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 方 地 区【教学目标】一 基础知识目标1、知道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及主要民族;黄土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华北平原的冬小麦、棉花、花生,东北平原的春小麦、玉米、高梁、甜菜,黄土高原的小米;东北丰富的森林资源、优良树种以及东北林区著名的三宝;主要温带水果及分布区;以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及其特点;黄河、淮河、海河的治理情况。2、记住本区的主要地形区——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主要河流——黄河、淮河、海河;北方地区主要的能源基地——山西煤炭能源基地,大庆、胜利、辽河、华北、中原等石油工业基地;北方地区主要的工业基地、工业中心和城市——东北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鞍山、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北京、天津、唐山、太原、洛阳、西安,郑州、济南、石家庄、兰州、秦皇岛、大同、青岛、连云港。3、理解制约北方农业生产(尤其华北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水;节约农田用水、改造中低产田以及有效开发沼泽性荒原是北方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当前森林面积减少的原因及其危害;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的好处;东北平原成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北方地区易发生水旱灾害的主要气候因素,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东北重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以及本区纺织工业、食品工业的建立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北方人民生活方式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北京市的职能及发展方向。二 能力培养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北方地区与其他区域的分界线,确定所包含的省级行政区,培养阅读普通地图的能力,初步学会根据海陆位置和相互位置确定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2、通过对比黄土地与黑土地的农业发展现状,初步学会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两方面综合分析一个地区农业发展条件和开发利用潜力的方法。3、通过对比黄土地与黑土地农业发展现状,初步学会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两方面综合分析一个地区农业发展条件和开发利用潜力的方法。4、初步学会从地形、气候及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的方法,并对灾害防治提出建议。5、初步学会分析东北重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6、把本区的主要工业中心和城市填写在填充图上,培养学生正确填绘地图的能力。7、举例说明北方人民的生活与自然条件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 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黄土地与黑土地耕作业的不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领土辽阔、地域差异大的基本国情;初步树立各地区发展经济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使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目的。2、通过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河流的治理等教育内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各地区内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树立保护各种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点。3、通过分析农业与工业的发展条件及各地差异产生的原因,树立全面、综合地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地理思维方法。【教学重点】1.不同季节的北国风光景象2.黄河中下游各省和东北三省主要的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3.各大河的综合治理措施4.煤、石油、铁矿基地和两大工业中心【教学难点】1.北方河流的洪涝灾害和各条河流中下游不同的治理措施。2.盐碱地、沼泽地的改良。【教学方法】以指导读书自学、填表的方法为主。教学过程中建议掌握七个“两”①两种土地的农作物种类②两种土地(盐碱地、沼泽地)的改良③两条山地的红松、落叶松④两个半岛产苹果⑤两条河流(海河、黄河)中下游不同的治理措施⑥两种能源(煤,石油)的产地⑦两大工业基地的主要工业部门【教学过程】一 引言(1)在课文地图上找出四个地区在全国的位置;(2)读图后看课文,请学生扼要说明这四个区是依据什么标准划分的?[海拔高度,年降水量400mm以下;在东部季风区内又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3)完成“做一做”一题,在彩色图片中找出能够代表四个区域的景观。二 北方地区1.先指地图,明确包括的范围,交代民族构成。2.教师列表格,拟定项目,由学生读文填写:3.请学生宣读填写内容、教师予以订正。4.补充讲解表格中未能填写出来的教材内容,例如:北方缺水,需要修渠打井,节约用水。东北林区的三宝。北方各条河流中下游治理的不同措施以及上游修水库的综合效益。5.总结: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北国风光”:冬季千里冰封、银装素裹;夏季一片新绿,色彩斑斓。(请学生将这几句课文用笔划出来)。有关区内各地区的差异请课后复习表格内容。6.完成“想一想”四个题(1)为什么在海河各支流上修建水库,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可以使天津免受洪水灾害?【在夏季洪水期,上游修水库可以拦蓄一部分洪水;下游挖新河,分散水流,利于洪水排泄入海】。(2)在黄河下游能不能另挖入海新河,进行根治,为什么?【黄河下游为“地上河”,不能另挖入海新河。根治黄河只有在中游黄土高原上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此时,请学生朗读“让黄土地披上绿装”的“读一读”课文。教师强调,“要生存,要脱贫,只有让黄土地披上绿装。”(3)大连的造船工业、石家庄的纺织工业、山西的煤炭工业、北京的电子工业等高科技工业是各自根据什么条件发展起来的?【海港、棉花原料丰富、煤炭资源丰富,高科技人才集中】。(4)北方人民的食品、住房、交通工具、运动爱好项目同当地环境有什么关系?【食品多面食,因盛产小麦;住房注意防寒与冬季寒冷有关;交通工具多陆上行驶的火车、汽车、与平原广阔、河湖较少有关、溜冰、滑雪与冬季积雪深厚有关】。【板书设计】第一节 北方地区一 位置、范围、人口、民族的概况二 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列表说明)教后一得:本节教材讲述的是中国分区地理中的北方地区,主要讲述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特征,在教学中要注意阐明人地关系,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地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