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教学素材:高考地理考点全面解析5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理 教学素材:高考地理考点全面解析5

资源简介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05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水
[知识要点] 一、水圈
水圈的特点
  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由呈固态、液态、气态,颁于海洋、陆地、大气中的各种水体共同组成,质量只占地球总质量的万分之四。
水体的储量
  海洋水是水圈的主体,占总储量的96.53%;陆地水(河湖水、冰川水、土壤水、地下水)占总储量的3.467%;大气水只占总储量的0.001%。淡水只占水体总储量的2.53%,而目前人类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又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
水圈的重要性
  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的物质基础,是地理环境中活跃的要素,对其它圈层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水循环和水平衡   1、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
海陆间循环
  又称为大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这是最重要的一种循环运动,其具体过程是:广阔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这种循环运动,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内陆循环
  是指大陆与大陆上空之间的水循环,其具体过程是:降落到大陆上的水,其中一部分或全部(指内流区域)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到大陆上。这种循环运动供给陆地上的水量为数很少。
海上内循环
  是指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的水循环,具体过程是:海洋水蒸发成水汽,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
  3、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通过各个环节,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水在运动中夹带溶解物质和泥沙而使物质迁移;通过水循环运动,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4、水平衡原理:从长期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幺变化。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间内,水量收和支出差额,等于某地区的储水变化量。   5、各区域水平衡状况:
海 洋
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内流区域
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外流区域
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全 球
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6、研究水循环和水平衡的意义:人类利用水循环和水平衡的规律,可以在局部地区对地表径流输送施加某些影响。例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引水灌溉、跨流域调水等,可改变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化害为利,使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海洋水   1、海水的盐度   (1)海水盐度的概念: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大洋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   (2)影响海水盐度高低的因素:
气 候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低;降水量<蒸发量,盐度高。
洋 流
  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高;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低。
径 流
  有河流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其 他
  盐度的高低还与海区与外洋沟通的状况有关。海区与外洋沟通少,盐度很难得到外部海水盐度的调节;反之则容易得到外部海水盐度的调节。此外,海水结冰时的盐度比融冰时的盐度大。
   3、世界海洋盐度的分布:
规 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形成马鞍形的分布特点。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
最高海区
  盐度最高的海区是红海,盐度超过40%。。这是由于红海地处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的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且几乎没有河流淡水注入,同时该海域面积小,较封闭,与外洋沟通少。
最低海区
  盐度最低的海区是波罗的海,盐度不超过10%。。这是由于该海域纬度较高,蒸发量较小,且四周陆上河流有大量淡水注入,同时海域与外洋沟通也较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