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区域能源、矿产资源与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一、能源的分类1. 能源:包括 、风能、 能、潮汐能、 能等。2.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指煤炭、 、天然气等能源。二、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条件1.煤炭资源 , 条件好。2. 广阔。3.位置 , 比较便利。可再生水能生物太阳石油矿物丰富开采市场适中交通三、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如图中的① 、② 、③ 、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 运输为主、 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1)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2)发展炼焦业:为 发展提供能源,向外输出 。大同平朔西山铁路公路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冶金工业焦炭开发条件不同于开采条件,区域的开发条件包括区域的资源状况、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而开采条件仅是资源状况中的一种。四、能源的综合利用1.措施:进行 ,主要构建了煤—电—铝、 ,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2.效果:形成 结构,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煤—焦—化多元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以 为先导,大力推动以 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2.调整产业结构(1)对原有 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2)大力发展 、 、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3. 的治理。技术创新洁净重化工业农业轻纺工业“三废”2.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评价山西煤炭能源基地的形成与其优越的开发利用条件密切相关,优势条件的评价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3.山西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1)煤炭外运能力不足①煤炭运输量大:由于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山西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出省外,目前山西每年外运煤炭约5亿吨。②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山西省地理位置比较封闭,向西有黄河,向东是太行山,向南是黄河,向北有干旱的荒漠,不利于晋煤外运。(2)水资源短缺①原因:山西地处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随着人口的增加、灌溉农业和耗水工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②解决措施:实施引黄入晋等调水工程,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1.能源的综合利用及其影响煤炭的综合利用是发挥山西省全国能源基地的作用、促进山西省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2.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能源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必须与生态治理同步,山西省总结出许多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具体如下:(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2)调整产业结构(3)“三废”的治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 2008年9月16日,在第二届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煤炭新产业与资本化高峰论坛”上,山西省煤层气行业协会会长张亮阐述了中国发展煤基气态能源产业的重要性。“煤炭由于其在全球丰富的资源储量,加快其洁净化开发利用,发展煤基气态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危机的重要战略选择……”材料二 目前山西煤炭外运线路图。(1)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分析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2)你认为山西拟建的铁路应位于什么地方?试述理由。(3)________资源缺乏也是限制山西煤炭开发和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因素,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哪些方面,你认为应如何解决?(4)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在山西建设煤基气态能源产生示范基地?【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第(1)题,解决该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资源:山西煤炭资源丰富(2)交通:有多条铁路通过(3)市场:靠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消费市场广阔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西北部已建有两条铁路,而南部地区只有一条铁路,煤炭运输压力很大,因而应将铁路建于南部。第(3)题,煤炭基地的建设要消耗大量水资源,该地水资源的短缺主要与所处的位置和水资源需求量的迅速增加有关;可通过调水工程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加以解决。第(4)题,可从资源条件、产业化基础、面临困境等方面阐述。【答案】 (1)煤炭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有多条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消费市场广阔,且邻近消费区。(2)位于山西南部地区 理由:山西北部已建有两条运煤专线,而南部只有一条,煤炭外运压力大;并且南部自然障碍少,工程投资少,难度小。(3)水 原因:山西地处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的交界地带,受季风影响较弱,降水较少;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解决措施:实施引黄入晋工程,利用黄河水;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4)①山西煤层气储量丰富;②可供气化的煤炭资源丰富;③具备煤基气态能源产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④山西当前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等可持续发展压力,建煤炭气态能源基地是山西煤炭自身发展的需求。分析一个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该区域的背景条件——地理区位、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地理环境状况;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2008年9月16日~19日,第二届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在山西太原召开,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本届大会的议题之一。据此回答1~2题。1.目前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包括( )①资源回收率低 ②转换和消耗效率低 ③煤炭勘探大大超过开采步伐 ④煤炭生产、转换和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增速快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下列措施不利于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增加原煤的开采数量,提高经济效益B.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附加值C.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D.缓解煤炭生产和利用导致的环境问题【解析】 第1题,若煤炭勘探大大超过开采步伐,使可开采煤炭资源数量不断增长,有利于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第2题,煤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过量开采会导致煤炭资源的枯竭,不利于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答案】 1.B 2.A(2010年安徽联考)山西省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德国鲁尔区以其能源优势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据此回答3~4题。3.目前山西省和鲁尔区在能源开采或利用方面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A.酸雨蔓延 B.市场收缩C.资源枯竭 D.运输量大【解析】 山西省和德国鲁尔区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无论是我国山西运出煤炭,还是鲁尔区运入铁矿石、石油等,运输量都十分巨大。【答案】 D4.为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两地可以共同采取的改造措施是( )A.调整工业结构 B.调整工业布局C.发展有色冶金工业 D.进行产业转移【解析】 两地工业结构都不够均衡,为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可以积极调整工业结构。【答案】 A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5~6题。5.图中表示的是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哪项措施 ( )A.扩大煤炭开采量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6.属于缓解交通运输压力措施的是 (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 ②辅以公路建设 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④发展炼焦业A.①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 5题由图可以看出,山西省的原煤生产逐年增加,应属于扩大煤炭开采量措施。6题加强铁路运输建设,并辅以公路运输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及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都会缓解交通压力。炼焦业不断向外输出焦炭,质量上有所减轻,但空间上基本不变,所以并不会减轻其对交通的压力。【答案】 5.A 6.C7.(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卷)下图是1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天气系统引起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对图乙阴影区域的农业生产有何危害?(2)图乙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3)下图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4)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解析】 本题以1月某时的地面天气图为切入点,考查了常见的天气系统、农业自然灾害,以及和能源基地建设有关的问题。解答第(1)题时应结合冷锋的天气特征及图示阴影区的农业生产状况进行分析。解答第(2)题时,应首先明确阴影区的能源以煤炭、天然气为主,然后从能源的数量、质量、开采条件,以及图示地区地形、水源、交通、市场等方面分析其建设的区位条件。解答第(3)题时,应联系图中的产业链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第(4)题时,应充分联系鲁尔区在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出该区与鲁尔区的不同之处,即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然后联系这两类环境问题从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不合理开矿等方面分析其产生的人为因素。【答案】 (1)农作物遭受冻害,破坏牧场和基础设施。(2)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临近消费区。(3)E:电力工业,F:建材工业。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4)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三部分 第3章 第1节(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回答1~3题。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A.原料工业 B.加工工业C.采掘业 D.冶金业2.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③④⑤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B.原料工业2000年比1995年增加了25%C.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到主体地位D.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属于加工工业【解析】 考查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第1题,从图中1985年工业增加值结构图中可知采掘业占比重大,改革开放初期,产业结构十分单一,核心工业部门为采掘业。第2题,围绕能源开发,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第3题,由图可知原料工业1995年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0%,2000年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0%,2000年比1995年增加10%,占1995年增加值的25%,即×100%=25%,故选B。【答案】 1.C 2.C 3.B读我国2000年与2007年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4~5题。4.通过两图的对比,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在减少B.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增加C.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D.洁净能源的比重在上升5.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山西能源基地的影响表现为( )A.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B.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C.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水平 D.提高了煤炭的经济效益【解析】 第4题,虽然从图中能够看出石油的消费比重在降低,但由于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在提高,因而不能确定石油消费量在下降。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且煤炭的比重在增加,说明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因而为山西煤炭资源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答案】 4.A 5.A(2009年梅州模拟)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根据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据此回答6~8题。6.以下城市可能会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是( )A.大庆、西安、玉门、克拉玛依B.大庆、抚顺、阜新、匹兹堡C.多特蒙德、伊春、郑州、长沙D.玉门、抚顺、郑州、西安7.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C.坚持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8.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B.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D.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解析】 大庆、抚顺、阜新、匹兹堡四城市都是著名的资源型城市,其发展受资源影响较大。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措施主要有:在资源枯竭到来之前,事先培植新的经济支撑点和增长点;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在资源枯竭到来时,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答案】 6.B 7.B 8.D我国将加快百万千瓦级风电场的建设,同时建设甘肃河西走廊、沿海和内蒙古三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打造风电三峡。据此回答9~11题。9.风电三峡与三峡工程相比( )A.几乎没有投资 B.建设周期很短C.会占用大量耕地 D.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10.在河西走廊、内蒙古等地建设风电三峡工程( )①可帮助我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②可缓解北方地区冬春季节的扬沙和浮尘天气③可减少北方地区旱涝灾害的发生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①②③11.我国的风能资源位居世界第一,但目前风电装机容量远落后于德国,原因不包括( )A.我国电力充足,对风电需求量小B.我国经济基础薄弱,风电技术水平低C.我国风电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小D.我国政府对风电建设的扶持力度不够【解析】 第9题,风电三峡工程规模庞大,也需要较多的投资和较长的建设周期;风电设备主要在空中,占用土地很少,且对周边环境也几乎没有影响。第10题,大规模建设风电,可减少煤炭等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大规模建设风电可起到减缓西北风力的作用,从而缓解北方地区冬春季节的扬沙和浮尘天气;风电建设对气候的影响不大。第11题,目前我国电力供应紧张,且风电无污染,市场需求量很大,但由于风电技术落后,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风电成本很高,市场竞争力很小。【答案】 9.D 10.A 11.A(2010年湖南联考)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据此回答12~13题。12.中国在“十一五”规划及同步编制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战略。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仍以煤为基础,主要是因为( )A.矿物能源中,中国的煤炭资源尤为丰富B.煤炭作为能源开发利用比石油更方便C.煤炭的热值比石油高D.燃煤不会污染大气环境13.“加快发展核电、可再生能源和大力发展水电”是“十一五”规划“多元战略”的主要内容。关于下列地区,应重点发展的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A.新疆、内蒙古西北地区应大力发展水能B.青藏高原地区和甘、新地区应大力发展生物能C.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应大力发展太阳能D.东南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应重点发展核能【解析】 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占70%以上,主要是由于我国其他能源较少,而煤炭资源非常丰富。新疆、内蒙古西北地区水资源缺乏,但风能、太阳能较丰富,应大力发展风能;青藏高原地区和甘、新地区应大力发展太阳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由于地势及阴雨天气多而光照较差,但水能资源丰富,应大力发展水能;东南沿海工业发达地区缺乏常规能源又大量需要能源,应重点发展核能。【答案】 12.A 13.D2008年7月29日,海阳核电—期工程1、2号机组核岛负挖工程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海阳核电项目已经全面进入到主体工程建设阶段,据此回答14~15题。14.在山东东部沿海建核电站的主要目的是( )A.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建站优势明显B.缓解山东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C.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建站优势明显D.解决矿产资源贫乏的状况15.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核电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加速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B.应对我国国内能源紧缺的状况在短期将难以改变的状况,填补能源需求缺口C.是我国的宏观能源形势及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唯一举措D.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有利于改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气质量【解析】 山东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建设核电站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山东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进一步促进东部地区的发展。核电站对原料运输要求不高,发展核电让与建立节约型社会关系不大。【答案】 14.B 15.C二、综合题(共40分)16.(2010年天津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 20世纪末开始,我国重工业加速发展,重工业增长值占工业增长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60.22%提高到2004年的67.58%。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的快速成长,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我国能源利用率低,单位GDP、能源消耗量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6.6倍,重工业发展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比较表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京津冀地区 东北三省2003年经济总量(万亿元) 23 798 11 335 13 094 12 957增速均值 14.8% 15.5% 12.2% 10.7%2002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 6 ∶52.1 ∶41.9 4.9 ∶49.8 ∶45.3 10.0 ∶45.7 ∶44.3 12.8 ∶49.7 ∶37.52003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 5.1 ∶54.6 ∶40.3 4.1 ∶52.4 ∶43.5 9.5 ∶47.2 ∶43.3 12.5 ∶50.4 ∶37.1材料三 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1)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4分)(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4)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材料三,说明山西省工业结构的优劣,并指出其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13分)【解析】 第(1)题,依据表格中2002年、2003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可知,四大经济圈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第(2)题,重化工业资源和能源消耗量较大,环境污染严重。第(3)题,珠三角第二产业所占比重(49.8)低于长三角(52.1),且以轻工业为主,故单位GDP能耗较低。第(4)题,由图可知,山西重化工业所占比重较高,应围绕产品深加工、产业结构多样化方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答案】 (1)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提高第三产业比重(2)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 环境污染加剧(3)第二产业比重较低 工业以轻工业为主(4)优:围绕能源(煤炭)开发,充分发挥本省铝土矿、铁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劣:工业结构重型化,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不断持续发展。调整方向: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17.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江苏省正在加快开发沿海产业带。能源工业是沿海产业带开发的主要方向之一。图甲为江苏沿海产业带位置图,图乙为江苏沿海产业带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图甲图乙(1)图乙a、b、c三处中,风力发电场最宜建在________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分)(2)沿海建设风力发电场最有可能产生的影响是(填代号)________。(2分)A.大气污染 B.水污染C.影响鸟类栖息 D.影响沿海气候(3)沿海产业带新建的火电站宜选择在港口附近,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4)田湾核电站二号机组已于2007年5月成功实现首次并网发电。请简要分析江苏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6分)【解析】 第(1)题,风力发电厂的建设应具备以下条件:风力大且稳定;用地条件好;有较好的技术和经济条件。第(2)题,建设风力发电场干扰了鸟类的生存和栖息环境。第(3)题,当地煤炭资源短缺,为便于煤炭的运输,节省成本,火电厂应布局在海运便利的港口附近。第(4)题,从能源、市场、区域(江苏)能源状况及核电的特点分析。【答案】 (1)b 风能资源丰富 用地条件较好(2)C(3)利用海运条件运进煤炭资源(4)江苏经济发达,用电量大;常规能源资源缺乏;核电是清洁能源(新能源)。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3部分3-1能源资源的开发.doc 第3部分3-1能源资源的开发.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