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3-2河流的综合开发(课件+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1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3-2河流的综合开发(课件+练习)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部分 第3章 第2节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流域
(  )
A.雨水是河水主要的补给来源
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
C.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
D.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
2.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面沉降
3.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  )
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
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
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
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解析】 第1题,以统计图为呈现形式,考查流域的特征、存在问题及综合开发。读图可知,该流域径流量、降水量、输沙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均为夏季,由此可判断雨水是该河流的主要补给。径流量的变化除与补给有关外,还与用水量有关,图中4月份降水量增加,但由于用水量大,径流量减少。第2题,读图可知,该河流域夏季降水量大,河流含沙量大,与之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3题,由上题可知,该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会加大径流的季节变化;河流含沙量大,会造成水库和河道淤积,对水库蓄水和内河航运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答案】 1.A 2.B 3.C
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政府已投入74.79亿元人民币用于塔里木河近期综合治理,经过9年治理,塔里木河下游河道连续断流三十多年的状况已成为历史。据此回答4~5题。
4.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能源十分丰富,这包括
(  )
①太阳能 ②水能 ③石油 ④天然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造成塔里木河下游多年断流的原因包括
(  )
①该河为内流河,向下游水量逐渐减少
②流域内的人口不断增长
③工农业用水大增,使下游的水量逐步减少
④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4题,塔里木河下游水量较小,且河流落差小,因而水能资源不丰富。第5题,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的原因主要与下游水量小、流域内用水量不断增加和流域内水资源缺乏合理配置有关。
【答案】 4.C 5.A
(2010年广东河源模拟)读下图,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资源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 B.临近海洋,地热资源丰富
C.山地多,森林资源丰富 D.M、N海域油气资源丰富
7.关于图中黄河段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支流众多,水系发达 B.河床水深流急,呈现V字形
C.河道宽阔,流域面积广 D.水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解析】 第6题,根据图中黄河、泰山等有关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山东附近,M为山东半岛之北的渤海海域、N为山东半岛之南的黄海海域,两个海域的大陆架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第7题,图中为黄河的下游河段,该段因是“地上河”,水系并不发达,流域面积也很狭小;该段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因此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大;该段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有结冰期。
【答案】 6.D 7.D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经验对长江的综合开发有借鉴意义。完成8~9题。
8.长江三峡水能丰富的原因是
(  )
①地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 ②长江径流量大 ③地形平坦 ④河流落差大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④
9.长江和田纳西河的共同点为
(  )
A.河流补给都以大气降水为主,且水汽均来自太平洋
B.水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
C.流域内都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D.都实现了梯级开发,实现了对流域的统一开发与管理
【解析】 考查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及能源综合开发。第8题,长江三峡地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的巫山山脉,地形崎岖。第9题,田纳西河大气降水补给来自大西洋,故A错。长江的水能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也没有实现梯级开发及流域的统一开发与管理,故B、D错。
【答案】 8.D 9.C
读“黄河主要支流年输沙量2004年统计表”,回答10~12题。
河段 支流 集水面积(km2) 年径流量(108m3) 年输沙量(104t)
① 洮河 24 973 53.0 2760
湟水 15 342 24.7 2 000
② 无定河 30 217 14.1 16 800
汾河 28 728 26.1 3 900
③ 渭河 106 493 98.9 43 500
泾河 43 216 21.7 28 700
④ 沁河 12 894 19.1 724
大汶河 8 264 16.3 195
10.平均含沙量最大的支流是
(  )
A.泾河 B.渭河
C.汾河 D.无定河
11.黄河中游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
A.改良盐碱地 B.保持水土
C.解决农村燃料不足 D.治理风沙
12.黄河水能开发主要在
(  )
A.中下游 B.中上游
C.上游和下游 D.下游
【解析】 平均含沙量即年输沙量/年径流量。由表中数据计算可知,泾河平均含沙量最大。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保持水土是其治理的重点。黄河下游多为地上河,水流缓慢,落差小,水能不丰富。
【答案】 10.A 11.B 12.B
2008年黄河调水调沙,自6月19日开始,至7月3日结束,历时14天,为历次调水调沙流量最大的一次。据此回答13~15题。
13.黄河调水调沙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有
(  )
①流水侵蚀作用 ②流水搬运作用 ③流水溶蚀作用 ④流水沉积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黄河调水调沙多选在汛期来临之前,是因为
(  )
A.此时黄河水量最丰富
B.可为汛期泄洪提供畅通的河道
C.此时黄河河水含沙量最大
D.此时黄河下游河段需水量最大
15.综合治理黄河,除调水调沙外,还需要采取的治理措施包括
(  )
①中游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
②下游加固大堤,清理河道
③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④建立水利枢纽,合理调节水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第13题,黄河调水调沙主要是利用流水的侵蚀作用将河床的泥沙冲起,然后再利用流水的搬运作用将泥沙带入大海。第14题,黄河调水调沙的关键性工程为小浪底水利枢纽,其最主要的功能为防洪,汛期之前进行调水调沙,可为泄洪提供顺畅的河道,同时还可为其他季节节约宝贵的水资源。第15题,黄河中游地区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下游除为地上河外,还受夏季洪水、冬春断流、水污染等问题的困扰,因而上述措施都为治理黄河的有效措施。
【答案】 13.A 14.B 15.D
二、综合题(共40分)
16.流域的开发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美国对田纳西河的开发与治理就是一个较成功的范例。结合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及TVA制定的流域治理协调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区位优势是什么?(6分)
(2)我国长江流域的开发治理与田纳西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提示:从流域内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分析)(6分)
(3)针对当前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现状,请你就今后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与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解析】 田纳西河的开发走出一条成功的道路。该区在气候、水文、地形及资源方面存在着优势,它与我国长江流域有很多相似之处,其开发的成功经验对长江流域的开发有很大借鉴意义,如水能的梯级开发、旅游、养殖等特色产业的发展。
【答案】 (1)①田纳西河流域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富;②流域内地形起伏,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③有丰富的煤炭(磷、铅锌矿)等矿产资源。(或: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和能源丰富等是该流域开发建设的有利条件。)
(2)相似之处:①兴建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②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源;③立足于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④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等。
(3)①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实行全流域的统一管理与开发,②加大对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③疏浚河道,提高流域的通航能力;④进一步改善流域内的生态环境;⑤发展特色旅游业。
17.(2009年厦门质检)读珠江流域图和材料,回答问题。(20分)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表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
(1)说明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6分)
(2)简述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8分)
(3)根据图示信息,分析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水电除外)。(6分)
【答案】 (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地表崎岖,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2)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用电需求的增长;改变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入海泥沙减少,珠江三角洲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有利于提高珠江三角洲的防洪和防旱能力。
(3)发展旅游业;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木材加工和制药工业;发展水产养殖。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8张PPT)
第二节 河流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作用:决定了河流的 和流域的 。
2.特征
(1)概况
①位置:位于美国的 。
②发源地:A 山的西坡。
③流域地位:是密西西比河支流B 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支流。
利用方式
开发方向
东南部
阿巴拉契亚
俄亥俄河
(2)地形:流域内 ,地形 。
(3)气候:亚热带地区,气候 。
(4)水系:水系发达, ,大部分可通航,但河流 ,受气候影响,水量 。
(5)矿产资源:主要有 、铜、磷、锌、云母等。
多山
起伏较大
温暖湿润
支流众多,水量丰富
落差较大
很不稳定
铁、煤
二、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田纳西河流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退化,植被破坏和环境污染,产生原因是人口激增、掠夺式开发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采矿和工业污染只是部分原因。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及效果
1.流域开发的目标
(1)核心是河流的 。
(2)结合 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
(3)对流域内 进行恢复和治理。
2.具体措施:在防洪、 、提高水质、旅游、 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与管理。
3.效果:根治了 、农林牧渔业、 和
得到迅速发展, 明显改善。
利用与治理
流域具体特征
生态环境
航运、发电
土地利用
洪灾
工业
旅游业
生态环境
某一流域的开发和利用,与其本身的自然环境有关,对于田纳西河、伏尔加河、尼罗河等河流来说,明确流域内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对流域进行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首要前提。
环境要素 田纳西河
流域特征 对其他环境
要素的影响 对流域开
发的影响
地形 多山的地形,地形起伏大 陆路交通不便,发展航运 修建船闸和水库
蕴藏着丰富的水能 水能开发,建水电站
气候 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流域内光、
热、水较丰富 较早成为发达农业区
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 河流流量不稳定 给航运带来困难,需将修水库和船闸相结合
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的季节需水相矛盾 修水库蓄水,解决降水与灌溉的矛盾
环境要素 田纳西河
流域特征 对其他环境
要素的影响 对流域开
发的影响
水系 水系发达,支流多,水量丰富 航运发达 大部分可通航,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水量不稳定,流量差异大 航运不便 修水库,建船闸促航运
矿产 矿产丰富,有煤、铁、铜、锌、磷、云母等 利于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 成为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早期不合理开发导致环境和生态破坏
1.流域早期开发造成的后果
流域开发早期往往以农业和矿产开采及加工业为主,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就田纳西河而言,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
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产生的原因 造成的后果
土地退化 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对地力消耗过大 老棉花带衰落
植被破坏 扩大耕地面积、获取炼铜用的木炭和矿山开采破坏了植被 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环境污染 炼铜企业大量排放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污染了土壤和水体,使许多生物消失绝迹
2.流域的综合开发
流域开发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尤其是围绕河流的梯级开发,使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得到协调,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其综合开发治理模式如下所示:
(1)如何分析河流内河航运价值
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经济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看河流的水量和水量的变化两个方面,而经济因素主要看流域内经济发达的程度。流域内经济越发达,客货运输的需求越大,航运也就越发达。分析思路如下。
(2)分析一条河流水能资源丰富与否的思路
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稳定,水力资源越丰富;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水量和落差的大小又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思路如下:
(2008年高考四川文综卷)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清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强度加大(图甲),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
均年收入只及美国平均水平的45%。1933年开始,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图乙),取得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20世纪80年代,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达到全美国的平均水平。
(1)分析图甲,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2)依据资料和图乙信息,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
【解析】 (1)根据图甲中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利用方式,分析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分析影响时,要从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环境污染几个方面进行。(2)要注意从资料和图乙中提取信息,如资料中提到的水电开发,图中的大坝和船闸、港口等事物;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答案】 (1)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开矿乱开滥采、用木炭炼铜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重);高强度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大量排出含SO2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生物生长。
(2)修筑了(多座)水坝、(多处)船闸和港口,取得了防洪、改善通航条件、提高运输能力的效益,实现了对全河的统一管理和梯级开发。
流域综合开发(如田纳西河、长江流域)的分析思路
某一流域的开发和利用,与其本身的自然环境有关,清其流域内的自然环境特征,确定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实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等状况,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读田纳西河流域某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回答1~3题。
1.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 (  )
A.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田纳西河流域主要位于美国 (  )
A.中央大平原 B.落基山区
C.东部山区 D.西部高山区
3.田纳西河水系的水文特征是 (  )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②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 ④水流平缓,流量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田纳西河位于30°~40°N北美大陆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西坡,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该流域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落差大,水能丰富。
【答案】 1.A 2.C 3.A
流域的开发都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据此完成4~6题。
4.田纳西河流域实施梯级开发的有利影响是
(  )
①有利于整个流域进行有效的防洪调度 ②提高了流域内的通航能力 ③为区域开发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供应 ④可从根本上防治流域内的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TVA在流域开发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措施是 (  )
①留出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调整农、林、牧业结构 ③恢复治理采矿区的土地生态 ④建立公园、野生动物管理区、风景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水质的是 (  )
A.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B.防治水污染
C.保护水源涵养林 D.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解析】 第4题,实施梯级开发可通过水库形成一个统一的防洪调度系统,改善河道状况,调控了流量的季节变化,提高了通航能力,丰富的水电为区域开发提供了廉价而可靠的电力资源,但环境污染的根本解决需要在工业生产环节中进行。第5题,建立公园、野生动物管理区、风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第6题,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是开发水电的措施之一。
【答案】 4.A 5.A 6.A
7.读下面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M河是________,乙图中的N河是________。
(2)M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
(3)N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是________,此处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河流域开发治理与M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
【解析】 本题通过田纳西河与长江流域进行比较,重在考查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由题干知:①甲图中M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结合流向、形状判断),为田纳西河流域;乙图中N河流域(结合经纬度位置判断)为长江流域。②M、N河流域都得到了开发利用,梯级开发是M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目的是实现流域内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③N河上最大的水利枢纽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N河在流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与M河有相似之处。
【答案】 (1)田纳西河 长江
(2)梯级开发 ①梯级开发分段修建水库和船闸,能改善不稳定径流,使各段水位相对平衡,利于通航。②水库建成之后,可以抵御洪涝灾害,蓄水后利用落差可以发电,电力充足用于冶金工业,既保护了森林,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③水源充足,小气候得以改善,地力和植被都可以得到恢复。反过来,植被得到恢复,又可以改善不稳定径流。④水库储存的水源,可以解决农业灌溉所需,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3)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气候 巫山以上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有丰富的降水和冰雪融水。地势: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系:长江上游有众多源远流长的支流,水系庞大
(4)①通过兴修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②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源;③立足于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④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