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北极圈穿过我国北部B.我国最北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C.东部临海,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D.我国领土最西端位于东五区,最东端在东九区,跨四个时区【解析】 我国国土辽阔,南北跨度大,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北极圈不穿过我国,我国的最北端在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我国东西跨5个时区。【答案】 C2006年8月21日,加拿大“女王”号护卫舰到达青岛,开始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结合下图,回答2~3题。2.青岛所临的海区为( )A.东海 B.黄海C.渤海 D.南海3.有关该海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底全为大陆架 B.海底锰结核资源丰富C.季风洋流盛行 D.为我国内海之一【解析】 渤海与黄海以辽东半岛老铁山角至山东半岛蓬莱角为界,青岛属黄海沿岸城市;黄海海底全部为大陆架,油气资源丰富,为我国边缘海区之一。【答案】 2.B 3.A4.现有四幅我国省区挂图,如果图幅大小相同,那么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仅指省区的陆地面积而言)( )A.新、青、鲁、琼 B.青、鲁、新、琼C.鲁、琼、新、青 D.琼、鲁、青、新【解析】 四省区陆地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新、青、鲁、琼,若图幅相同,比例尺由大到小依次为琼、鲁、青、新。【答案】 D5.下列各组中,相邻的两个省级行政单位是( )A.黑、辽 B.京、津C.滇、粤 D.陇、藏【解析】 黑、辽之间隔着吉;滇、粤之间隔着桂;陇、藏之间隔着青。【答案】 B省级行政中心是我国省级行政区的政治中心,据此回答6~8题。6.位于黄河流域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A.西宁 B.南昌C.成都 D.沈阳【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和黄河流域的范围。南昌和成都位于南方地区,而沈阳在东北地区。【答案】 A7.下列各组省级行政中心之间,冬季温差最大的一组是( )A.重庆 武汉 B.济南 石家庄C.哈尔滨 广州 D.南京 福州【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哈尔滨位于我国的东北,冬季气温极低;广州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高,因此二者的温差最大。[来源:21世纪教育网]【答案】 C8.位于东西、南北铁路干线交会处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A.西宁 B.郑州C.济南 D.兰州【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题中四地中位于我国南北、东西铁路干线交会处的省级行政中心是郑州。【答案】 B(2010年安徽联考)某游客在日记中写道:北京时间2时15分,旭日的霞光就撒满了三江平原的乌苏镇。在这个有我国“东方第一镇”之美誉的边境小镇的市场上,早已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进行木材、大豆、小麦等交易。据此判断9~11题。9.读上图,我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位于( )A.①图中 B.②图中C.③图中 D.④图中【解析】 乌苏镇位于我国的最东北角,是中国最东部的小镇,有“东方第一镇”的美誉,从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①图最靠东。【答案】 A10.依据日记内容判断,当时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解析】 从题干得知该地区2时15分日出,昼长大于夜长,应为夏季。【答案】 B11.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的邻国是( )A.朝鲜 B.韩国C.俄罗斯 D.蒙古【解析】 三江平原的乌苏镇与俄罗斯接壤,所以小镇上的境外商人主要来自邻国俄罗斯。【答案】 C下图为我国城乡15~64岁各种受教育水平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12~13题。12.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差异的特征有( )①农村人口中文盲人口占一半以上 ②城市人口以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为主 ③县镇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大于城市 ④农村人口以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为主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③④13.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有( )①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②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数量增加 ③有利于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④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A.①③ B.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 第12题,仔细读图,看城市、乡镇、农村受教育人口比重,结合题目比较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根据图例,各种受教育水平人口比例城市受教育水平大于县镇,县镇大于农村。至于所占比例,据图可知。第13题,人口素质的提高,从整体上决定着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可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有利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答案】 12.B 13.C(2010年湖南联考)读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回答14~15题。14.图中A、B、C、D依次代表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新、川、内蒙古、藏 B.蜀、藏、新、内蒙古C.内蒙古、川、藏、新 D.藏、新、内蒙古、蜀15.图中E、F是我国两个人口密度较大的省级行政单位,它们可能是( )A.沪、台 B.鲁、京C.豫、鲁 D.台、粤【解析】 根据我国省级行政单位面积的对比关系,面积最大的新疆代号为D。E、F人口数量大,面积较小,人口的密度大(直辖市的面积更小,广东的人口和面积不相符)。【答案】 14.C 15.C二、综合题(共40分)21世纪教育网16.(2009年杭州模拟)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阅读表一和表二,回答有关问题。(22分)表一 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海拔/(m) <200 200~500 500~1 000 1 000~2 000 2 000~4 800人口 数量/万人 73 345.1 19 427.8 8 647.521世纪教育网 10 037.1[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 590.8比重/% 64.9 17.2 7.7 8.9 1.4面积 数量/万 km2 144.5 97.2 162.5 39.9 315.9比重/% 15 10.2 16.9 25 32.9表二 我国人口水平分布状况距海岸的范围(km) <200 200~500 500~1 000 >1 000人口密度(人/km2) 100 48.8 35.0 5.2(1)阅读表一,简述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2)分析表一,从地形类型看,我国约65%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地区。该地区的人口密度约为________人/km2。(2分)(3)表二反映出我国人口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分析其成因。(12分)(4)综合分析表一和表二,我国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__地区的趋向性。(2分)【解析】 本题用两个表格资料切入考查中国地形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综合知识点较多。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平原地区,农业发达,交通便利,最适宜人类生存,沿海地区气候适宜,地势低平,经济发展水平高,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早,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答案】 (1)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耕地资源不足;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发展林业、牧业、采矿业和旅游业等。(2)平原 508(3)我国人口密度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沿海地区气候较湿润,地势低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早等。(4)低平 沿海17.(探究创新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材料二 据调查显示,被调查人口的意愿生育水平国家所要求的政策生育水平尚有一定距离(见下表)。被调查者按市、镇和乡分的意愿生育子女平均数表地区 有生育政策意愿子女数(个) 无生育政策意愿子女数(个)城市 1.39 1.70小城镇 1.53 1.78农村 2.01 2.23总体 1.78 2.04资料来源:《当代择偶与生育意愿研究——2002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年。材料三材料四 2000年人口普查反映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2.89%,比1990年人口普查下降了4.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比1990年人口普查上升1.39个百分点。2020年,老年人口比重将从现在的7%增加到11.8%,预测当峰值到来时, 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高达23%。阅读以上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我国大陆人口现在已经超过________,今后仍将维持________趋势,到________时达到基本平衡,在此过程中将先后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大高峰。(6分)(2)目前,我国每个家庭平均意愿生育________个孩子,但城乡差别明显,说明社会环境因素中的________是影响生育率高低的主要原因。(2分)(3)材料反映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型,但同时还存在________的隐忧,现在的低生育水平须依赖____________。(3分)(4)材料四反映出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并持续升高,请你谈谈由此产生的后果。(7分)【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到2005年人口总数已超过了13亿,并且在未来几十年中依然保持增长势头;到本世纪40年代人口曲线开始与横坐标平行,人口数量变化很小,说明达到人口平衡状态。在达到平衡之前,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多导致大量就业人口的存在,从而出现就业压力;随着社会保障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寿命增长是必然,则出现大量的老龄人口;人口总数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这些都是我国要面临的人口问题。根据材料很容易看出:总体上,我国每个家庭平均生育意愿为1.78个孩子;其中城市意愿较低、农村意愿较高,说明经济发展水平是重要影响因素。从图中看我国人口再生产已是现代型,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人口基数大,还有很大的反弹可能性,应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答案】 (1)13亿 增长 本世纪40年代 劳动年龄人口 总人口 老年人口(2)1.78 经济发展水平(3)现代 反弹 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4)造成社会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破坏正常的性别平衡,势必造成部分男性将来结婚困难,危害社会秩序和安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破坏。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