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23二、 世界概况 1. 世界农业发展不平衡 ①?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展阶段现代传统农业结构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主人口结构非农业人口为主农业人口为主工具动力机械化、电气化手工工具、人力畜力生产技术生物技术及现代科技传统经验经营方式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个体经营效率劳动生产率高商品率高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 ② 发展中国家之间 A机械化商品化的新垦区,如阿根廷、巴西 B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亚洲稻米产区,如中国、印度 C商品率较高的热作企业化种植园,如马来西亚、印尼的橡胶,印度、斯里兰卡的茶叶,巴西咖啡,加纳可可,中美洲诸国香蕉,古巴甘蔗等。 D收集狩猎等原始农业,如热带雨林及极地等条件恶劣地区 ③ 发达国家之间 A人少地多侧重大型机械化,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B从多地少侧重生物技术,水利化及小型机械化,如日本 C人少地少兼重机械化和生物技术,如西欧诸国 2. 发达国家农业存在问题 ① 能耗太多,故称"能量密集型农业"或"石油农业" ② 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③ 环境污染严重三、 世界粮食生产与粮食问题 1. 意义 是绝大多数人直接主食,而动物性食品也是由粮食转化而来 2. 三大粮作及其分布 ①小麦 主要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半湿润、半干旱区 ②水稻 绝大部分分布在高温多雨,人口稠密的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热带雨林区。 ③玉米 主要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地区,除大洋洲外其他各洲种植都较多。 3. 粮食产销状况 ① 粮食总产量最多的洲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次之;粮食总产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美国和印度、俄罗斯次之。 ② 人均粮食量最多的洲是北美洲和大洋洲,最少的洲是非洲;人均粮食量最多的一类国家是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最少的一类国家是中非、西非和东非。 ③ 五大粮食出口国是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其中美国约占世界粮食总出口量的一半。 4. 粮食问题 ①表现 一些发展中国家缺粮,因无力购买而饥荒;而一些发达国家过剩,因待价而沽而积压。 ②实质 不是总量不足,而是地区生产不平衡 ③原因 A殖民恶果和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这是主要原因,应由发达国家方面承担责任。 B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落后、国家贫困、人口增长过快,这是自身问题。 ④ 解决途径 A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生产关系,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粮食 B控制人口增长 C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四、 我国概况 1. 地位 ① 世界地位 A历史上是水稻、大豆、谷子、桑蚕、茶树的原产地。 B现在,粮、棉、油菜籽、花生、猪牛羊肉产量世界第一。 ②经济地位 我国国民经济基础,是战略重点的首位 2. 自然条件 ①气候资源 热量条件好,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但旱涝、寒潮、台风等灾害频繁。 ②水资源 总量大,但时空分布不均 ③土地资源 总量不小,但山地多,干旱地区广;耕地林地比重小;后备耕地少,反黑、新稍多。 ④生物资源 种类多,品种丰富;但生态破坏严重。 3. 建国成就 ① 条件、装备有显著改善 ② 农业生产大大增长,单产成倍增长 ③ 农业生产布局有所改进 4. 存在问题 ① 人圴粮食不足400kg/人,略低世界均值 ② 农业综合生产力尚低,抗害能力差,农业生产率波动较大 ③ 农业结构不合理,渔林比重太小,地区发展不平衡 ④ 环境污染加重,耕地退化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5. 措施 ①总思路 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②方针 A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 因为粮食生产是农业合理布局关键,多种经营是脱贫致富必经之路。 B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 为此,要加强农业资源调查,做好农业区划工作,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6. 全国性农产品生产基地 ① 商品粮基地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等,它们基础好、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 ②商品棉基地 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 ③出口商品基地 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等种花卉、蔬菜、水果,养塘鱼禽畜,以创汇为目标。 ④四大牧场 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 ⑤油料作物 A花生最重要,主要在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沙土丘陵 B油菜播种面积最大,主要在长江流域 ⑥糖料作物 A甘蔗在热带、亚热带,主要在台两广闽川云。 B甜菜在中温带,主要在黑、吉、内蒙、新。[复习指导] 1.复习时要善于对所学知识点浓缩并重新组成形成新的联系体系,可以是内在的逻辑联系,也可以是外在的形式联系,使所学的知识内容有序化,便于理解记忆,注重从个到类到规律性的知识架构,从而为自己在新的情境中解决新问题奠定特有的地理思维方式与解题思路。 如水热状况对耕作制度的影响,中温度半湿润是一年一熟旱作农业;暖温度半湿润是两年三熟旱作农业;亚热带湿润地区是一年两熟至三熟的水作农业;热带湿润地区是一年三熟的水作农业;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放牧业和灌溉农业。 如地形对农业部门结构影响,平原往往有利于发展耕作业;丘陵缓坡也可修梯田,往往有利发展水果及经济林木种植业;山地山区往往发展林业,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立体农业;青藏高原发展河谷农业;低洼地发展基塘农业。 如光热条件与农作物品种关系,粮作方面,春小麦---> 中温带;冬小麦--->暖温带;水稻---> 亚热带、热带;玉米--->温带、亚热带、热带;谷子是北方耐旱粮作,甘薯是南方耐旱粮作。经作方面,糖料作物:甜菜 --->中温带,甘蔗---> 南亚热带、热带;纤维类作物:棉花---> 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桑蚕---> 亚热带,亚麻---> 中温带,黄麻---> 热带,蕉麻---> 热带,剑麻---> 热带;饮料作物:茶叶---> 亚热带,热带,咖啡---> 热带,可可---> 热带,椰子---> 热带;共同热物:茶叶---> 亚热带,热带,咖啡---> 热带,可可---> 热带,椰子---> 热带;其它热带经作:天然橡胶、油棕、金鸡纳、香蕉、菠萝等。 2.列表比较法是学习人文地理最常用的学习方法之一,通过比较可弄清地理概念、事象之间异同,使记忆的知识由零乱变系统,由抽象变具体、由分散变集中,从而形成确切、清晰的印记。本章节内容很多都可列表比较,如下所示,这样对相关内容记忆更深刻。项目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发展阶段??农业结构??人口结构??工具动力??生产技术??经营方式??效率???三大粮作自然分布中国世界???????????? 地区粮食总产量最多粮食人均量最多最少洲???国家????我国有利方面不利方面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3.本章节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产销分布、我国农业生产基地等内容一定要落实到地图上即文要对图,以图证文。地图是地理事象的信息载体,复习时先熟悉地图图例注记开头位置等这些显性住处形成直观性形象记忆;在此基础上善于从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甚至邻国、交通等地缘位置出发,分析推导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及人口、经济、城市及各人文要素与农业布局之间内在联系,从而获得更为重要的记忆更深刻的地图和隐性信息。同时要注意不同图象之间叠加转化,并可引申发展构成新图。如我国农业生产基地叠加就可知某地农业生产综合状况,象太湖流城既是商品粮基地,又是商品棉基地,还是出口商品基地,也是油料作物基地和桑蚕基地。 4.对机械记忆的一些知识尽可能缩位成顺口溜,以加深记忆。如五大粮食出口国美加法澳阿;原产中国的作物茶桑水豆子;自然影响因素光热水土;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湖四江成松嫩;甘蔗台两个闽川云;甜菜黑杏蒙新。 5.时事部分有关农业的大事,一方面是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过程出现的新问题,为欧洲特别英国疯牛病事件,比利时“二恶英污染肉鸡”事件,美国基因食品事件等,它们都是因为人为改变食物链或生物性状不当,产生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危害,并有失控的危险;另一方面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西部农业开发要环保先行,以水定耕,并做好退耕还牧还林,又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影响,廉价农产品的进入将为我国调整农业生产的部门结构和空间布局,加大科技、资金投入,转化农业经营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带来巨大压力与动力。第四单元 工业[知识重点]一. 工业概述 1. 分类 ①按劳动对象 A 采掘工业 B 加工工业 ②按产品性质 A 重工业主要生产生产资料特别注意电力,电子计算机工业属重工业。 B 轻工业主要生产消费资料特别注意化学药品,家用电器、自行车属轻工业 2. 特点 ① 物质和化学变化过程,以及少量的微生物作用过程。 ② 不受季节和地域严格限制。除农产品加工工业是一定季节性和地带性。采掘业和资源能源密集型工业具一定地域性外。只要具备资金、技术、设备、劳力以及地域空间、原材料、能源、水源即能进行生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