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地理一轮精品学案:第3部分 第2单元 第6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1地理一轮精品学案:第3部分 第2单元 第6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景观图。读图回答1~3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
A.黄土高原
B.山东丘陵
C.江南丘陵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该地形区自然土壤的主要特点是(  )
A.矿物质含量低 B.有机质含量高
C.土质疏松 D.酸性较强
3.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今后农业发展中应当(  )
A.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B.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C.退耕还林,建设商品性林业基地
D.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发展种植园农业[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提取图中景观的信息。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区是起伏不平的丘陵地形,因此可排除D项;该地区种植了柑橘、茶、水稻等亚热带作物,可排除位于暖温带的黄土高原和山东丘陵。第2题,江南丘陵的典型土壤是红壤,这种土壤的突出特点是酸、瘦、黏,即土壤的酸性强、有机含量少、土质黏重。第3题,该地地形起伏,有山地、平原和池塘,因此在发展农业时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立体农业,在较陡的山坡发展林业生产,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低缓的山坡发展经济林,平原地区种植粮食作物水稻,池塘则用来养鱼。
【答案】 1.C 2.D 3.B
2008年,由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我国沿海地区首当其冲地受到冲击,短短几个月,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纷纷倒闭,大批农民工不得不提前“返乡”。据此回答4~6题。
4.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为雨热同期的热带季风气候
B.平原面积广阔,为我国三大平原之一
C.河流纵横交错,但由于河流较小,不利于发展航运
D.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
5.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工业化水平提高最快的地区之一,其发展工业独特的优势条件是(  )
A.靠近香港和东南亚,许多地区是侨乡
B.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C.丰富的人力资源
D.自然资源丰富
6.下列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自改革开放至今所经历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由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
B.由原料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转变
C.由轻度污染工业→中度污染工业→重度污染工业转变
D.由工业分散→工业集聚→工业分散转变
【解析】 第4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河流交织成网,水运发达,由于受山地的阻隔,珠江三角洲平原面积较小。第5题,A项为珠江三角洲“独特”的优势条件,B、C、D三项是和其他工业区共同具有的“普遍”条件第6题,珠江三角洲工业起步借助于当地原料加工和廉价劳动力,工业转变呈现出由原料指向型到廉价劳动力指向型,近年来逐步向技术指向型转变。
【答案】 4.D 5.A 6.B
下图是沿成都—西安一线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
7.下列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大致以甲地形区为界的有(  )
A.水田与旱地 B.农耕区与牧区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D.热带与亚热带
【解析】 甲地位于成都和西安之间,从剖面图上可知是山地,且海拔在3 000米左右,可判断为秦岭,它是我国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之间的界线。
【答案】 A
8.对乙河流综合整治,应在上游地区(  )
A.加固堤防 B.修建水库
C.开挖新河道 D.修建蓄洪工程
【解析】 乙河流为汉江,对河流的综合整治,上游地区要修建水库,调节径流,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中下游地区要加固堤防、修建蓄洪工程等。
【答案】 B
9.丙所在地区重要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有(  )
A.所在省区水能资源和天然气丰富
B.成都所在地区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
C.太阳能和煤炭资源丰富
D.气候湿热,喀斯特地形发育典型
【解析】 丙地所在省是四川省,它的水能资源和天然气丰富。成都平原由于北部有秦岭对冬季风的阻挡,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
【答案】 A
(2010年扬州模拟)读“我国某地区图”(图A)和“某山地东、西坡地质剖面图”(图B),该山地年降水量为200毫米,完成10~12题。
10.图B所示山脉位于图A中的(  )
A.A B.B
C.C D.都不是
11.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而图B中甲地发育并不明显,原因是(  )
A.该地山不够高 B.该地风沙较重
C.该地人类活动明显 D.该地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12.甲地东部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主要发展绿洲农业
B.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C高山冰雪融水是其主要水源
D.盐碱化是该地农业发展中的主要生态问题
【解析】 图2山脉位于银川西北,为贺兰山。喀斯特地貌多发育在气候暖湿、降水丰富的地区。贺兰山东部为宁夏平原,依靠引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降水少,蒸发旺盛,盐碱化严重,水稻需水量大,会加剧土地盐碱化现象。
【答案】 10.A 11.D 12.D
新华网2009年3月13日电 上周在台北举办的国际工具机展传来消息:大陆为扩大内需、刺激经济所陆续推出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及加强基础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已使近期陷入低迷的台湾工具机制造等诸多产业受惠,一些企业家更乐观表示:市场“已看到一丝春天的信息”。据此回答13~15题。
13.下列等值线图(①②所示为等太阳辐射量线,③④所示为等温线)能正确反映台湾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下列资源在台湾省比较丰富的是(  )
①铁矿资源 ②水能资源
③森林资源 ④草场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下列关于台湾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台湾的农业主要集中于西部,樟脑、茶叶等驰名中外21世纪教育网
B.“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结构正在升级转型
C.近年来,纺织、服装、玩具等工业部门发展迅速
D.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经济互补性较强
【解析】  第13题,台湾岛西部地区处于台湾山脉的背风地带,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纵贯台湾岛东部的高大山脉上气温较低,造成岛上等温线向低纬(南)弯曲。第14题,台湾岛上河流短急,水能蕴藏量丰富;台湾山地森林资源丰富,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的森林,树种很多。第15题,近年来,台湾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升级迅速,纺织、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向祖国大陆转移。
【答案】 13.A 14.D 15.C
二、综合题(共40分)
16.(2009年新乡模拟)读我国东南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22分)21世纪教育网
(1)M、N是武夷山甲、乙两坡面冬季不同海拔高度的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表示甲坡的是________曲线。夏季甲、乙两坡面海拔400 m~800 m处气温较低的是________,简述该坡面气温低的原因。(6分)
(2)简述赣江上游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对鄱阳湖产生的影响。(6分)
(3)分析台湾西部布袋盐场晒盐的有利区位因素。(4分)
(4)泉州、漳州和厦门被称为“闽南金三角”,分析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优越区位条件。(6分)
【解析】 (1)冬季武夷山西北坡处于冬季风的迎风坡而气温低于东南坡,故N表示甲坡;而夏季乙坡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因多雨而气温较低。(2)赣江注入鄱阳湖,上游(地形为山区丘陵)过度发展种植业,一方面会造成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使水质变坏;从而影响鄱阳湖。(3)布袋盐场位于台湾西部平原,同时,受台湾山脉影响,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而降水相对较少。(4)可结合区域地理特征,从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等)两方面分析。
【答案】 (1)N 乙 乙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阴雨天气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故气温较甲坡低。
(2)水土流失导致河湖淤塞,调蓄功能减弱;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3)台湾西部有平坦开阔的海滩;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有利于海水蒸发。
(4)气候优越,水热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和城市密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或产品易进入港、台地区和国际市场)。
17.(探究创新题)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中国第三个区域经济合作板块—环渤海经济圈正加速崛起。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8分)
材料一 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约占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
材料二 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图。
(1)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港口众多,两幅图标有数码的城市中,为东北石油和华北煤炭重要输出港的是________;为东北地区重要综合性内外贸易口岸的是________;为全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的是________。(3分)
(2)试比较“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在资源、运输、技术、协作、劳动力等工业布局条件(区位条件)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完成下列表格:(8分)
比较方面 “长三角”地区 环渤海经济圈
相同点[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运输
技术
协作
劳动力
不同点 矿产资源
运输
(3)与“长三角”相比,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工业在资源方面的不利条件是________。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正在建设的工程是________。(2分)
(4)“长三角”地区能源需求量大,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5)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目前两地联系的交通线有哪些?(2分)
【解析】 第(1)题,考查秦皇岛、大连,上海等的主要职能特点,属基础知识考查。第(2)题,比较两地在资源、交通等方面的异同,解答时注意组织答案的简洁性和准确性。第(3)题,环渤海地区水资源短缺,实施的调水工程为南水北调工程。第(4)题,可从能源调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寻找其他能源方面回答。第(5)题,识记两地间主要的铁路、公路、沿海航线、航空线即可作答。
【答案】 (1)③ ① ⑤
(2)
比较方面 “长三角”地区 环渤海经济圈
相同点 运输 有大型港口、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条件优越
技术 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技术力量雄厚
协作 大型企业密集,门类多,协作条件好
劳动力 人口密集,科技力量强,劳动力数量充足、素质高
不同点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缺乏,需从外区域调入 有丰富的煤、石油等能源资源和铁等矿产资源,资源条件好
运输 有长江“黄金水道”,内河运输条件好 河流水量较少,有结冰期,内河运输条件较差
(3)水资源缺乏 南水北调工程
(4)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能耗少的工业;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建设秦山核电站等。
(5)京沪铁路、京沪高速公路、北方沿海航线、上海至北京、天津的航空线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