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优化新题)201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名师精讲教案 第19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时作业+优化新题)201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名师精讲教案 第19讲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甲图中阴影表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范围,乙图表示甲图中相应某区域的农业生产状况,完成1~2题。
1.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西亚和中亚
B.主要生产玉米、小麦等谷物
C.以家庭经营为主,单产低,商品率高
D.是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需投入大量劳动力
解析:选D。读图可知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该农业地域类型以家庭经营为主,单产高,以自给为主,商品率低,是精耕细作的劳动力密集型农业。
2.乙图所表示的甲图中相应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混合农业 D.水稻种植业
解析:选C。 乙图所示农业生产状况将种植业和渔业有机结合,是一种新颖的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
(2010年福建龙岩质检)下图为“四地区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四地区可能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导区位因素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地:种植园农业——气候
B.乙地:商品谷物农业——交通
C.丙地:混合农业——地形
D.丁地:乳畜业——市场
4.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  )
A.甲主要生产水稻,只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B.乙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C.丙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饲养牛羊,机械化水平很低
D.丁主要生产鲜奶及乳产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区
解析:据图可知,甲地以粮食作物为主,但粮食商品率较低,应是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乙地是典型的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以生产小麦和玉米为主,多分布在地广人稀地区,但分布区的交通便利。丙地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混合区,主要依据市场需求进行产业调整,机械化程度高。丁地为典型畜牧业区,其乳畜业是面向城市市场的集约化农业,多分布在城市郊区。
答案:3.B 4.B
下图为北半球某农场的工作历程(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A.水稻种植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6.依图示信息可知农场分布在(  )
A.澳大利亚 B.加拿大
C.马来西亚 D.阿根廷
解析:由题干和图中信息4月犁耕,5月耙土及播种,9月收割,10月贮存麦种和售卖,可知该农场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且由一年一熟等可知该国为纬度较高的加拿大。解题关键是读懂图形,并综合分析。
答案:5.C 6.B
7.比较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各自的特点。
(2)比较图中A、C两农业带农作物类型的差异。
(3)甲图所示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4)限制乙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及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解析:通过经纬度和河流水系特征、湖泊轮廓可确定甲图所示区域为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乙图所示区域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甲图中的A、C同为小麦区,纬度较高的A为春小麦区,纬度较低的C为冬小麦区。乙图中的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西侧的雨影区,缺水是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答案:(1)甲图所示区域为商品谷物农业,特点: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现代化,粮食商品率高。乙图所示区域为混合农业,特点: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壤肥力,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有种植业和畜牧业两种农业类型,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这样便于合理、高效地安排农事活动;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
(2)A农业带种植春小麦,C农业带种植冬小麦。
(3)生产成本太高、资源耗费太高、生态环境恶化。
(4)水资源缺乏。它位于大分水岭西侧的雨影区,降水稀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选择题
   读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的空间分布范围(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区域)与热量、水分条件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1~3题。
1.图中a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2.图中c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范围广,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政策 B.交通
C.市场 D.劳动力
3.图中a、b、c农业地域类型都有分布的国家是(  )
A.美国 B.中国
C.澳大利亚 D.日本
解析:由图中三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空间分布范围与热量、水分条件关系图分析,a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地区具有高温多雨的特点,因此判断为水稻种植业;b分布地区年均温较低,年降水量少,为大陆性气候区,因此判断为商品谷物农业;c分布范围广,分布地区的气温、年降水量差别大,判断为乳畜业,其分布主要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图中三种农业地域类型在美国都有分布。
答案:1.A 2.C 3.A
(2010年河北正定中学模拟)今年60岁的杰恩和安娜夫妇经营了一个农场,杰恩说:“三四十年前农场常有许多来自西部牧场的牛群在此肥育,并就地屠宰,当时大家真是忙坏了,近年来这种盛况少见多了。”根据其工作年历(见下表)和所提供的材料回答4~6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耕作 施肥 播种玉米大豆 田间管理 作物收成 翻土
畜牧 生猪饲养并进行免疫接种
4.杰恩和安娜的农场最可能位于下图中的(  )
A.A地 B.D地
C.E地 D.F地
5.造成该农场近年来自西部牧场肥育牲畜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  )
①交通革新
②人们饮食习惯改变
③腌肉需求量大增
④节省运费
⑤饲料作物栽种面积大幅缩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
C.②⑤ D.①④
6.下图中甲~己中符合该农场特征的农业类型是(  )
A.甲 B.乙
C.己 D.戊
解析:第4题,D为美国的玉米带,可提供大量的精饲料进行牛群肥育,然后就地屠宰,就近销往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东北部地区。第5题,该题考查灵活分析能力。最简单的是用排除法。人们长时间以来生活习惯不会改变,因此②错误,排除A、B、C,故选D项。第6题,四地中,只有甲最靠近作物主种植区,可利用其作物进行牲畜肥育,把耕作业与畜牧业更科学地结合起来。
答案:4.B 5.D 6.A
(2010年靖江模拟)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7~9题。
地区 种植业比重 畜牧业比重 商品率 投入劳动力数量
① 86% 14% 20% 多
② 45% 55% 90% 少
③ 8% 92% 89% 少
7.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8.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
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 D.墨累—达令盆地
9.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
A.提高机械化水平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解析:①地种植业比重最高,投入劳动力多,因此是水稻种植业。由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判断,②地是混合农业,著名的分布区是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③地畜牧业比重高,商品率高,是大牧场放牧业,建设人工草场,种植饲料,可以减小草场的压力,提高载畜量。
答案:7.A 8.D 9.C
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气候类型在世界上分布最典型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大牧场放牧业 B.乳畜业
C.季风水田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11.该农业地域类型在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①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
③劳动力丰富
④机械化水平低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由图可知最低月气温大于0 ℃小于15 ℃,最高月气温小于18 ℃,降水为年雨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此气候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乳畜业。第11题,温带海洋性气候阴雨天气较多,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乳畜业主要产品是肉、奶,受市场因素影响大。
答案:10.B 11.D
经过地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相交于甲、乙两点。据此回答12~13题。
12.甲点位于(37°N,118°E),其所属的自然带为(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荒漠带
解析:选A。可以用北京(40°N,116°E)作为参照物,甲点在北京的东南方向,进而推出甲点所属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以A项正确。
13.乙点所在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
A.混合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种植园农业
解析:选C。首先推出乙点地理坐标为(37°S,62°W);然后,结合南美洲所处的经纬度范围,推出该点在南美洲东南部的潘帕斯草原区,选项C正确。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桑(蔗)基鱼塘”已经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草或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据此回答14~15题。
14.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生产属于(  )
A.混合农业 B.乳畜业
C.水果园艺业 D.商品谷物农业
解析:选A。基塘生产的劳动对象既有动物(鱼、蚕等),也有植物(桑树、甘蔗等),属于混合农业。
15.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桑(蔗)基鱼塘”变成了“杂基鱼塘”,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农业技术的改进 B.劳动力的转移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国家政策的改变
解析:选C。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增大。
二、综合题
16.(2010年江苏盐城调研)日本九州岛一个7英亩的水稻农场建立了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种农业的地域类型属于    农业,我国    地区适合建立这种模式。
(2)简要分析该农场发展这种农业模式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3)简述这种农业模式的特点。
解析:图示模式是以水稻种植和鸭子、泥鳅养殖为主的混合农业,而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答案:(1)混合 秦岭—淮河线以南(南方)
(2)有利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日本人多地少,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地形平坦。
不利条件:水旱、台风等气象灾害较多;日本农村劳动力少,工资水平高。
(3)形成湿地稻田养鱼、养鸭复合生态系统,农业产出大;农产品多样化,对市场的适应性更强;农业生产不使用除草剂、杀虫剂、化肥,环境效益大。
17.(PK重点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农业区A为      (国家)的      平原,B为    (国家)的    草原。
(2)A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农业,B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3)A、B两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的相同点是什么?请说出三点。
(4)图中A农业区与美国同类农业地域类型经营方式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B农业区与澳大利亚同类农业地域类型在经营品种上的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B农业区发展相应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图示信息判断,A为中国的松嫩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B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两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回答。
答案:(1)中国 松嫩 阿根廷 潘帕斯
(2)商品谷物 大牧场放牧业
(3)都是温带气候类型,热量、水分较充足;土壤为黑钙土,土质肥沃;地势平坦,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利化。
(4)美国一般是家庭经营,我国A地区一般是国营农场 澳大利亚主要是养羊,B农业区以牧牛为主
(5)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距海港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