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整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1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整合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根据2008年高考上海地理卷改编)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陡崖出现在________处。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2)甲、乙两处中,为良好的储水构造的是________处;适合建采石场的是________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建工程隧道应选址于________处(甲或乙),水库选址时,应避开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导引】 解决该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背向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的为背斜;中间新、两翼老的为向斜。(2)褶皱形成初期,背斜成山,向斜成谷;遭受外力侵蚀后,背斜容易成为谷地,向斜成为山岭。(3)寻找油气找背斜,寻找地下水找向斜;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
【答案】 (1)背斜 向斜 断层 丙 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该处容易形成断裂,岩石比较破碎,因此更容易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地势逐渐降低,而形成山谷
(2)乙 甲 甲处为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于采挖
(3)甲 丙 避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研究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貌可以更好地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对找矿、找水、工程建设有很大帮助。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如图:
(2)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如图:
(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背斜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因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易于开采。
(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如图: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向斜构造在岩层形状上表现为向下弯曲,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背斜是隧洞的良好选址,因为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6)断层能加大地震裂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处的地区烈度会变大。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应回避断层处,因为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回答问题。
(1)地质构造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这里的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的状况如何?
(3)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a处还是选择b处开凿?(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加以考虑)
(4)若在c处修建一座水库,请分析其是否合理。
【解析】 首先应正确判读褶皱和断层。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域内某种作用起主导作用,从地壳运动看,岩层弯曲有一致性,应是先发生褶皱,而后发生断层。背斜顶部岩层缺失,向斜顶部有上覆岩层,故背斜受侵蚀严重,向斜受侵蚀较轻。对于地质构造应用于实践时,应考虑地质构造与建设的相互影响。
【答案】 (1)背斜 向斜 断层 (2)地壳运动状况是:先发生褶皱,后发生断层。外力作用状况是:a、b两处表面出现差异侵蚀,背斜受侵蚀严重,出现岩层的缺失,形成相对低洼地,而向斜侵蚀相对较轻,形成相对高地。(3)选择a处,因为a处岩层向上隆起,符合力学原理,不易塌陷,同时,不易积存地下水。(4)c处不宜修水库,因为c处岩层有断层,断裂面岩层破碎会造成水库漏水。同时,渗入断层的水又可促使断层面两侧岩块活动,能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从而影响水库的安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