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二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课件+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1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二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课件+练习)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1.主要区位因素
从社会经济条件考虑,工业区位选择尽可能地接近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和交通运输便利的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否有良好的社会协作条件。理想的区位应具备的条件是接近原料、动力充足、劳动力价廉质优、市场前景广阔。
二、工业区位的选择
1.交通和科技进步:降低了对 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
2.环境因素:主要影响一些 的工业和对环境十分敏感的 等企业的区位选择。
3.其他因素: 以及
,有时会成为主导因素。
原料、动力
污染严重
高技术产品及食品
政策
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
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两种情况:一是污染严重工业要考虑减少对城区的负面影响,如严重污染水源的印染厂、皮革厂等,其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二是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工业,要尽量设置在环境洁净地区,如对水源质量要求较高的自来水厂,取水点应选在居民区的上游方向,电子工业应布局在环境洁净的新工业区。
工业类型 主导区
位因素 工业特点 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原则 发展变化
原料导向型工业 原料 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 甜菜制糖
厂、甘蔗制糖厂、水产
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  接近原料产地 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市场导向型工业 市场 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  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棉布厂、汽车制造厂等 接近消费市场 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正在加强
动力导向型工业 能源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 钢铁、冶金(如炼铝厂)、化学等重工业 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站) 动力的影响已经减弱
工业类型 主导区
位因素 工业特点 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原则 发展变化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劳动力成本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工业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
技术导向型工业 知识和技术 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达地区 越来越取决于人才和交通
判断工业类型时要看主导因素,要注意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原料运费、产品运费、劳动力工资、能源价格(动力)、技术投入,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保证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区位因素。不同类型的工业对环境的要求和污染不同,其区位选择要求如下表:
区位选择要求 举例
环境要求 对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 电子厂、感光器材厂
污染程度 规模小,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 服装厂、玩具厂
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机械厂、仓库
污染严重的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钢铁厂、水泥厂
区位选择要求 举例
污染
类型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时应选择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已知当地最小风频的地区,工厂宜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水泥厂、酿造厂、发电厂、钢铁厂
水污染严重的工厂,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尽量布局在河流下游 印染厂、造纸厂
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钢铁厂、发电厂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工资(%) 21.3 24.4 23.0 29.0
燃料(%) 10.9 14.6 15.6 8.6
产品运费(%) 35.6 32.5 35.7 37.5
其他(%) 32.2 28.5 25.7 24.9
A.动力指向型       B.市场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 D.原料指向型
【试解】 ________。
【解析】 分析资料,该企业在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结构中,产品的运费均占最大比重,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应接近市场,将降低产品运费作为着眼点。
【答案】 B
工业区位因素的判断,原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定要结合其具体的地域进行分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指向型特别明显的,如甜菜制糖、甘蔗制糖等。②非唯一指向型的,如云南省发展有色金属工业,既有水电的区位优势,又有丰富的资源优势。③地域不同区位不同的,如大庆市发展石化工业属于原料指向型,而南京市发展石化工业则属市场指向型。灵活应用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前提。
(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卷)(节选)阅读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在秦巴山区的十堰兴建了“二汽”。厂区分布在东西长32千米、南北宽8.5千米的二十多条山沟里。1981年,以“二汽”为核心的东风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东汽”)成立。为了进一步发展,2003年9月,“东汽”总部迁至上图中乙地,标志“东汽”已全面搬迁。
运用区位理论分析“东汽”从十堰搬迁到乙地的主要原因?
【解析】 本题的解答须注意三点:一是从图中获取地形、交通、市场等信息,二是从影响区位的因素上找突破点,三是依据十堰和武汉的比较确定要从哪几方面进行分析。东汽从十堰迁出的原因,是其孤居深山其区位的不利因素多于有利因素。乙地为武汉,地处平原、水陆交通便捷、科技发达等,不难得出有利的区位条件。
【答案】 十堰位于秦巴山区,交通相对不便,远离市场;位于山谷地区,工业集聚、协作条件欠缺。因而,工业区位条件差。武汉(乙地)位于长江与京广铁路交会处,水陆交通发达,联系市场方便;武汉(乙地)地处江汉平原,工业用地、用水充足,农产富饶,劳动力资源丰富;武汉(乙地)位于长江沿岸工业地带,接近钢铁产地,工业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武汉(乙地)临葛洲坝、三峡电站,能源供应充足。因而,武汉(乙地)工业区位条件优越。
某地区的工业区位分析,一般从经济地理位置、资源配置、交通条件、市场状况(人口数量、消费能力)、科技教育(技术力量)、劳动力(数量与素质)、国家政策、工农业基础等方面入手,分析其突出的有利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从而提出合理的发展方向。
1.(2009年青岛质检)据铜矿炼制的原料投入与产出的过程图可知,影响乙、丙、丁三工厂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  )
A.原料、动力、劳动力    
B.市场、交通、政策
C.动力、劳动力、市场
D.原料、动力、市场
【解析】 据图可知,乙工厂为选矿厂,废料为97.5吨,应主要依靠原料;丙工厂为炼铜厂,属有色金属冶炼,应位于丰富的水电站或火电厂附近;丁工厂为精炼厂,应位于市场附近。
【答案】 D
2.(2009年高考上海综合卷)德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韦伯,创立了工业区位理论。该理论假定只考虑运输因素,则工厂应建于运费最低的区位。下图中M1表示原料地,M2表示燃料地,C表示消费地,P表示生产地,则P最可能是 (  )
A.炼铝厂 B.制糖厂
C.纺织厂 D.家具厂
【解析】 结合各点的含义可知,生产地最接近原料地,属原料指向型工业。
【答案】 B
(2010年莱芜模拟)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据此回答3~4题
3.动漫产业属于 (  )
A.第二产业 B.技术指向型产业
C.动力指向型产业 D.第一产业
4.现阶段,下列地区中比较适合发展动漫产业的是 (  )
A.长江三角洲 B.东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塔里木盆地
【解析】 第3题,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可知,动漫产业应该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是技术指向型产业,是第三产业。第4题,动漫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应布局在经济发达、技术力量雄厚、市场广阔的地区。
【答案】 3.B 4.A
下图为某城市风频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地频率最小的风向是 (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6.从保护大气环境角度考虑,工业区宜布局在该城市的 (  )
A.西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东南方
【解析】 第5题,读风频示意图可知,该城市东北风在一年中出现的次数最少。第6题,从保护大气环境角度考虑,工业区应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答案】 5.D 6.B
7.下图为我国中部某城市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处应优先发展的大型工业是________工业,属________指向型工业。试分析回答该工业在此处布局的区位优势。
(2)图中乙处为服装、食品、自行车等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区,其主要区位优势是________。(选择填空)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运输便利 D.科技发达
(3)该城市计划在丙处建一个以电子工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园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简述在此处兴建电子工业园区的主要依据。
【解析】 (1)分析工业的区位优势应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等角度去考虑。(2)按性质可把工业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轻工业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此类工业污染少或无污染,所以布局时可接近消费市场。(3)充分挖掘图中的信息,不难得出结论。
【答案】 (1)炼铝 动力 附近有煤矿和铝土矿,接近原料、燃料产地;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临近公路,交通运输便利;处在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市环境污染较小。
(2)B (3)接近大学城,科技力量较强;交通运输便利;距重工业区较远,污染小,环境条件好。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部分 第4章 第1节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0年福建联考)某企业集团计划新建有色金属冶炼厂。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分析图(单位相同)。读图回答1~2题。
1.从企业生产的经济成本考虑,最适宜建厂的地点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将四地的几种费用累加可知,将企业建在甲地的总费用最低、经济效益最高。
【答案】 A
2.该企业集团最终选择在乙地建厂,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接近原料产地和市场    B.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好
C.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 D.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析】 经济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实际上,最终工厂建设在乙地,最可能是综合考虑了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效益的结果。
【答案】 B
(2009年北京西城模拟)下图是工业生产的投入因素所占比重图,读图完成3~4题。
3.分别和①、③吻合的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  )
A.制糖、钢铁
B.集成电路、炼铝
C.服装、机械
D.纺织、石油加工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类工业地域逐渐从分散走向集聚
B.②类工业对劳动力数量要求逐渐提高
C.③类工业在我国正逐渐从东部沿海转移向中西部
D.④类工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解析】 第3题,从图中人才投入和能源投入所占比重判断①类工业人才投入多,为技术导向型工业,③类工业能源投入多,为动力导向型工业,因此选项B符合。第4题,①类工业地域逐渐从集聚走向分散,②类工业人才投入接近50%,说明对劳动力素质要求逐渐提高,③类工业在我国正逐步从能源短缺的东部沿海转移向能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④类工业人才投入比重低,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答案】 3.B 4.C
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工业部门运输原料和产品的运费情况,据此回答5~7题。
5.甲图所示的工业部门,叙述正确的是
(  )
A.运输产品的成本较高 B.运输原料的成本较低
C.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 D.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
6.乙图所示的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  )
A.瓶装饮料厂 B.炼铝工业
C.精密仪表 D.制糖工业
7.运费构成中对两个区位选择影响最大的是
(  )
A.原料重最大,产品价值低 B.原料重量轻,产品价值低
C.原料重量大,产品价值高 D.原料重量轻,产品价值高
【解析】 该题组考查工业区位的选择。第5题,甲图总运费最低点在近原料地,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运输原料成本高,运输产品的成本低。第6题,乙图总运费最低点在近市场处,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炼铝工业属动力指向型工业,精密仪表是知识和技术指向型工业,制糖工业是原料指向型工业。第7题,原料越重,运输费用越高,产品价值越低,等量产品对运费的影响越大。
【答案】 5.C 6.A 7.A
(2009年洛阳检测)2008年1月15日芬兰手机巨头诺基亚公司决定于2008年中旬关闭位于德国西部城市——波鸿的诺基亚手机工厂,并将这座工厂的生产任务移至罗马尼亚等国。下图为芬兰诺基亚手机在全球生产厂家分布图。据此回答8~10题。
8.通常,手机的研制与开发属于
(  )
A.原料指向型 B.市场指向型
C.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
9.该公司在中国北京和广东投资手机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
(  )
①丰富的原材料 ②庞大的市场 ③廉价的劳动力 ④先进的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该公司第一次从芬兰转移到德国生产,德国手机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A.劳力资源丰富 B.手机原料充足
C.市场区位更优 D.交通十分发达
【解析】 手机的研制和开发需要先进的技术;诺基亚公司在我国投资手机生产厂,主要是利用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
【答案】 8.D 9.B 10.C
(2009年高考广东地理卷)企业的空间扩张受区位条件影响。读图,回答11~12题。
某农产品加工企业空间扩张过程示意图
11.有关该企业的叙述,与图中不相符的是
(  )
A.生产基地布局在成本低廉的外地农村
B.销售部门布局在市场需求旺盛的农村
C.研发中心布局在科技发达的本地城市
D.公司总部布局在人才聚集的本地城市
【解析】 读图获取信息,公司总部分布在本地农村而不是人才聚集的本地城市。
【答案】 D
12.按区位因素分,该企业的类型是
(  )
A.原料指向型 B.市场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
【解析】 从该企业的扩张来看,生产基地分布在外地农村,销售部门扩张较慢,且不在外地农村和本地城市。因此最可能是企业类型是原料指向型。
【答案】 A
(2010年江西联考)珠三角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受“民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生存困难,上千家中小型加工厂倒闭或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及东南亚国家。据此回答13~15题。
13.珠三角地区的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其工业区位选择多符合下图中的
(  )
A.模式一 B.模式二
C.模式三 D.模式四
14.珠三角地区的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 B.地缘相近的明显优势
C.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 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15.面对材料中所提及的困境,对于珠三角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未来的出路重点应放在
(  )
A.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B.树立品牌意识,完善产业链配套水平
C.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D.实现生产自动化,减少劳动力使用量
【解析】 第13题,珠三角地区的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多为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其生产投入中劳动力所占比重大,科技投入较少。图中模式二是劳动力所占比重大的工业模式。第14题,珠三角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的外迁是综合考虑进一步发展的因素,目的是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第15题,对于珠三角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战略转型,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答案】 13.B 14.D 15.A
二、综合题(共40分)
16.(2009年广州模拟)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5分)
材料一 世界纺织业发展历程
材料二 1978年~2005年我国外贸和纺织行业出口额变化趋势
年份 1978 1980 1990 1995 1997 1998 2005
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 98 132 621 1 488 1 828 1 838 7 620
纺织业出口总额(亿美元) 24 44 168 380 456 429 1 150
纺织业出口额占外贸出口比重(%) 24.49 33.33 27.05 25.54 24.95 23.34 15.09
(1)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新疆大力发展纺织工业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3分)
(2)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我国大力发展纺织工业的原因不包括________。(3分)
A.发展历史悠久,生产技术水平高
B.解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问题
C.成本低,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D.可以为国家赚取大量的外汇
(3)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纺织行业出口额变化趋势。并简述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9分)
【答案】 (1)原料 (2)A
(3)趋势:纺织业出口总额增长迅速;纺织业出口总额占外贸出口额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
原因:①生产技术提高;生产规模扩大;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使外来投资增加;国家政策扶持,使出口总额增加。
②工业化推进和工业水平提高,使外贸出口产品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其他工业产品出口额增加,导致纺织行业出口额在外贸出口额中所占比重相对下降。
17.(探究创新题)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25分)
材料一 2008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一千万辆,同时汽车出口量达到一百万辆。这些数据表明,中国汽车工业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取得不俗业绩。
材料二 我国汽车产业分布变化图
(1)近年,中外石油公司在我国各地竞相建立加油站,影响加油站布局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3分)
(2)读材料二,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区位因素的变化情况。(4分)
(3)日本本田等三大汽车集团分别在黄埔、番禺、花都投资设厂,主要原因是什么?(9分)
(4)读材料二,汽车工业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原因是什么?(9分)
【答案】 (1)汽车流量
(2)由接近资源产地到接近技术发达地区。
(3)土地租金低,劳动力廉价;基础设施好;产业之间协作好;市场广阔;绕过贸易壁垒;投资环境好等。(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4)中、东部 工业基础好,科技发达,市场广阔,原材料丰富等。(任选三条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