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 单元整合(课件+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1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 单元整合(课件+练习)

资源简介

(共12张PPT)
1.把握三个关系
(1)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的最大太阳高度,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直射点向南、向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的绝对值。
(2)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处于夏半年。在此期间,该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当太阳直射所在半球的回归线时,该半球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极圈到极点出现极昼现象。
(3)太阳直射点与时间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为直射点所在纬线昼长的中间点(昼长的平分点)。
◎掌握五个地理技能
2.认准三条线
(1)晨昏线
①晨昏线就是太阳光照射地表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假若把地球看做一个正球体,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作用,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面积相等,晨昏圈应为一个大圆,并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点的太阳高度为0°,二分日时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时晨昏圈与极圈相切。
②在太阳光照图上,晨线与昏线的一般判断方法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晨昏线是不断变化的,由于地球自转,在地球上某一位置观察时,晨昏线在地球表面自东向西移动;由于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存在着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晨昏线在极圈和极点之间运动,从而引起各地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2)日界线
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它是一条人为界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要加一天(如图所示)。
(3)0时经线
0时(地方时)经线是一条自然界线,它是随地球自转运动而不断变化的,0时经线的东边比西边日期早一天,日界线和0时经线可以重合,即18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此时全球为一个日期。
3.掌握两种计算
(1)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①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差15°,地方时就相差1小时,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故计算某地的地方时,只要知道另一经线的地方时和它们之间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出来。
②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由于地球自转,从中时区(零时区)向东每增加1个时区,时间就增加1小时,向西每增加1个时区,时间就减少1个小时,在时区计算上,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早,较西的时区,区时晚;经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要变更;我国通用的标准时是120°E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称为北京时间;中时区(零时区)的区时,即0°经线的地方时,称为国际标准时。
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是:某时区的区时实际上就是该时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
(2)昼夜长短与日出和日落的计算
①可以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在日照图上某条纬线与晨昏线有两个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部分即为白昼的时间。
②可以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来计算。方法是:白昼长=2×(12-日出时间)或白昼长=2×(日落时间-12)或白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③同一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相同纬度地区昼长相同;南北半球相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相反,如北纬40度地区的昼长是15小时,那么南纬40度地区的夜长为15小时。
④极昼区、极夜区的昼长分别是24小时和0小时。赤道地区的昼长永远是12小时。
4.运用四个点
(1)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是某地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太阳光线永远与晨昏线垂直,确定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的方法一般有:①根据日期(二分二至日);②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图中∠2);③根据晨昏线和赤道的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图中∠3);④根据晨昏线和纬线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图中B、C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A的纬度互余);⑤利用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2)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
由于赤道上始终昼夜等长,晨线和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和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可以利用该点判断直射点的经度和求任何经线的时间。
(3)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
也就是晨昏线和极昼(夜)区的切点,这些点位于极昼(夜)区的最低纬度,是晨线向昏线的转折点,直射点与极昼(夜)区的最低纬度之和为90°,根据晨昏线和极昼(夜)区的切点可以判断直射点的纬度;当切点位于昼半球中分线上时;直射点和切点的经度相同,当切点位于夜半球中分线上时,直射点与切点经度相差180°。
(4)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
晨昏线把所在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利用该点可以求出该纬线的昼长或夜长(只要求出昼弧或夜弧的长度,根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的规律就可以计算出昼长或夜长),还可以推算出该纬线的日出和日落时间。
5.熟悉等值线判读的四个技巧
判读技巧 具体说明
等值线数值大小变化的运用 通过观察图中等值线数值的大小变化规律,判断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如等值线数值增大的方向,在等高线图中则为山顶所在区域;在等压线图中则为高压中心所在区域。在等温线图中根据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可确定南北半球
等值线疏密程度的运用 在同一比例尺的等值线图中,如果相邻两条等值线差值相同,等值线的疏密就反映了其单位距离的等值线数值差的大小,若等值线越密集,单位距离数值差就越大;若等值线较稀疏,单位距离的差值就较小。在不同类型的等值线图中它反映的地理意义不同,在等高线图中,反映了地形坡度的陡缓;在等压线图中,反映了气压差(风力)的大小;在等温线图中反映了温差的大小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运用 在等值线图中,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等值线常常会发生弯曲,如果等值线向数值高的方向凸出,该地区等值线的数值一定比它同一纬度(或水平面等)的数值偏低;如果等值线向数值低的方向凸出,该地区等值线数值一定比它同一纬度(或水平面等)的数值偏高,我们常把它总结为“凸高为低,凸低为高”法则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运用 从理论上说,任何等值线都应当是闭合的曲线,但有时在等值线图中又会出现局部的闭合区域,如果局部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与相邻两条等值线中数值较大的一条相同,则局部闭合等值线内部的数值一定比周围等值线数值大,我们简称为“大于大的”;如果局部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与相邻两条等值线中数值较小的一条相同,则局部闭合等值线内部的数值一定比周围等值线数值小,我们简称为“小于小的”
课时作业
点击进入链接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阶段综合测评(一)
(必修Ⅰ 第一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2009年广东五校联考)在太阳系中,日、地、月的相互吸引与绕转,演绎着诸多的天文奇观,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让人们不断地了解和探索。据此完成1~2题。
1.能反映2008年8月上旬日食现象的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位置关系的示意图的是(  )
2.通常情况下,月亮是类似珍珠白的颜色。这是因为月亮的颜色(  )
A.与它反射的太阳光有关
B.与它吸收的太阳光有关
C.与地面吸收的月光有关
D.与地面散射的月光有关
【解析】 日食发生时,日、地、月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中间故排除A、B。C选项地球所处位置大致是8月上旬。
月球本身不会发光,靠反射太阳光,从而呈现类似珍珠白的颜色。
【答案】 1.C 2.A
(2009年广州测试)2009年1月27日,我国在M地建立了科学考察站。读右图,完成3~5题。
3.图中M地海拔高达4 087米,其成因最可能是(  )
A.火山作用
B.断裂作用
C.板块碰撞
D.外力作用
4.M地被国际天文界公认为地球上最好的天文台址,其最佳的天文观测时期是(  )
A.1月前后          B.3月前后
C.7月前后 D.9月前后
5.在M地进行天文观测时,北极星在该地(  )
A.天顶上空 B.地平线之上
C.地平线之下 D.距地平高度约10°
【解析】 根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和M地所处的纬度可以判断,M地位于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而冰盖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
在极地进行天文观测最佳时期是极地出现极夜的时候,而南半球在7月前后出现极夜现象。
北极星只有在北半球才可以看到,而M地位于南半球,无法看到,因此北极星应在地平线之下。
【答案】 3.D 4.C 5.C
(2010年东城区期末检测)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6~8题。
6.图中a、b、c、d四地,位于北半球的是(  )
A.a B.b
C.c D.d
7.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  )
A.a、c、b、d B.a、b、c、d21世纪教育网
C.d、c、b、a D.c、d、a、b
8.当c地昼最长时(  )
A.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B.北京昼长夜短
C.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解析】 根据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可知,北半球夏至日昼长达最大值;d地春分日到秋分日的昼长都为24小时,即发生极昼,故该地为北极点,位于北半球。a地全年昼夜平分,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快;b地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于c地,即纬度较c地低,自转线速度较c地快;d地为北极点,自转线速度为零。c地昼最长出现在冬至日,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上海该日离太阳直射点最远,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该日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北半球昼短夜长。
【答案】 6.D 7.B 8.C
(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读图完成9~11题。
9.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
A.80 m B.110 m
C.170 m D.220 m
10.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11.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  )
A.道路③ B.道路①
C.道路①和② D.道路②和③
【解析】 考查学生判读地形剖面图,定点、定线能力。由题目文字表述可知甲、乙两地有三条道路相连,故三条道路的起止点应该是甲乙两地。读图可知三条道路的起止点海拔分别为150 m和260 m。可直接读图看出三条道路的长度和坡度变化特点。道路①最长。且山区道路多为“之”字型,不可能是直线。根据道路选线原则,道路不可能过地势最高点。故可排除A、B、C。使用大型运输车运输重型机械设备,应尽量选择坡度小的道路,以保证运输安全。读图可知道路①在三条道路中是起伏最小的。
【答案】 9.B 10.D 11.B
(2010年西城区抽样)下图中圆圈为纬线圈(66°34′),它穿过两个大陆的北部,纬线圈中心点地球自转角速度为零。据图完成12~13题。
12.当纬线圈内各地太阳高度角始终大于0°时(  )
A.尼罗河正处于枯水期
B.北京地区昼夜长短相等
C.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
D.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13.对图中甲地的叙述可信的是(  )
A.位于东半球的陆地上
B.能够看到大面积的阔叶林
C.处于环球自然灾害带上[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具有极昼现象等旅游资源
【解析】 由图中纬线圈(66°34′)穿过两个大陆的北部可知,纬线圈为北极圈;由中心点地球自转角速度为零可知,中心点为北极点。当纬线圈内各地太阳高度角始终大于0°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发生极昼,北半球为夏至日;此时地中海沿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图中中心点为北极点,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甲地位于135°W经线上。甲地位于北极圈上,有极昼现象发生,故有极昼现象等旅游资源。
【答案】 12.C 13.D
冲出太阳系,探索地外文明,了解宇宙演化规律,是人类的梦想。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14~16题。
14.2004年3月,美国“机遇”号火星车找到火星可能有过适合生命栖居环境的依据,主要是在火星表面发现了(  )
A.显示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化石
B.大量被流星体撞击的坑穴
C.曾被水浸润过的迹象
D.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
15.人类近期掀起太阳系“探测热”的目的是(  )
A.了解太阳系的演化过程,解答行星进化及生命存在条件等基本问题
B.向太空移民
C.开展太空旅游
D.开采太阳系矿产
16.宇航员若能在轨道舱内长期停留,需每天进行体育锻炼,下列适用于宇航员进行锻炼的是(  )
A.哑铃        B.弹簧拉力器
C.单杠 D.跑步机
【解析】 火星车找到火星可能有过适合生命栖居环境的依据,主要是因为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曾被水浸润过的迹象,因为水是生命存在的条件之一。人类掀起太阳系“探测热”的目的是了解太阳系的演化过程,解答行星进化及生命存在条件等基本问题。在太空中,由于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最好的体育锻炼器材是弹簧拉力器。
【答案】 14.C 15.A 16.B
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回答17~18题。
17.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A.a B.b
C.c D.d
【答案】 B
18.当太阳直射点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正值夏季
B.b地昼短夜长
C.c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值
D.d地出现极昼现象
【答案】 C
下图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的时间(北京时间)和太阳位置示意图,分析判断19~20题。
19.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正南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正南时即为正午时,也就是日出、日落的中间时刻,所以由图判定③是。
【答案】 C
20.图中X、Y的时间可能是(  )
A.8∶00、17∶00 B.8∶10、17∶10
C.8∶20、17∶00 D.7∶50、17∶10
【解析】 5∶10~6∶40时间间隔为90分钟,所以②与X间隔也为90分钟,为8∶00,Y与④间隔也为90分钟,所以为17∶10。
【答案】 B
二、综合题(共40分)
21.(2009年浙江六校模拟)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的地质、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简要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2)从成因来看,该地区的岩石主要属于________。
(3)图中河谷低地是该地区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为解决农业灌溉问题,该地区计划在①处修建一座水库。请说明选址的合理性。
(4)如果把图中四个村落中的某个建设成为小城镇,那么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________,理由是什么?
【答案】 (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2)沉积岩
(3)盆地地形,蓄水量大;坝址位于峡谷处,工程量小,地势较高,可自流灌溉。
(4)乙村 位于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开阔;两河交汇处(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22.(2009年盐城调研)甲、乙两图是秋分日、夏至日的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两图中表示秋分日的是________图。甲图中的虚曲线是________线。乙图此时A地的人发现天已经亮了,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的________作用。
(2)此时,甲图反映的太阳高度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图到乙图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3)据甲图分析,30°N地区比30°S地区太阳能丰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9年我国研制出一种新型太阳能薄膜(可薄到1微米)电池材料,只需敷上墙壁就可以集能发电。这种材料在我国的________地区集能效率最高,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乙 晨昏 散射
(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从太阳直射点向周围逐渐递减 先变慢再变快
(3)此时30°N地区太阳高度更大 日照时数更长
(4)青藏高原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 睛天多,削弱作用弱
23.(2009年乌鲁木齐测验)下图中圆表示晨昏圈,所示区域全部为夜半球,且a点与c点纬度相同。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在图中用“?”标注出极点位置;并画出图示范围内过c点的完整经线。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北京时间是    。
(3)此时a地的昼长为    小时;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4)a、c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    ;将a、b、c三点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为    。
(5)此时,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双项选择)(  )
A.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
B.澳大利亚农民正忙于收割小麦
C.南极地区出现“南极臭氧洞”
D.正值青海湖鸟岛候鸟产卵孵化期
【答案】 (1)图略(过a、c点作圆,圆心为极点;连接b、c)。
(2)10°N,20°W 21时20分
(3)0 20°[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2 220千米 a=b=c
(5)AD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