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教学素材: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06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理 教学素材: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06

资源简介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06
 2、海水的温度   (1)海水热量的收支: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世界海洋每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是平衡的,但不同季节,不同海区的热量收支不平衡。   (2)影响海水温度高低的因素:
太阳辐射
  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些,冬季低些;不同海区的水温,低纬高些,高纬低些。
洋 流
  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高些,寒流经过的海区水温低些。
海 深
  海水温度因海深而变化,即从表层向深层逐渐降低,但变化的幅度不大,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
  (3)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水面积广,热容量大,水温变化比陆地小得多,所以海洋上空的气温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慢,因此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都小。   3、海水的运动--洋流:   (1)洋流的分类:
按性质分
暖 流
  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高叫暖流。
寒 流
  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叫寒流。
按成因分
风海流
  盛行风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例如,南北半球的信风和西风所形成的洋流。
密度流
  由于各地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使水面高度不同,从而导致海水流动。如地中海蒸发旺盛,盐度大,水面低,而相邻的大西洋水面较高,于是大西洋表层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中海海水由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
补偿流
  由风海流和密度流产生的洋流,使出发海区的海水减少,而由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补偿流有水平的(如赤道逆流),也有垂直的。垂直补偿流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秘鲁附近的海区就是典型的上升补偿流。
  (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中、低纬度海区
  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环流西侧为暖流,东侧为寒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形成气旋型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环流西侧为寒流,东侧为暖流
南极大陆外围
  南纬40度海区,陆地很少,海面广阔,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环球一周的西风漂流
北印度洋海区
  因受季风的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冬季盛行东北风,海水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盛行西南风,海水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促进高低纬度间热能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有重要意义;②暖流对其流经的沿岸地区有增温加湿的作用,寒流对其流经的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③寒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北海道渔场处在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北海渔场处在此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冷水流交汇处,秘鲁渔场处在秘鲁寒流的上升补偿处);④洋流可把海域的污染物携带到别的海域加快了净化违度,但也可使污染范围扩大。 四、陆地水   1、河流水   (1)河流的补给:
雨水补给
  降水中的雨水,是河流补给最重要的形式。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河流的补给靠雨水。这些河流径流量的大小、水位变化决定了该流域内降水量的多少和降水季节变化。我国东部季风区夏秋多雨,冬春少雨,洪水期也相应出现在夏秋季节。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在温带和寒带的许多地方,冬季积雪,第二年春暖以后积雪融化,使河流形成春汛。如我国东北山区的河流,春汛期间流量增大。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在高山永久积雪地区,冰川融水是河流补给的重要水源。冰川的消融量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加,夏季气温最高,径流量也以夏季为最大。冬季封冻,许多小河断流,径流量最小。如我国西北部有些河流夏季水量大部分是靠天山、昆仑山、祁连山的冰雪融水补给的。
湖泊水补给
  山地的湖泊,有的成为河流的源头,如我国松花江的源头--白头山天池。位于河流中下游的湖泊,对河流径流常起着调节作用,如我国长江中游众多的湖泊。
地下水补给
  是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有些河流的源头就是靠泉水补给的,如济南附近的小清河。我国西南部的喀斯特地区有很多河流与地下暗河关系密切。
   (2)河流径流的变化   ①季节变化:河流径流一年内有规律的变化,叫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它同河流补给密切相关。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主要随降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以冰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主要是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径流季节变化大的河流,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和用水紧张,因而修建水利工程、调节径流的季节变化,是保证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必要措施。   ②年际变化:任何一条河流,各年的径流量都不尽相同,这种变化叫做年际变化。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反映在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上也比较大。因此,很多河流需要修建水利工程,调节丰水年和枯水年的径流量。   2、冰川   (1)冰川的形成及作用: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气候严寒,大气降水主要以固体形式下降,地表为冰雪覆盖。这些冰雪经过积压和重新结晶,变成具有可塑性的部川冰。冰川冰在压力和重力影响下,沿地面缓慢运动,就成为冰川冰。冰川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而且又是一种重要的外力。   (2)冰川的分类:
大陆冰川
成因:纬度高、气温低 特点:面积大、厚度大、呈盾形 分布: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
山岳冰川
成因:地势高、气温低 特点:面积小、厚度小、呈舌状 分布: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南北美大陆的高山地区
  3、地下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