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北 地 区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西 北 地 区

资源简介

西 北 地 区
【教学目标】
一 基础知识目标
1、知道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面积;人口和主要民族;干旱是主要的自然特征;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里木河是最长的内流河;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的广大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防治草原沙漠化和治理沙漠是本区重要的环保任务;本区矿产资源丰富,煤炭、石油、铁矿、稀土矿和有色金属矿的产地及相关工业。
2、记住主要地形区;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昆仑山、阿尔金山、天山、阿尔泰山、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主要城市:呼和浩特、包头、银川、乌鲁木齐。
3、理解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地面植被由东向西的变化,以及人口、村镇和城市的分布的影响;加快西北地区人工草场建设的意义;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新疆山麓绿洲发展灌溉农业的条件;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及发展航空运输的意义;交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西北地区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西北地区与其他区域的分界线,确定所包含的主要省级行政区。
2、绘制一幅新疆三山(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夹两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的示意图,初步学会绘制地形示意图的方法。
3、初步学会分析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能举例说明本区农业牧业生产与水源的关系。
4、能准确地将本区主要矿产产地填在填充图上。
5、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介绍牧区人民的生活同南方水乡地区人民生活的差异,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概况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本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草场众多,热量充足,发展农业、牧业和工业的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但干旱、半干旱气候对本区的生产、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学生认识西北地区既有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又有自然条件的局限性。今后开发西北、建设西北的任务还很艰巨,激发学生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2、通过讲述本区干旱、半干旱的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联系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他们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本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之一,应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认识建设好边疆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干旱自然特征对植被、水文、农牧业分布的影响
2.畜牧业、灌溉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情况
【教学难点】
1.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变化的规律
2.“水”对本区农业发展、瓜果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多提问已知、引导拓宽知识。
教学过程中建议掌握
1.干旱形成的三种自然景观——沙漠、草原、内流河湖
2.因地制宜,发展三种经济
【教学过程】
一 概述
1.读“西北地区地形”图 找到本区范围并指出包括的省(自治区)。
2.提问旧知 你记得吗,我国5个省一级自治区中,分布在本区的有哪三个?以上这三个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以及汉族、哈萨克族是本区的主要民族。
本区面积较大,人口稀少。
二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干旱的形成原因 结合已知,问:“西北地区自然特征是干旱,请你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从海陆位置、气候降水两方面分析,干旱是怎样形成的”?【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由东向西愈来愈少】。
2.干旱区自然景观
(1)先看“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掌握6个地形名称(内蒙古高原、天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再看“风蚀城堡状地貌”、“天山山区”两幅景观图,了解2种自然景观(沙漠、山顶积雪)。与此同步进行风蚀作用的解释。
(2)地面植被由东向西的变化——①先建立感性认识。②看一看西北地区草原和荒漠分布图,明确由东部草原?中部荒漠草原?西部荒漠分布的变化状况,③分析植被变化的直接原因(降水东多西少),④降水为什么东多西少(距海远近不同)。在地形图上,请量算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喀什到最近海洋的直线距离,各约多少千米(km)【560km、3500km】,再看年降水量图,两地大约各是多少毫米(mm)【400mm、50mm】。⑤小结:东西距离长?距海远近不同?受海洋水汽影响程度不同?降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东部(如呼伦贝尔)草原草高而茂盛,为典型的温带草原?贺兰山以西为荒漠草原,草矮而稀疏?到两大盆地则形成光秃秃的荒漠,那里只有4种景观:石质戈壁、细粒沙丘、耐旱植物、耐渴骆驼。
(3)内流河湖多,复习旧知解决。但要提出黄河。
(4)农田、城乡分布特征——点状、带状(黄河沿岸平原、铁路沿线工矿区以及绿洲地区)。
完成“想一想”三题①为什么植被由东向西变化?【愈向西距海愈远,降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植物也由草原变为荒漠草原和荒漠。②为什么多内流河湖?特点是什么?【地处内陆,降水稀少,且降水多蒸发或下渗,汇入河流的水量沿途减少或消失、或注入内陆湖。因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夏季的冰雪融水,多为季节性河流】。③为什么农田、村镇、城市呈带状或点状分布?【受“水”的因素制约,有水就能发展耕作业或牧业,人们生活也择水而居】。
三 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1.畜牧业在本区的经济地位 提问:“刚才学过本区有哪四个省(自治区),这四个省(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问:“你知不知道畜牧业有哪四种主要畜产品吗”【肉、乳、皮、毛】。这些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除供本区需要外,还大量输送到各省市、并出口到国外。所以,畜牧业是本区重要的经济支柱。
2.放牧方式由旧到新 把“牧区的定居地”景观图放大为挂图,分左、右两个半张展现,先出示左半部分,问“你看这是蒙古族人民的什么事物?【蒙古包】,作什么用的?【作居住的帐蓬用,教师解说,过去牧民养畜是游牧方式,逐水草而居】。打开右半部分,教师指这幅全图,说明现在牧民养畜,正向定居轮牧方向发展,请读课文后看图说话,说明在何处定居?居住条件有何变化?轮牧指的是什么意思?
3.牧民的新生活和生产条件的改善(看两幅图,请学生宣读课文)。同时提前读一读“蒙古包内外”。
四 灌溉农业
1.灌溉农业分布规律 围绕“水”字讲,一为天然降水不足,二在有水源(那陆地上的水)的地方(有水才有生命)发展农业。
2.灌溉农业主要农产品 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粮、棉、甜菜产地),吐鲁番(葡萄)、哈密(瓜果)有“瓜果之乡”的美称,看一看哈密瓜彩照,新疆长绒棉(纤维长)闻名国内外。
3.灌溉农业与绿洲农业的异同:凡是天然降水少,要靠水源(河湖水、地下水、高山冰雪融水)才能发展农业,就叫做灌溉农业(包括绿洲农业)。但绿洲农业是专指沙漠地区的灌溉农业而言。
联系自然地理特征,“想一想”本区大力发展农牧业要注意哪些问题?【治沙防止沙漠扩大,合理利用草场防止草场退化,要设法找地下水源】。
五 地下宝藏
看“西北地区主要矿产图”,按教材所列矿产表格填写:霍林河(煤矿)、白云鄂博(稀土)、石嘴山(煤矿)、金昌(镍)、玉门(石油)、和田(玉石)、克拉玛依(石油)、阿尔泰山(金矿)。同时说明在这些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些相关工业。强调包头钢铁工业(号称草原钢城)。
指出塔里木盆地大油田的开发前景(看彩照)。
六 主要交通路线
1.陆上交通线路分布特点 请学生在课本图上将包兰线、兰新线等铁路描划出来,然后分析其分布的特点——沿黄河谷地和有水草的绿洲延伸。强调“亚欧大陆桥”的意义。
2.说明航空交通在本区的重要意义。(由于地域辽阔以及戈壁、沙漠的横亘等原因)。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西北地区
一 概述
二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三 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1.主要畜牧业基地
2.牧区的变化及存在问题
四 灌溉农业
1.主要灌溉水源及灌溉农业区
2.主要农产品
五 地下宝藏(填图)
六 主要交通路线
教后一得:
本节教材讲述的是中国分区地理中的西北地区,主要讲述了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特征,在教学中要注意阐明人地关系,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地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