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三部分 第5章 第2节(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09年福建龙岩质检)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回答1~3题。1.19世纪80年代,汽车首先在欧洲诞生。有关汽车工业的正确叙述是( )A.汽车工业城属于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B.汽车工业不易与相关工业集聚C.欧洲工业化早,发展汽车工业基础好D.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工业【解析】 汽车工业因产品复杂,零部件多,总厂和分厂容易集聚,属于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同时,汽车工业投资大,技术水平高,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工业。【答案】 C2.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C.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解析】 通过经纬度判断,甲地为美国,钢铁、石化工业发达,有发展汽国工业的良好基础。另外,汽国工业不属于劳动力密集 型企业,排除A;地铁、汽车的发展,可以促进人口向郊区流动,但逆城市化与汽国工业发展并不存在明显相关性,排除C;美国尽管国土面积大,但汽国不适宜于距离运输,因此排除D。【答案】 B3.进入20世纪80年代,丙地汽国产量居世界第一,这主要得益于( )A.原料、燃料丰富 B.位置优越,分布集中C.水能丰富,劳动力投入多 D.重视科技投入【解析】 通过经纬度判断,丙地为日本,日本原料、燃料短缺,尽管劳动力、水能丰富,但这不是汽车工业的主要投入因素,汽车工业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而日本技术先进。【答案】 D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回答4~5题。4.由图可知( )A.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B.在产业转移过程中Ⅱ、Ⅲ类国家处于有利地位C.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Ⅰ类国家D.产业转移是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5.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 )A.加快乙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B.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C.与Ⅰ类国家分工合作,集中发展甲、乙两类产业D.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解析】 第4题,Ⅰ类国家为产业转出地区,为发达国家;Ⅱ、Ⅲ类国家为产业转入地区,为发展中国家,在产业转入过程中,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加重;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主要取决于本国经济的发展;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第5题,在产业调整中,我国要加快科技创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的发展,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答案】 4.A 5.B(2010年徐州调研)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较大,目前相对发达的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这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从而实现苏南与苏北的双赢共振。结合苏南某市与苏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完成6~7题。投资地区 招商门槛 土地价格 平均工资 环保门槛苏南某市 5 000万元 100万元左右 3 000无左右 要求高苏南某市 1 000万元 20万元左右 1 000元左右 要求较低6.苏南地区开始“腾笼换鸟”,被“逼走”的产业所具有的特点是( )A.劳动力需求量大 B.生产规模大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较轻7.江苏省内部出现的这种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有( )①增加就业机会 ,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广大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 第6题,经济发达地区因为经济发达,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较高,劳动密集型工业失去了成本优势,被迫向外转移。第7题,经济较落后地区在产业转移中接收一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促进工业化进程;但因资源型工业一定的污染,可能对环境质量有一定的损害。【答案】 6.A 7.C(2010年广东模拟)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图,读图完成8~9题。8.根据图示信息,正确的叙述有( )A.第一阶段丙国国内对该产品需求少而全部供出口B.进入第二阶段后丙国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乙国C.该产业转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D.该产品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9.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能够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该产业转移路径是由甲国—乙国—丙国B.该产业是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C.该产业转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D.该产业的转移主要反映的是资本转移【解析】 根据三条曲线可以看出第一阶段丙国大量出口而乙国大量进口,说明丙国为主要生产国;第二阶段乙国大量出口,而甲国和丙国大量进口,说明乙国为主要生产国;第三阶段,甲国大量出口,而乙国和丙国大量进口,说明甲国为主要生产国;该产品的生命周期体现出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该产业转移路径是由丙国—乙国—甲国,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答案】 8.D 9.C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出现了产业向海外转移的趋势,到2001年为止日本的上市公司中有一半打算把生产企业迁到国外。近年来中国成为吸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读日本产业外移地区投资比率图,回答10~12题。10.从区域分布来看,日本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地区和增长最快的地区分别是( )A.北美、亚洲 B.欧洲、亚洲C.北美、其他地区 D.欧洲、其他地区【解析】 从图中看出北美是日本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地区,亚洲是增长最快的地区。【答案】 A11.近年来中国吸收日本对外投资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市场广阔B.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资源丰富C.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较高D.便捷的电子商务条件,科技水平高【解析】 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廉价的土地、劳动力是中国吸引日本投资的主要因素。【答案】 A12.日本产业的持续外移,对日本经济的可能影响是( )①造成国内产业“空心化” ②提高国内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 ③技术研究与创新能力减弱 ④本国失业率有所上升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 日本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是生产加工环节,而研发主要集中在本国,生产加工环节的转移会造成国内产业的“空心化”,客观上能提高接收地的管理与技术水平。【答案】 D读我国某些省市“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比较表,回答13~15题。地区 化工 农产品、食品加工、森工 装备制造业 高新技术产业A 石化、玉米化工 农产品、食品加工 高技术B 石化、煤化工 绿色食品、农产品加工 飞机、汽车等装备制造基地 信息产业、生物制药等C 石化、煤化工、盐化工 食品加工 汽车、船舶装备制造 电子信息D 石化新材料 装备制造 软件、集成电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等产业13.表中四省市场分别是( )A.吉林、陕西、山东、北京 B.陕西、吉林、山东、北京C.吉林、陕西、北京、山东 D.陕西、吉林、北京、山东14.四省市中能够吸引国外大型石化公司前来投资建厂的地区,应当( )①拥有丰富的劳动力 ②接近油气资源或交通便利地区 ③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 ④靠近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地方A.①② B.②④C.①④ D.③④15.汽车制造是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的重点产业之一。发达国家在北京投资建厂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廉价劳动力丰富 B.市场广阔C.政策优势 D.钢铁工业发达【解析】 第13题,A省区重点发展玉米化工说明玉米产量高,为吉林;C省区发展盐化工说明靠海,为山东;D省区高科技产业发达,为北京。第14题,发展石化要接近原料地或市场。第15题,北京地处经济较发达的京津唐地区,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答案】 13.A 14.B 15.B二、综合题(共40分)1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21分)材料一 GE(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产品流程示意图。材料二 中国制造电器及中国品牌电器占世界市场份额。材料三 GE公司在中国投资的两个阶段。(1)GE公司在中国大量采购电器成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4分)(2)材料二说明我国电器生产企业________________。(4分)(3)材料三的阶段Ⅱ和阶段Ⅰ相比:对GE公司而言有利于________;对中国企业产业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4分)(4)材料一说明中国电器工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________型产业上,以后必须向________型和________型产业升级。(3分)(5)就中国电器企业的发展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6分)【解析】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中三幅图。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有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可以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产品,有价格上的优势,生产量大,普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较高,但是名牌少,所以作为我国企业应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转变,应加大产品开发研究投入,注重市场开发,树立品牌意识。【答案】 (1)中国廉价劳动力、质优价廉的产品可以保持其竞争优势(2)生产量大,但名牌少(3)缩短产品开发与制造之间的周期,提高竞争能力与中国企业争夺优秀科研人才(4)劳动密集 资金密集 技术密集(5)加大产品开发研究投入;注重市场开发;树立品牌意识。17.山东省在批复了依托黄河三角洲在东营兴建大规模加工制造业基地的请求后,又强力推出了“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新概念,要把山东半岛建成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制造业基地。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9分)(1)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应主要布局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核心的城市。(2分)(2)①、②、③的三次转移,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________;20世纪60~70年代①的转移和80年代②的转移,主要是以________型产业为主。(4分)(3)产业向国外转移利弊兼有。简要说明此举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3分)(4)从资料看,山东利用外资居前两位的国家是韩国和日本。简要分析山东省能够吸引日韩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10分)【解析】 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及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第(1)题,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核心是济南、青岛。第(2)题,从企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入手分析。第(3)题,分析的关键是明确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日本国内的影响。第(4)题,从地理位置、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分析即可。【答案】 (1)济南 青岛 (2)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 劳动密集 (3)国内生产困难,失业率上升,市场萎缩。 (4)①地理位置靠近日韩;②劳动力廉价丰富;③市场广阔;④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好;⑤内部交易成本低等。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4张PPT)第二节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 转移到 的现象。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和 产业转移。原生产地其他地区国际1.产业转移的目的:企业生产追求更高的 。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1)主要因素利润国际产业转移的规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转移到不发达国家。1.产业转移的意义:使某产业从 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成为带动整个地区 的重要因素。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 调整。(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 。(3)改变区域 。(4)改变 就业的空间分布。创新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合作地理环境劳动力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不一定永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只要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接受产业转移时注意将研究、开发一起引进,就有可能与发达国家同步发展。如韩国的政策就是避免总跟在发达国家的后面。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同国家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发达国家 原主导产业被新主导产业所替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阶段的产业,注重产品设计、营销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将污染向外转移,环境污染改善 就业机会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发展中国家 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进程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阶段的产业,注重产品的加工 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污染 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1)产业转移的分析思路首先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是把握影响工业部门选择区位的因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2)实例分析①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区位存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发展交化。例如钢铁工业一开始是接近煤炭产区的,即接近能源产地。随着技术的发展,能耗的下降,其主导因素由原来的能源为主变为原料为主,工业区位倾向于铁矿石产地。“二战”后,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市场对工业区位影响力加强,工业区位又倾向于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的沿海地区,如日本的钢铁工业、我国的宝山钢铁总厂。总体上讲,钢铁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从能源→原料→交通、市场的变化,导致钢铁工业的区位不断发生空间上的转移。②又如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工人的工资高低对这类企业的区位影响也较大,致使工业区位也随之发生变化。其过程如下所示:其转移有一个共同规律:它们都是转向劳动力工资较低,数量较多的地区。当该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工资水平提高,生产成本变高,利润减少时便再次进行转移。而原来劳动力指向型企业所在地区则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侧重发展知识指向型企业或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2009年高考江苏地理卷)下图是美国新一代波音737 飞机在中国的零部件生产地说明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1)图中反映出国际飞机制造业的(双项选择) ( )A.集聚现象 B.分散现象C.产业升级现象 D.产业转移现象(2)此类合作,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有(双项选择) ( )A.增大就业压力 B.加快工业化进程C.促进技术创新 D.改变能源政策【试解】 (1)________,(2)________。【解析】 第(1)题,根据新一代波音737 飞机在中国的零部件生产地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国际飞机制造业呈现分散的特点,属于产业转移。第(2)题,新一代波音737 飞机在中国进行零部件生产,可以促进就业,加快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并促进技术创新。【答案】 (1)BD (2)BC工业的跨国或跨地区转移,首先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的差异;其次是把握其影响的主要工业区位因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主要是利用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的市场,再次是利用地价便宜的特点。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2008年高考海南地理卷)M公司为世界著名的电子企业,于1992年开始在我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生产厂。目前天津已成为M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M公司的天津生产基地本着就近采购的原则(下图所示),使在华供应商由1995年的130多家发展到2001年的700多家。完成1~3题。1.与北京相比,天津成为M公司向中国产业转移首选地的优势条件是 ( )A.海运方便 B.市场潜力大C.研发力量强 D.生产成本低2.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M公司第Ⅱ类供应商选址天津的主要原因是 ( )A.接近原料地 B.接近市场C.接近研发中心 D.接近国际航空港3.天津下列企业中,最有可能成为M公司第Ⅳ类供应商的是 ( )A.化工厂 B.食品厂C.电子元件厂 D.家具厂【解析】 第1题,降低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利润是跨国公司进行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第2题,M公司第Ⅱ类供应商选址天津,主要是考虑为M公司天津生产基地提供原料和配件,符合接近市场的原则。第3题,从图中M公司天津生产基地的产品(手机、GPS接收机等)可以看出M公司天津生产基地需要电子元件作为配件。【答案】 1.D 2.B 3.C上海名牌“白猫”洗涤品有声誉,有市场,但因近年产业结构调整,已不适宜在上海发展;而重庆万县生产洗涤品的企业产销量低,经济效益差。两家企业合资组成了“白猫”(重庆)有限公司,安置三峡库区移民1 000多名。据此回答4~6题。4.上海“白猫”洗涤品企业参与组建“白猫”(重庆)有限公司的现象 ( )A.属于国际产业转移 B.不属于产业转移C.属于区域产业转移D.与产业转移无关5.促进上海“白猫”洗涤用品企业参与组建“白猫”(重庆)有限公司的直接原因是 ( )A.劳动力流动性很强B.寻找新的企业发展空间C.上海生产内部交易成本高D.万县具有劳动力资源优势【解析】 本组题主要考查了产业转移的概念,原因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解答时注意结合材料,进行知识迁移。【答案】 4.C 5.B 6.D7.(2010年盐城调研)江苏是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之一,但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下图是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差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江苏南北经济存在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中地区包括长江沿线的扬州、泰州和南通三市,这里经济发展与苏北相比,有利的地理位置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苏北地区农业所占比重较大,简要评价苏北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近年来苏南部分产业逐渐向苏北转移,简要分析这种产业转移对苏北区域发展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苏南经济总量多于苏中和苏北;苏南第二、三产业比重大于苏中和苏北(2)滨江、靠近苏南和上海发达地区(3)地形平坦、水热充足、雨热同期、水源充足,但水旱灾害多(4)促进苏北经济结构的升级、促进城市化发展,促进劳动力就业,但可能加剧资源、生态和环境压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3部分5-2产业转移.doc 第3部分5-2产业转移.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