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地理一轮精品学案+课件:第2部分 第5单元 第3节 城市的作用与形态、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1地理一轮精品学案+课件:第2部分 第5单元 第3节 城市的作用与形态、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资源简介

(共57张PPT)
第三节 城市的作用与形态、城市
地域功能分区
1.城市地域形态的特点及形成。
2.城市地域的功能分区。
一、城市的作用与形态
1.在
区域
中的
作用
管理
服务
经济的增长
2.服务
范围


3.




集中
组团
条带
放射
组团式的几片生产和生活组合区之间不相连且有一定距离,而条带式和放射状虽然几片生产和生活组合区间有一定距离,但各片之间是相连的,因此抓住各自形态即能容易区分。
二、城市地域的功能分区
3.工业区
区位特点 原因
不断向__________
移动 降低成本、保护 __________
趋向于沿主要
_________分布 工业生产运
输需求量大
城市环境
市区外缘
交通干线
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组成,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有些大城市因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如行政区、文化区等。
城市地域形态是指受地形、河流、主要交通线等的影响而形成的城市总体上的外部形状或形态。其主要类型对比分析如下:
城市主要地域形态类型
类型 集中式 组团式 条带式 放射状
图示
类型 集中式 组团式 条带式 放射状
影响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的平原) 地形、河流、
交通
类型 集中式 组团式 条带式 放射状
特征 城市各组成部分都比较集中,连成一片 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片都就近组织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各片之间有一定距离 城市沿主要交通干线或河流延伸
类型 集中式 组团式 条带式 放射状
优点 便于集中设置生活服务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节省市政建设投资 分散生产,分散管理,环境污染较小 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环境污染较小
类型 集中式 组团式 条带式 放射状
缺点 集中分布容易产生生产和生活污染等环境问题 用地比较分散,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设施的投资相对要高 集中于两个方向,两头间运距很长,不便于管理,建设投资较大 集中于三个方向,三头间运距很长,不便于行政管理,建设投资较大
类型 集中式 组团式 条带式 放射状
举例 成都 重庆 兰州 延安
温馨提示:对应演练见“随堂精题导练”第3题。
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组成,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现把其面积、形状、特征及区位等比较如下:
城市的三大基本功能区
功能
区 面积、
形状 特征 区位特点


区 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占地面积广 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位置上二者背向发展 高级住
宅区 城市的外缘, 与高坡、文 化区联系
低级住
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联系
功能
区 面积、
形状 特征 区位特点


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经济活动最为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 多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功能
区 面积、
形状 特征 区位特点


区 占城市土地面积的较大部分,呈环状或带状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温馨提示:对应演练见“随堂精题导练”第5~6题。
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的地域形态
(1)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________。
(2)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乙处城市发展最可能形成的地域形态是________,试述判断理由。
(4)影响该城市地域形态发展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5)下列城市中与该城市地域形态相同的是(  )
A.贵阳     B.长春
C.拉萨 D.攀枝花
【解析】 由图可直观判断出该城市目前的空间形态属于集中式,多分布于平原,与之相同的如长春,位于松嫩平原。石油化工对大气、水污染严重、布局应考虑风向、河流和运输等因素。乙处对城市地域形态发展影响明显的因素以高速公路为主,其地域形态最可能沿高速公路延伸呈条带式。地形、河流、交通线等是影响城市地域形态的重要因素。
【答案】 (1)集中式
(2)甲 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
(3)条带式 影响乙城形成和布局的主导因素是高速公路,受此影响,城市地域形态沿线发展呈条带状的可能性最大。
(4)地形、河流、交通干线。 (5)B
(1)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直接受地形、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平原地区的城市用地比较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地域形态;而山区或丘陵地区的城市用地比较破碎,往往形成分散发展的城市地域形态。
(2)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改善,城市地域可以沿高速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不断向外扩张,城市形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1)~(2)题。
城市中心商务区的特点
(1)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2)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试解】 (1)________,(2)________。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1970年~1990年之间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和夜间人口变化越来越大,即白天人口工作到中心商务区,夜间休息到住宅区,体现出住宅区和中心商务区分离。
(2)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反映出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住宅区和中心商务区分离的必备条件是城市交通条件改善,只有城市交通条件改善,才能使人们上下班更为便捷。
【答案】 (1)C (2)B
商业区是城市中商业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的城市地域。中心商务区则是指市中心商业区内商务活动和人流最集中、交通最便捷、建筑密度最高、吸引力和服务范围最大的地区,中心商务区担负着商业中心和服务中心的双重职能。
读甲城地理位置图(左图)和城市用地结构图(右图),回答1~2题。
1.在甲城的城市用地结构图中,①是(  )
A.商业用地         B.公园绿地
C.居住用地
D.行政用地
2.有关甲城市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为江苏省所在区域的管理中心
B.甲为华东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心
C.甲为南京及其附近区域的服务中心
D.甲为华东地区的交通中心之一
【解析】 在城市用地结构图中①用地面积最大,所以应为居住用地。城市是所在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的增长中心。从左图经纬度及(京杭)运河信息可判断甲为南京,是江苏的省会,为江苏的管理中心,但华东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心为上海。
【答案】 1.C 2.B
3.(2010年河南模拟)下图为某城市2001~2020年总体规划示意图,城市四大片区各自组织自己的功能区。到2020年该城市的地域形态可能是(  )
A.集中式 B.组团式
C.条带式 D.放射状
【解析】 图中显示该城市由四个片区组成,其地域形态应为组团式。
【答案】 B
(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卷)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完成下题。
4.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  )
A.苏州市有4个城镇等级
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
C.常熟、张家港、太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D.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
【解析】 由图右下角图例可知苏州市有省辖市、县(市、区)、乡(镇)3个城市等级。苏州市张家港服务范围最广,常熟、太仓是等级相同的中心地,服务范围不可能层层嵌套。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可使苏州的服务范围延伸到对岸的南通,故服务范围扩大。
【答案】 D
(2010年福州模拟)下图是东京城市规划布局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东京城市工业区的区位特点主要是(  )
A.沿城市外缘 B.沿海、沿河
C.沿高速公路 D.沿铁路线
6.在图中最外环道路沿线规划设立多个居住用地,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城区大气污染
B.增加城市人口比重
C.扩展城市用地面积
D.疏散城区过密的人口
【解析】 第5题,由图中工业区的分布可明显看出是沿河、沿海集中布局。第6题,东京市人口数量庞大,人口密集,对城区生产、生活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分散城区过密的人口,在城市外围设立多个居住用地。
【答案】 5.B 6.D
7.下图是某发达国家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形成阶段(Ⅰ阶段)决定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而城市选址在河流弯曲度较大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Ⅱ阶段城市开始出现功能分区,简述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
(3)Ⅱ阶段商业用地分布特点是________;Ⅲ阶段商业用地出现了新的变化是________。
(4)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和居住场所,它是城市中________的土地利用方式。Ⅲ阶段住宅区出现了分化,从建筑质量来说图中甲、乙两住宅区,甲为____________;乙为__________。从位置来说甲、乙两住宅区出现了________状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图中可知:①城市是在河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②从阶段Ⅰ~Ⅲ城市功能区逐渐增多,且主要沿交通线分布;③生活用地的面积较大,且出现了向西北、东南集中发展的倾向。
第(1)题,从图中看,河流是决定阶段Ⅰ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城市依河而建,可把河流当作天然屏障,第(2)题,Ⅱ阶段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与各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特点有关。
第(3)、(4)题,由于各类功能活动的特点不同,付租能力不同,其分布位置也不相同。商业区因为需要有便捷的交通和接近消费人群,所以一般布局在城市中心或交通干线两侧。住宅区由于出现了高、低级之分,在分布上也出现了高级住宅区与高坡、文化区相连,低级住宅区与低地、工业区相连的特点,甲地靠近生产用地,是低级住宅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类功能活动的特点。
【答案】 (1)河流 古代城市建设比较重视军事防卫,在河流弯曲处建城,可以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
(2)城市同一种经济活动对用地空间和位置要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经济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通过集聚效应形成了各种功能区。
(3)位于城市中心 在交通干线两侧出现了新的商业中心
(4)最为广泛 低级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 背向发展的
课时活页作业
点击进入链接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1世纪教育网
1.城市中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贸易、金融都比较发达是城市在区域中哪种作用的体现(  )
A.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
B.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
C.城市是区域的经济增长中心
D.城市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解析】 一般而言,城市是区域的生产中心,区域的第二、三产业主要集中在城市。城市中的工业、交通、商业贸易、金融等都比较发达,所以说,城市是区域的经济增长中心。
【答案】 C
2.生活设施利用率最高的城市地域形态是(  )
A.集中式 B.组团式
C.条带式 D.放射状
【解析】 集中式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
【答案】 A
3.关于下图所示区域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近,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远
B.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多,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少
C.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括了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
D.就图示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不会相互重叠
【解析】 在一定的区域内,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相互重叠、交错,形成一个层层嵌套的城市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答案】 C
(2010年青岛质检)读某地区城市规划图,回答4~5题。
4.从城镇规划来看,该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是(  )
A.平原 B.山区
C.高原 D.丘陵
5.图中信息显示,城市的服务功能(  )
A.沿铁路线较强 B.沿干道较强
C.沿环路较强 D.区域内一样强
【解析】 第4题,由规划图可知,城市分布在中心,而郊区城镇较均匀地分布在城市的周围,由此可见,该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完整,应为平原地形。第5题,由图例可知,郊区城镇大多沿干道分布,所以城市的服务功能沿干道较强。
【答案】 4.A 5.B
(2009年镇江模拟改编)图甲为我国某快餐店分布示意图,图乙为该快餐店在北京简易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该快餐店在上海分布有33家,而在四川省只分布有3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快餐店在上海的服务范围比在四川大
B.该快餐店在上海的服务范围比在四川小
C.该快餐店在上海的服务功能比在四川强
D.该快餐店在上海的服务功能比在四川弱
7.该快餐店以经营“白汤面”著称,一碗汤面最低价格为15元。读图乙,分析影响该快餐店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市场 B.原料
C.技术 D.能源
【解析】 第6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比四川人口集中,消费水平高,同类的快餐店在上海的服务范围比在四川小,但服务功能是相同的。第7题,从图中可看出快餐店多布局于交通便利、人口聚集的地区,因此其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
【答案】 6.B 7.A
(2010年东北联考)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区域午后气温状况,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①、②、③、④区域可能是(  )
A.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绿化区
B.商业区、中心商务区、绿化区、城郊居住区
C.城市绿地、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
D.工业区、城市绿地、居住区、商业区
9.下列城市地域形态最不利于缓解“热岛”现象的是(  )
A.集中式 B.组团式
C.条带式 D.放射状
【解析】 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人口分布有密切关系。组团式、条带式或放射状城市地域的形态城区较为分散,利于缓解“热岛”现象。
【答案】 8.B 9.A
(2010年泰州调研)读某城市区域工业集聚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2阶段金融商业与工业争地最激烈
B.城市中心的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工业区由中心转向郊区发展
D.T5阶段各工业区的空间间隔是工业发展的预留地
【解析】 图形仅仅表达了工业区随时间变化与市中心的距离越来越远,即由城市中心转向郊区发展。按图形的城市中心区工业区分布状况的变化来看,在阶段T4时工业深受金融活动的排挤,大量迁出城市中心区,城市中心区的工业大大减少,将大部分土地让位于金融商业;T5阶段各工业区的空间间隔开来,可能是卫生防护隔离带,减轻工业企业的污染程度。
【答案】 C
11.工业外迁的最大影响在于(  )
A.减轻市区环境压力和交通压力
B.缓解市区就业压力
C.降低城市经济实力
D.强化城市聚落功能
【解析】 市区工业部分外迁,可以大大减少市区工业企业,降低工业污染集中程度,生态环境会有所改善;也能让为工业企业服务的部分交通运输不必进入市区,从而缓解市区交通紧张。外迁的工业仍然属于城市经济,不会降低城市经济实力。既使部分土地让位于商业或住宅,还是属于人类生活生产的配套设施,所以对城市聚落功能没有影响。
【答案】 A
12.下图表示我国某特大城市一二三环线之间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占该区域面积的百分比。判断表示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用地、商业服务用地的数码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
【解析】 城市中最大的用地项目是居住用地,且居住用地在各个环带内都占较大的比重,所以①代表的是居住用地;工厂建在市内易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并且城市中心区内地价较高,不利于工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所以工业用地在一环内比重很小,则②表示的是工业用地;一环内一般交通便利、人流量大,是理想的商业区位,随着离市中心距离的扩大,商业效益越来越差,故在外环带商业用地比重较小,依此分析可知,④为商业用地。
【答案】 A
(2009年常熟模拟)生态城市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方向。在生态城市中,城市绿地尤显得重要,有人提出比较理想化的“环状+楔状”城市绿地系统(如下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生态城市是一个以什么为核心的生态系统(  )21世纪教育网
A.商业    B.行政
C.人 D.资本与市场
14.有关绿地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既保护了城市环境,又将郊野的绿地引入城市
B.楔形绿地能将清凉的风、新鲜的空气引入城市
C.环状绿地对城市的景观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D.城市绿地把城市分割成条条块块,不利于城市工业布局
15.按照生态城市的特点,由市中心向外围,各功能的布局较为合理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公共设施、住宅区、工业区
C.工业区、公共设施、住宅区21世纪教育网
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解析】 第13题,未来城市地域结构的发展趋势是以人为中心,把人的相互作用作为城市存在的依据,城市功能分区以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为目标。第14题,A、B、C都体现了城市绿地的作用,而且可以作为工业区与生活区或其他功能区的卫生防护带。第15题,生态城市的结构是市中心为公共设施,外围为住宅区,工业区设在城市边缘。
【答案】 13.C 14.D 15.B
二、综合题(共40分)
16.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中部地区的某城市功能区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图中CBD表示哪一种功能区?请说出其空间分布特点及主要职能。(6分)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图中住宅区的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6分)
(3)图中还缺少一种功能区,请写出其名称并简要说明其地理意义。(6分)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及对城市功能分区中的各功能区特征及形成原因的理解能力。CBD是中心商务区的简称,是城市中的商业区,其位于市区的中心地带,而城市中的住宅区应和工业区有绿化带分开,并且应处于环境良好的地区。
【答案】 (1)中心商业区。空间分布特点:多位于市区的中心地带。主要职能:是城市的商业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展销中心、购物中心、文化中心和服务中心等。
(2)较为合理。大部分住宅区位于市区的东西两侧,处在东南季风和西北季风的垂直方向上(避开了两类季风的下风向)。亦可答:有不合理之处。部分住宅区处在西北季风的下风向。
(3)绿化区。地理意义:美化环境,吸烟除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减弱噪声;防灾减灾,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等。
17.(探究创新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新华网武汉2008年9月27日电 27日上午,湖北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市、黄冈市、鄂州市、黄石市、咸宁市、孝感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等九个城市)《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复,是国内第一个启动综改试点的城市圈。
材料二 据武汉市规划局、国土局介绍,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性楔形绿色生态廊道:①大东湖水系(道观河—涨渡湖—大东湖)、②武湖水系(木兰山—武湖—天兴洲)、③府河水系(巨龙湖—府河—金银湖)、④后官湖水系(九真山—索河—汉阳六湖)、⑤青菱湖水系(斧头湖—鲁湖—青菱湖)、⑥汤逊湖水系(梁子湖—龙泉山—汤逊湖)
(1)武汉位于________江和长江干流的汇合处。简述促使武汉发展的自然条件。(9分)
(2)和武汉城市地域形态相同的城市是(3分)(  )
A.兰州         B.郑州
C.重庆 D.石家庄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3分)(  )
A.该城市圈中,武汉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B.与鄂州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范围小
C.与麻城市相比,红安县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D.与大冶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4)根据材料二,打通这些廊道,将有利于改善城市的(3分)(  )
A.主城区热岛效应 B.主城区水上旅游状况
C.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D.功能用地空间不足
(5)武汉市夹两江三岸,有丰富的河滩资源,你认为该怎样科学地开发这些资源?(4分)
【答案】 (1)汉 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宜,降水丰富;地形平坦,有利于城市建设;靠近河流,取水和运输方便;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为城市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条件。[21世纪教育网]
(2)C (3)B (4)A
(5)发展适宜的休闲观光产业,同时兼顾防洪之需。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