异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3分)
(3)简述图a中A海峡表层洋流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B海峡的重要地理意义有________、________等。(3分)
(4)图a中河流③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它是西欧航道网的主干,试分析该河流发展航运的有利条件。(5分)
【解析】 第(1)题,欧洲西部气候由西部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瓦伦西亚位于西部,深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了如甲图所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华沙位于东部,大陆性增强,如乙图所示。第(2)题,①是波罗的海,②是地中海,纬度位置、降水等形成了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差异。第(3)题,A海峡是直布罗陀海峡,形成了密度流,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B海峡是土耳其海峡。第(4)题,③是莱菌河,航运发达的有利条件,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
【答案】 (1)乙 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终年温和湿润。
(2)①海域的温度、盐度均低于②海域。①海域纬度高,获得大阳辐射低于②海域;①海域蒸发量小于降水量。
(3)自西向东流(或自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亚洲和欧洲分界线
(4)自然条件:莱茵河水量大,水位变化小,终年不冻,水流平稳,通航里程长,与许多河流之间有运河连接,形成了庞大的内河航道网。社会经济条件:莱茵河流经国家多,流经地区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
17.(2010年安徽联考)读下面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26分)
(1)图示区域地势特点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试评价①河流的航运价值,并分析其原因。(12分)
(3)图示区域乳畜业发达,试分析其发展乳畜业的有利区位条件。(8分)
(4)甲国工业分布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区为该国的钢铁工业区,该国的钢铁工业逐步向西部地区集中,甚至与荷兰联营将高炉建在荷兰海边,其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2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德国地势特征、河流航运价值、农业和工业区位条件等核心知识,属于典型的知识、能力并重的考题,难度不大。(1)可依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势特征。(2)注意先评价航运价值,再分析原因;分析时注意从自然条件 (地势落差、水量及季节变化、结冰期),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社会航运需求量)等方面着手。(3)乳畜业要求饲料条件和市场条件,同时科技、交通也很重要。(4)观察图中工业区分布即可回答。
【答案】 (1)南高北低 河流多由南向北流
(2)该河流的航运价值较高。原因是该河流流域内降水量较大,河流流量大;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小;最冷月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水流平稳;沿途国家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客货流量大。
(3)气候温和湿润,有丰富的多汁牧草;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高,市场需求量大;科技水平高;机械化程度较高;交通运输便利。
(4)在全国分布比较平衡(或多沿河流两岸分布;或北部以传统工业为主,南部以新兴工业为主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