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 自然灾害 知识点及题目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 自然灾害 知识点及题目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国的自然灾害——知识点及题目练习(含答案)

中国的自然灾害
一、气象灾害
1、干旱灾害:华北的春旱和长江中下游的伏旱(7-8月)
原因:夏季风的不稳定
2、洪涝灾害:南方地区
原因:夏季风的不稳定
3、台风:东南沿海
4、寒潮:分布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和热带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北方地区是多发区
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原因: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
二、地质灾害
1、地震:台湾省、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
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2、滑坡、泥石流:中西部山区,西南最集中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降水集中
三、防灾减灾
(1)发生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2)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有序撤离到安全空旷地带,不能及时撤离可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题目部分(含答案)
1.下列现象不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A.滑坡 B.泥石流 C.寒潮 D.地震

2.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的防灾措施,正确的是
A.泥石流来临,向地势低处跑 B.地震来临时,迅速跳楼逃生
C.台风来临时,关闭门窗 D.干旱灾害时,减少饮食量

3.影响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A.水土流失、旱涝灾害、水资源短缺以及长城沿线地带的风沙危害
B.夏季多暴雨、旱涝灾害、冬季漫长严寒
C.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以及长城沿线地带的风沙危害
D.华北地区植被破坏严重以及水土流失、旱涝灾害

4.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是
A.狂风和寒潮 B.梅雨和伏旱
C.霜冻和风沙 D.洪涝和干旱

5.我国水旱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风强弱不同 B.各地地势高低不同
C.海陆位置的影响 D.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6.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洪涝和干旱分布区域不会重叠
C.西北地区是旱灾最严重地区 D.滑坡、泥石流集中分布在东北平原

7.漫画所反映的天气现象出现的时间和地区是
A.6 月下旬到 7 月中旬,南部沿海地区
B.7 月中旬到 8 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
C.7 月上旬到 8 月上旬,华北、东北地区
D.5 月下旬到 7 月上旬,长江中下游地区

8.下面有关我国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较小,不易发生旱涝灾害
B.旱涝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C.台风只影响我国的广东、台湾、海南、福建四省
D.寒潮只在冬季发生,并对我国大部分地区产生巨大影响

9.我国地域广大,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关于 我国自然灾害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海多于内陆 B.农村多于城市
C.南方山区易发生泥石流 D.北方高原多发台风

10.每年的 5 月 12 日为我国的“防灾减灾日”,这有利于推广普及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提高人们避灾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在楼房里遇到地震时,应如何避震
A.跳楼 B.躲在窗下
C.乘电梯下楼 D.用枕头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下或桌下

11.每年的 9 月 1 日是日本全国的防灾日,中小学生要进行防震演习。我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我们也应掌握一些防震知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应迅速撤到空旷地
B.当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
C.就坐在教室内做作业,毫不惊慌
D.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要高声呼救,直到有人发现为止;同时要挪开 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

12.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A.泥石流 B.滑坡 C.地震 D.台风

读“我国某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次数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3.图中反映的气象灾害是
A.地震 B.滑坡 C.泥石流 D.寒潮

14.此图可反映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A.自然灾害频率高 B.自然灾害种类少
C.自然灾害损失小 D.自然灾害影响小

15.我国地质灾害主要有
A.干旱、滑坡、崩塌 B.泥石流、台风、崩塌
C.滑坡、崩塌、泥石流 D.泥石流、沙尘暴、寒潮

16.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迅速关闭电源、燃气 B.避开高大建筑物
C.注意保护头部 D.及时返回室内

17.下面四个与地震相关的短信中,可信的是
A.日本地震引发海啸,我国沿海地区的所有居民要马上撤离
B.有人预测 2019 年 5 月 1 日上午 8 点西单发生 6.5 级地震
C.最近蚂蚁经常搬家,肯定要地震了
D.如果发生地震,在室内要尽量关闭电源、煤气,躲在床下或桌下



18.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险措施正确的是
①迅速跑到开阔地带 ②乘汽车逃命
③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底下,就地避震 ④应站着不动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③

19.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不正确的是
A.华北平原-旱灾多发 B.台湾省-沙尘暴多发
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 D.东南沿海-台风多发

20.当灾害发生时,图中行为正确的是
A. B.
C. D.



21.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 (洪涝/地震)、干旱、台风和寒潮
等。
(2)我国的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 (华北/西北)地区。
(3)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 (南/北)的地区。
(4)我国的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 (西北内陆/东南沿海)地区。
(5)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 (北方大陆/南部海洋)与冰雪洋面。
(6)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地撤离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如果不
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 (小开间/大开间)的墙角。



22.阅读以下资料及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资料一: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四川省汶川县(约 31°N,103.4°E)发生了里
氏 8.0 级大地震,造成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
资料二:我国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其中我们宿迁就位于一个断裂带上——郯庐 断裂带。
(1)图中可以看出,此次地震中心处于地势第 级阶梯与第 级阶 梯交界处。
(2)北京市位于第 级阶梯。
(3)地震发生后,北京市紧急调集了药品、血浆、急救物资等,运往灾区,这时最合 适的运输方式是 。
(4)我们必须要掌握一些必要的避震知识。若发生地震,下列选项中有三项是正确的, 请选择
A.在教室内躲避在墙角、讲台旁,迅速抱头、闭眼,尽量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B.地震时应冷静,保持站立姿势
C.在室内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D.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E.地震被困时,身边有水及食物一定要吃饱喝足以便有力气大声呼救
F.在乘车时遇地震,一定要躲在车内

答案
1.下列现象不属于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的是 C
A.滑坡 B.泥石流 C.寒潮 D.地震

2.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的防灾措施,正确的是C
A.泥石流来临,向地势低处跑 B.地震来临时,迅速跳楼逃生
C.台风来临时,关闭门窗 D.干旱灾害时,减少饮食量

3.影响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主要有A
A.水土流失、旱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最主要)以及长城沿线地带的风沙危害(土地荒漠化)
B.夏季多暴雨、旱涝灾害、冬季漫长严寒
C.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以及长城沿线地带的风沙危害
D.华北地区植被破坏严重以及水土流失、旱涝灾害

4.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是D
A.狂风和寒潮 B.梅雨和伏旱
C.霜冻和风沙 D.洪涝和干旱

5.我国水旱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D
A.冬季风强弱不同 B.各地地势高低不同
C.海陆位置的影响 D.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夏季风的不稳定)

6.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洪涝和干旱分布区域不会重叠
C.西北地区是干旱最严重地区 旱灾最严重的是我国华北地区
D.滑坡、泥石流集中分布在西南地区


7.漫画所反映的天气现象出现的时间和地区是B

A.6月下旬到7月中旬,南部沿海地区
B.7月中旬到8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
C.7月上旬到8月上旬,华北、东北地区
D.5月下旬到7月上旬,长江中下游地区

8.下面有关我国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B
A.我国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较大,易发生旱涝灾害
B.旱涝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C.台风只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D.寒潮只在冬季深秋与初春发生,并对我国大部分地区产生巨大影响

9.我国地域广大,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C
A.沿海多于内陆 B.农村多于城市
C.南方山区(西南地区)易发生泥石流 D.东南沿海地区多发台风

10.每年的5月12日为我国的“防灾减灾日”,这有利于推广普及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提高人们避灾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在楼房里遇到地震时,应如何避震D
A.跳楼 B.躲在窗下
C.乘电梯下楼 D.用枕头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下或桌下





11.每年的9月1日是日本全国的防灾日,中小学生要进行防震演习。我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我们也应掌握一些防震知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C
A.应迅速撤到空旷地?
B.当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
C.就坐在教室内做作业,毫不惊慌
? D.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要高声呼救,直到有人发现为止;同时要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

12.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D
A.泥石流 B.滑坡 C.地震 D.台风

读“我国某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次数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3.图中反映的气象灾害是D
A.地震 B.滑坡 C.泥石流 D.寒潮

14.此图可反映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A
A.自然灾害频率高 B.自然灾害种类少
C.自然灾害损失小 D.自然灾害影响小

15.我国地质灾害主要有C
A.干旱、滑坡、崩塌 B.泥石流、台风、崩塌
C.滑坡、崩塌、泥石流 D.泥石流、沙尘暴、寒潮

16.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D
A.迅速关闭电源、燃气 B.避开高大建筑物
C.注意保护头部 D.及时返回室内

17.下面四个与地震相关的短信中,可信的是D
A.日本地震引发海啸,我国沿海地区的所有居民要马上撤离
B.有人预测2019年5月1日上午8点西单发生6.5级地震?
C.最近蚂蚁经常搬家,肯定要地震了?
D.如果发生地震,在室内要尽量关闭电源、煤气,躲在床下或桌下

18.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险措施正确的是 D
①迅速跑到开阔地带? ②乘汽车逃命
③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底下,就地避震 ④应站着不动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③

19.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不正确的是B
A.华北平原-旱灾多发 B.台湾省-沙尘暴多发
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 D.东南沿海-台风多发

20.当灾害发生时,图中行为正确的是 D
A. B.
C. D.


21.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洪涝/地震)、干旱、台风和寒潮等。
(2)我国的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华北/西北)地区。
(3)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___(南/北)的地区。
(4)我国的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______(西北内陆/东南沿海)地区。
(5)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___________(北方大陆/南部海洋)与冰雪洋面。
(6)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地撤离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________(小开间/大开间)的墙角。

22.阅读以下资料及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资料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约31°N,103.4°E)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
资料二:我国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其中我们宿迁就位于一个断裂带上——郯庐断裂带。

(1)图中可以看出,此次地震中心处于地势第___1___级阶梯与第____2__级阶梯交界处。
(2)北京市位于第__3__级阶梯。
(3)地震发生后,北京市紧急调集了药品、血浆、急救物资等,运往灾区,这时最合适的运输方式是__航空运输_。
(4)我们必须要掌握一些必要的避震知识。若发生地震,下列选项中有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
A.在教室内躲避在墙角、讲台旁,迅速抱头、闭眼,尽量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B.地震时应冷静,保持站立姿势
C.在室内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D.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E.地震被困时,身边有水及食物一定要吃饱喝足以便有力气大声呼救
F.在乘车时遇地震,一定要躲在车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