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20二、农业及农产品 1.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是我国冬小麦、棉花、花生的主要产区,耕作制度东北地区主要为一年一熟,华北地区主要是二年三熟。黄土高原以出产谷子为主。东北平原以黑土著称。这里是我国产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的主要产区。北方是我国苹果、葡萄、梨、桃、杏、棉等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区,其中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苹果的产量最大。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同最大的天然林区。存在问题,华北地区淡资源紧张;耕地大部分是中、低产田;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水旱灾害较频繁,尤以麦旱最为严重。 2.南方地区:本区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至三熟,田地是常年绿野芳菲。水稻是本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但小麦、油菜、棉花、甘薯的产量也很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河、湖、鱼塘等水域盛产淡水鱼等水产品。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是我国蚕丝的主要产区。两个、闽、台盛产甘蔗。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本区是亚热带和热带水果的重要产地,其中以柑橘的产量最大。本区的经济林林有: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松树、樟树等。存在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滥伐森林、陡坡开荒、使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植被大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强,江河湖泊严重淤积,所以国家要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3.西北地区:本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的广大草原是我国牧场的主要分布地,本区出产的肉、奶、毛、皮及其制造成品供应全国各地及出口国外。本区天然降水少,难以满足农作场生长的需要,但内蒙古河套地区、宁夏平原引黄灌溉,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引地下水,冰雪融水灌溉农田,形成西北重要灌溉农业区,所产的葡萄、哈密瓜、长绒棉都闻名国内外。 4.青藏地区:本区是我国的高寒牧区。畜牧业一直是本区划的重要生产部门,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省东部的温水谷地由于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适宜青稞、小麦、豌豆等的生长而成为高原重要农业区。三、资源与工业1. 北方地区: 〈1〉主要资源:①煤: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其他各省也都有大型煤矿。主要的煤矿有:大同、神府、阳泉、平顶山、开滦等。②石油: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华北等油田,是全国主要的石油工业基地。③铁:辽宁鞍山,河北迁安有铁矿。 〈2〉主要工业区:①以沈阳,鞍山等城市为中心的东北重工业基地。②京津沪工业区:首都钢铁、燕山石油化工、天津制碱、开滦煤矿、唐山钢铁等工业。③其他工业中心:山西太原钢铁、洛阳拖拉机制造、西安飞机和彩色显像管制造等。2. 南方地区: 〈1〉主要资源:①有色金属: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如江西的钨矿、铜矿、湖南的铅锌矿、锑矿,广西的铝矿,贵州的汞矿,云南的锡矿等。②铁:四川攀枝花、湖北大冶、安徽马鞍山、海南石碌。③煤:淮南、六盘水。④水能:现在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等河的干支流上已建成20多座大型水电站。⑤核电:浙江泰山、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2〉主要工业带:①长江沿举地带,自东向西有: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沪宁杭综合工业区;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基地和轻纺等工业;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等工业;以攀枝花、六盘水地区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以湘、赣、粤交界地区为中心的多种有色多属工业;以西昌为中心的火箭发射基地。②南方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主要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口、宁波等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为中心的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工业。上海浦东地区正在建设成为外向型的经济开发区。3. 西北地区 〈1〉主要资源:准格尔、霍林河、石嘴山的煤、玉六、克拉玛依和塔里木盆地的石油、白云鄂博的稀土、金昌的镍、和田的玉、河尔泰的金等。 〈2〉主要工业:包头钢铁工业、金昌有色金属工业、玉门、克拉玛依石油工业等。兰州是西北地区最大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工业中心和省会。4. 青藏地区: 〈1〉主要资源:①能源:是我国太阳能量最丰富的地区,拉萨有"日光城"之称;雅鲁藏布江地区是我国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拉萨以北的羊八井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气田。②矿产:柴达木盆地矿藏丰富,这里的煤、石油、铅锌、盐都有在开采利用。因此柴达木盆地被誉为"聚宝盆",察尔汗盐湖附近建有我国最大的钾肥厂。 〈2〉交通运输:历史上青藏高原是一个交通不便的区域,新中国成立之后,先后建成了以拉萨为中心的川藏、青藏、新藏、滇藏等公路网。从格尔木到拉萨的青藏铁路已在建成中。四、台湾省、香港和澳门1. 台湾省 〈1〉地理位置与范围:本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面积共3.6万平方千米。台湾岛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2〉台湾岛约有2/3面积为山地。山地主要分布在台湾岛中部和东部。几条平行山脉作东北--西南走向,纵贯全岛。西部平原宽广。岛上多火山、地震。岛上河流短急,水能蕴藏量大。最长河流浊水溪仅186千米。最大湖泊日月潭。 〈3〉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主要农产品:①森林:山地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林区之一,也是亚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园,其中樟树最著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伴。②农产品:以水稻、甘蔗、茶叶和水果中的香蕉、菠萝驰名。台湾的海域鱼产丰富,台湾海峡为优良渔场。③矿产资源:山区多金、铜等金属矿产;西部为煤、石油分布区;北部火山有丰富的天然硫磺;西海岸盛产海盐;浅海地区蕴藏有石油和天然气。 〈4〉工业和旅游业:以"进口-加工-出口"型为主的经济,出口商品中纺织、电子电器、食品、石油化工产品占重要地位。旅游业是台湾重要经济来源。 〈5〉人口与主要城市:台湾全省人口2000多万,百分之九十七是汉族。他们的祖先绝大部分是很早以前从福建、广东迁移过去的,少数民族主要为高山族。台湾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全省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台北市是台湾最大的城市,高雄是最大的海港。2. 香港 香港位于广东省珠江中东侧,毗邻广东省深圳市。客观存它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份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人口约600万,其中中国血统居民占百分之九十八,祖藉广东省的最多。香港重要转口港,居国际贸易有利位置。香港是世界上进出口船舶最多的商港之一,也是世界信息和金融中心之一。香港人多地狭,工业原料、燃料、副食品、淡水、建筑材料等大部分依靠进口,工业多属加工工业。香港是一个自由港。香港的旅游业也很发达。1997年7月1日香港已回归祖国,设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3. 澳门 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岸,毗邻广东省珠海市,东隔珠江口同香港相望,它由澳门半岛和凼仔、路环两岛组成。人口40多万,其中中国血统居民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祖藉也以广东省最多。旅游业是澳门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1999年12月30日,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复习指导]一、 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 华北平原旱灾、洪灾、土壤盐碱化是发展农业的不利因素。旱指春旱,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未到,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涝是指夏秋水涝,夏季降水过分集中,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土壤盐碱化多发生在地势低平、地下水较浅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将地下水盐碱带到地表,形成盐碱地,兴修农田水利,开渠打井,利用河水、地下水灌溉,解决旱灾;治理河流、兴修水利,防治水患,改造盐碱地及防止进一步盐碱化。二、 土地和黑土地 我国的北方大地常被称为"黄土地",在山西、陕西、甘肃境内,分布有土层深厚的黄土高原;还有含少量大的黄河,以及由黄河、滇河所携泥沙冲积而成的黄色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的土壤中富含腐殖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三、 河成灾原因及治理措施 从地形上看,海河的主要支流都发源于黄土高原区;从气候上看,海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再加上地面缺乏植被保护,结果使海河含沙量很大,当进入平原后,泥沙沉积,河床容易被淤塞;从水系特点来看,海河是一典型的扇状水系,各条河流来的洪水,只从一个海口入海,无法顺利宣泄,常常造成泛滥。现在在主要支流的上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并修建了许多水库,以调节河流水量;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使天津、河北等地免受洪水的灾害。四、 全国最大城市--上海 上海位于长江的入海处,居我国大陆沿海的中间位置。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这里相接,在海陆交通和长江航运方面具有枢纽的地位。上海位置优越,腹地宽广,特别是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多以这里作为进出海洋的门户。因此上海成为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商业中心和重要出口基地。五、 青藏高原的太阳能 青藏高原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主要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洁净,水汽含量很少,阳光穿过大气进损耗少,加上纬度较低,白天多晴天,直接辐射较强。六、 西藏高原的地热资源 西藏高原地热资源丰富,这与本区地壳不稳定,岩浆活动频繁有关。喜马拉雅山形成历史较晚,地壳新构造运动强烈,青藏高原大幅度降起上升,并随着强烈、频繁的岩浆活动不断地从地下深处携带大量热能,烘烤加热深浅不同的地下含水层,使其形成储热层,在适当的条件下,储热层里的热流体(水、汽、气)就以各种形式显示于地表,成为汽泉、热泉、沸泉、喷泉、水热爆炸等,这种地区一般称为地热显示区,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富集有可供经济利用的地热资源的地域叫地热田。七、 经济特区 它是我国主权范围内的行政区划,只是属于实行特殊政策和经济管理体系的特别地区,特别之处可归纳为四点。①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利用外资;②经济活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或市场调节为主;③对于前来投资的外商,在税收、土地使用费、出入管理方面,给予特殊优惠和方便;④国家给予较多的经济活动自主权。????第四部分 人文地理第一单元 资源[知识要点]一. 自然资源概述 1. 概念与分类 (1)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重要组成部分。 (2)只要利用得当,保护合理就能循环再现和不断更新的属于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等;而矿产资源需漫长年代,具备一定条件才能形成,故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2. 特征 (1) 自然资源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和不均衡性。其中可再生资源具有明显地带性地理规律,矿产资源独具地质规律。 (2) 许多自然资源之间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3) 自然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但其生产潜力却可不断扩展和提高的。 3. 利用保护 (1) 对于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是如何节约、综合利用及寻找替代品问题。 (2) 对于再生资源,则是如何保护和促进更新以及如何充分加以利用问题。二. 土地资源 1.概念与分类 (1) 土地资源是陆地表层部分,由岩石,岩石风化物和土壤构成。 (2) 按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滩涂,沼泽,荒漠,建筑用地等等。 2.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特点 (1) 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2) 山地多,平地广,耕地比重小。 (3) 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4) 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3. 存在问题 (1)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 (2)滥恳草原、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化。 (3)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 (4)滥占耕地修路建房,导致耕地锐减。 4.利用保护 (1) 核心问题--保护有限土地资源。 (2)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3) 布局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4) 两项措施--第一,节约用地少占农田;第二,农业生产要稳妥扩大耕地面积与努力提高单产相结合。三. 森林资源 1.资源价值 (1)环境资源 A.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E.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减少噪声,杀菌抗病。 (2)物质资源 提供木材,原材料,食品饲料等。 (3)国防资源 防护国土,加强战备。 2.世界概况 (1)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达30%;一个国家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且分布较均衡,就能生产大量木材,还能防御自然灾害,保护农业稳定发展。 (2)世界原始林主要有针叶林和热带雨林两种类型。南、北美洲、北亚、东南亚、非洲等道地区为主要分布区。但热带雨林正在遭受大规模破坏。 3. 我国特点 (1) 宜林地广,森林树种丰富。 (2) 森林面积小,覆盖率低,林木蓄积量少。 (3) 森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4) 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