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南站镇中学地理教学案4课题:第1、2、3、4单元 课型:复习 执笔:王芳审核: 分管领导: 日期:08-9-27一:选择题1、下列四天中,天安门广场升旗最早的是( )A 妇女节 B儿童节 C 国庆节 D 元旦2、某人从北京市出发,沿一个方向旅行(不改变方向),可能回到北京原出发点的是( )向东行 向西行 向北行 向南行A1 2 B 2 3 C 3 4 D 1 43、下列四城市中,正午时人的影子有可能朝南的是( )A 北京 B 济南 C 海口 D 乌鲁木齐4、经度和纬度都是0的地点位于( )A 东半球 B 西半球 C 南半球 D 北半球5、我国南极考察队从上海出发至南极考察站——中山站(69S,76E),途经地球五带中的几个(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个6、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的是( )A 运动一周的时间相同 B 运动的方向相同 C 运动围绕的中心相同 D 产生的地理现象相同7、某人面南而立,左为东半球,右为西半球,前为热带地区,后为温带地区,其位置是( ) 8、为了使住宅楼房采光好,我国北方的楼房间隔理论上应比南方楼房间隔( ) A小些 B大些 C 南北方楼房间隔一样 D 以上三种设计都不正确9、对甲地(25S,175E)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甲地位于东半球 B甲地处于中纬度地带 C 甲地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D 甲地属于五带中的南温带10、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点间的距离为5厘米,则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为( )A 5千米 B 25千米 C 10千米 D 250千米11、教室里贴有四幅图大小一样的地图,按比例尺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世界地图 中国地图 山东地图 济南地图A1234 B 4321 C 1243 D 431212、下列比例尺最大的是( )A 1:1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13、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2470米BCD是山谷,EF为山脊CH在西南坡上DH地比B地降水多14、对图幅相同的1中国、2山东、3济宁三幅地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1表示的地理事物比23详细B2表示的地理事物比13详细C 比例尺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123 D比例尺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32115、读等高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最高峰的高度可能大于1600米B图中陡崖的最大高度大于200米C若D地气温为35C,则E地气温为11CD B、C两地中,C地可能有河流出现16、2005年5月22日上午,中国珠峰科考队成功登顶(海拔8844。43米),当时测的峰顶气温约-30C,此时科考队大本营(5200米)的气温约是( )A-8。1C B-19。8C C-29。8CD-18。1C17、一登山队从泰山脚下(海拔124米)开始攀登泰山,出发时测的此地气温是28C,那么当他们登到泰山玉皇顶(1524米)时的气温大约是( )A8.4C B19。6C C-8。4C D -19。6C18、当地中海地区干燥少雨时( )A北京正值冬季 B北半球昼短夜长C悉尼正值夏季D南极地区出现极夜19、某山脚下甲地气温为24C,山顶乙处的气温为18C,则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A1000米 B 800米 C1200米 D1500米20、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 )21、地球上某点,其南侧是中纬度,北侧是低纬度,西侧是东半球,东侧是西半球,该点是( )A(160E,30N) B(20W,30N)C(20W,30S) D(160E,30S)22、读经纬网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O点位于N点的东北方向 M点位于N点的东南方向P点位于O点的西北方向N点位于O点的正北方向二、综合题23、读经纬网图,回答:(1) 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_______.(2) 在图中画出180经线与赤道的交点,并标上字母C.(3) A点属于____(南\北)半球,___(东\西)半球,五带中的____带.2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 在图中四处短线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2) 当地球运动到A处时,济宁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3) 当我国人民欢度春节时,地球运行在( )AB之间 BC之间 CD之间 DA之间(4) 当地球A——B运动期间,南半球的季节由___季过渡为___季.25读山东半岛某地形图,回答:(1)图中甲地所在地区的地形是____.(2)某同学发现图中有一条支流画错了,你认为A河还是B河___(3)图中乙处和丙处的相对高度是____米.该地计划修建一座水库,请你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选择大坝最佳坝址,并在图中用" "标出.(4)当地农民可以种植的果树有_________(至少两种)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