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地理一轮精品学案:第3部分 第3单元 第3节 河流的综合治理与农业低产区的治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1地理一轮精品学案:第3部分 第3单元 第3节 河流的综合治理与农业低产区的治理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建设图中水利枢纽的首要目标是(  )
A.发电 B.航运
C.防洪 D.灌溉
【解析】 三峡水利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答案】 C
2.有关图中区域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亚热带季雨林为主 ②地处山区,多生产力低下的坡耕地 ③经济发展水平高,资源开发程度低 ④地形条件复杂,旅游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 长江三峡段穿行于峡谷中,两岸地形崎岖,条件复杂,但旅游资源丰富。
【答案】 B
三峡工程是跨世纪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2003年6月1日开始下闸蓄水,6月10日坝前水位达到135米;水库运行到2006年10月,再次蓄水到156米高程;三峡工程2009年建成时水库水位最后升到175米设计高程,那时的“高峡平湖”将更加壮观。据此回答3~6题。[21世纪教育网
3.三峡工程蓄水时间选择在6月份,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气象和水文条件 B.地质条件
C.植被条件 D.6月为用电高峰期
【解析】 6月份长江流域进入雨季,长江也进入汛期,选择这一时期蓄水既能保证库区水源,又能检验工程的主要效能。
【答案】 A
4.三峡工程不同目标因素对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要求不同,正常蓄水位越高越有利于(  )
①防洪与供水 ②发电与航运 ③移民与投资 ④泥沙处理与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正常蓄水位越高,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等效益越大,但淹没损失和移民数量越大,泥沙淤积越难处理,投资越大且工期越长,对生态与环境的不利影响也更大。
【答案】 A
5.三峡工程效益与受益区匹配不正确的是(  )
A.防洪—中下游 B.发电—华中、华东
C.航运—川江 D.水产养殖—中下游
【解析】 水产养殖的功能表现在三峡库区。
【答案】 D
6.三峡工程建设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组合不正确的是(  )
A.水土流失—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大农业
B.泥沙淤积—蓄清排浑、航道疏浚
C.水库地震—慎重选址、抗震设计
D.淹没耕地—垦耕荒坡、劈山造地
【解析】 三峡地区地处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垦耕荒地、劈山造地易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因此针对淹没耕地问题应该立足于调整农业结构,开发大农业,改造中低产田。
【答案】 D
7.三峡库区农村就地后靠移民过程中,调整农业结构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下列属于比较理想的方向的是(  )
A.发展精耕细作 B.种植柑桔
C.发展水产养殖 D.发展加工工业
【解析】 由于库区的土地被淹,必然导致居民向海拔更高的山区转移,对这些山区比较理想的开发方式就是发展林果业,针对三峡位于亚热带这一现状,可发展柑桔种植业。而发展加工工业并不符合题中调整农业结构的要求。
【答案】 B
(2010年马鞍山模拟)某地打算开发水能资源,并设计了甲、乙两个方案,回答8~10题。
8.图中若有河流,则其干流水流流向为(  )
A.自南向北 B.自北向南
C.自东向西 D.自西向东
9.与甲方案相比,乙方案的明显优点可能是(  )
A.淹没面积小 B.移民人数多
C.前期投资多 D.发电总量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0.图示工程建成后,对下游可能的影响表现在(  )
A.下游径流季节变化明显加大
B.下游年径流总量明显减少
C.下游城市空气质量可能明显改善
D.下游洪涝灾害明显增加
【解析】 本题组考查判读等高线图,以及水利工程建设选址及其影响等知识,是一组实践性很强的能力题。大坝应该建在河流干流上,同时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则可判断河流干流流向为自西向东;大坝淹没的最大面积为与大坝两端相连的等高线所在范围,图示表明乙方案建两个较低的大坝,淹没面积明显要小于甲方案;大坝建成后可以发电,利用清洁能源当然能减轻下游城市的环境污染;建设大坝不会改变下游年径流总量,会使下游径流季节变化较小,同时减轻下游洪涝灾害。
【答案】 8.D 9.A 10.C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了该地区农事活动的时间表。分析表中信息,回答11~12题。
时间 6月~9月 9月~次年6月 6月~9月
农作物种植 玉米 小麦 玉米
11.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
A.松嫩平原 B.黄淮海平原
C.鄱阳湖平原 D.准噶尔盆地的绿洲
12.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可能是(  )
A.低温、冻害 B.地形、水源
C.旱涝、盐碱 D.光照、风沙
【解析】 该地一年可以种植两季作物,分别是玉米和小麦(冬小麦),可判断是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风沙是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答案】 11.B 12.C
(2010年威海模拟)下图示意的是我国某平原地区不同年代地下水位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关系,读图回答13~15题。
13.图中显示1960~1990年该平原地区(  )
A.年降水量逐渐增大 B.地下水位逐渐降低
C.年均温逐渐降低 D.年温差逐渐变小
14.该平原地区有可能分布在(  )
A.华北平原中南部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东北平原的北部 D.珠江三角洲地区
15.对该地区农业生产不利的条件是(  )
A.多酸性土壤 B.冻土和沼泽
C.多盐碱地 D.梅雨和伏旱
【解析】 认真看图中各要素及对应的坐标数值,可判断地下水位埋藏深度由1960年的4米左右,下降到15米左右;该地多年年均温在12至14度之间,年降水量在500至600 mm之间,应该在华北平原地区。由于气候、地形等原因,华北平原春旱、风沙、盐碱灾害多发。
【答案】 13.B 14.A 15.C
二、综合题(共40分)
16.(2009年温州模拟)读部分国家灌溉土地盐碱化情况表,回答下列问题。(20分)
国家 印度 中国 巴基斯坦 美国 乌兹别克斯坦 伊朗 土库曼斯坦 埃及
受盐害的灌溉面积(万平方千米) 7.0 6.7 4.2 4.2 2.4 1.7 1.0 0.9
占总灌溉面积比例(%) 17 15 26 23 60 30 80 33
(1)表中盐碱化土地所占比重最大的两个国家灌溉水源是__________,简要分析这两个国家土地盐碱化比重大的主要原因。(6分)
(2)分析表中数据,中国与美国相比灌溉总面积大的是__________,从气候角度出发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3)我国黄淮海平原与江淮地区相比,土地盐碱化出现的季节差异是:黄淮海平原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是______,江淮地区则出现在______月,为什么?(8分)
【解析】 (1)从表中数据看,盐碱化土地所占比重最大的两个国家分别是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这两个国家地处干旱的中亚,主要灌溉水源是冰雪融水;由于蒸发旺盛和大水漫灌等落后的灌溉技术而盐碱化严重。(2)从表中看出中国受盐害的灌溉面积为6.7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灌溉面积的15%,则中国灌溉总面积为44.7万平方千米;从表中看出美国受盐害的灌溉面积为4.2万平方千米,占美国总灌溉面积的23%,则美国灌溉总面积为18.3万平方千米;即中国灌溉面积大于美国。中国受季风影响,大部分耕地都需要灌溉;而美国降水相对均匀稳定,则对灌溉的要求不高。(3)黄淮海平原在春秋季节由于干旱且气温高而盐碱较严重,江淮地区在伏旱季节降水少、气温高导致盐碱化较高。
【答案】 (1)冰雪融水 地处内陆,降水少、蒸发旺盛;灌溉技术落后。
(2)中国 中国西部非季风区降水少,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差异大,东西部都需要灌溉;美国东部降水较均匀,灌溉面积少。
(3)春(秋)季 7、8 黄淮海平原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风大,蒸发旺盛;江淮地区7、8月伏旱,炎热干燥,蒸发旺盛。
17.(探究创新题)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20分)
材料 2008年12月28日,中国第三大水电工程——向家坝水电站顺利实现大江截流,标志着向家坝水电站工程将进入大坝施工和厂房建设的关键阶段。向家坝水电站是继长江三峡工程、溪洛渡水电站之后在建的我国第三大水电站,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点,对实现能源合理配置、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1)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大型水电站地处攀枝花—六盘水一线的核心地带,该地区资源构成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1世纪教育网
(2)金沙江河段连续修建四座大型水电站,这种开发方式被称为河流的梯级开发。试分析这种开发方式的好处。(6分)
(3)简述向家坝水电站工程大江截流选择在12月份进行的原因。(6分)
(4)下列关于我国开发金沙江水能资源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2分)
A.有利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实现“西电东送”战略
B.优化和改善华中、华北地区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
C.将西南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D.带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东部与西部经济差距
E.解决了西南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
【解析】 第(1)题,攀枝花—六盘水一线的核心地带水能、矿产、光热和生物资源丰富。第(2)题,梯级开发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建设成本。第(3)题,12月份河流进入枯水期,河流流量小。第(4)题,开发金沙江水能资源有利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实现“西电东送”战略,变西南地区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优化和改善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 (1)水能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光、热资源和生物资源充足
(2)有利于充分开发利用一个河段上的水力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一个河段上几座水电站相继开发,有利于合理使用施工队伍,充分利用机械设备,使整个梯级开发速度大大加快,而且成本大大降低。
(3)12月份金沙江流域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选择此时进行大江截流,具有截流量小、水位浅、工程难度小等优点。
(4)ACD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