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 广东省201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3 第5章 第1节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时训练 广东省201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3 第5章 第1节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是我国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据此回答1~2题。
1.下图中,表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环境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
A.有利于缓解电荒,为工业生产提供足够的能源
B.利用丰富的能源,推动耗能工业扩大生产规模
C.改变农村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D.促使地方能源结构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川气东送”工程是继西气东输之后我国兴建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西起四川达州市,途经六省两市,干线长度1700 km。到2010年,每年将往上海输送19亿立方米天然气。据此回答3~4题。
3.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达州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
①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更方便 ②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 ③供气来源更多,供气更稳定 ④运输线路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下列因素中,属于川气东送管线走向考虑的经济因素是 ( )
A.地形因素 B.交通运输条件
C.城市分布 D.工业基础条件

(2010年南京模拟)南水北调这一宏伟的世界工程正处在紧张的实施阶段。据此回答5~6题。
5.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6.下列选项中,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配套实施的首要工程是 ( )
A.航运设施工程 B.灌溉工程
C.节水工程 D.治污工程
2009年5月1日,江苏淮安建设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正式对外开放,此标志的建设曾引起社会的广泛争议。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7~8题。
7.近年来,城市M地下水水位以每年30厘米的速度下降,直接原因是 ( )
A.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补给不足
B.过量开采地下水资源
C.城市建设过快,水污染严重
D.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8.从地理的角度来看,很多人反对淮安市在N河上建设中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的原因是( )
A.该标志人为制造南北隔阂,团团圆圆的中国不应分南方和北方
B.南北地理分界不是几何学上的线段,而是有一定宽度的过渡区域
C.淮安市不再是人们公认的我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所处区域
D.建设南北地理分界标志并不能提高淮安市的知名度,更不会带来旅游
业的发展

读我国某地区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回答9~11题。
9.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是( )
Ⅰ.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Ⅱ.①河流域有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②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Ⅲ.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发达,需水量大 Ⅳ.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Ⅰ、Ⅱ B.Ⅰ、Ⅲ
C.Ⅱ、Ⅳ D.Ⅲ、Ⅳ

10.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 )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
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
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11.该工程建成后,对该地区的影响主要有 ( )
A.缓解哈尔滨市水资源紧张状况
B.有利于哈尔滨市城市结构的调整
C.改善该地区航运条件
D.减轻②流域的洪水危害

二、综合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2月7日上午10时,又一项民生重大工程——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工程开工仪式在广东省深圳市观澜镇求雨岭施工现场隆重举行。西气东输二线是我国一项战略性工程,是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部署中具有标志性的重大工程,是减少排放、改善人民生活的民生工程,对增强我国克服金融危机的信心、保障我国能源供应、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1980~2003年能源生产和消费变化状况示意图。
(1)设计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道走向时所考虑的主要社会因素是___________。
A.河流 B.交通
C.城市分布 D.农业类型
(2)简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道跨过长江后所经过主要地形区的地表环境特点以及铺设管道要克服的困难。
(3)材料二中,曲线①代表能源___________变化状况,曲线②代表能源___________变化状况。试分析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特点。
(4)2008年,天然气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平均为23%左右,而在我国只有2.7%左右。试分析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
13.(2010年天津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国家川气东输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于2007年8月31日上午在京举行,曾培炎副总理于8月31日下午宣布工程全线开工建设。川气东输工程横跨东、中、西部八个省市,干线管道全长1 700千米,是继西气东输工程后的又一项举世瞩目的宏大工程。它的建设,标志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能源结构调整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材料二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矿物资源,图甲所表示的是五个省级行政区这三种能源矿产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比例,图乙所表示的是某种能源矿产在全国的开采状况。
图甲
图乙
(1)写出A、B、C分别代表的能源矿产名称和图乙所表示的能源矿产的名称。
(2)省级行政区③所处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这一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简述这一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3)近年来在省区③建立了一批炼铝企业,分析建设炼铝企业的主要原因。
(4)省区①内有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简述该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区位条件。
(5)近年来国家修建了从省区②将能源外运的大型工程,这一工程的名称是__________,简述建设这一工程的意义。
参考答案
1.解析: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为主,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答案:B
2.解析: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当地依靠地表植被来作为生活燃料,西气东输工程可促使地方能源结构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答案:D
3.解析:水能丰富与供气是否方便无关,而且水能丰富处往往地形复杂,落差大,不利于供气管道铺设。与川气东送仅有四川气区为气源地相比,西气东输的气源地有新疆和陕甘宁两大气区。
答案:D
4.解析:川气东输工程主要是解决城市用气问题,其管线走向主要考虑城市的分布。
答案:C
5.解析: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北方水少地多,南方水多地少,特别是华北地区,由于工农业发达,水资源严重不足,因此,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主要目的是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
答案:D
6.解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水,利用京杭大运河河道逐级提水北送至天津,主要解决山东、天津、河北东部地区的供水。由于经过地区经济发达,城市众多,受沿线城市污水排放的影响,长江水一进入京杭大运河由二级水或三级水、四级水过黄河变成五级水,调水越多污染就越大,水污染成为东线的“软肋”,因此,和最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配套实施的首要工程应是治污工程。
答案:D
7.解析: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与过量开采有关。
答案:B
8.解析:很多人反对淮安市在淮河上建设中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从地理上讲,是因为南北地理分界不是几何学上的线段,而是有一定宽度的过渡区域。
答案:B
9.解析:跨流域调水的原因在于调入区水资源相对短缺,调出区水资源相对富余。图中①河为辽河,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降水少,蒸发较强,且该河中下游地区人口稠密,重工业发达,需水量大,致使水资源短缺。
答案:B
10.解析:由图可知,该工程经过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调水难度小,利于工程建设。
答案:D
11.解析:松花江流域水资源调出一部分到辽河,可以减轻松花江流域的洪水危害。
答案:D
12.解析:第(1)题,设计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道走向时所考虑的主要社会因素是城市分布。第(2)题,地表环境特点以及铺设管道要克服的困难需从地形、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准确分析材料二,即可得出答案。第(4)题,我国目前对能源的需求量持续上升,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在我国储量也比较丰富,但是由于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天然气现在还没有被大规模应用,因此开发利用的前景比较广阔。
答案:(1)C
(2)二线工程主干管道跨过长江以后所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是江南丘陵,该区为湿润地区,地表水资源丰富,山间多河谷、盆地,红壤广布,植被覆盖率较高。铺设管道要克服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地表崎岖不平,水系发达,多滑坡、泥石流等困难。
(3)生产 消费 我国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波动上升);199
5年以前,生产量大于消费量,1995年以后,消费量大于生产量;生产量和消费
量相差不大,大致呈正相关。
(4)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大;天然气是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对环境的污染较小;我国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但开采利用量较小,在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小,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
13.解析:本题结合时事热点考查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及其意义。从图甲信息判断,A为天然气,B为石油,C为煤炭,图乙中能源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及山东,可判断为石油。省区②为新疆。西气东输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经济、环境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答案:(1)A:天然气,B:石油,C:煤炭;图乙:石油。
(2)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黄土由较细的粉砂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植被稀少,地表缺乏保护。
(3)省区③是山西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并通过坑口电站将煤炭资源转变为电力资源;炼铝工业是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大量的电力;本地区还有较为丰富的铝土矿。
(4)该地为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雨热同期;该省有大面积的平原,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作业;平原上遍布肥沃的黑土;人均耕地面积大。
(5)“西气东输”工程 对输出地区来讲:①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②促使中西部地区加快天然气的综合利用;③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输入区来讲:①缓解了部分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②将有效改善当地的大气环境;③可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