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地理一轮精品学案:第3部分 第2单元 第5节 中国的交通运输、商业和旅游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1地理一轮精品学案:第3部分 第2单元 第5节 中国的交通运输、商业和旅游业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0年浙江联考)读我国38°N沿线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铁路M为(  )
A.京九铁路 B.京广铁路
C.包兰铁路 D.成昆铁路
【解析】 图中山地山麓地带海拔为1 000米以上,所以该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而且山麓自然带为荒漠草原且在山脉东、西两侧分布高度不同,故该山大致为南北走向,且较干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山应为位于38°N附近的贺兰山,只有包兰线经过该地。
【答案】 C
2.平原N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灌溉水源丰富 B.降雨充沛
C.黑土广布 D.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解析】 贺兰山东侧的宁夏平原,有黄河水可利用,灌溉水源丰富。
【答案】 A
新华网北京2009年3月13日电 继京津城际铁路通车后,北京市又和河北省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框架,将建设两条轻轨连接北京市和廊坊市,此举将加快京冀一体化步伐。另据报道,铁道部已把时速350千米的京唐城际铁路项目列入铁道部铁路发展规划,并同意提前启动。据此回答3~5题。21世纪教育网
3.材料显示京冀的交通运输建设正向______方向发展(  )
A.大型化 B.高速化
C.专业化 D.科技化
4.京津城际铁路已于2008年8月1日建成通车。下列对其带来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为环渤海地区发展提供动力和依托
B.使京津两地发展形成优势衔接和互补
C.削弱了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
D.促成了京津都市生活圈
5.京唐城际铁路的建设,对河北省的发展来说,最大受益地区是(  )
A.唐山市 B.沧州市
C.张家口市 D.承德市
【解析】 京廊轻轨建设及京唐城际铁路建设都说明京冀的交通联系趋向高速化。京津城际铁路的建成通车促进了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了两个直辖市的密切联系,不但不会削弱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反而会加强;京唐城际铁路的建设最大受益地区主要是唐山市及其周边地区。
【答案】 3.B 4.C 5.A
交通运输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在各种交通运输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据此回答6~7题。
6.属于我国南北向铁路动脉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的城市有(  )
A.南京、合肥 B.合肥、武汉
C.九江、南京 D.宜昌、株州
7.一位南京学生准备利用暑假去昆明旅游,按最近路线,经过的铁路线有(  )
A.浙赣线、湘黔线 B.湘黔线、成昆线
C.湘桂线、浙赣线 D.南昆线、贵昆线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的铁路线与长江的交点。
【答案】 6.C 7.A
(2010年厦门模拟)读构想中的兰(州)厦(门)铁路及沿线地区图,回答8~10题。
8.自东向西与兰厦铁路相交的南北向铁路干线依次是(  )
A.焦柳线—陇海线—京广线—京九线
B.浙赣线—京广线—京九线—宝成线21世纪教育网
C.宝成线—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
D.京九线—京广线—焦柳线—宝成线
9.图示A、B、C、D四地描述正确的是(  )
A.A地位于秦巴山地,气温年较差大
B.B地位于四川盆地,气温年较差小
C.C地位部分河段形成地上河
D.D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10.E地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中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
A.土地次生盐碱化 B.水土流失严重
C.土地石漠化 D.土地沙化
【解析】 本题组考查我国铁路干线分布、区域气温和水文特征,以及生态问题,是一组知识考查全面的综合性试题;对锻炼读图获取信息能力的提高有较大帮助。注意题中“自东向西”和“南北向铁路干线”等关键词,即可用排除法确定铁路线;C为长江荆江段,是著名的地上河段;E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 8.D 9.C 10.B
(2010年湖北联考)根据我国公布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方案,我国将用30年时间形成8.5万千米国家高速公路网,其布局如下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关于《规划》中高速公路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家高速公路网将连接全国大陆上所有的省会级城市
B.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都不会形成网状高速公路
C.重庆、西安、呼和浩特将成为西部最大的高速公路枢纽
D.沿海岛屿都有国家高速公路直接相连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行政区划、地形等相关知识,由图中信息可知国家高速公路网将连接全国大陆上所有省会级城市,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会形成网状高速公路;从位置上看,呼和浩特不属于西部,也不会成为高速公路枢纽;沿海岛屿中只有台湾岛和海南岛有国家高速公路直接相连。
【答案】 A
12.形成我国高速公路东西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的差异 B.地质灾害频率差异
C.气候的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高低
【解析】 交通运输线的建设都要受到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综合分析形成我国高速公路东西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因素应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同,即东部发达,西部落后。
【答案】 D
13.下列社会经济作用,与高速公路①关系不大的是(  )
A.改善对外交通,促进边境贸易
B.带动北疆沿线的经济发展
C.有利于从中亚进口大量原油
D.促进对外交往,加强民族团结
【解析】 高速公路①的建设对改善对外交通,促进边境贸易,带动北疆沿线的经济发展,促进对外交往,加强民族团结,都有积极的社会经济作用,而从中亚进口大量原油任务主要依靠铁路及管道运输来承担。
【答案】 C
读我国北煤南运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经过①线运输至港口的铁路主要是(  )
A.神黄铁路 B.京包铁路
C.大秦铁路 D.京沪铁路
15.煤炭输入地之所以要大量运入煤炭的原因是(  )
A.东部地区煤化学工业发达
B.煤炭作为燃料,价格比核电、水电便宜
C.东部、南部经济发达,工业对常规能源需求量大
D.东部人口密度大,冬季要用煤作燃料取暖,需求量大
【解析】 ①线是大秦线,输往秦皇岛港;煤炭的输入地主要是我国沪宁杭、珠三角等地区,其经济发达,常规能源少,煤炭需求量大。
【答案】 14.C 15.C[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如下图所示),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6分)
(2)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公路路程短。据图估算缩短的里程约为________千米。(2分)
(3)试评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经济与环境效益。(6分)
【解析】 本题以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为命题背景,考查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及其影响;解答时,应重点抓住以下关键点。①杭州湾跨海大桥位于钱塘江河口位置,应联系该河口的水文及地质特征,分析影响施工的自然原因。 ②仔细读图,明确杭州湾跨海大桥所连接的两大地区及所组成的交通线路网络。 ③联系大桥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分析该桥建成后的效益。
【答案】 (1)①海域宽阔;②台风多;③潮差大;④流速急;⑤水深,风浪大;⑥海洋腐蚀环境作用严重;⑦桥墩地基。
(2)(在85~105间的值均可得分)
(3)降低交通成本;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增进区域经济整合);实现节能减排(减少运输油耗及尾气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17.(探究创新题)铁路是城市之间的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京沪铁路长度仅为全国铁路营运线的2%,却承担着全国10.2%的铁路客运量和7.2%的货物周转量,其运输密度是全国铁路平均水平的4倍,但目前运能缺口仍高达50%以上,严重制约了沿线经济的发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京沪高铁于2008年1月18日在北京举行动工仪式,总投资额约2 200亿元,仅次于三峡工程的投资规模。
材料三 我国东南沿海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福建、广东及港澳地区的便捷铁路通道—厦(门)深(圳)铁路广东段正式开工建设。厦深铁路预计于2011年底建成通车,届时从深圳到厦门运行只需3小时。
材料四 我国东南沿海部分铁路干线分布示意图。
材料五 第六次铁路大提速于2007年4月18日正式实施,提速后铁路客运能力增加18%,货运能力增加12%。
(1)图中A、B表示的铁路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4分)
(2)厦深铁路连接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经济特区。(6分)
(3)分析说明京沪线的铁路运输密度4倍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6分)21世纪教育网
(4)京沪高速铁路将尽可能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这样有何好处?(4分)
(5)简述铁路实施大提速的重大意义。(6分)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铁路的分布、铁路建设的意义等知识。第(1)题,根据A、B铁路的分布和经过的重要城市可判断A为浙赣线,B为京九线。第(2)题,可从图中读出。第(3)题,京沪高速铁路经过的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客货流量大。第(4)题,以桥代路最重要的是能够减少耕地占用和避免对其他交通线路造成影响。第(5)题,火车提速是为了提高运输能力、缓解交通运输压力。
【答案】 (1)浙赣线 京九线(答案顺序不能颠倒)
(2)厦门 汕头 深圳(答案顺序可以颠倒)
(3)京沪线南北连接两大城市群,沿线地区经济发达,客货流量大(或沿线经过东部经济发达地带,客货流量大)。
(4)节省宝贵的土地资源;减少对其他交通线路的影响。
(5)提高铁路运输能力;缓解交通运输压力;提高铁路运输部门的经济效益;促进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答出三点,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