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地理一轮精品学案+课件:第2部分 第5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人口与环境、城市的地域结构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1地理一轮精品学案+课件:第2部分 第5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人口与环境、城市的地域结构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九)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五单元 人口与环境、城市的地域结构)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0年盐城调研)图中甲、乙、丙、丁代表不同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读图完成1~2题。
死亡率(‰)
1.下列符合非洲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非洲是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地区,故图中丙模式与之相符。
【答案】 C
2.符合甲模式类型的国家一般具有的特点是(  )
A.经济发展水平低 B.老龄化人口比重小
C.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D.城市化速度快
【解析】 从图中数据分析,甲为“低—低—低”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老龄化人口比重大,城市化速度慢。
【答案】 C
下图为某国人口增长和城市人口比重统计图,读图回答3~5题。
3.目前,该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
A.原始型 B.传统型
C.现代型 D.过渡型
4.在图示期间,该国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时段是(  )
A.1776年以前 B.1776年~1915年
C.1915年~1967年 D.1967年~2008年
5.目前,该国人口增长与中国人口增长相比,显著的特点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人口机械增长率高
C.人口出生率高 D.人口死亡率高
【解析】 第3题,目前,该国城市人口比重超过80%,城市化水平高,应属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第4题,1776年至1915年间,城市人口的比重从10%提高到50%,为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第5题,根据目前该国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可推知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劳动力缺乏,迁入人口较多。
【答案】 3.C 4.B 5.B
(2009年广州测试)读我国2005年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6~8题。
6.下图是我国不同时期三个年龄组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能正确反映图中时期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在人口金字塔图中,有几处明显的凹陷处,影响M处的成因是(  )
A.战争 B.自然灾害
C.经济水平 D.人口政策
8.图中反映了我国当前人口正面临的问题是(  )
①青少年入学困难 ②就业人口压力大 ③社会福利负担重 ④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从人口金字塔图中可以看出65岁以上人口增长较快,而14岁以下的年轻人口出现了负增长,中青年人口增长缓慢,则图③与这种情况相符。M处对应的人口年龄为20~30岁之间,由2005年倒推20至30年,就是1975至1985年,正是我国严格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之时。我国中青年人口多,必然导致就业压力大;老年人口多则社会福利负担重。
【答案】 6.C 7.D 8.B
(2010年阳江模拟)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完成9~10题。
9.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
10.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C.b【解析】 第9题,套用“木桶效应”,考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第10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人口总量已经超过了合理人口容量的界限,但还未达到我国环境人口容量这个极大值。
【答案】 9.D 10.C
人口的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据此并读图回答11~13题。
11.图甲表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下列表示推力因素的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文化教育发达
C.土壤盐渍化 D.老龄化
12.由于国家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而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城市是(  )
A.大庆 B.攀枝花
C.金昌 D.珠海
13.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战争
【解析】 第11题,推力表示当地不利于人口迁入的因素,拉力指吸引人口迁入的因素。第12题,大庆、攀枝花、金昌是因矿产开发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改革开放后,珠海被划为经济特区,人口大量迁入,属于国家宏观经济布局改变而引起的人口迁移。第13题,③④阶段是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时期,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
【答案】 11.C 12.D 13.C
(2010年烟台模拟)读某地区城市分布及图中甲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关于图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共有三级城市等级体系 ②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广
③二级城市数目比三级城市数目多 ④乙、丙都是甲城的卫星城,服务功能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关于图中甲城市地租值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a③b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14题,读图可知图中共有四级城市等级体系,甲城市等级最高,服务范围最大,乙城市等级比丙城市高,服务功能比丙城市多;图中二级城市数目是3个,三级城市只有2个。第15题,结合等值线判读规律及图中甲城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可知,图中地租值大小的关系是:a>b>c,d>b,因此选项③、④正确。
【答案】 14.B 15.C
(2010年安徽联考)右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6~18题。
16.图例①②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
A.商业区、文化区
B.住宅区、行政区
C.住宅区、商业区
D.行政区、文化区
【解析】 ①功能区在该城市中占用土地面积最广,应代表住宅区;②功能区呈团块状,且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应代表商业区。
【答案】 C
17.该市进行城市功能区布局时,充分考虑了盛行风的影响。该市最有可能位于(  )
A.巴西东南部 B.我国东部沿海
C.印度半岛 D.澳大利亚西南沿海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市的工业区主要位于城区的西南方,少量位于东南方,说明该地一年中极少吹偏南风。巴西东南部、我国东部沿海、印度半岛等地全年或季节性盛行偏南风,只有澳大利亚西南沿海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西北风)控制。
【答案】 D
18.该市的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
A.工业区近湖分布,湖泊易受污染
B.高速公路经过城市边缘,造成噪声污染
C.②功能区分散布局,加重交通拥堵
D.绿地呈环状分布,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解析】 该市的工业区近湖分布,因此湖泊易受工业排放的废水的污染。
【答案】 A
(2010年临沂模拟)下图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
A.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
B.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
C.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
D.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
20.对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租水平:乙>甲>丙
B.在该区域范围内,类似甲的城市数量最多
C.乙处最可能布局居民区
D.据图中显示的条件,乙地服务范围和功能有增大的趋势
【解析】 第19题,从图中可知,三城市的等级为甲最高,乙次之,丙最低,因此其职能也是甲>乙>丙,与此相对应的正确答案只有C项。第20题,从图中所示可知,地租水平应是甲>乙>丙。甲等级最高,其数量应最少;乙处于区域边缘,且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布局商业或工业。受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乙地的服务范围和功能会增大。
【答案】 19.C 20.D
读江汉平原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北部为新兴工业区,南部为传统工业区),回答21~22题。
21.a、b、c、d四地中,工业布局规划合理的是(  )
A.b、d B.a、b
C.a、c D.c、d
22.该城市铁路通车后,长途汽车客运总站迁至e地,其主要原因是(  )
①减轻城市环境污染 ②密切铁路与公路的联运,旅客集散便捷 ③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运输压力 ④城市边缘地带土地租金较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第21题,a化工厂位于河流的上游,造成水污染;c钢铁厂位于当地夏季东南风的上风向,污染严重;b服装厂无污染,可布局在城区,有丰富的劳动力和接近市场;d芯片厂接近风景区,环境优美。第22题,长途汽车客运总站在市中心,加剧了市中心的交通拥堵。长途客运站迁至e地,一方面可以缓解市中心交通紧张压力,另一方面在火车站附近,密切了铁路和公路的联运,旅客集散便捷。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21.A 22.B
读某城市位置示意图和功能分区示意图,回答23~24题。
23.该城市的基本形态是(  )
A.集中紧凑式 B.分散疏松式[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C.条带式 D.同心圆模式
24.由于资金等问题,目前搬迁石化厂、化肥厂的难度大,现在准备对C区街道进行改造,以改善该市环境质量,则应重点拓宽________走向的街道21世纪教育网
A.西北—东南 B.东—西
C.南—北 D.西南—东北
【解析】 第2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布局紧凑,应为集中紧凑式。第24题,石化厂和化肥厂位于城市的东南方向。拓宽顺东南—西北方向的街道,能加快化工区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同时能保证街道两侧建筑物都有较好的光照条件,
【答案】 23.A 24.A
25.(2010年湖南联考)下图网格资料Ⅰ中的甲、乙、丙、丁是四块土地的代码,网格资料Ⅱ中的M为新建地铁站位置,网格数据Ⅲ为目前地价,如果地价随着离地铁站的距离而变化,计算公式为:新地价=原地价×(1+1/距离)。假设相邻方格距离为1,斜角方格距离为1.4,则地铁站完工后,何处地价最高(  )

甲 乙
丙 丁

M M
M M

10 10 20 15
15 10 20 15
15 15 10 15
15 15 15 20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依据各地原地价及距四个新建地铁站的距离计算可得。
【答案】 B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许多专家们认为我国人口发展正在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在上海、大连等大都市出现了“未富先老”现象,在中西部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等现象。
材料二 上海浦东将在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支持下,探索柔性延长退休年龄改革试点。
(1)材料中提及到“后人口转变时期”和我国“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这里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是指_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其特点是____________。“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的出现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未富先老”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会带来哪些问题?(4分)
(4)浦东在探索柔性延长退休年龄改革中,率先可以试点的人群是(2分)(  )
A.高科技、金融、现代服务业等单位的科技人员
B.宾馆、餐饮等服务行业
C.外来务工人员
D.野外工作人员
【解析】 本题通过材料侧重考查我国人口问题及其出现原因。第(1)题,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到21世纪初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现代型。第(2)题,由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增长快,导致就业困难,为维持生计,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或经商,而出现“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第(3)题,东部大城市经济发展快,而人口出生率低,呈现快速老龄化现象,引起劳动力需求不足,老人赡养压力增大等社会问题。第(4)题,延长退休年龄是一种人力资源的再开发,而五六十岁的人特别是此年龄段的科技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在工作经验、阅历方面的积累正处于理想状态。
【答案】 (1)现代型 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增长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或接近现代型转变
(2)“留守小孩”、“留守家庭”是由于大量民工和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引起的。
(3)“未富先老”表明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赡养费用增加,负担加重,引起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和精神孤寂等问题出现。
(4)A
27.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随着大型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的走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当时东北地区为什么能吸引如此多的人迁入。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图。
材料二 2009年国庆节山东某中学生小明调查“家族人口迁移”情况时,了解到他的爷爷在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1990年又从东北迁回山东。
材料三 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可到了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
(1)结合材料二、三,试分析小明的爷爷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的原因是什么,1990年又迁回山东的原因是什么?(4分)
(2)由材料一可知1980年前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______________。迁移到此地的农民大量开荒种地,产生的环境问题有哪些?(4分)
(3)1985年后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又称“雁南飞”现象,该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6分)
【解析】 由材料二中小明的爷爷迁移的时间和地点可知,小明的爷爷是70年代迁往东北的,其迁移属于材料一中1980年前的迁移;1990年迁回山东属于材料一中1985年后的迁移;由材料二和三可知70年代小明的爷爷迁往东北时,东北人均纯收入高于山东,90年代由东北迁回山东时,山东人均收入高于东北,因此迁移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因素。人口迁移有利于促进迁入地资源开发,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也可能引发环境问题,给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带来困难。
【答案】 (1)两次迁移的影响因素都是经济因素;20世纪70年代黑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山东,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农民收入高于黑龙江。
(2)东北 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受到严重破坏;黑土肥力下降;湿地减少。
(3)有利影响: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交流。
不利影响;增加了交通、卫生、教育、环保、计生、住房等困难。
28.(2010年聊城质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下图为四川盆地等高线略图,图乙是重庆市气温降水柱状图。
材料二 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本区最大的工业中心,地处河流交汇处是其早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由于该地地形起伏,河流交错,形成了一个分散式的城市。下图为重庆市略图。
(1)简述图示地区中等城市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城市规模与数量的关系。(4分)
(2)分析重庆城市形态的形成原因。(4分)21世纪教育网
(3)根据重庆的发展可以推测,其主要的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A—D点中的________点,说明判断依据。(4分)
【答案】 (1)规律:多分布在海拔低于500米的地区;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关系:规模越大,数量越少,反之越多。
(2)地处山地丘陵区,河流交汇处,受地形和河流的阻隔,形成组团状的城市形态。
(3)A 位于城市中心地区,河流交汇处,是城市早期发展的中心,交通便利。
29.(2009年滨州模拟)下图为某城市用地示意图,A为主城区,兼有B、C、D、E各城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水厂布局不合理的是________,请分析其不合理的原因。(4分)
(2)该城市规划在B处建成以水泥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基地,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4分)
(3)简述B、C、D、E各城区对该市主城区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4分)
【解析】 图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水厂3位于城区河流下游,水质差。水泥厂的大气污染严重,分析布局时要充分考虑经济、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B、C、D、E为主城区的卫星城。
【答案】 (1)水厂3 位于C城下游,水源被污染(水质差)。
(2)合理。靠近石灰岩石区,原料丰富;靠近主干公路,交通便捷;避开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对城区大气污染小;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不合理。对城区有一定污染;开发山区,破坏生态环境;处在河流上游,影响水质。
(3)分散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有利于城市合理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6张PPT)
1.(2009年高考天津文综卷)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1)~(2)题。
(1)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
A.Abc    B.acd
C.abd D.bcd
(2)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A.a B.b
C.c D.d
【思路导引】 图示显示a图老年人口较多,劳动力不足,往往迁出人口较多;b图20岁左右青年人口、d图30~50岁中年男性人口的构成比重明显增加,应是外来人口的迁入造成的。选C。
(2)b图20岁左右的青年人口比重突然较高,且男女比例大体一样,应该是该年龄段的大学生到该市求学而致。选B。
【答案】 (1)C (2)B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及应用
人口金字塔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其画法是将各年龄男子与女子人数(或百分比)按“男左女右”分别在纵轴左右画成并列的横条形,按年龄顺序“下小上老”排列。
下图是三种类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示意图与实际图。
由图可以看出,第一种是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长期较高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高,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
第二种是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这种类型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如果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第三种类型。第三种是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问题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将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1.(2009年临沂模拟)下面甲、乙两图分别是某市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金字塔示意图,该市的平均期望寿命已提高到78岁。读图完成(1)~(2)题。
(1)甲图反映的该城市人口增长模式是(  )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高—高—高”模式
D.“低—低—低”模式
(2)与流动人口相比,户籍人口(  )
A.劳动力数量较少 B.劳动力比重较大
C.性别构成较合理 D.年龄构成较轻
【解析】 (1)该地从图中看,出生率低,死亡率也较低,自然增长率低。(2)由图乙可知流动人口以青壮年女性人口居多,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由图甲可知户籍人口男女性别比相差不大。
【答案】 (1)D (2)C
2.(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卷)下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方案突出优点是规划中的(  )
A.居住区紧靠旧城、临近铁路
B.居住区环境好、建筑工程量小
C.工业区靠近水源、铁路交通方便
D.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
(2)适合布局在防护带的是(  )
A.停车场、日用品仓库
B.幼儿园、日用品仓库
C.幼儿园、医院
D.医院、停车场
【思路导引】 (1)从图中可以看出规划工业区地形平坦,且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有防护带与居住区隔开,对居住区污染小。居住区临近铁路,噪声污染较大。居住区位于丘陵地区,建筑工程量较大。选D。(2)防护带适合布局停车场、日用品仓库、消防车库等少数人使用的、非长期停留的建筑。选A。
【规范解答】 (1)D (2)A
城市中工业区和生活居住区的合理布置
合理布局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以及不同类型的工业在城市中的相对位置,可相对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轻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
(1)在工业区和生活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卫生防护带一般指设置在工业用地与住宅用地之间的城市绿地,它既可以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环境。但不一定都是绿化带,也可以是空地、山地或河流等。绿化带内可以设置一些少数人使用的、非长期停留的建筑。
(2)从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两个角度综合考虑,一些典型企业布局应遵循的原则,列表如下:
典型企业 具体要求与污染 一般布局原则
钢铁厂、
发电厂、
水泥厂 垃圾污染、
大气污染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下风地带,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典型企业 具体要求与污染 一般布局原则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 水污染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河流下游
纺织厂、仪表厂、机床厂 噪声污染 布局在城区和近郊交通便利的地区
典型企业 具体要求与污染 一般布局原则
自来水厂 要求水源清洁 布局在河流上游
高新技术开发区 需要高科技人才 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
典型企业 具体要求与污染 一般布局原则
商贸中心 要求客流量大 布局在城市交通中心
仓库 用地多、交通方便 布局在港口、码头、车站附近
奶牛场、蛋鸡场 靠近市场 布局在近郊、交通便利地区
2.某城市将建印染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科技园区和生态公园。下图中的A、B、C、D、E五处可供选址,该地盛行东风。据此读图,并回答问题。
在A、B、C、D、E五处中:
(1)印染厂宜选址于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厂宜选址于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污水处理厂宜选址于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技园区宜选址于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态公园宜选址于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各功能区的布局要求。第(1)题,印染厂主要污染水源,也会污染大气,应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和盛行风向的下风向;第(2)题,水厂需要清洁的水源,宜布局在城市河流上游;
第(3)题,污水处理厂宜布局在城区污染源的下游,以保证下游水源的清洁;第(4)题,科技园区需要科技人才,宜接近高等院校;第(5)题,生态公园具有绿化功能,宜布局在污染型企业与居住区之间。结合图中五个地点,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 (1)B 在居住区的河流下游和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2)E 在城区河流的上游
(3)A 在城区污染源的下游
(4)D 靠近高等院校
(5)C 在污染型企业与居住区之间
单元综合检测
点击进入链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