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据此回答1~2题。1.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解析】 我国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且山地分布广泛;受纬度因素的影响,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的规律,但由于地貌的影响,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出现了转向;受降水量分布的影响,河流水量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但相对比较华北地区河流流量小于东北山区的河流流量。【答案】 C2.关于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C.青藏高原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解析】 热量条件的变化是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水分条件的变化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西差异的主要因素,青藏高寒区由东南向西北水平变化以水分为基础,垂直变化则主要是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发生的。【答案】 D(2010年银川模拟)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决定的。地理标志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重视,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还成为市县的形象名片。比如,浙江绍兴市——绍兴黄酒,吉林延边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杞等。阅读材料回答3~4题。3.绍兴市、延边州、中宁县分别位于我国( )[21世纪教育网A.地势的第三、二、一阶梯B.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C.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宁夏平原D.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4.中宁枸杞俗称“红宝”,这里所产的枸杞粒大、肉厚、籽少、含糖量高、营养成分多。近百年来已被引种了十几个省区。但中宁枸杞无论引种到何方,生产出的枸杞在外观上与中宁枸杞都有十分明显的区别。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宁独特的( )A.市场优势 B.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C.科技优势 D.地理环境优势【解析】 浙江绍兴、吉林延边都在地势第三级阶梯上,但绍兴属于东部经济地带、而延边属于中部经济地带;宁夏中宁县属于西部经济地带。宁夏中宁气候较干旱,发展农业得益于优越的气候条件,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答案】 3.B 4.D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图回答5~7题。5.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不足B.水资源短缺C.人口密度较大D.洪水灾害频发21世纪教育网6.图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A.地热平坦开阔B.土壤深厚肥沃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7.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天津、青岛、大连,这三个城市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劳动力价廉质优 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 ④水源、动力充足 ⑤市场前景广阔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④⑤ D.①②⑤【解析】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尤其是春旱严重,水资源成为制约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主要是因为这里的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适合棉花的生长。环渤海地区水陆交通便利,这里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环渤海经济圈正在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中国经济的第三个隆起地带,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答案】 5.B 6.D 7.D读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一)与生态环境危急区分布图(图二),回答8~9题。8.该地区生态极危急区的分布地区主要在( )A.人口密度大于100人以上的地区B.人口密度大于400人以上的地区C.人口密度小于100人以下的地区D.人口密度小于50人以下的地区【解析】 人口稠密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大,对照两幅图,不难发现生态极危急区人口密度一般在100人以上。【答案】 A9.对图中①、②、③、④四处相应国土整治的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①处大力开发草场资源,发展畜牧业 ②处退耕还草,保护天然草场 ③处实施退耕还湿工程,减少耕地面积④处实施北水南调工程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解析】 ①处为大兴安岭北部地区,这里森林资源丰富,故①叙述错误;③处为松嫩平原,应加强商品粮基地的建设;④处为辽中南地区,这里水资源短缺,北水南调是引嫩江、松花江水到辽宁。【答案】 B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10~13题。10.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C.西侧的高山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D.冲积平原,黑土肥沃11.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的侵蚀微弱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12.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13.图示区域内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形成一条“工业长廊”,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 )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B.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域【解析】 第10题,该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的糖分积累;第11题,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提高了地下水位,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沿土壤孔隙上升到地表,蒸发旺盛,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降水少,盐分难以被雨水淋洗,土壤盐碱化明显。第12题,A、C属自然原因。随着人口的增多,该地农业由畜牧业向耕种业转变;过度开垦和超载放牧,加重了坏境的负担;第13题,读图可知该地铅锌、镍、铜等有色金属矿产丰富,黄河上游实现了梯级开发,为有色金属冶炼提供动力。【答案】 10.A 11.C 12.D 13.D(2008年高考海南地理卷)下图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14~15题。14.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耕地分类和评价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C.商业分布和规划 D.学校布局15.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 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④水文地质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解析】 14题图示中的图层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土壤、地形、土地利用和水系分布可以说明耕地的分类和评价;而B项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则需要工厂和交通线的图层,与土壤没关系;C项商业分布和规划则需要商业网点的图层,图中没有呈现,且商业与土壤、水系分布无关;学校的分布与土壤、水系无关。15题通过分析可知,深埋垃圾场对大气污染小,故不能选①;造纸厂、印刷厂是市场指向型的企业,与垃圾处理厂没有直接关联,故③不合题意;而深埋垃圾场需要考虑地质条件稳定的地势低洼地或沟谷、远离城区、对居民区地下水没有或污染小等条件。【答案】 14.A 15.D二、综合题(共40分)16.区域差异是区域合作的基础与前提。材料一 我国部分省(区)示意图。材料二 工业结构关系是指在一个经济区域内各地区工业之间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根据这种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工业结构关系可分为两种类型:互补型工业关系和竞争型工业关系。下表为上图中B区域内9省区之间的工业结构相关系数。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四川 湖南 江西 福建 海南广东 1 0.42 0.27 0.47 0.76 0.58 0.54 0.82 0.32广西 0.42 1 0.84 0.92 0.85 0.91[来源:21世纪教育网] 0.92 0.71 0.91云南 0.27 0.84 1 0.89 0.69 0.77 0.66 0.54 0.60贵州 0.47 0.92 0.89 1 0.91 0.94 0.89 0.69 0.75四川 0.76 0.85 0.69 0.91 1 0.96 0.93 0.88 0.71湖南 0.58 0.91 0.77 0.94 0.96 1 0.94 0.82 0.74江西 0.54 0.92 0.66 0.89 0.93 0.94 1 0.81 0.88福建 0.82 0.71 0.54 0.69 0.88 0.82 0.81 121世纪教育网 0.61海南 0.32 0.91 0.60 0.75 0.71 0.74 0.88 0.61 1(注:某两省区工业结构的相关系数,数值越大,结构越相似,竞争越激烈)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24分)(1)上图中A、B两经济区(带)的形成与划分均与______有密切关系。(2分)(2)A区域面积广阔,对a地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B区域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区域合作组织,人们习惯称其为:“________”。(2分)21世纪教育网(4)既属于A又属于B经济区(带)的省份有________(答简称)。(3分)(5)列举A经济带的优势区位条件。(4分)(6)结合上表分析,与广东省存在强互补关系的省份有:________、________;与湖南省存在强竞争关系的省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答简称)(5分)(7)A、B两经济区(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试分析这种区域合作所带来的好处。(4分)【答案】 (1)河流(2)经济腹地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市提供原材料(资源和能源)和产品的消费市场(3)泛珠三角 (4)川、湘、赣(5)①临海沿江,位置优越,交通便利;②能源(水能)、资源丰富;③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④工业基础好;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资金雄厚,科技发达,对外联系方便。(6)滇(云) 琼 川(蜀) 赣 黔(或贵)(7)发挥东部(沿海)地区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发挥中西部资源优势,加大资源开发力度,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转移及承接);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强(资源、市场、人才、技术等方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促进共同发展。17.(探究创新题)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国家2008年在西部地区新开工10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为4 361亿元人民币。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6分)(1)从三大自然区看①地和③地位于________,②地位于________,④地位于________。(3分)(2)从三个经济地带看,数字代表的省区位于东部地带的是________,位于中部地带的是________,位于西部地带的是________。(4分)(3)①和②所在的自治区年降水量分布各有什么特点?(4分)(4)③所在自治区气候南北差异显著,形成这种巨大差异的因素是什么?(2分)(5)你认为2008年国家在西部的重点工程会集中在哪些方面?(3分)【解析】 第(1)题和第(2)题是对三大自然区和三个经济地带基础知识的考查。第(3)题,内蒙古自治区由于距海远,降水量呈由东向西递减的变化规律,西藏自治区东南受印度洋水汽多,降水量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变化规律。第(4)题,新疆北疆和南疆气候差异较大,表现在温度带和降水量上,是纬度、大气环流、地形因素影响的结果。第(5)题,结合教材和热点新闻可回答。【答案】 (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东部季风区(2)④ ① ②和③(3)①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②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4)纬度位置、地形、大气环流。(5)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建设,煤炭、天然气、石油等资源开发,水电开发等。地区地区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