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10年湖北联考)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1.限制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重大生态问题是( )A.草场退化、土地沙化 B.旱涝频繁、土地盐碱化C.黑土流失、土地退化 D.水土流失、土壤酸化【解析】 根据图中河、湖、地形等信息可知,该地区为我国东南丘陵以及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部分地区。限制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以及酸雨导致的水体、土壤酸化等。【答案】 D2.实现该地区农业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 )A.基塘农业、外向型农业B.立体农业、优势资源系列开发C.鱼塘—台田模式、调控土壤水盐运动D.黑土培肥、建商品粮基地、合理开发森林资源【解析】 实现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农业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发展水产养殖、水稻栽培、林果种植等立体农业,进行农、林、果等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答案】 B读下图,回答3~5题。21世纪教育网3.与图②地区相比,图①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雨热同期 B.热量充足C.土壤肥沃 D.地势平坦【解析】 据经纬网定位,图①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图②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方地区与东北地区相比,发展农业的优势在于纬度位置低,光照、热量充足。【答案】 B4.图中①②两地区在国土整治方面应重点做好的共同工作是( )A.治理水土流失 B.防治土地沙漠化C.改良酸性土壤 D.整治盐碱地【解析】 两地区都应做好水土保持工作。21世纪教育网【答案】 A5.①地区进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主要做法是( )A.发展立体农业 B.发展鱼塘—台田模式农业C.小流域综合治理 D.低湿地、盐碱地综合治理【解析】 南方地区光照、热量充足,主要应注重立体农业的发展。【答案】 A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6~7题。6.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太阳辐射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来源:21世纪教育网]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7.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A.铁矿 B.水能C.石油 D.土地【解析】 第6题,结合东北地区海陆位置、地形及季风气候的特征分析年降水量分布的成因主要是距海远近及东南季风影响。第7题,甲处降水丰富是由于地处长白山的迎风坡,加之该地为山区,落差大,故水能丰富,铁矿、石油与地质作用有关,土地资源状况与地形有关。21世纪教育网【答案】 6.B 7.B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8~9题。8.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A.①④⑤ B.②③④C.②④⑤ D.③④⑤9.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③⑤ B.②④⑤C.②③⑤ D.①③⑤【解析】 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两地都是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经营而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但由于冬季较冷而复种指数低。故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②③⑤。【答案】 8.D 9.C我们的屯子东面原是一片开阔的草甸子。……离屯子二十多里外的山林中,有一片我们生产队的“飞地”,称为“大荒地”。当年是十分肥沃的新开垦的山坡地,四周便是成片的树林。……这片山林是我们始终难以忘怀、必须朝拜的“圣地”。……它其实早已消失,仅存于我们心中。当我们重新走上变得低矮的山冈,目及之处已全部是耕地,没有一片树林,没有一株白桦。当年肥厚的黑土,因连年雨水冲刷流失,已变成贫瘠的砂石地,长着低矮的小麦……根据材料回答10~11题。10.与四川盆地相比,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A.光热充足 B.人均耕地面积大C.交通便利 D.灌溉方便11.目前,影响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除了水土流失外,还有( )①湿地面积日益增多 ②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③自然灾害频繁 ④环境污染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 通过材料可确定为东北地区,本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光热不足,而农业发展的优势则是人少地多,人均耕地面积大。生态问题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及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环境污染等。【答案】 10.B 11.C(2010年枣庄调研)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C.甲和丁 D.乙和丙13.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解析】 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人类对湿地破坏后,气候大陆性会有所增强,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会增大;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也会增大。三江平原原来是北大荒,后来被开垦成为北大仓,就是建立在湿地被开垦的基础上的。【答案】 12.B 13.D(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卷)读下表,完成14~15题。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 单位:hm2旱田 城镇用地 工矿用地 草地 其他河渠 489 -7 0 235 48海涂 43 -155 -2 027 0 17 627水库坑塘 25 657 -33[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1 5 694 926水田 76 -793 -1 053 0 0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14.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A.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B.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库坑塘C.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D.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解析】 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计算出河渠、海涂、水库坑塘、水田的面积变化幅度分别是+765 hm2、15 488 hm2、32 033 hm2、-1 770 hm2,由此可以看出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答案】 B15.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解析】 与2000年相比,该地总体湿地的面积增加很多,所以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答案】 C二、综合题(共40分)16.(2009年南通调研)下图为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差异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6分)(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松嫩平原多沼泽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3)松嫩平原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主要有________,克服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答案】 (1)山地多,高原、平原少;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递减 山地多地形雨;西部内陆距海远(2)中间地势较低,易积水;气候寒冷,蒸发弱;多冻土,水分不易下渗(3)低温内涝 培育耐寒品种;发展大棚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答出其中两点即可)17.(2010年广州调研)根据我国某省区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4分)(1)上图中乙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试分析其原因。(8分)(2)上图中A县农业生产最容易导致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并结合下表分析A县该生态问题所造成的危害比B县大的原因。(8分)人口(万人) 土地面积(平方千米) 土层厚度(米) 2008年粮食产量(万吨)图中A县 65 3 667 0.1~0.8 56黄土高原上某B县 15 4 182 50~80 45(3)上图为A县土地垂直分布与土地利用状况图。结合材料,分析A县土地利用中存在哪些不合理现象。应如何改进才能促进A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8分)【答案】 (1)①该地粮食生产条件好,高产稳产农田比重较大,余粮较多(或答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粮食和生产条件好);②该地农业经济基础好,科技水平高,增产潜力大;③市场需求量大;④政策鼓励和支持。(2)水土流失 A县与B县相比,A县人均土地少,单位面积土地产量高,造成经济损失大;土层薄,山地石质容易裸露,土壤流失后恢复困难。(3)不合理现象:A县把坡度为30°~50°的海拔较高的山坡开垦成旱地(滥垦),导致该地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措施:发展多种经营,走立体农业道路;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湿地类型转化来源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