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1-1地球和地图(课件+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1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1-1地球和地图(课件+练习)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
一、选择题
(2009年南京调研)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为主题。“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为口号,前往五大洲的21个城市传递。4月10日,热切关注火炬传递过程的人们发现,多家媒体报道的巴黎—旧金山“奥运圣火”号包机飞行航线(如图)有所不同。读图完成1~2题。
1.在报道的甲、乙、丙、丁四条图示航线中,飞行距离最短的是(  )
A.甲航线 B.乙航线
C.丙航线 D.丁航线
2.“奥运圣火”号包机于巴黎(东一区)当地时间22时起飞,沿最短航线飞行,历时约13个小时抵达旧金山(西八区),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飞行途中包机经历的是夜长昼短21世纪教育网
B.飞行途中包机经历的是夜短昼长
C.飞行途中包机经历的全部是黑夜
D.飞行途中包机经历的全部是白昼
【解析】 从巴黎到旧金山向西穿越大西洋且向北弯曲为最近航线。当巴黎(东一区)当地时间22时时,旧金山(西八区)当地时间为13时,历时约13个小时后旧金山当地时间为第二天2时。飞机向西飞行为最短航线,所以飞行途中包机经历的全部是黑夜。
【答案】 1.A 2.C
(2009年盐城调研)下图是某湿润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完成3~6题。
3.图中甲地点陡崖崖底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A.388米 B.488米
C.588米 D.688米
4.图中最易形成瀑布的地点是(  )21世纪教育网
A.甲 B.乙
C.丙 D.丁
5.图中两地间能够开凿渠道自流引水的是(  )
A.从乙到丙 B.从丁到乙
C.从戊到甲 D.从丁到戊
6.若在丙地建一小型度假村,应特别注意防治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 B.风沙
C.滑坡 D.台风
【解析】 图中显示甲地点陡崖崖底的海拔在300米到400米之间。
瀑布发育于河谷且坡度较陡处。图中乙地位于谷地处,且下游有陡崖地貌,最易形成瀑布景观。在两地间自流引水需要由地势高处修渠到地势低处,依据图中各点的海拔分析可知从丁到戊符合要求。丙地位于陡坡地带,若在该地建度假村需防止滑坡等地质灾害。
【答案】 3.A 4.B 5.D 6.C
(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卷)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据图完成7~8题。
7.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
A.东北—西南向 B.东西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西北—东南向 D.南北向
8.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
A.上、下部均陡峭 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C.上、下部均平缓 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解析】 根据山脊概念—等高线弯曲部分指向低处,结合等高线图即可判断山脊基本上呈东北—西南走向。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结合西北坡的等高线密集程度判断即可。
【答案】 7.A 8.B
(2009年宜昌调研)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有一公路沿河兴建。据图回答9~11题。
9.就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A.西北向东南流 B.东南向西北流
C.东北向西南流 D.西南向东北流
10.若河水暴涨,最可能被水冲毁,使行车受阻的路段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若要安排野外露营活动,就地形、水文特征判断,最不适宜的选点是(  )
A.W B.X
C.Y D.Z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河流在东北处穿过20米等高线,且20米等高线东北方向海拔更高,故图中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
若河水暴涨,最可能被水冲毁,使行车受阻的路段是丙。因为该地区地势平坦,河流在地势平坦的地区流动,侵蚀作用增强,导致河曲发育(河水冲刷凹岸,在凸岸沉积),而图中丙地位于河流的凹岸,最易受到流水的冲刷与侵蚀作用,可能导致河堤被冲毁,使车辆通行受阻。若要安排野外露营活动,就地形看,应该选择平坦开阔的高地,就水文特征看要选择高地,不能在低洼地与河谷,X地位于地势低平的河流沿岸,所以X最不适宜。
【答案】 9.C 10.C 11.B
(2009年高考天津文综卷)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13题。
21世纪教育网
12.甲成为图中区域规模最大的村落和集市,最主要的条件是(  )
A.地处河流上游,水质良好
B.周围地貌多样,风景优美
C.地形平坦开阔,交通方便
D.背靠丘陵缓坡,滑坡很少
13.地质队员发现乙处有金矿出露,考虑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能找到沙金(沉积物中的细小金粒)的地方是(  )
A.a B.b
C.c D.d
【解析】 图示显示甲处地处宽阔河谷地带,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这是甲成为该区域最大村落和集市的最主要条件。
等高线凸向高处为河谷,显然乙位于河谷上游,d则位于同一条河谷的谷口处,结合题干可知D项正确。
【答案】 12.C 13.D
二、综合题
14.(2009年杭州质检)下图为某地等值线示意图,图中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 ℃/100米,回答下面各题。
(1)图中甲点的海拔为   米,乙点的温度为    ℃,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    。
(2)图中陡崖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攀登的最大高度不超过    米。
(3)图中河流上游的剖面图最有可能为    。
(4)简述图中所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解析】 (1)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规律知,图甲点的海拔为900米;图中海拔700米处的温度为10.2 ℃,则乙处的温度为(700-300)×0.6 ℃/100=12.6 ℃;甲处等高线较乙处密集,故甲处坡度较陡。(2)图中陡崖底部最低不低于700米,最高不超过1 100米,故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攀登的最大高度不超过400米。(3)图中河流上游坡度陡,河流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V”型谷。
(4)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及地势变化两方面描述。
【答案】 (1)900 12.6 甲
(2)400 (3)A
(4)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降低(西南高,东北低)。
15.(2009年高考江苏地理卷)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A城镇风向是    。A与D相比,晴天概率大的是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个城镇中,最容易遭受突发地质灾害的是    ,原因是                。
(3)四个城镇中,规模最大的应是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即“山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形成堰塞湖可能性的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获得以下信息:
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22°以上,已有大片开垦为耕地;在E、F两地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崩塌滑坡容易导致峡谷堵塞形成堰塞湖。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适宜发展________,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E、F两地中________地附近较容易形成堰塞湖,建议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________技术密切监视崩塌滑坡的动态。
【解析】 (1)该题考查天气形势图的判读和常见天气系统的知识。由图可知,A城镇在低压槽的东部。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可知,A城镇的风向应为西南风。低压槽部,天气复杂多变。A、D两地相比,A地在冷锋的锋前,晴天概率较大。
(2)A、B、C、D四个城镇中,只有D城镇位于海拔400~600米处的山脊上,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
(3)根据城市区位理论可知,A城镇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另外A城镇地形平坦、地势开阔,规模应该最大。
(4)由题中信息可知,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22°以上,已有大片开垦为耕地,因此该处适宜发展林业,退耕还林。E
地是峡谷,且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极易形成堰塞湖。地质灾害的动态监测应使用遥感技术。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1)西南风 A A地位于冷锋锋前
(2)D 坡陡;水充足
(3)A 河流交汇,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捷
(4)①林业 退耕还林(或封山育林) ②E 遥感
16.(2009年徐州调研)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主要河流的流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按图中A线和B线两个方案,请你从工程量、运行等方面综合考虑,简要比较它们各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
路线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A
B
(3)该地的开发,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山上植茶树果树,山下种粮食棉花。
方案二:山上修梯田、种粮食棉花;山下种蔬菜、花卉、养奶牛。
你同意哪种方案?理由是什么?
【答案】 (1)从西南流向东北
(2)
路线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A
坡度较平缓
需架设4座过河桥梁,且占用耕地
B
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
靠近甲地的地段坡度太陡
(3)方案一。该地位于东南丘陵地区,山上坡度陡,宜种植茶树、果树(或不宜修筑梯田);山下坡度缓,可种植粮棉(或不一定发展城郊型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4张PPT)
☆ 必修1 ☆
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
(1)形状:两极 赤道 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是 千米,赤道周长约 千米。
2.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
6371
稍扁
略鼓
4万
经线 纬线
图示
概念 地球仪上连接 的线 地球仪上与 平行的圆圈
特征 (1)所有经线为 的半圆
(2)两条 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
(3)经线指示 方向
(4)所有的经线都 于南北两极点 (1)纬线是 的圆圈
(2) 最长,越往两极,纬线圈越
(3)纬线指示 方向
(4)所有纬线都相互
南北两极
赤道
长度相等
相对
南北
相交
长度不等
赤道

东西
平行
度数
标定 从 向东、向西各180°,以东是东经(E),以西是西经(W) 以 为界,向北至90°N、向南至90°S
半球
划分
为东西半球分界线 为南北半球分界线
度数
变化
规律 自西向东,东经度数值渐大,西经度数值渐小;反之亦然 自北而南,北纬数值渐小,南纬数值渐大;反之亦然
0°经线
赤道
20°W和160°E经线圈为
赤道
3.经纬网的意义
(1)确定地球表面某点的地理位置。
(2)确定地球表面两点之间的方向。
(3)计算地球表面两点之间的距离。
二、地图的基本要素
3.图例和注记
三、等高线地形图
2.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深)线:在地图上 高度(深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
读下图,识别不同的地形:
海拔高
稀疏
密集
3.地形剖面图: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转绘而成,可以直观地表示地图沿某一方向地势的 和坡度的 。
起伏
陡缓
1.经纬度的确定
(1)经度的判断
①自西向东(或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则为西经。(如图一)
②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那么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y°=180°-x°,所属的东西经正好相反。(如图一)
(2)纬度的判断
①某地的纬度,也就是该地向地心做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如图二中角δ)
②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如图二中角 )
③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北纬数值,减小者则是南纬。(如图三)
2.常见经纬网图的解读
类型 侧视图 俯视图
常见例图
演变简图 ①截取一段纬线,在其上标注经度,如图②截取一段经线,
在其上标注纬度,如图
截取极地投影图中的一部分,如下图
判读要领 ①横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纬线,由南向北增大为北纬度,反之为南纬度②竖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经线,由西向东增大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
③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纬)线之间经(纬)度差异一般是相等的
①关注经纬线的表现形式:纬线为圆弧线,经线则是从圆心出发的射线②判断圆心是北极点还是南极点,确定纬线是南纬度还是北纬度
③依据自转方向及经线经度值的变化特征,确定经线是西经度还是东经度
3.经纬网图的应用


标 度数往北增大为北纬,往南增大为南纬,往东增大为东经,往西增大为西经。极地俯视图中极点的判读方法:①字标法:在极地中心处标注“南”或“S”为南极,标注“北”或“N”为北极;②自转方向法:极地俯视图中若画有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可以根据“北逆南顺”判定;③经度递变法:根据东经度沿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沿地球自转方向减小的规律,画出地球自转方向,从而判断南北极;④海陆轮廓法:极点处为陆地则为南极,极点处为海洋则为北极 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经纬度分别为(0°,0°)、(20°E,40°N)、(40°E,0°)、(60°E,20°S);甲在乙的西南方,甲在丙的正西方,甲在丁的西北方;甲丙之间的距离为4 440 km


向 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判定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间的经度差值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位 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经纬度分别为(0°,0°)、(20°E,40°N)、(40°E,0°)、(60°E,20°S);甲在乙的西南方,甲在丙的正西方,甲在丁的西北方;甲丙之间的距离为4 440 km


离 经线上,纬度差1°的经线对应的地面上的弧长大约是111 km;赤道上,经度差1°的赤道对应的地面上的弧长大约是111 km;纬线的长度随纬度的增加而缩短;在纬线上(假设其纬度为x),经度差1°的纬线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 x°km
在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相对方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
(2)
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先看两点所在经线,确定是哪点在东,哪点在西;再看两点所在纬线,确定哪点在南,哪点在北,然后把两点结合在一起,即可确定两点之间的相对方位。
(3)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东西方位的最简捷方法是在相比较的两地之间的劣弧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箭尾为西,箭头为东(如上图)。根据图中南极点(S),我们先画出A、B两点间的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根据上述法则,B点在A点的东方,C点在D点的东南方向。
1.等高线地图的特征
定义:所谓等高线,就是在地图上将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特点:①同线等高:处于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处海拔高度相等;②同图等距:在同一幅地图上,任意两条相邻等高线间的差值都是相等的;③在同一幅图上的两条等高线一般不会相交(除陡崖外);④都是闭合曲线(除非图幅被截断),等高线不会在图中出现中断;⑤等高线由低值向高值凸出处为山谷;等高线由高值向低值凸出处为山脊;⑥等高线越密,说明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说明坡度越小;⑦在两高值区或两低值区之间,必定存在有两条数值相等的相邻等高线;⑧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这种短线叫做示坡线,也叫降坡线,它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2.海拔与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又称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的计算:计算一座山或是一个陡崖有可能的相对高度,这种计算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可能的最大相对高度,还有就是有可能的最小相对高度。
如右图一个陡崖,陡崖顶部的海拔是大于或等于400米,小于500米,陡崖底部的海拔小于或等于100米,大于0米。即可能400米等高线刚好穿过崖顶,而100米等高线刚好穿过崖底,则陡崖的最小高度为300米;也可能陡崖的最高点高度无限趋近500米,而崖底高度无限趋近0米,则这个陡崖的最大高度为近500米,所以这一陡崖的高度为:300米≤H<500米。



律 判地势
①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大小按“大于小数、小于大数”的法则读数;②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数、小于小数”的法则
判坡度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类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平原;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曲部分较和缓——丘陵;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山地;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高原








位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地;反之,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鞍部;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山谷;等高线交会处——陡崖



用 判坡向 示坡线——与等高线垂直,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迎风坡——暖湿气流沿坡面上升;背风坡——暖湿气流沿坡面下沉
计算相
对高度 计算公式:(n-1)d<h<(n+1)d,其中n为两地之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与气候
结合 地势高,气温低;迎风坡与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
与河流水
文结合 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水库坝址宜选择在峡谷地段
与地区规
划结合 平原地区宜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宜发展林业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 ℃·H相/100 m。
(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形区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低,最上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H高-H低≤H相<H高-H低+2d。
(4)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n-1)d≤H<(n+1)d。
绘制步骤 确定剖面线 在等高线图上画出一条剖面方向线(可能为已知,如右图中的AB)
建坐标 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
描点 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
连线 用光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如右图中8、9两点高度相同,两者之间为河谷,地势较低)
判读规律 定位 根据经纬度确定剖面的地理位置
看起伏 看纵坐标(垂直比例尺),了解图示地区地形起伏变化,确定地貌类型、分析地势特征等
解决问题 根据掌握的地理知识回答该地区所在国家、濒临的海洋及与此有关的气候、植被、地质、土壤、水文、自然带、人类生产活动等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问题
(2009年高考江苏地理卷)下图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2)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  )
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
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
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
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解析】 由题意,“水半球”和“陆半球”的极点相对应。“陆半球”的极点为38°N、0°,则“水半球”的极点为38°S、180°。再根据半球的划分方法,不难选出D选项。
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夜半球的中心点为23°26’N、0°,则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S、0°,此时非洲大部分位于夜半球;北京市8时左右,正值上班高峰;南极昆仑站位于南极点附近,正值极昼期;江苏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答案】 (1)D (2)C
经纬网图上的“定向”方法
(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①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关系。②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断方向时既要判断两点间的东西方向,又要判断两点间的南北方向。③判断东西方向时要选择劣弧段(两点之间经度差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转方向确定方位。
(2)用经纬度法判断
①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为东,减小的方向为西;西经度增大的方向为西,减小的方向为东。②北纬度增大的方向为北,减小的方向为南;南纬度增大的方向为南,减小的方向为北。
1.
(2009年福州质检)2009年1月27日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正式建成。昆仑站建站位置确定为(80°25′01″S,77°08′58″E)位于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7.5公里处。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判断,中山站至冰穹—A处的直线距离约为(  )
A.800千米      B.1 300千米
C.1 500千米 D.2 000千米
(2)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冰穹—A处与中山站几乎在同一经线上,两点间的纬度相差约为11.5°,而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实地距离相差约为111千米,所以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1 300千米。根据经纬度可判断出两站的相对方向,注意东西方向的判断要选择劣弧段。
【答案】 (1)B (2)C
(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卷)下图是亚热带亚欧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  )
A.瀑布飞流       B.湖光山色
C.云海日出 D.奇峰峡谷
(2)下列四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合理的是(  )
A.甲—育用材林 B.乙—培育橡胶
C.丙—种植棉花 D.丁—发展茶园
(3)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位于三角洲
B.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反
C.盛夏晴朗的夜晚④地常吹偏北风
D.深秋的清晨乙地比甲地更容易出现雾
【解析】 据图示等高线信息可知,该区域为低山丘陵区,①、②两河汇入南部湖泊区(200米等高线围绕部分为湖泊),且湖泊面积大约占本区域的1/4。综上,本区最突出的旅游资源应是湖光山色。
据题干知图示区域为红壤区,适合茶树生长;又丁处为海拔300米的缓坡,种植茶树可保持水土,且有经济效益,故D项说法正确。
由于图示南部湖区与北部广大低山区热力性质的不同,白天,风从湖区吹向陆地,常吹偏南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湖区,常吹偏北风,故C项正确。这种水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昼夜风在盛夏表现的更为明显。
【答案】 (1)B (2)D (3)C
2.(2009年广东五校联考)下图中甲图为某地(26°N,116°E)平面图,沿甲图E—F与C—D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分别为乙图和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的地形是(  )
A.山峰 B.山脊
C.山谷 D.鞍部
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
河流只能发育在山谷,且山谷处的等高线是向数值高的区域凸出,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
(2)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④地的水体在坡面上的流向是(  )
A.东北向西南 B.东南向西北
C.西南向东北 D.西北向东南
(3)①地适合(  )
A.种水稻 B.种苹果
C.种柑橘 D.养鱼
【解析】 由乙、丙两图可知,沿EF的剖面图地势由E向F逐渐降低,沿CD的剖面图地势中间高两侧低,符合山脊的特征。④地大致位于甲图的OD之间,EF为分水岭,所以水体在坡面上由西北流向东南。由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南方低洼丘陵地区,在海拔350米以上适合种柑橘。
【答案】 (1)B (2)D (3)C
(2010年东城区检测)读南极洲等高线图和南极洲4个气象站气温曲线图,回答1~3题。
1.法拉第站在哈利湾站的(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2.关于四个气象站气温的正确叙述是(  )
A.最低气温均出现在7月
B.各站之间的气温差异夏季最大
C.气温季节变化最小的是法拉第站
D.南极气温年较差为22 ℃
3.东方站各月气温都比南极点低,主要原因是东方站(  )
A.纬度比南极点高 B.海拔比南极点高
C.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D.终年盛行西北风
【解析】 法拉第站比哈利湾站离南极点更远,即位于哈利湾站北方;如果从法拉第站到哈利湾站,要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即法拉第站位于哈利湾站的西方。这四个气象站的最低气温出现在7、8月,这时为南半球冬季,也是四站之间气温差异最大的季节;图中法拉第站气温曲线较平直,是四站中气温季节变化最小的。东方站的海拔比南极点更高,因此气温比南极点更低。
【答案】 1.A 2.C 3.B
(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卷)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据此完成4~6题。
4.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  )
A.5时25分 B.6时25分
C.12时25分 D.13时25分
5.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
A.820千米 B.1 020千米
C.1 220千米 D.1 420千米
6.与中山站相比,昆仑站所在的地点(  )
A.年降雪量较大 B.气压较高
C.年太阳辐射较强 D.年均风力较小
【解析】 南极中山站位于东五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南极中山站与昆仑站经度相差很小。纬度相差约11度。同一经线上,每个纬度差的水平距离约111 km。昆仑站与中山站相比,纬度更高,更靠近高气压中心,为下沉气流区,且深居内陆,降水少。昆仑站海拔很高,空气稀薄,气压较中山站低。
【答案】 4.C 5.C 6.D
7.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其进行了综合考察。读图,分析回答考察小组遇到的问题。
(1)在沿A→E线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是A、E两处最晚,C处最早。由此判断沿线地区的褶曲类型是什么?并简述理由。
(2)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图中虚线是规划在几个村庄之间修建的公路,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呈“之”字型。分别说明这样修建的原因。
(4)本着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请你为该区域的能源开发利用献计献策。
【答案】 (1)背斜。中心岩层年代较老,两翼岩层年代较新。
(2)①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较平坦;②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③淤积有肥沃的土壤,比较适宜聚落的发展。
(3)①乙村到甲村地势平坦;②乙村到丙村地势起伏较大,公路大部分路段与等高线平行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
(4)①积极营造薪炭林;②大力开发小水电;③推广普及沼气等。
课时作业
点击进入链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