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四讲 水循环和洋流(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安徽省皖南八校201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图为济南市趵突泉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根据水循环原理知识,判断下列所述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A.城市污水是导致趵突泉水质变坏的主要原因B.城市地面硬化,导致趵突泉水位持续下降C.南部山区降水量影响趵突泉地下水位高低D.图中所示径流量增大,可导致城市内涝21世纪教育网2.前些年,趵突泉一度断流,但自2003年趵突泉实现复涌以来,趵突泉实现连续多年持续喷涌已成定局。保证趵突泉持续复涌最关键的因素是( )A.区域降水增加 B.城市环境改善C.南水北调工程 D.地下水位上升【解析】 第1题,从水循环示意图可以看出,趵突泉补给区位于南部山区,若补给区受到污染,泉水的水质就会变坏;同时南部山区降水量的大小也会影响到趵突泉地下水位的高低。第2题,只有地下水位上升,趵突泉才有可能喷涌,因此保证趵突泉持续喷涌的各种措施都是为了提高地下水位。【答案】 1.C 2.D读某区域部分地理信息图,回答3~4题。21世纪教育网3.甲区域气候一年分为干、湿两季,据图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势C.大气环流 D.洋流【解析】 甲地为东非高原,是一年分为干湿季的热带草原气候,主要观察图中提示信息,一月和七月大气环流的方向不同,干湿性质不同,而地形只是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答案】 C4.乙海域有一大范围渔场,若用洋流剖面示意图来解释其成因,应选( )【解析】 形成渔场除寒暖流交汇外,还有在垂直方向上的底层海水上升补偿,如秘鲁沿海的大渔场的形成,表层海水流走后,底层海水补偿上来,把底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鱼饵丰富。【答案】 B在美国向北极派出破冰船对阿拉斯加大陆架延伸进行测绘后,俄罗斯也决定向北极地区派出一个大型科考队,研究极地气候变化和论证在极地建立漂移考察站等问题。俄专家认为,俄罗斯此时做出对北极实施科考活动的决定具有战略意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与美国进行竞争。结合下图回答5~7题。5.有关图中①处附近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B.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C.从成因上看属于密度流21世纪教育网D.从成因上看属于补偿流6.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流经③处洋流势力将( )A.增强 B.减弱C.不变 D.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7.当②处洋流和④处洋流流向一致时,( )A.长江口盐度较其他时期有所升高B.海洋上等温线向南凸出C.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西北风D.天山雪线降低【解析】 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极冰融化,温差减小,气压差值减小,从而导致③处风力减弱,洋流势力减弱。②处位于北印度洋,当②处洋流和④处洋流流向一致时为北半球的夏季。【答案】 5.B 6.B 7.B下图为世界局部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8.有关中低纬海域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部为寒流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部为暖流C.呈反气旋型流动,大陆西岸为寒流D.呈气旋型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9.日本暖流( )A.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21世纪教育网B.减缓了海轮北上的航速C.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D.缩小了海洋污染的范围【解析】 据图可知,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中低纬度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它们都与所在半球的反气旋运动方向一致,且大陆的东岸都为暖流,西岸都为寒流。日本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增加了沿岸地区的降水量、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该洋流向北流,会加快海轮北上的速度;在它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形成了北海道渔场;该洋流会将污染物带至其他海域,从而扩大了海洋污染物的污染范围。【答案】 8.C 9.A(2009年合肥质检)秘鲁是世界上比较干旱的国家之一,为了获得更多的水资源,该国利用多雾的自然特点致力于发展“雾中取水”的新技术。据此回答10~11题。10.该国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污染严重,大气凝结核多B.气候变暖,蒸发加强C.沿岸有暖流经过D.沿岸有寒流经过11.该国沿岸海域形成了世界最大的渔场,其成因是( )A.寒暖流交汇 B.密度流的作用C.盛行上升流 D.潮汐的作用【解析】 秘鲁太平洋沿岸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流下沉作用显著,而大陆沿岸有强大的秘鲁寒流流经,沿岸空气与寒流水面接触,下层冷却,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水气只能成雾,难以向上输送成云致雨。秘鲁沿岸海域在东南信风的吹拂下,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冷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把海底的磷酸盐、硅酸盐带到表层,成为浮游生物的养料,而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饵料,该处形成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答案】 10.D 11.C(2009年济南质检)近年来大西洋上生成的飓风频繁袭击美国。下图为某科研机构为研究大西洋上的飓风而绘制的大西洋部分海区年平均逐日由海洋输往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单位:W/m2)。读图回答12~13题。12.图中A海区的值可能是( )A.230 B.180C.110 D.9013.导致上题所示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地热 B.洋流C.太阳辐射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解析】 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判断A处的数值大于100面小于125。世界上最大的暖流——墨西哥湾暖流流经A海区,暖流具有增温作用,故A海区输出的热量相对较多。【答案】 12.C 13.B二、综合题14.(2009年西城区抽样)“沃克环流”是存在于赤道附近低纬地带的大气热力环流,下图是太平洋正常年份“沃克环流”的垂直大气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图中太平洋东西部海水性质差异及主要成因。(2)正常年份,乙地垂直气流状况________,气候特征是________;丙地垂直气流状况是________,受其影响,大陆沿岸的自然带是________。(3)甲海区盛行________风;图中90°W附近表层海水随风离岸而去,深层海水出现________运动,形成补偿流;沿岸________资源丰富。(4)当“沃克环流”减弱或反向,太平洋面东、西部水温异常,即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因“厄尔尼诺”现象而导致干旱和森林大火的地区,可能出现在________(选择填空)。A.澳大利亚 B.秘鲁C.印度尼西亚 D.埃及【解析】 (1)海水性质主要是指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图中太平洋东部有秘鲁寒流流经,西部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东部海水温度、盐度均低于西部。(2)正常年份,乙地水温高,气温高,气流上升,使该地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丙地水温低,气温低,气流下沉,降水少,沿岸形成荒漠。(3)甲海区盛行东南信风;图中90°W附近表层海水在离岸风的吹拂下,形成上升流,属补偿流,上升流带来丰富的磷酸盐和硅酸盐,使该处渔业资源丰富,形成著名的秘鲁渔场。(4)当“沃克环流”减弱或反向时,乙处水温降低,上升气流减弱或气流下沉,降水减少,这时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会产生干旱和森林大火。【答案】 (1)东部海水温度、盐度均低于西部。成因:东部有秘鲁寒流流经,西部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2)上升 全年高温多雨 下沉 (热带)荒漠(3)东南(信) 上升 渔业(4)AC15.(2009年全国文综)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材料二 三角贸易示意图。(1)指出三角贸易涉及海区的大洋环流规律,以及三段航程海域洋流的性质(寒、暖流)。(2)某船队1月份从欧洲出发,并如期回到里斯本。说明该船队到达里斯本时,那里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解析】 (1)充分利用图中的各个地名信息及三角贸易线图,确定三角贸易涉及的海区为北大西洋的中低纬度海域。再回归洋流分布规律,可突破本题。(2)材料一中有明确提示,“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船队1月份从欧洲出发,半年后如期回到里斯本时,正值当地夏季。再回归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及特征即可解答此题。【答案】 (1)属于北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答成“反气旋”方向流动也可)出程,寒流。(答加那利寒流也可)中程,暖流。(答出南赤道暖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中任一个即可)归程,暖流。(答北大西洋暖流也可)(2)特征:到达里斯本时为7月(8月或7~8月)。(答夏季也可)气候干热(地中海气候)。(答炎热干燥或干旱少雨也可)成因:受北移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北移副热带高压”可写成“高压”或者“副高”都可)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5张PPT)第四讲 水循环和洋流一、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二、水循环的意义三、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表解水循环的类型及其作用水循环类型 发生领域 循环及环节 作用海陆间循环 海洋和陆地之间 补充陆地淡水,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为数很少海上内循环 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对于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2.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在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输送)中,人类活动主要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进而改变下垫面特点,如修水库调节径流量的季节分配,跨流域调水调节径流量的空间分布。在实际生活中,人类活动(如水利措施和农林措施)对水循环可产生如下有利影响:(1)水利措施中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同时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2)农林措施中,“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但是,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侯、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列表比较如下: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雨水补给 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①时间集中②不连续③水量变化大①降水量的多少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①有时间性②季节性强③水量稳定①气温高低②积雪多少③地形状况东北地区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①有时间性②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③水量较稳定①太阳辐射②气温变化③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补给 全年 ①较稳定②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②湖泊水量的大小 普遍地下水补给 全年 ①稳定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①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 普遍1.近地面风带对洋流的影响及世界洋流模式2.三大洋洋流系统的组成3.洋流分布规律环流系统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季风环流 西风漂流海域 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域 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域 北印度洋海域 南半球40°S~60°S的海域流向 北半球 顺时针 逆时针 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自西向东南半球 逆时针模式 北半球南半球大洋西部(大陆东岸) 暖流 寒流 暖流 寒流大洋东岸(大陆西岸) 寒流 暖流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类型 影响 实例气候 在高低纬度之间进行热量输送与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有重要意义影响大陆沿岸气候 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巨大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西澳大利亚寒流对荒漠环境的形成起着一定的作用海洋生物 暖寒流交汇处上升流 北海道、纽芬兰等渔场秘鲁渔场海洋环境 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海水污染范围 对海洋石油污染的影响海洋航行 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 哥伦布从欧洲到美洲的两次航行,相差了17天时间1.南、北半球(1)根据纬度与环流方向判定第一步:根据纬度(30°或60°)确定海区(副热带或副极地海区)第二步:根据洋流方向(顺、逆)第三步:套用表层洋流分布图(2)根据洋流的性质判定2.确定季节(1)根据北印度洋的洋流定风向,风向定季节(2)根据印度洋的赤道逆流判定北半球冬、夏季节3.洋流名称、流向的分解判定(1)根据纬度判定(2)根据经度判定(2009年高考广东地理卷)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图,回答(1)~(2)题。(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2)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A.取水——保护水源地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解析】 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结合图中箭头方向和流程可判断出①表示降水,②表示地表径流,③表示蒸发,数码④的图例含义为流域间循环,因此为跨流域调水,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排水环节,既要注意防止当地污染,又要防止对下游地区造成污染。【答案】 (1)B (2)D人类对水循环原理的应用水循环主要有四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输送。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而对地表径流输送在局部地区可以施加某些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水循环的规律,恰当地改变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化害为利。例如,一个地区修建水库、引水灌溉,修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等都属于这种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例子。人类活动如果忽视了该地区水循环的规律,不恰当地改变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如大面积地滥伐森林,大面积地排干湖泊和沼泽,过度抽取地下水,都会给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1.(2009年济宁质检)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示地区的大型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B.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2)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A.地下水补给湖水 B.跨流域调水C.水库 D.海陆间大循环【解析】 受库区的调节作用,冬季库区处气温比周围高,气流上升降水增加;夏季库区处气温比周围低,气流下沉,降水比周围要减少。故C说法错误。海水淡化工厂补充了陆地上淡水资源的不足,其作用类似于海陆间大循环。【答案】 (1)C (2)D(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卷)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读图回答问题。(1)读图1判断,该海域位于________半球;该洋流(虚线所示)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________。按照寒、暖流的分类,该洋流是________流,它对沿岸气候能够起到______、________的作用。(2)图1虚线所示的洋流朝________(方向)流动。在图2所示的①、②、③、④四海区中,图1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现在________海区。(3)解释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并按时针方向说明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动的方向。(4)为什么在有些大陆沿岸海区会发生涌升流现象?在图2所示①、②、③、④四海区中,最可能出现涌升流的是哪一海区?【解析】 图1中等温线分布特点是越向南温度越低,因此位于南半球。虚线的等温线向高纬方向突出,因此水温较高。从流向上看,暖流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在南半球为向南流。①-④ 4个地点,只有①地位于南半球且洋流向南流动。因此图1海域只能位于①海区。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在西南季风的作用下,海水大规模向东流动,形成顺时针环流。图2中②地盛行以陆地吹向海洋的风,即离岸风,表层海水偏离,下层海水上涌。【答案】 (1)南 高 暖 升温 增湿(2)南 ①(3)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夏季亚洲大陆形成热低压,造成印度洋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形成西南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加强了西南风。顺时针流动。(4)有些沿岸海区劲吹从陆地向海洋的风,导致沿海表层海水随风流走,海平面降低,此时附近的海区海水就会从深层流过来补充,在沿岸形成涌升流;有时密度差异也会造成某一海区与邻近海区海面高度的差异,从而造成涌升流。 ②处。在记忆世界各洋流的分布时,由于记忆量较大,许多同学感到头疼。事实上我们只需先记住洋流模式,然后把它对应到各大洋中即可。如南半球的洋流呈“0”字状分布,它由向西的南赤道暖流、向东的西风漂流和向南北的两条补偿流组成,在各大洋中向东、向西的洋流名称不变,记住南北向的洋流即可;由于洋流的命名原则是“流经地区+洋流性质”,因此南太平洋洋流系统中北部流向南部的叫做东澳大利亚暖流、南部流向北部的叫做秘鲁寒流,其他大洋的情况同此。2.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显示的是________半球,判断理由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B、C、D、E、F、G表示的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是________(填字母),属于风海流的是________(填字母),属于补偿流的是________(填字母)。(3)A、B、C三支洋流中,最强大的洋流是________(填字母),该洋流名称为________,强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E洋流沿着________大陆________(东或西)岸流动,依次经过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正常年份,________(填字母)洋流经过的海域渔船云集,渔获量巨大。但也有些年份,因海面水温上升,海面常常漂浮着大量的死鱼,渔船稀少,可能发生了________现象。(6)洋流G每年的6、7、8三个月特别强大,海面风浪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第(1)题,根据洋流系统的流动方向可以判定该图为南半球。第(2)题,流向赤道方向的为寒流,反之为暖流;需要注意的是,西风漂流为寒流。第(3)题,因为南美洲南端陆地对强大西风漂流的阻挡作用,使得汇入秘鲁寒流的水量大增、流速加快,故秘鲁寒流显得强大。第(4)题,E洋流大致位于150°E附近,且流向高纬,应为澳大利亚暖流;沿岸依次经过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第(5)题,A洋流所在海面水温变化是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的。第(6)题,由于冬半年高、低纬间温差大,西风强劲,故西风漂流强大,海面风浪大。【答案】 (1)南 存在着以极点为中心且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西风漂流 中低纬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中低纬存在着三个大洋环流(答对其中两点即可)(2)A、B、C、G D、G A、B、C、E、F(3)A 秘鲁寒流 南美洲南端距南极洲较非洲和大洋洲附近很多,陆地对强大西风河流的阻挡作用,使得汇入秘鲁寒流的水量大增、流速加快(4)澳大利亚 东 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5)A 厄尔尼诺(6)6、7、8三个月正值南半球冬季,高低纬之间获得太阳辐射热量的差异大,气温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西风特别强劲。在强大的盛行西风作用下,西风漂流特别强 大海面风浪大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下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完成下列问题。(1)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C.气压带季节性移动 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2)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 )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解析】 (1)结合教材知识即可判断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各纬度间热量不均)和地球运动(地转偏向力等)。(2)总热量输送数值应最大,对应③曲线,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小,海洋输送的热量小,故海洋输送对应①曲线。【答案】 (1)D (2)B自然界的物质,如水、碳、岩石等都是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循环之中,而这种运动和循环又是有规律可循的,复习过程中要将它们模式化,从而更好地体会其中的规律和原理,同时还要做好与实际生活中的联系;此外,要注意加强对这些模式图变式的练习。3.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Q海域低空为海雾区,M海区为渔场。读图,回答(1)~(2)题。(1)Q海域低空多雾的原因是( )A.盛行西风登陆,受地形阻挡抬升,冷凝成雾B.海洋水汽较多,受寒流降温作用,冷凝成雾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容易形成雾D.海洋水汽较多,又有东南信风经过,易形成雾(2)M海区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A.该海区有暖寒流交汇,冷水鱼类和暖水鱼类在此汇集B.该海区淡水注入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浮游生物和鱼饵丰富C.水平补偿流使海水在此交汇,冷水鱼类和暖水鱼类在此汇集D.上升补偿流使营养盐上泛,浮游生物和鱼饵丰富【解析】 (1)题考查世界海陆分布和洋流分布的知识。图中Q海域位于非洲大陆南部的西岸,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海洋水汽容易冷凝成雾。(2)题考查世界渔场的成因。图中M海域有本格拉寒流经过。本格拉寒流是上升补偿流,受其影响,大洋底部的营养盐类上泛,浮游生物和鱼饵丰富。【答案】 (1)B (2)D北京时间2008年12月17日12时43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所属“振华4号”货轮在亚丁湾水域遭海盗袭击。“振华4号”船员采取防范措施,在各方的配合和支援下,货轮和船员获救脱险。读图回答1~2题。1.“振华4号”货轮航行在亚丁湾水域最可能是( )A.前往欧洲,援助某国B.为海洋科考队补充给养C.参与国际反恐,打击海盗D.从北非进口石油2.A海峡表层海水的大致流向和最主要的动力分别是( )A.自南向北、密度差异 B.自南向北、东南信风C.自北向南、温度差异 D.自北向南、地壳运动【解析】 “振华4号”货轮最可能是从北非进口石油,因为我国目前石油消费量远大于生产量,而北非石油丰富。A海峡是曼德海峡,这里有典型的密度流,北侧有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红海),海水密度大,海面低,由于密度差异导致表层海水大致自南向北流动。【答案】 1.D 2.A读下图,完成3~4题。3.若上图表示某一尺度的水循环示意图,则该尺度的水循环类型是( )A.陆地内循环 B.海陆间大循环C.海上内循环 D.海—气间的水循环4.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为大气提供水汽最多的海域在( )A.低纬 B.中纬C.高纬 D.全球海域没有差别【解析】 图中显示的是海洋表面与海洋上空的水循环;低纬海域蒸发量大,为大气提供水汽多。【答案】 3.C 4.A(2009年苏北四市联考)下图为年平均每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部分,单位:×0.484 W/m2)。读图,回答5~6题。5.对甲、乙两区域数值范围的判断,正确的是( )A.50<甲<100 B.100<甲<150C.150<乙<200 D.200<乙<2506.甲、乙两区域数值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流经两区域洋流性质的差异B.两区域降水量的差异C.两区域纬度位置的差异D.两区域大气环流的差异【解析】 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甲区域数值应小于50,排除AB选项;乙区域数值应介于200和250之间,即200<乙<250,排除C选项,正确选项为D。甲、乙两区域数值差异的原因应是甲区域位于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地,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乙区域位于墨西哥湾暖流流经地,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答案】 5.D 6.A7.(2009年宣武区检测)读大西洋某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其中A、B虚线为热赤道(全球各经度上平均气温最高点的连线,叫做热赤道)。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为________(填“二”或“八”)月等温线图,请说明判断依据。(2)A、B、C三处盐度最低的是________,说明原因。(3)A处水温较B处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与该大洋成因相同的海洋是________,请简述其形成原因。(5)与D地同纬度的大陆东部地区自然带为______________,说明成因。【解析】 此题通过阅读大西洋表层水温分布图,考查有关海水温度、盐度、洋流等基本知识。答题时,要在认真读图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回答。【答案】 (1)八 表面水温的热赤道(最高处)在赤道以北,意味着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2)C 赤道低压控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河流入海口附近,大量淡水注入。(3)暖流流经(4)红海 位于板块张裂地带(生长边界)或板块张裂而形成。(5)热带草原带 地处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课时作业点击进入链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章第4讲 水循环和洋流.doc 第2章第4讲 水循环和洋流.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