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教学素材: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10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理 教学素材: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10

资源简介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10
 3.地震   (1)地震的分类:按其成因主要有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两种,其中构造地震影响最大。   (2)构造地震的产生:由于地球内部应力引起构造变动而产生的。地壳中的岩石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   (3)地震要素:
震源
  岩层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叫震源。
震中
  和震源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叫震中。
震中距
  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地震波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4)震级和烈度:
震级
  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震级来表示。它表示地震本身能量大小的等级。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左右。一般地说,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称为微震;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烈度
  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样的。地震烈度的大小同震级、震中距等有直接关系。在一般情况下,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在同一次地震中,离震中越近,烈度越大。同时,烈度大小还和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也有关系。
  (5)地震的分布:
世界
  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板块交界地带其中环太平洋地震带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以及几乎全部的中源和深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球所有地震能量的80%,是世界上的主要地震带。
我国
  我国处在两大地震活动带之间,是多地震的国家。历史上地震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地区:①台湾;②黄河中下游的汾渭断裂带、太行山麓、就津唐张地区和和渤海沿岸;③西北的河西走廊、六盘山和天山南北;④青藏高原东南这缘的四川西部和西藏;⑤广东和福建的沿海地区。
  (6)地震的前兆和预测: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相关,搞清地质构造是进行地震预报的重要基础。地震前常有不少异常的自然现象发生,叫做地震前兆,如地下水的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小震频繁、地壳变形等,这些现象为预报地震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六.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1.作用形式和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和生物作用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作用所产生的风化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2)侵蚀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海洋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作用结果使地表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使沟谷、河床加宽加深,坡面破碎;并能形成岩溶、冰斗、角峰、U形谷、海蚀等地形。   (3)搬运作用:风化、侵蚀的产物,被风、流水、冰川、海浪等转移,离开原来的位置。   (4)沉积作用: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随着风速、流速降低,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物质逐渐沉积下来。主要沉积地形有三角洲、冲积平原、沙漠、黄土、冰碛地形等。   (5)固结成岩作用:沉积物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化学的变化和发行变成坚硬的岩石。   2.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①按照自然规律改变和塑造新的地表形态。例如,填海造田、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绿化沙漠等。②违背自然规律破坏了地表形态。例如,沙漠化扩大,水土流失等。 七.地壳的演化   1.地层和化石:
地层
  主要指沉积岩层,是地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地层是按顺序排列的,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呈水平状态。但是,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有的地层倾斜甚至层序颠倒,有的地层缺失。研究地层的性质、厚度、相互关系以及化石,可以了解地壳的变化过程。
化石
  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叫化石。由于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地进化的,因此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里往往保存着相同的或近似的化石。根据岩层中保存下来的生物化石,可以确定地层的顺序和时代,如含三叶虫、大羽羊齿、珊瑚化石的为古生代地层,含恐龙化石的为中生代地层。
研究地层和化石的意义
  根据岩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所含化石的特征,可推知岩石沉积时的环境特征,如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中,可以形成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在湿热的森林茂密地区,可以形成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
  2.地壳的演化史
地质年代
距今年代
生物演化
矿产形成
地壳运动
太古代
距今25亿年以前
  海水中逐渐形成类似蛋白质的最原始生命体
  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
  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海洋广阔,占绝对优势
元古代
距今25亿年-6亿年
  海水里出现藻类、海绵等原始生物
?
  地壳运动剧烈,晚期出现大片陆地,但海洋仍占绝对优势
古生代
距今6亿年-2.5亿年
  动物从海洋-陆地;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蕨类植物繁生
 重要的造煤时期
  地壳剧烈变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雏形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已成陆地
中生代
距今2.5亿年-0.7亿年
  爬行动物盛行,恐龙繁生,出现了始祖鸟,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大量出现
  形成丰富的金属矿产;重要的造煤时期;形成石油的时期
  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我国大陆轮廓已基本形成
新生代
距今0.7亿年-现在
  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出现了灵长类;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形成石油的时期
  发生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形成许多高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