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堂中的变化在一次地理复习课上,因为都是一些有难度的题,怕学生做不好,我讲解的很多,课堂气氛很沉闷。看着学生们似懂非懂、无精打采的样子,我讲题的热情骤然泯灭了很多,后来遇到了这样一道题“请你设计水稻和果树的图例,并画在图例的方框中”。我觉得自己讲的很多了,把这道题让给学生们吧。我清清嗓子说道:“同学们,这道题谁到前边来画一画呀,不管对错,只要有勇气到前边来,就有奖励,奖励就是——今天不用写作业了。”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马上变了,由死气沉沉变得积极振奋了,很多同学举起了手,我叫到哪个同学,那个同学就大大方方的,一点儿紧张、羞涩也没有,特别自信的到黑板前来画。这跟平时的表现是迥然不同的,平时遇到这种情况,被叫到的那个同学一定是面红耳赤,极不情愿,羞羞答答的。此时同学们的积极性更为高涨,叫哪个同学其他同学就会生气,说我偏心,干脆我就让他们自己到黑板前来,我觉得当时的情形可以用“争先恐后”来形容。来到黑板前画图例的同学,没有哪两个同学的答案是相同的。同学们的自信表现及黑板上的这些出乎意料的板书带给我很大的震撼,在震撼之余,我认真进行了反思:一、罗丹曾说过:“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觉得这句话在课堂中同样适用。课堂中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意犹未尽,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课堂中前“死”后“活”的变化,鲜活的提示我们:课堂中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死板过时,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能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更谈不上课堂效率的提高。著名语文教育家、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做‘活’”。灵活多变的课堂孩子们想上、爱上,课堂质量也高。如果这节课上我直接板书正确答案,可能节省了很多课堂时间,但能带给学生些什么呢?面对着学生们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潜能,我们应大胆放手,努力成为一名“善于创造美、发现美”的好老师。二、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很重。这节课上同学们的积极、自信、勇气完全来源于想摆脱家庭作业。其实平时我所留的作业并不多,可是如果各学科都留作业的话,那就不能算少了,带给学生的负担就很重了。同学们这节课上与平时迥然不同的表现,表明孩子们是多么厌烦作业,多么渴望能真正拥有自己的课余时间,孩子们的这些心声多么值得我们这些为师者深思啊!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我一直在课堂教学中摸索,从平时点滴积累,发现问题,反思不足,“千里之行始于跬步,江河之水源于小流”。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会让学生们爱上课堂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