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15[复习指导]复习本单元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日本工业分布特点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其主要原因有二个方面:第一,日本国内发展工业所需的重要的原料、燃料严重缺乏,如煤、石油等都需大量进口;而工业产品的销售又主要依赖国际市场,需大量出口。第二,日本是个群岛国家,海岸线曲折,有许多优良的港湾,建港条件优越,海上交通便利,能充分满足进出口的需要。二、"十字路口"的东南亚 东南亚位于澳大利亚和亚洲大陆、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从古到今都是东西方交通要道。尤其是马六甲海峡,它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的"咽喉"。三、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该区地理位置重要性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第一,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即红海和地中海);第二,土耳其海峡(由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组成)是黑海出地中海的门户;第三,处在亚洲、非洲、欧洲之间的地带,连接了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和黑海。四、非洲干燥地区广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非洲大陆北宽南狭,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特别广阔,非洲北部大部分地区被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受干热的热带大陆气团影响;东北部紧邻西亚,来自亚洲大陆干燥的东北风,又加剧了非洲北部气候的干热程度。南非高原的广大地区被回归高气压所控制,虽然在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东南风的影响,在高原的东南边缘降水较多,但在高原内部的雨阴处降水却较少,形成了卡拉哈里沙漠。在同纬度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又受到本格拉寒流的影响,降水稀少而多雾。非洲海岸线平直,缺少深入内陆的海湾,受海洋的影响较少,这也是非洲干燥地区广的原因。五、尼罗河的定期泛滥 在埃及境内,尼罗河有定期泛滥的特点,河水给两岸和三角洲淤积了肥沃的土壤。尼罗河上源有两条;一是青尼罗河,一是白尼罗河,它们流经了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造成在,丰沛的降水,给尼罗河带来充足的水源,水量丰富。定期泛滥主要是由于天文造成的,两次泛滥大约间隔365天,因此古埃及把一年定为365天,每次潮头到来之日就是一年的开始。自从阿期旺大坝建成后,尼罗河下游的水文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定期泛滥现象也因此受到影响,但尼罗河携带下游和入海的泥沙也大大减少。六、单一商品经济 长期以来,非洲作为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许多国家和地区只开采一种或几种矿产,种植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形成了畸形发展的单一性商品经济。七、刚果河的水力资源 刚果河也叫扎伊尔河,是非洲第二长河。它的长度虽不及尼罗河,但流量却比尼罗河大16倍,水量极其丰富,主要原因是流域范围内大部分是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刚果河上游流经高原区,河谷深切,水流湍急,多急流瀑布;下游段河道切入结晶岩高地,多峡谷、瀑布。丰富的水量,湍急的水流。众多的峡谷瀑布,使得刚果河成为世界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第三单元 欧洲和美洲[知识要点]一.欧洲西部1.海湾、半岛和岛屿?海湾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内海有北部的波罗的海,南面的地中海,东南面的黑海;边缘海有北面的北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英吉利海峡沟通北海与大西洋半岛被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有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和巴尔干三大半岛岛屿不列颠群岛和冰岛?2.平原和山地为主的地形?主要平原主要分布在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莱茵河以东部分叫波德平原,莱茵河以西部分叫西欧平原。平原地形呈波状起伏,有低缓的波状丘陵主要山地北部有纵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主要有横贯东西的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意法边境上的勃朗峰是本区的最高峰?3.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气候特点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全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成因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5˙--60˙之间,属温带气候海陆分布西临大西洋,受西风影响。大陆轮廓破碎,各地距海近,使内陆深受海洋影响地形中部为平原,阿尔卑斯山脉走向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内陆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起到增加温度和湿度的作用地区差异本区西欧平原,海洋性气候显著,往东受海洋影响小,大陆性气候逐渐显著。北冰洋沿岸为极地气候。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4.河网密布,水量充沛?河流特点及成因本区多平原,降水量较多,河网较密,水量充沛,因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的限制,不利于长河的形成主要河流①多瑙河: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山地,向东注入黑海,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②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北麓,向北注入北海,是一条航运发达的河流主要湖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湖泊众多,芬兰素有"千湖之国"之称;阿尔卑斯山脉两侧也散布着一些湖泊,都是冰川作用形成的?5.居民?人口总数5亿多人口,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人种白色人种为主,是世界白种人的主要分布地区人口分布人口稠密的地方大多是工业区,沿着煤矿和工业地带分布,略成"十"字形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5%。,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地区?6.经济?经济地位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区,工农业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1/3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发达,占世界对外贸易总额的1/2以上,德国居第一位工业地带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向南至意大利,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旅游业旅游业发达,有众多的自然风光、古代建筑和文化艺术,如地中海边的风景区和沙滩浴场,北欧幽深的峡湾,高耸的阿尔卑斯山,希腊雅典的巴台农神庙,意大利罗马的古斗兽场和水城威尼斯,巴黎的铁塔等?7.德国?位置位于欧洲中部,北临波罗的海和北海,有欧洲陆上"十字路口"之称人口7900万,是欧洲西部人口最多的国家,居民以德意志人为主,大多信仰基督教地形与农业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①北部平原,地势低平;气候夏季温凉,冬季阴冷,土壤较贫瘠,农业经营是比较粗放的畜牧业和种植业;②南部高原山地,河谷地带土壤肥沃,日照时间较长,盛产葡萄、烟草、水果、啤酒花,河谷两侧山地为森林和高山牧场工业生产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交通、雄厚的科技力量,是现代化工业发达的国家,机械制造、化学、采煤、钢铁、纺织等工业是主要工业部门。原来大部分工业集中在莱茵----鲁尔区,埃森、村伊斯堡等是鲁尔区的工业中心,现在南部慕尼黑周围已发展成为德国宇航、飞机制造和微电子中心首都和主要城市首都柏林,位于德国东部,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汉堡位于易北河下游,是德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法兰克福位于莱茵河支流美茵河畔,为德国最大航空港、重要铁路枢纽和化学工业城市?二.欧洲东部和北亚1.范围和国家?地区欧洲东部北亚范围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西起乌拉尔山麓向东延伸到太平洋沿岸,北临北冰洋,南抵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的国界面积占欧洲面积的一半占亚洲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之占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占亚洲人口的1.2%国家位于波罗的海沿岩的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位于东欧平原的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乌克兰和俄罗斯俄罗斯?2.俄罗斯?位置地跨欧亚两洲,西濒波罗的海,东临太平洋,北靠北冰洋面积171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1.4亿,俄罗斯族占人口的81%地形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平坦,平原和高原面积广大,主要山脉有乌拉尔山、高加索山和西伯利亚边境的山地;乌拉尔山以西为东欧平原,向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亚山地气候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短而温暖,冬季长而寒冷河、湖伏尔加河发源于东欧平原西部的丘陵地区,注入里海,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在西伯利亚地区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都发源于南部山地,注入北冰洋;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上资源能够自给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矿产有库尔斯克的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等;亚寒带针叶林广布工业基础好,主要有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等,民用工业发展比较缓慢。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有两大工业区: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和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工业向东发展,建设了乌拉尔工业区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农业耕地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中部和南部,主要农产有小麦、甜菜、马铃薯、向日葵、亚麻等,谷物产量不稳定,目前仍需大量进口交通和城市运输以铁路为主,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东欧平原有放射状的稠密的铁路网;东部的西伯利亚有横贯东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内河航运时间短,伏尔加河运输量较大,海洋航运因海洋封冻期很长而使航运量较小。圣彼得堡是波罗的海沿岸的海港,全国第二大城市;符拉迪活斯沃斯托克(海参崴)是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海港;摩尔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的主要海港(不冻港);首都莫斯科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综合性工业中心交通枢纽政治和文化中心;伊尔库茨克位于贝加尔湖畔,有铁路从这里通往蒙古和中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